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淮河探源与桐柏“五淮井”

45页
  • 卖家[上传人]:宝路
  • 文档编号:48197079
  • 上传时间:2018-07-11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7.53MB
  • / 4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淮河探源与桐柏“五淮井”韩礼良n在古代中国,江、河、淮、济被誉为“四渎”(独流入海 的江河谓之“渎”)。n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是“生命河”,济水 是“思源河”,而淮河则被称为中华民族的“风水河”, 有“盘古开天地,血为淮渎”之说。淮河是我国的第三条 大河,发源于南阳市桐柏县境。n济水发源于济源,后因济水被黄河“吃掉“,它渐渐为我们 所忘却,只在中国的大地上留下了济源、济宁、济阳、济 南等城市的名字。n长江、黄河的源头在遥远的青藏高原,历史上虽然对其多 有记载,但真正认识它们,却是1949年之后的事情。n有关黄河源的最早记载,是尚书禹贡中所说的“导 河积石,至于龙门”,但“积石” 距河源尚有相当的距 离。 1952年黄委会历时4个月,才确认黄河正源为玛曲; 1985年,在玛曲竖立了黄河源标志。n对长江源的认识更晚。“岷山导江,东别为沱”,是尚 书禹贡中对长江之源的大胆揣测,荀子子道篇 便直接说“江出于岷山”。1976年、1978年长江流域规划 办公室两度组织长江源调查队,确认长江的源头在唐古拉 山主峰各拉丹东雪山的西南侧。n与江、河、济三渎相比,尚书禹贡不但载有“(禹) 导淮

      2、于桐柏”,指出桐柏淮井乃淮河之源,且清康熙年间 就将镌刻着“淮源”二字的淮源碑立于淮井之旁,它实乃 中国人认知自己的大江大河的起点。n我国大江大河的源头大多数都位于地形复杂、路途遥远的 西部地区,观赏源头都要冠以“冒险”、“考察”之名。 相比之下,淮河的源头位处中原地区桐柏山,这里交通便 利,十分易于游览探觅。去桐柏山太白顶景区旅游可以爬 爬山,呼吸一下新鲜空气,但又不至于太累,一路瀑布和 流水,绿树遮荫,十分舒适。 n来到桐柏山,不要满足于象征性地走一走,一定要亲自去 看看淮河的源头。 n因为桐柏山处于北亚热带与暖温带过渡带,峰峦叠嶂,森林 密布,涧流交错,很难分辨出哪条是主流。由此也引起古来 无数好奇者来此登山探源。早在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 曾派招慰使韦珍来桐柏山“穷溯淮源,佛化流氓”。韦珍 面对由58条支流所汇成的淮源,一片茫然,最终也未能确定 孰为淮河真正之源头。清乾隆皇帝曾命河南布政史江兰来 桐柏山“寻导初源”,江兰见淮渎庙后有三口井,井泉涌出 ,引归入河,便得出“三泉成井,三井成源”的结论,并据此 画了一张图复命。n但乾隆还是怀疑,从这点看还是颇有“圣心独断”的风度 ,乃

      3、命再探,复驰谕河南巡抚毕沅(yun) “亲往推勘 ”。n毕沅不敢偷懒,亲历亲为,放下巡抚的架子,跋涉山水, 历尽艰险,至桐柏山中峰胎簪山,“见水一潭,询土人, 指为淮池”,“复延缘细径而上十余里,始至山顶(即桐 柏山主峰太白顶)。有大石盘陀,广十余亩。旁洼渊映, 泉出石间,为之汰除沙砾,则发谼喷涌,汲之无竭”,为 淮渎“真源”。这就是桐柏县志所记载的“淮,始于 大复,潜流地中,见于阳口”的根据。n大复山就是太白顶,阳口,就是固庙镇。大明一统志 载“淮水伏流数里涌起三泉为井”,即淮源起于太白顶, 无数道溪水潜流于千隙万罅中,表面是看不出的,但是流 到固庙镇之后便突然涌现地面,汇入井中,让人误以为源 出固庙。乾隆又援引水经注所云“淮水出胎簪山潜流 复出”印证,才断定“是为淮渎真源也已”。于是命人重 修神庙,以求“风雨协调”。 n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淮,水。出南阳平氏 桐柏大复山,东南入海。从水,佳( zhu)声。”佳是美 好之意,三点水和一个佳字合成“淮”,可见淮水是佳水 、美水、好水。n从甲骨文“淮”字的构造来看,是形声加会意,由一只水鸟和一条河流构成。古 淮河流域河道众多,沼泽

