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历代本草药性汇解(哎叶)

4页
  • 卖家[上传人]:微**
  • 文档编号:468882
  • 上传时间:2017-03-0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7.50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艾 叶(名医别录)艾叶为菊科植物艾的干燥叶。栽培或野生。全国大部分地区多有生产。原植物生于荒地林缘。喜温暖湿润气候,耐旱、耐荫,以土层深厚肥沃、富含腐殖质的壤土最宜生长。味辛,苦,性温;有小毒。归肝、脾、肾经。功效散寒止痛、温经止血。临床用名有艾叶、艾绒、醋艾叶、艾叶炭、醋艾叶炭。【本草汇言】名医别录:味苦,微温,无毒。主炙百病,可作煎,止下痢,吐血,下部匿疮,妇人漏血,利阴气,生肌肉,辟风寒,使人有子。又,艾,生寒熟热。主下血,衄血、脓血痢,水煮及丸散任用。药性论:使。能止崩血,安胎,止腹痛,醋煎作煎,治癣,止赤白痢,及五藏痔泻血。煎叶,主吐血。炒艾作馄饨,吞三、五枚。以饭压之良。长服止冷痢,又心腹恶气。取叶捣汁饮,又捣末和干姜末为丸,一服三十丸,饭压,日再服,治一切冷气,鬼邪毒气,最去恶气。日华子本草:止霍乱转筋,治心痛,鼻洪,并带下,及患痢人后分寒热急痛和蜡并诃子烧熏神验。开宝本草:味苦,微温,无毒。主灸百病,可作煎,止下痢,吐血,下部匿疮,妇人漏血,利阴气,生肌肉,辟风寒,使人有子。本草图经:近世有单服艾者,或用蒸木瓜和丸,或作汤空腹饮,甚补虚羸。然亦有毒发则热气冲上,狂躁不能

      2、禁,至攻眼有疮出血者诚不可妄服也。汤液本草:气温,味苦,阴中之阳,无毒。本草云:止下痢吐血,下部疮,辟风寒,令人有子。久百病。重午日,日未出时,不语采。心云:温胃。本草发挥:洁古云:艾叶苦,阴中之阳。温胃。本草纲目:艾叶生则微苦太辛,熟则微辛太苦,生温熟热,纯阳也。可以取太阳真火,可以回垂绝元阳。服之则走三阴,而逐一切寒湿,转肃杀之气为融和。炙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康泰,其功亦大矣。苏恭言其性寒,苏颂言其有毒。一则见其能止诸血,一则见其热气上冲,遂谓其性寒有毒,误矣。盖不知血随气行而行,气行则血散,热固久服致火上冲故尔。夫药以治病,中病则止。若素有虚寒痼冷,妇人湿郁带漏之人,以艾和归,附诸药治其病,有何不可?而乃忘意求嗣,服艾不辍,助以辛热,药性久偏,致使火躁,是谁之咎欤,于艾何尤?艾附丸治心腹少腹诸痛,调女人诸病,颇有深功。胶艾汤治虚痢,收产后妊娠下血,尤著奇效。老人丹田气弱,脐腹畏冷者,以熟艾入布袋兜其脐腹,妙不可言。寒湿脚气人亦宜以此夹入袜内。苦而辛,生温,熟热,可升可降,阳也。入足太阴、厥阴、少阴之经。苦酒、香附为之使。温三阴逐冷除湿。本草经疏:艾叶禀天地之阳气

