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同步练习】《苏联经济体制的改革》(岳麓).docx

12页
  • 卖家[上传人]:公****
  • 文档编号:537177696
  • 上传时间:2023-03-2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45.79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苏联经济体制的改革》同步练习◆ 选择题1.历史学家黄安年评价某经济体制改革“在冲击旧有模式方面的勇气上具有开创性,兼有成功和挫折,经验和教训,创新和夭折”,是在维持原有结构基础上的局部改革他评价的最有可能是( )A. 苏俄取消自由贸易和实行余粮收集制B. 苏俄采用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C. 赫鲁晓夫下放部分中央企业的管理权D. 戈尔巴乔夫推行企业租赁和承包制度2.赫鲁晓夫经济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 缺乏全面的战略方针B. 没有改变原有的体制C. 其作风急躁,反复无常D. 提出的口号不切实际3.1956年以来,苏联一直是一个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决定优势地位;1985年以后,却出现了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局面这是因为( )A. 斯大林体制的建立 B. 赫鲁晓夫改革C. 勃列日涅夫改革 D. 戈尔巴乔夫改革4.赫鲁晓夫是第一个敢于向社会主义旧政治、经济模式挑战的改革家,他的改革实践对整个社会主义世界的影响是巨大的下列对赫鲁晓夫改革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 大规模开垦荒地,严重破坏生态环境B. 扩大地方和企业权利,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C. 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理论上取得重大突破D. 一定程度上冲击斯大林模式但未能从根本上改变5.戈尔巴乔夫改革给我们的最大的经验教训是( )。

      A. 改革应从本国国情出发,坚持马克思主义B. 要时刻警惕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C. 改革应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 改革步伐要稳定,不能急于求成6.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新思维”试图从根本上重建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和政治体制,彻底摈弃斯大林主义留下的政治体制遗产,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但骤然放开的舆论氛围使公众茫然不知所措,容易被极端思潮所俘获由此可见,苏联解体的原因之一是( )A.改革造成了思想意识的混乱,加剧社会动荡B.加盟共和国被赋予过多权力,离心倾向加强C.戈尔巴乔夫改革损害了国家的利益遭到反对D.外部资本主义势力国家对苏联的压制和渗透7.“80年代初,(苏联)计划经挤中的困难越来越多以前,正是计划使国家实现了强有力的飞跃,得以集中力量于具有决定意义的方向上,并使国家成为超级大国但是渐渐地出现了不良趋向:高度集中、制订毫无进取心的计划、半截子工程、库存超标、计划僵硬等这说明( )A.勃列日涅夫改革的严重弊端日益暴露 B.对“斯大林摸式”要辩证分析C.资本主义应该借鉴苏联经济管理体制 D.苏联解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8.20世纪70年代苏联生产的家电新产品质量非常低劣,电视机爆炸的事件经常发生,以至当时人开玩笑说:“苏联生产的电视机应该送给敌人。

      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苏联经济总体水平较低 B.“斯大林模式”存在严重弊端C.苏联忽视生活消费品的生产 D.苏联科技水平低下9.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苏联为突破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其中把改革重点放在农业领域的是( )A.赫鲁晓夫 B.勃列日涅夫 C.戈尔巴乔夫 D.安德罗波夫10.1956年11月,一位乡村女教师写信给赫鲁晓夫,信中写道:“……我们的人民还没有过上好日子,尽管十月革命后已经有39年,战争结束也有11年了在整个国家的范围内我们已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但是,我们大家目前还只是为未来而活着,而却不是为了自己所有的人都应该明白,人不能只靠热情生活……”下列各项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美苏争霸让苏联人民遭受痛苦 B.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面临困境C.人民对赫鲁晓夫表达不满 D.苏联政府公信力出现危机11.戈尔巴乔夫曾指出:“靠号召不可能培养人们对社会主义财产的主人翁态度关键是使人们能够影响生产的安排,劳动成果的分配和使用:就是说,要加深经济领域的社会主义自治。

      他认为,“不是工厂、车间、农庄的真正主人,就不可能是国家的主人因此,戈尔巴乔夫在这一指导思想下( )A.取消国家对经济发展的指令性计划 B.把政治改革作为经济改革的突破口C.把国家部分生产资料分配给劳动者 D.实行了各种形式的租赁和承包经营12.某课题小组在研究赫鲁晓夫改革时,搜集了如下材料,你认为符合史实的有( )①改革从农业开始,符合苏联当时的迫切需要②“玉米运动”解决了苏联粮食严重不足的问题 ③改革缺乏全面思路,盲目性很大④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13.关于勃列日涅夫改革的表述,正确的是( )A.把改革的重点放在轻工业上B.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C.综合国力未得到增强D.没有取得任何成就14.某一历史阶段,苏联曾投资50亿卢布在东部大规模垦荒,垦荒地的肥力迅速耗尽,几百万公顷土地遭风蚀,换来了沙化的土地和丛生的杂草,造成这一结果的苏联领导人是( )A.勃列日涅夫 B.斯大林C.赫鲁晓夫 D.戈尔巴乔夫◆ 简答题◆1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有人曾形象地说:“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手术刀不是挥向党身上的肿瘤,而是挥向党的脖子。

