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级政治经济学讲义PPT-3. 古典地租理论的矛盾.ppt

76页
  • 卖家[上传人]:jiups****uk12
  • 文档编号:57356459
  • 上传时间:2018-10-21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27MB
  • / 7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3. 古典地租理论的矛盾,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 Center for Political Economy at Tsinghua University,CPET,3.1 导论:地租理论面临的难题,3.11 土地:所有自然资源的统称 3.12 地租:经济学意义上的地租是纯粹为使用土地而支 付的费用 3.13 租金:租地农场主为取得土地的经营权而必须向土地所有者支付的一切报酬的总称它除了上述真正的地租之外,还包括投入土地的固定资本的折旧和利息以及一部分平均 利润和正常工资的扣除 3.14 土地价格:土地的买卖价格,是地租的资本化,等于地租除以平均利息率3.15 古典地租理论的难题:如何在劳动价值论和平均利润理论基础上阐明地租的来源?,3.2 古典级差地租理论,3.21 李嘉图的级差地租理论,级差地租与劳动价值论和平均利润理论的矛盾,第一,工农业部门全部劳动耗费为360,却创造了720的价值,总量为60的剩余价值,却表现为240利润+180地租,那么,工业部门180的超额利润和农业部门的180地租是从哪里来的呢? 第二,即使假定工农业部门都按劣等生产条件的个别价值交换彼此的产品,但农业部门在扣除了180地租后,只能得到20%的利润,工业部门却得到140%的利润,这显然是与平均利润率规律相矛盾的。

      第三,实际上,工农业产品均按劣等生产条件的个别价值出售,那就等于全部产品的价格都按一定的比例提高到价值之上,其结果无异于均按中等条件决定的价值出售,这就否定了李嘉图的价值规定级差地租I:由先耕种优等地,然后耕种劣等地的顺序而产生 级差地租II:在同一块土地上追加同量资本和劳动的生产率不同而产生的地租,与土地收益递减规律相联系差地租 I 和级差地租 II,经济思想史对李嘉图级差地租理论的评价,级差地租论是由威斯特、马尔萨斯、托伦斯和李嘉团几乎在同一个时期各自独立地提出的马克·布劳格)但在这四位经济学家中,只有李嘉图试图在价值论的基础上阐明级差地租的来源及其量的规定,所以,级差地租理论与李嘉图的名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成为李嘉图学说中最负盛誉的一部分季德、利斯特),许多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都一致认为,李嘉图在经济学说史上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基本上阐明了级差地租的来源卢森贝,施托贝尔格,鲁友章李宗正,许涤新)实际上,李嘉图的地租论与价值论之间同样存在着难以调和的矛盾如果说价值规律与剩余价值规律的矛盾和价值规律与平均利润规律的矛盾是导致李系固体系瓦解的两个矛盾的话,那么,地租论与价值论的对立则构成李系图体系的第三个矛盾。

      蔡继明,1985),揭示了地租与利润的对立:人口增长——劣等地投入耕种——农产品价格上升——地租增加——名义工资上升——利润下降 提供了反对谷物法的武器; 不现实地假定土地只有单一的用途,从而得出地租不构成生产的成本边际分析的先驱,地租是《资本论》体系中最后一个也是最具体的范畴; 马克思的地租理论来自《资本论》第三卷手稿; 马克思级差地租理论沿袭了李嘉图的错误,3.22 马克思的级差地租理论,马克思的级差地租表,注:资本有机构成4:1;m’=100%;p’=20%,虚假社会价值之谜,关于级差地租,一般应该指出:市场价值始终超过产品总量的总生产价格······10夸特的实际生产价格是240先令;但它们要按600先令的价格出售,贵250%······这是由于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础上通过竞争而实现的市场价值所决定的;这种决定产生了一个虚假的社会价值对“虚假社会价值之谜”的猜测,流通说: 虚假社会价值来自工业部门剩余价值的转移此说坚持了等量劳动创造等量价值的劳动价值论,但违背了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平均利润理论 生产说: 虚假社会价值是由农业部门内部创造的此说坚持了平均利润理论,但违反了劳动价值论。

