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宋朝僧人与恭《思母》赏析.doc

1页
  • 卖家[上传人]:小**
  • 文档编号:89182726
  • 上传时间:2019-05-2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2.68KB
  • / 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霜陨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 《思母》 〔宋〕与恭 霜陨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 去年五月黄梅雨,曾典袈裟籴米归译文】 霜打芦花、泪湿衣裳,贫寒的家园门前,再不见着白发娘亲倚门翘盼的身影还记得去年五月的那次回家省亲,当天阴雨连绵,我典当了袈裟买了些米回家注释】①霜陨:霜落,霜降,霜打②霜陨芦花:字意是:寒霜把芦花摧残此诗暗指无情的岁月将我的母爱夺去关于芦花典出自《仲尼弟子列传》,孔子弟子闵损(字子骞),少时受后母虐待,冬天,后母将芦花塞入布中作衣给子骞穿,却以棉花制袄给自己的亲生儿子穿后来子骞父亲发现后想休掉子骞后母子骞跪下来求父亲留下后母,理由是:“母在一子单,母去四子寒”!他父亲这才作罢子骞后母为之感动,此后待子骞如同己出故后世以“芦花”代指母爱③无复:不再④柴扉:柴门,指贫寒的家园⑤袈裟:僧尼的法衣⑥典:典当,抵押⑦籴:(di二声同迪音)买籴米:买米赏析】 这是一首感人肺腑的思母诗作者与恭,浙江上虞人,年轻时便出家为僧,他出家后不久,父亲便过世了,留下母亲独守贫穷深怀孝道与感恩之心的他,常带些衣物回家侍奉母亲。

      虽然身处佛门的他也十分清贫,而且出家人六大皆空,本不应留恋凡尘俗事,但人之来到尘世必先恩于父母,感恩念亲之情与生惧来,岂能泯灭?再说佛讲“好生之德”,又言“普渡众生”佛追求超脱与忘我,绝不等于忘恩负义!古往今来,佛门中人念亲感恩之人不胜枚举元僧明和尚在《母生日》诗中写道:“今朝是我娘生日,剔起佛前长命灯白米自炊还自吃,与娘斋得一员僧”近代高僧八指头陀敬安的《清明伤怀》“最苦清明三月天,故乡心事倍凄然不知故里双亲墓,又是何人挂纸钱”,一片孝心亲情跃然纸上 《思母》诗首句便表明时节,渲染思情,牵动人心霜打芦花”言明作者对那片白茫茫的秋景不舍难留之情,也令他想起了母亲的白发,想起了母亲故去的往事,不由得潸然泪下在他脑海里,浮现出去年五月归家省亲的情景:那是一个阴雨绵绵的时节,僧人得知母亲断粮,便典当了自己的法衣,买了些米回家侍奉娘亲,临到家门口,看见白发娘亲倚着柴门翘昐儿子的画面此场景一如一张发黄的老照片,亦像一首委婉哀回的曲调,好生叫人泪湿长襟,仰首长叹 此诗语言朴实无华,所述之事亦极为平常,但作者的赤子之心、孺慕之情,却惊天动地,长存世人心中。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