      3、以生,故味苦微温,熟则大热。可升可降,其气芳烈,纯阳之草也,故无毒。入足太阴、厥阴、少阴三经。烧则热气内注,通筋入骨,故灸白病。性能通窍,澼恶杀鬼精,故止鬼击吐血。芳烈之气必燥,故主下部匿疮,若治妇人漏血,利阴气,生肌肉者,皆以之导引凉血补血药为用者也。使人有子,盖指气血两虚之人,风寒乘虚入子宫不孕者设也。澼风寒,其性辛温也。捣汁服止伤血者,生寒而兼辛散也。杀蛔虫者,辛而苦也。主衄血者,伤寒邪热郁而不汗则发衄也。风邪入大肠则下血,湿热伤脾胃则下痢脓血。煮则上升,故亦止崩漏也。理金疮,血热则行也。胎为风寒之气所犯则不安,风寒散则胎自安也。苦酒作煎治癣甚良者,杀虫之功也。治妇人带下,温中除湿而升也。止霍乱转筋者,因寒而得也。为治白带之要药,调经之妙品,故妇人方多须之。简误:艾性纯阳,善澼风寒湿气及非时邪气。然性气芳裂而燥热,凡妇人胎动不安由于热,而不由于寒;妊娠下利脓血由于暑湿,肠胃热甚而非单湿为病;崩中由于血虚内热;经事先期由于血热;吐血不由于鬼击中恶;霍乱转筋不由于寒邪,而由于脾胃虚弱停滞,或伤暑所致;不孕由于血虚而不由于风寒入子宫,法并忌之。本草蒙筌:味苦,气生寒熟温。阴中之阳。无毒

      4、。煎服宜新鲜,气则上达;炙火宜陈久,气仍下行。揉碎入四物汤,安胎漏腹痛;捣汁搀四生饮,止吐衄唾红。艾附丸同香附末醋糊丸,开胡结,调月经,温暖子宫,使孕早结。姜艾丸同干姜末蜜丸。驱冷气,去恶气,免证久缠。和研细雄黄,熏下部疰湿痹及疥癣神效;和蜡片诃子,熏痢后寒热急痛并带漏殊功。作炷灸诸经穴不差,凿窍拔风湿毒尤验。 本草乘雅:艾即少艾,有生息、止息二义。霜后始枯,所谓大劳已艾,言其止也;望春再发,所谓更历美艾,言其生也。灸百病者,陷下则灸之,火郁则发之也。所陈诸证,悉属火郁于下,而无散大之令,及阴气承阳,致血衄妄行也。生肌肉者,艾以气胜。使有子者,亦生息之义也。勿令见风,恐气散耳。药性解:艾叶,味苦,性微温,无毒,入肝、脾二经。主炙百病,温中理气,开郁调经,安胎种子,止崩漏,除久痢,辟鬼邪,定霍乱。生捣汁理吐衄血。按:艾之温能令肝脾疏畅,而无壅瘀之患。夫人之一身,惟兹气血两端,今土木既调,则荣卫和而病自此却矣。至于温中等效,又举其偏长耳。煎服者宜新鲜,灸火者宜陈久。生用则寒,熟用则热。景岳全书:味微苦,气辛,生用微温,热用微热。能通十二经,而尤为肝脾肾之药。善于温中逐冷除湿,行血中之气、气

      5、中之滞。凡妇人血气寒滞者,最宜用之。故能安胎,止心腹痛,治带下血崩,暖腰膝,止吐血、下痢,辟风寒寒湿瘴疟、霍乱转筋,及一切冷气鬼气,杀蛔虫并下部匿疮。或生用捣汁,或熟用煎汤;或用久百病,或炒热敷熨,可通经络;或袋盛包裹,可温脐膝,表里生熟,俱有所宜。本草备要:宣,理气血,燥,逐寒湿。甘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元阳。通十二经,走三阴,太、少、厥。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止诸血,温中开郁,调经安胎。胎动腰痛下血,胶艾汤良。阿胶、艾叶煎服,亦治虚痢。治吐衄崩带,治带要药。腹痛冷痢,霍乱转筋,皆理气血、逐寒湿之效。杀蛇治癣。醋煎。外科有用干艾作汤,投白矾二三钱洗疮,然后敷药者,盖人血气冷,必假艾力以佐阳,而艾性又能杀虫也。以之灸音九。火,能透诸经而治百病。血热为病者禁用。灸火则气下行,入药则热上冲,不可过剂。丹田气弱,脐腹冷者,以熟艾装袋,兜脐腹甚妙。寒湿脚气,亦宜以此夹入袜内。陈者良。揉捣如绵,谓之熟艾。灸火用。妇人丸散,醋煮捣饼,再为末用。入茯苓数片同研则易细。香附为使。艾附丸,调妇人诸病。本经逢原:艾性纯阳,故可以取太阳真火,可以回垂绝元阳,服之则走肝、脾、肾三阴,而逐一切寒湿