      3.3 古典绝对地租理论,3.31 李嘉图否认绝对地租存在,李嘉图级差地租理论是以最劣等土地不交纳任何地租为前提的,因此事实上否认了绝对地租的存在 早在1862年马克思就指出:“至于绝对地租存在的问题,那么这是每个国家都应当从统计上来解决的问题但是纯粹从理论上来解决问题的重要性,是由下列情况产生的:35年来统计学家和实践家全都坚持说有绝对地租存在,而(李嘉图派的)理论家则企图通过非常粗暴的和理论上软弱的抽象来否认绝对地租的存在直到现在,我始终确信,在所有这一类争论中,理论家总是不对的马克思恩格斯,第30卷,第276页),李嘉图之所以否认绝对地租存在,首先是因为漠视了绝对地租存在的统计事实 李嘉图之所以否认绝对地租的存在,还因为忽视了土地私有权的垄断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就是地租只要存在土地所有权的垄断,租用土地,即使是最劣等地也必须交租,即绝对地租否则那就意味着土地所有权被废除而李嘉图时代土地所有权的存在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李嘉图否认绝对地租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固守价值是唯一地由劳动决定的因为在他看来,如果承认绝对地租的存在,实际上就等于承认农产品的价格注定要高于它的价值,或者说等量劳动在农业中创造的价值注定要高于工业。

      这显然与他一贯坚持的劳动价值论立场是相抵触的正是由于李嘉图片面地坚持抽象的理论原则而不顾统计学事实,因而失去了创立完整的地租理论的可能3.32 马克思绝对地租理论的矛盾,1)绝对地租产生于土地所有权的垄断 2)农业绝对地租来源于农产品价值和生产价格之间的差额 3)农业绝对地租的条件: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工业资本有机构成,绝对地租的来源,绝对地租图式,绝对地租来源与 绝对地租本质规定之间的矛盾,当农业资本有机构成赶上和超过工业资本有机构成时,绝对地租源何而来? 即使在马克思时代,工业部门也存在土地所有权的垄断,工业绝对地租源何而来?,3.4 级差地租新论: 生产价格转化为垄断生产价格,因为土地的数量是有限的,质量是不等的,同量度资本投入不同等级的土地上,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个别利润率是不同的,土地经营的垄断和平均利润率规律的作用,必然使一般生产价格转化为由劣等地的个别生产价格IPP(Individual price of production)所决定的垄断生产价格MPP(monopolistic price of production)而在较优等土地的MPP和IPP的差额作为有差超额外负担利润转化为级差地租。

      由于级差超额利润并非单纯的来自某一个部门的超额剩余价值,而是来自对全社会总剩余价值的扣除,所以,原始的竞争平均利润率会转人为新的较低水平的垄断平均利润率设总剩余价值为M,社会总资本为 C,则原始的平均利润率为:,级差产量系数是以劣等地产量为基数和单位的各级差产量之和,等于各等级土地产量与劣等地产量之差除以劣等地产量后之和设q1h和q2h分别为等量资本-劳动投入农业部门和工业部门第h等级土地的产量(h=1,2,3,····w),则农业部门和工业部门的级差产量系数分别为:,,级差产量系数,则原始平均利润率Pa′转化为平均利润率Pb′:,经整理得:,单个产品的垄断生产价格:,单个资本的垄断生产价格:,级差地租等于:,DR1h=MPP1h-IPP1; DR2h=MPP2h-IPP2,两部门级差地租表 资本有机构成3:1;m ′ =200%;Q2=1/2, Q1=1, Pb ′ =20%,结论,总垄断生产价格=总价值=劳动时间 总级差地租+总利润=总剩余价值 虚假社会价值与级差地租之间没有本质的必然的联系:由于Q1> Q2,农业垄断生产价格高于价值,二者的差额即虚假社会价值;如果Q1< Q2,情况则相反;而当Q1=Q2,工农业产品垄断生产价格会等于各自的价值,工农业级差地租将在本部门内实现,根本没有虚假社会价值。