      4、密布,四季分 明,气候适宜。所以,“淮河”是水鸟的 天然乐园。“淮”则表示众多水鸟在水面 上欢叫飞翔。 隹:短尾鸟。隹作偏旁时表示鸟类或家禽 隹Zhu:本义:短尾鸟的总名。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鸟形。说文:“鸟之短尾之总名也。”与“鸟”同源。“隹”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隹”的字与禽类有关。左侧为“金石大字典”收录字体淮河之水天上来?n淮河源的一种说法是自天而降,即有一条通天河 ,从60多米高的绝壁之上飞泻而下,自然形成水 帘,将绝壁之上的一个天然石洞遮掩,这就是著 名的水帘洞。这里的水清澈见底,纯净甘冽,四 季不涸,冬温夏凉,胜过诸多名泉,被道家称为 天下第四十一福地、三十六洞天。 淮河之水井中来?n还有一说是淮河源于地下的“淮井”。辞源水部注 曰:“淮水之源,自胎簪山伏流数十里,涌出三泉,因浚 之为井,名曰淮井。在河南桐柏县西。”淮河从海拔1140 米的桐柏山主峰,潜流地中,至淮源自三井奔涌而出。东 为六角井,西为圆井,中为方井,统称“淮井”。n有书记载:“太白顶北侧的小淮井,深不过尺,井 底有数处针泉,整日汩汩外冒,虽枯旱而不涸,甘甜清冽 ,便是淮河之源所在”。n在桐柏山北麓江淮分水

      5、岭上,并列着两清一浊三口池塘。 相传远古时代,桐柏缺水。东部落首领桐花姑娘邀西部落 首领柏子同往太白顶寻找水源。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挖出 像河一样的泉水。但二人却由于多日劳累昏倒于地。柏子 之妻寻夫至此,见状怀疑二人有染,桐花和柏子为彰显自 己的清白,瞬间化为清池,柏子之妻羞悔交加,也含恨化 为池水,但池水却浑浊不清。大禹导水至此,生发感叹: 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不宜合流。于是便导清水向东,成 为淮水,导浊水西去,注入汉水。 淮水-天下佳水n唐代诗人李乂饯唐州高使君赴任云:“淮源之水清, 可以濯君缨。”唐代茶圣陆羽遍访天下名泉,也曾到过桐 柏,他在水品中将淮河源头之水评为“天下第九佳水” 。与其同时代的刘伯刍也曾品鉴天下名水,他将“淮水列 为第七”。淮源桐柏山高水也高,即使在海拔千米以上掘石凿井,依然泉水旺盛。这里不仅泉多,而且各呈异彩。 有的泉水养颜,有的泉水治病,有的泉水通灵。 n秦始皇在淮河源头修建了“淮渎庙”,此后历代都有修葺 ,以致规模宏大,巍巍壮观。汉宣帝神爵元年(公元前61 年),第一次在淮水发源地的河南桐柏县平氏镇举行了祭 祀淮渎神仪式。明清时因黄河夺淮,造成淮河出口严重