      6、,转肃杀之气为融和。生用则性温,炒熟则大热。用以灸火,则透诸经而治百病。苏颂言其有毒,误矣。夫用药以治病,中病则止。若素有虚寒痼冷,妇人湿郁带漏之病,以艾和归、附诸药治之,夫何不可!艾附丸调经而温子宫,兼主心腹诸痛,胶艾汤治虚痢,及胎妊产后下血,雷火针同丁香、麝脐熨寒痹挛痛。若老人脐腹畏冷,及寒湿脚气,以熟艾入布兜之。惟阴虚火旺,血燥生热,及宿有失血病者为禁。有人患风瘙瘾疹,不时焮发,以绢裹擦之即消,亦取其辛散开发之力。本草求真:批除沉寒痼冷,起阳气将绝。艾叶专入肝、脾,兼入肾。辛苦性温,其气芳烈纯阳,故可用以取火。服之则走肝、脾与肾,能除沉寒痼冷。凡一切病因寒湿而见血衄崩带,腹痛冷痢,霍乱转筋,胎动腰痛,气郁经水不调,子宫虚冷,虫动疮疥者,诸症俱就寒湿论。服之立能见效。故治亦就寒湿起见。若其阳气将绝之候,灸之即能回阳,且能通者经以治百病。百病亦就寒湿论。汪昂曰:艾用火灸则气下,入药则热气上冲。故古方有同阿胶以治虚痢,及胎前后下血;同香附制丸,以调经血而温子宫,兼除心腹诸痛;同干姜以蜜为丸,以除冷恶鬼邪诸气;亦寒湿阴气。同白矾为末,以治疮疥。又熟艾布兜,以治寒湿脚气及老人脐腹畏冷;用绢

      7、裹以擦风瘙瘾疹,皆取辛温则散之义。若使症非寒湿,而用是药燥烈以治,其失匪轻。每见今人安胎,不审寒热虚实,辄用艾叶以投,殊为荒谬。是以书载气虚血热者禁用。包尽多少病症。得配本草:苦酒、香附为之使。辛、苦,温。走足三阴,通十二经,兼入奇经脉络。理气血,辟诸疫。搜僻处接应之虫,除寒湿不时之痢。得生姜,治男女下血;得干姜,驱冷气;得乌梅,治盗汗。热在阴分而汗者,不宜用。配香附,气以治腹痛。佐阿胶,安胎,兼治虚痢。虚热而胎不安者,不宜用。捣汁饮,治一切冷气鬼气;烧灰,吹鼻血不止。酒制助其焰,醋炒制其燥火灸下行,入药上行。煎服宜鲜,灸火宜陈。产后血虚生热,阴虚火动,血燥者,禁用。久服多服,热气上冲,并发内毒本经疏证:积艾三年后烧之,津液下流成铅锡。夫是之谓藉阳通阴,又曰削冰令圆,举以向日,艾承其影则有火。夫是之谓隔阴化阳,藉阳通阴,以艾灸病之法也。隔阴化阳,以艾入汤之例也。异法方宜论曰:脏寒生满病者,其治宜灸,病生于内者,其治宜毒药。仲景于阴壅阳微者每用灸法,而汤中入艾必挟寒剂,在伤寒论金匮要略可循其绪而推之也。曰脉浮热盛,反灸之,此为实,实以虚治,必咽燥唾血;曰微数之脉,慎不可灸,因火为邪则为烦