      n 部门模型,平均利润率:,单个产品的垄断生产价格:,单个资本的垄断生产价格:,各部门各级土地级差地租: DRih=MPPih-IPPi,进一步的结论:,在由n个部门组成的经济中,一个部门的垄断生产价格与价值是否一致,在其他一切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将取决于该部门的级差系数是否与全社会的平均级差系数一致全社会平均 级差系数为:,如果Qi大于平均水平,则是该部门的垄断生产价格会高于价值,二者的差额即虚假的社会价值,是从那些系数低于水平的部门转移过来的,它构成第1部门级差地租的一部分. 如果Qi小于平均水平,则该部门的垄断生产价格会低于其价值,在这种情况下,全部剩余价值在扣除了本部门的级差地租和平均利润后,还有一部分剩余,这部分剩余就是其垄断生产价格与价值的差额,亦即转移到其他部门的虚假的社会价值如果Qi等于平均水平,则该部门的垄断生产的价格与价值相等,全部剩余价值正好分解为本部门的平均利润和级差地租,既不多,也不少 由于级差系数低于和高于的部门能够互相抵消.所以,全社会的总垄断生产价格与总价值是相等的3.5 绝对地租新论: 垄断生产价格转化为垄断足够价格,5.1 绝对地租存在的惟一条件是土地所有权的垄断 5.2 绝对地租量是由最劣等地边际收益产品决定的,5.3 绝对地租总量来自对 全社会剩余价值的扣除,设ARi为第i部门的绝对地租总量,ri为第i部门的绝对地租率(i=1,2, 3······n),则:,由于总绝对地租AR对M的扣除,前述平均利润率Pc’转化为平均利润率Pd’;又由于劣等地的投资也必须支付绝对地租,所以,垄断生产价格便转化为由劣等地的个别足够价格IEP(individual enough price)所决定的垄断足够价格MEP(monopolistic enough price)。

      所谓个别足够价格,就是除了保证个别资本获得平均利润外,还能足够地支付绝对地租的价格,其公式如下:IEPi=Ki (1+Pd’+ri),由于IPPi转化成了IEPi,第i部门的级差超额利润等于QiKi(1+Pe′+ri)很显然,新的平均利润率Pe′的形成和绝对地租AR的扣除,必须是在同一个过程中实现的,所以,我们求解下列方程:,5.4 平均利润率Pe′的推导,经过整理得:,5.5 垄断生产价格转化为垄断足够价格MEPMEPi=(Ki / qih) (1+Pe’+ri);MEPih=(qih / qi1)Kih(1+Pe’+ri) 5.6 单个资本的级差地租DRih等于其垄断足够价格MEPih与个别足够价格IEPih的差额;单个资本的绝对地租ARih则等于个别足够价格IEPih 与个别生产价格IPPih的差额,用公式表示就是:DRih=MEPih-IEPih; ARih=IEPih-IPPih,工农业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总表 (资本有机构成3:1;m’=200%;Q2=1/2, Q1=1, Pe’=15%),3.6 商业地租与垄断足够差价,3.61商业利润的实现和纯粹流通费用的补偿,1)设投在第j商业部门的商品购买价格上的资本为Bj(j=1,2,3……m),第j部门的必要纯粹流通费用为Dj,则产业资本与商业资本之间的竞争使平均利润率Pe’转化为Pf’, 其公式为:,2)垄断足够价格则分解为垄断足够出厂价MEEP ( monopolistic enough ex-factory price)和一般产 商差价 CPD。

      3)单位进货价格的平均加价率Aj,设第j商业部门Bj的平均周转速度为Nj,则单位进货价格的平均加价率Aj的公式为:,部门平均周转次数与平均加价率成反比再设bjk为j商业部门内第k个企业用在商品购买价格上的资本(k=1,2,3……u),djk 为该企业的纯粹流通费用,njk为bjk的周转次数,则该企业的个别差价IPD(individual price difference)和单位进货价格的个别加价率ajk为:IPDjk=djk+(bjk+djk)·Pf′ ajk=[djk+(bjk+djk)·pf ′]÷[njk·bjk],4)单位进货价格的个别加价率ajk,5)一般产商差价,如果没有任何垄断,商业部门内的竞争,会使单位进货价格的个别差价( njk·bjk·ajk)转化为一般产商差价:CPDjk=njk·bjk·Aj 企业的个别周转次数企业利润成正比:高于部门平均周转次数的企业会获得超额利润;低于部门平均周转次数的企业会亏损;只有等于部门平均周转次数的企业获得平均利润。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