      6、不 畅,致使淮河经常泛滥为害,因而祭祀淮神活动也随之骤 增。n清康熙32年,朝廷还委派礼部员外郎、内阁中书敬奉康熙 亲笔题写的“灵渎安澜”匾额刻石前来淮渎庙祭祀。雍正 皇帝也曾御笔亲书“惠济河漕”赐予淮庙,乾隆皇帝还亲 自书写了淮渎神庙碑记。 桐柏诸峰高耸汉,淮源一线细通潮; 澜泉混混无时竭,洪流滔滔去海遥。 天地精灵知不秘,乾坤造化国多饶; 禹功千古垂青史,姿乃当年四载劳。淮河之源淮井桐柏五“淮井”n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载:“淮井,淮水之源, 自胎簪山伏流数十里,涌出三泉,因浚为井”。 水经载:”淮水出南阳平氏胎簪山“。朱云锦 淮水记载:”淮出南阳府桐柏县,桐柏山下有淮 井,淮源从井出“。n桐柏县共有五眼井,均叫”淮源井“。其中两眼在桐柏山上,三眼在淮祠(今淮渎庙)内。淮祠三井n淮井:是淮河之源,位于桐柏县城西淮源镇淮祠 内,该地计有三井。东的六角井,西为园井,中 井为方形,方井亦称“禹王锁蛟井”。明代以前 井上建有六角亭,为桐柏八景之“玉井龙渊”。n以上内容参考吕风林古宛寻梦。 淮井-禹王锁蛟井n东碑廊前有古“淮源亭”亦称淮井亭又称禹王锁 蛟井亭。n史载:此亭建于东汉,距今有一千八百

      7、余年,占 地面积16平方米,台高30公分,六块条石镶边, 杉木为柱,檐高4米,亭下正中有井一眼,条石砌 成方形,井底三泉涌出,水清澈。据记载该井建 于公元前25世纪至公元前21世纪,距今已有四千 多年,屡有修葺。淮井-禹王锁蛟井n相传大禹导淮时锁水妖无支祁于井中,亭为六角 ,雕甍画栋,飞檐凌空,亭内天花板上,绘有蛟 龙一条射影井内,同时,井中系有铁索一条,此 索是大禹锁水妖无支祁之物,而今人若动索,水 中蛟龙起舞,奇观异常。禹王锁蛟井亭据说在此井中放条 鱼就可游到大海里 禹王锁蛟井-淮源零公里井 禹王锁蛟井-淮源零公里井 禹王锁蛟井-淮源零公里井千里淮河的测量起点 禹王锁蛟井典故n亭下这口井叫“禹王锁蛟井”。禹贡(禹贡是尚书中的一篇。是战国时的著作)载:“禹理水,自桐柏。”太平广记(太平广记是宋代人编的一部大书。全书500卷目录10卷取材于汉代至宋初的野史小说及释藏道经等和以小说家为主的杂著,属于类书。)讲:“禹理水,三至桐柏”。相传,当年大禹一路治水来到了淮河之源,察觉到了淮源连年洪荒不绝的原因是一个 叫巫支祁的水妖作怪。大禹十分震怒,令人捉拿。巫支祁 这个水妖生得头如猿猴,身似蛟龙

      8、,力逾九象,而且还会 腾云驾雾,变化无常,实乃神通广大。禹王锁蛟井典故n禹王几番捉拿不住,才派了自己的外甥太阳神的 儿子庚辰(古代传说中的助禹治水之神。禹治水,“三至桐柏山,惊风走雷,石号木鸣”。禹怒,召集百灵,获淮涡水神无支祁。授 之章律鸟木由不能制。授之庚辰,“庚辰以战逐去,颈锁大索, 鼻穿金铃,徙淮阴之山之足下,俾淮水永安而流注海”。见唐李公佐古),手里擎着避水神针才将其擒获。 擒住巫支祁以后,庚辰就用铁链锁住他的脖子, 把他投入了这口井中。从此,淮水不再泛滥成灾 ,两岸人民也能安居乐业。禹王锁蛟井典故n为了纪念大禹和庚辰平妖灭患的功绩,秦始皇二十六年, 人们就在这里建了当时一座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淮渎庙 。汉晋以来,历代的帝王年年都要派官员来到这里祭祀淮 神。文官下轿,武官下马,随从匍匐前进,十分威武庄严 。n当时大禹为了让巫支祁在井中能够生存,又命人在这个井 的东北和西北方向挖了两口井,以便通气活水。当地人则 说禹王投他入井时,他问禹王说:“你叫我何时出井”禹王 心里想着将他永远锁在井内,就说“等着石头开了花,你 再出来吧”。禹王锁蛟井典故n谁知到了清初,有两个解差从信阳到南