      8、逆,追虚逐实,血散脉中,火气虽微,内攻有力,此可见灸之为法,能治阳虚阴蔽,而追虚逐实行血脉中者也。曰吐血不止,曰妇人有漏下,有半产后下血不绝,有妊娠下血,假令妊娠腹中痛为胞阻,柏叶汤有干姜马通之温,柏叶之寒,胶艾汤有阿胶地芍之寒,芎归之温,此可见皆以艾隔阴而化其阳矣。虽然,灸法犹易明也。隔阴,而阳奈何?盖阴蔽而格阳,阳浮而不入阴。斯时也,以阳药通阴,则助浮阳之焰,以阴药摄阳,则增阴滞之凝。设非此交而通之,承而化之,无十全法矣。譬如别录所列主治吐血妇人漏血,其义既已可识,而下利下部匿疮,不谓之湿在中而阳不得不下可也。以是参之,然乎否耶?本草新编:艾叶,味苦,气温,阴中之阳,无毒。世人俱以蕲艾为佳,然野艾佳于蕲艾。盖蕲艾乃九牛草也,似艾而非艾,唯香过于艾,而功用殊不若野艾。入脾、肾、肺三经。祛寒气而温湿痹,安疼痛而暖关元。胎漏可止,胎动可安,月经可调,子宫可孕,且炙经穴,可愈百病,无如世人舍近而求远,舍贱求贵,为可叹耳。本草分经:苦、辛,生温熟热,纯阳香燥。能回垂绝之元阳,通十二经,走三阴,而尤为肝脾肾之药。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止血温中,开郁调经,杀蛔。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现代药理研究】1. 艾叶能抑制松弛的豚鼠平滑肌。经对艾叶油平喘有效成分系统药理学研究表明,单萜类、倍半萜类的化学结构均与其平喘作用有关。2. 艾叶油 胃或腹腔注射,均有明显镇咳作用。3. 艾叶油具有祛痰作用。4. 艾叶油具有利胆作用。2吐温将艾叶油制成混悬液(每毫升含艾叶油 25 微升) ,可使大鼠胆汁流量增加(剂量 00g 和 00g) 。5. 艾叶油对离体蟾蜍心和兔心均有抑制作用,并能对抗异丙肾上腺素的强心作用。6. 艾叶油腹腔注射,对兔有镇静作用。艾叶油无镇痛作用,对正常体温亦无影响。7. 艾叶具有止血作用,不同炮制品的凝血时间不同。8. 艾叶油具有抗过敏作用。9. 体外实验证明,艾叶油对球菌和大多数革兰氏阴性杆菌均有抑制作用。艾叶熏烟对细菌和真菌亦有明显抗菌作用,用于空气消毒,可使菌落减少 95%99. 8%。10. 艾叶油灌胃,能增加小鼠炎症渗出细胞的吞噬能力。艾叶煎剂对兔离体子宫有兴奋作用。艾炷灸能增强免疫细胞的吞噬反应。

      《历代本草药性汇解(哎叶)》由会员微**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代本草药性汇解(哎叶)》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最新标签
    监控施工 信息化课堂中的合作学习结业作业七年级语文 发车时刻表 长途客运 入党志愿书填写模板精品 庆祝建党101周年多体裁诗歌朗诵素材汇编10篇唯一微庆祝 智能家居系统本科论文 心得感悟 雁楠中学 20230513224122 2022 公安主题党日 部编版四年级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课件 机关事务中心2022年全面依法治区工作总结及来年工作安排 入党积极分子自我推荐 世界水日ppt 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 空气单元分析 哈里德课件 2022年乡村振兴驻村工作计划 空气教材分析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材分析 退役军人事务局季度工作总结 集装箱房合同 2021年财务报表 2022年继续教育公需课 2022年公需课 2022年日历每月一张 名词性从句在写作中的应用 局域网技术与局域网组建 施工网格 薪资体系 运维实施方案 硫酸安全技术 柔韧训练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 建筑工地疫情防控 大型工程技术风险 磷酸二氢钾 2022年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总结例文 少儿美术-小花 2022年环保倡议书模板六篇 2022年监理辞职报告精选 2022年畅想未来记叙文精品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课程实验指导书范本 草房子读后感-第1篇 小数乘整数教学PPT课件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2022年教师个人工作计划范本-工作计划 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电视大赛观后感诵读经典传承美德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2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