      材料二:西方学者把戈尔巴乔夫导致苏联解体的原因归纳为三点……其二,他在经济改革问题上存在严重的决策失误其三……根本没有跨越体制转换的门槛材料三:2001年俄罗斯科学研究院就“苏联解体主要原因”进行的民意调查表明:有44%的被调查者认为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应对苏联解体承担主要责任请回答:(1)材料一说明戈尔巴乔夫改革存在什么问题2)根据材料二,指出苏联解体的原因是什么?(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中能够得到哪些启示?16.十月革命后,苏俄(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的成就,但也不乏遗憾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20年9月列宁说,“要使每个农民家庭,连一普特余粮都不剩”,要把全部余粮交给工人国家1921年3月列宁就农民交完税后再出售粮食一事说:“如果他们单个地换粮食,那有什么大不了的?……不应当加以阻挠——摘编自《列宁全集》材料二斯大林模式的新型现代化途径是,在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大国,以苏维埃政权为杠杆,采用非常手段从本国农业积累工业化资金,用行政办法对资源、劳动力进行重新配置,采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式快速地推进现代化——米艳《试论斯大林模式:落后国家现代化的一种途径》材料三(1945年后)苏联工业的发展已出现停滞现象……其部分原因是,苏联的劳动力和能源日益匮乏。

      另一同样重要的原因则是官僚主义的计划不切实际,过于重视重工业,不根据消费的喜好和市场需要调整产品结构——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材料四赫鲁晓夫上台时苏联的农业问题十分尖锐赫鲁晓夫执政后首先改革农业计划制度赫鲁晓夫指出绝不需要中央给集体农庄布置播种面积,规定牲畜的头数为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赫鲁晓夫还在农产品采购制度方面进行了调整……在1953年的九月全会上,赫鲁晓夫提出要种植玉米——《苏联真相》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分别指出列宁两次讲话所体现的农业政策2)材料二中苏联采用的“非常手段”是什么?“用行政办法”形成了怎样的经济体制?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型现代化途径”的“新”还表现在何处?(3)据材料三,归纳1945年后苏联工业发展停滞的因素4)根据材料四概括赫鲁晓夫执政后是如何进行农业改革的?改革失败原因何在?17.根据下列材料和学过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为了迅速增强经济实力和国防力量,苏联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由农业轻工业为重工业的发展提供资金在经济体制方面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实行高度集中地计划经济,建立相对独立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外的经济体系材料二:但这种模式也存在严重弊端: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国家从农民那里拿走的东西过多,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长期执行计划指令,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阻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

      特别是这种高度集中地计划体制后来因没有进行有效地改革而日益僵化,成为以后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材料三:从美国爆发的危机,迅速扩展到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演变为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出现经济衰退或萧条这场危机持续时间也相当长直到1933年,美国等国才陆续走出危机阴影危机的破坏性特别巨大,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失业工人超过三千万资本主义世界笼罩在空前绝望的情绪中,甚至有人哀叹:“世界末日已经来临”请回答:(1)根据材料三概括这场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有什么特点?首先发生在哪一个国家?罗斯福总统采用怎样的模式来应对经济危机?(2)根据材料一、二苏联的斯大林模式有何特点?你认为斯大林模式有什么弊端? (3)二战结束后,苏联进入和平建设时期,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对此,苏联有那三位领导人先后进行了改革?18.经济改革的目的在于促进发展,稳定、繁荣社会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20分)资料一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的人能更富,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存来源──罗斯福(1)根据资料一,这番话为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所说。

      请问:他的这番话是在什么严重局势下说的?(2分) 目的何在?(2分) 为此,他采取了哪些措施?(4分) 资料二即使在常常可以享受特权的莫斯科,顾客们也不能保证买到他们所需要的肉,蛋和家禽也缺货……现在是春天了,但一如既往,蔬菜缺货……我相信,只要我们改变我国经济工作的优先次序和组织结构,为我们的公民提供他们所需要的食品和消费品,我们就能成功地同资本主义竞赛──摘自《赫鲁晓夫回忆录续集》(2)根据资料二,这番话为赫鲁晓夫下台后所说那时,苏联谁主政?(2分) 这番话说明了什么现象?(2分) 你怎样认识赫鲁晓夫的反思?(4分)(注意:不得抄原文) 资料三“房子大了,道路宽了,村民富了,我也能带着孙子到首都北京天安门圆我祖孙二人的梦了今天更令我高兴的是,我们中国人还能上太空了在神舟六号成功飞天之日,一位见证了改革开放全过程的四川老人,用朴实的话语道出中华大地已经和正在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摘自《改革开放30年》(3)根据资料三,四川老人这番感慨说明了什么?(2分) 为什么他的家乡会发生这样大的变化?(2分) 参考答案选择题1.C【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兼有成功和挫折,经验和教训,创新和夭折”,是在维持原有结构基础上的局部改革”,可以得知赫鲁晓夫改革符合题意。

      赫鲁晓夫下放部分中央企业的管理权,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改革,初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最后因为无法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而失败,C正确苏俄取消自由贸易和实行余粮收集制,是斯大林模式取代新经济政策的表现,不是在原有结构基础上的改革,A错误苏俄采用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是列宁用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表现,也不是在原有结构基础上的改革,B错误戈尔巴乔夫推行企业租赁和承包制度,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 他的改革最终引发了苏联解体,不符合题意,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苏俄(联)的经济政策本题首先学生需熟记各项经济政策实行的背景、结果、评价,再根据题干中的意思“是在维持原有结构基础上的局部改革”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2.B【解析】:赫鲁晓夫尽管采取了一些措施来试图改变斯。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