      9、阳路过此地,听说 井内锁有水妖,便探头入井去看。水妖看见了他们帽子上 面的红缨带,以为是井壁的石头开了花,一时运足气力, 厉声一吼,挣断铁索,冲出井口,呼啸而去。康熙皇帝闻 讯大惊,急忙亲书“灵渎安澜”四字,镌碑于此,祈求平安。n 关于这段故事,鲁迅在他的中国小说史略中记述甚详,并认为传说中的无支祁,就是后来西游记中孙悟空 的“原型”。孙悟空随着唐僧去了西天取经,负罪立功, 终成正果。淮井-天下第七佳水井 扬子江南零水第一;无锡惠山寺石水第二;苏州虎丘寺石水第三;丹阳县观音寺水第四;扬州大明寺水第五;吴松江水第六;淮源水第七 。淮井-六角井太白顶两井n禅寺山门左右两侧有“大淮井”、“小淮井”两 井,水清澈甘甜、久旱不竭,蹲身垂手可及水面 。突兀巨石顶,怱生一口井,堪为称奇。 n此两井均曾被人称为淮河源头,究竟应是哪井, 未查到官方资料,有待进一步考证。太白顶-大淮井n大淮井:位于海拔1140的桐柏山主峰太白顶云台 禅寺山门之东约六丈处。人工凿石为井,直径一 丈。这就是千里淮河第一井,千里淮河便源于此 。古井栏上的石刻似乎蕴含着太多的人间沧桑。 此井很神奇,几月不下雨,她也不会枯竭,下再 大的雨,也不会漫出来。要问此井有多深?有人 说它30米,有人说它50米,还有人说它深不见底 ,一直通向大海。太白顶-大淮井n淮井定为淮河正源,具备三个原因:一是它在淮 河58条支流中水位最高(1140米),距东海最远 ;二是秦始皇时便在这里建立了淮祠,是历代皇 廷祭祀淮河之地;三是志载:清乾隆皇帝两次遣 官到这里探源,时布政使江兰、河南巡抚毕源都是在这里探得淮水真源的。 大淮井太白顶-小淮井n小淮井:位于太白顶东北,距大淮井700米,海拔900米。 在一段石壁峭陡,藤蔓盘结的地方,有一眼石砌方井,周 围七尺见方,人工雕琢了六根青色石柱,柱间有石栏板六 块,拦起一圈石栏杆,构成小巧玲珑的六角井台。井壁上 青苔枯荣,汇载岁月沧桑,上有六根青石柱相围,故有“ 长淮绿于苔,飞出桐柏山”之句。今虽淤积太甚,但仍有 泉水涌出。这就是曾引来多少骚人墨客的千里淮河之源, 被当地人当成“圣井”说的“小淮井”。井径1.2米,深6米,

      《淮河探源与桐柏“五淮井”》由会员宝路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淮河探源与桐柏“五淮井”》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最新标签
    监控施工 信息化课堂中的合作学习结业作业七年级语文 发车时刻表 长途客运 入党志愿书填写模板精品 庆祝建党101周年多体裁诗歌朗诵素材汇编10篇唯一微庆祝 智能家居系统本科论文 心得感悟 雁楠中学 20230513224122 2022 公安主题党日 部编版四年级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课件 机关事务中心2022年全面依法治区工作总结及来年工作安排 入党积极分子自我推荐 世界水日ppt 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 空气单元分析 哈里德课件 2022年乡村振兴驻村工作计划 空气教材分析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材分析 退役军人事务局季度工作总结 集装箱房合同 2021年财务报表 2022年继续教育公需课 2022年公需课 2022年日历每月一张 名词性从句在写作中的应用 局域网技术与局域网组建 施工网格 薪资体系 运维实施方案 硫酸安全技术 柔韧训练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 建筑工地疫情防控 大型工程技术风险 磷酸二氢钾 2022年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总结例文 少儿美术-小花 2022年环保倡议书模板六篇 2022年监理辞职报告精选 2022年畅想未来记叙文精品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课程实验指导书范本 草房子读后感-第1篇 小数乘整数教学PPT课件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2022年教师个人工作计划范本-工作计划 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电视大赛观后感诵读经典传承美德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2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