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5000字人物传记论文

15页
  • 卖家[上传人]:一招
  • 文档编号:177889509
  • 上传时间:2021-03-3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8.44KB
  • / 1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5000字人物传记论文篇一:人物传记论文 百年明镜季羡林 季羡林(1911年8月6日-2021年7月11日),字希逋,又字齐奘。中国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和.活动家,翻译家,散文家,精通12国语言。曾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2021年7月11日北京时间8点50分,国学大师季羡林在北京301医院病逝,享年98岁。 季羡林先生永远是一身中山装,每日三餐粗茶淡饭。他是在24岁那一年,人生可塑可造的年龄留洋的啊,一去十年。以后又一生都在搞外国文学、外语教学和中外文化交流的研究,怎么就没有一点儿洋味呢?近几年基因之说盛行,大概是他身上农民子弟的基因使然。他在一篇回忆文章里讲到小时穷得吃不饱饭,给一个亲戚割牛草,送草后磨蹭着等到中午,只为能吃一口玉米饼子,现在仍极为节俭,害怕浪费,厌恶虚荣。每到春节,总有各级官场上的人去看他,送许多大小花篮。他对这总是暗自摇头,季羡林先生是最怕虚应故事的,有一年老同学胡乔木邀他同去敦煌,他当然想去,但一想沿途的官场迎送,便婉言谢绝。他住的病房门口的走廊上总是摆着一条花篮的长龙。花又大房间又放不下。要去找他的病

      2、房这成了一个标志。 季羡林先生的学问高深莫测,他大学时受教于陈寅恪等这些国学大师,留德十年,回国后与胡适、傅斯年共事,朋友中有朱光潜、冯友兰、吴晗、任继愈、臧克家,还有胡乔木、乔冠华等。“文革”前他创办并主持北大东语系20年。他研究佛教、研究佛经翻译、研究古代印度和西域的各种方言,又和英、德、法、俄等语比较。试想一下,现在我们读古汉语已是多么吃力费解,他却去读人家印度还有西域的古语言,还要理出规律。我们平常听和尚念经,嗡嗡然,如蜂鸣,就是看翻译过来的佛经“揭谛揭谛波罗揭谛”也不知所云,而先生却要去研究分辨对比这些经文是梵文的还是那些已经消失的西域古国文字,又研究法显、玄奘如何到西天取经,这经到汉地以后如何翻译,只一个“佛”就有:佛陀、浮陀、浮图、勃陀、母陀、步他、浮屠、香勃陀等20多种译法。不只是佛经、佛教,他还研究印度古代文学、翻译剧本沙恭达罗、史诗罗摩衍那。他不像专攻古诗词或古汉语、古代史的学者,是直接在自己的领地上打天下,享受成果和荣誉,他是在依稀可辨的东方古文字中研究东方古文学的痕迹,在浩渺的史料中寻找中印交流与东西方交流的轨迹,及那些思想、文化的源流。比如他从梵文的“糖”字考

      3、证中竟如茧抽丝,写出一本80万字的糖史,真让人不敢相信。这些东西在我们看来像一片茫茫的原始森林,稍一涉足就会迷路而不得返,真让人佩服不已。 在这里,说起季羡林先生,我们不得不提季老的三本著作。一本是罗摩衍那,一本是敦煌学大辞典,另一本是三十年河西 三十年河东。 罗摩衍那是印度古代两大梵文叙事诗之一,叙述王子罗摩因受老王妃嫉妒被放逐,妻子悉多被掳,后得群猴帮助,夫妻团聚,恢复王位。书名的意思是“罗摩的游行”或“罗摩传”。全书约有两万四千颂,共分七篇:童年篇、阿逾陀篇、森林篇、猴国篇、美妙篇、战斗篇和后篇。它以罗摩和悉多的悲欢离合为故事主线,描写印度古代宫廷内部和列国之间的战争。罗摩衍那的故事情节比较集中紧凑,虽然也插入不少神话传说,但除第一篇和第七篇外,不像摩诃婆罗多那样枝蔓庞杂。主要人物性格丰满,随着矛盾的展开而变化发展。全书注重风景描写,而且做到情景交融。它不像摩诃婆罗多那样大多采取纯客观的态度描写景物,而是通过史诗人物的眼睛描写,这样就更富有感情色彩。罗摩衍那与摩诃婆罗多一样,主要采用简单易记的“阿奴湿图朴”诗律,文体风格总的来说明白晓畅,但已开始出现讲究藻饰和精心雕镂的倾向。由此

      4、,罗摩衍那成为古典梵语诗歌最直接的先导。因而,印度传统将摩诃婆罗多称为“历史传说”,而将罗摩衍那称为“最初的诗”,并将传说中的作者蚁垤称为“最初的诗人”。 敦煌学大辞典是国内外第一次以工具书形式反映敦煌学研究成就的大型专科辞典,对敦煌学所涉及的众多学科,都有重要参考价值。本书编纂与出版工程由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敦煌研究院与上海辞书出版社共同发起,全国20余所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老中青三代专家学者100余人参与。全书共收词900余条,重要的词条注释字数往往超过千字,首个词条“敦煌”更长达1.4万字,而“敦煌学”一条系季羡林先生亲自执笔。总字数约200万字,插图700余幅,其中彩色图片100余幅。书中内容涉及各个时代敦煌艺术的综述,几十个代表性洞窟的逐一介绍,关于敦煌文献的介绍等。全书以六分之一的篇幅介绍了敦煌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包括敦煌文献的收藏情况及其编写的经过等,并将近几年来国内外敦煌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收入在内,还附有一批颇有价值的附录。 季羡林先生自言:到了耄耋之年,忽发少年狂,一系列引人关注的怪论、奇思问世。在季先生的这些怪论奇思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本书阐述的“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

      5、西”:“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我引的这两句话,最受人诟病,然而我至今仍然认为,从人类的全过程来看,我认为,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关系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目前流行全世界的西方文化并非历来如此,也绝不可能永远如此。到了21世纪,西方文化将逐步让位于东方文化,人类文化的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时期。 季羡林治学的一大特点是,不仅仅将学问当作客观研究的对象,而且视为自己的生命信仰。比如,作为一代东方学宗师,季羡林始终坚持东方文化有其特色和优势,并试图通过“向东看”来反思和探讨人类文明的未来趋向人无往不在文化之中,但不同的个体或族群所处的文化是不同的。不少学者,比如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等,常根据地域、族群、历史、内容等,将世界文化(或文明)划分为不同的种类。季羡林也将世界文化分为四类,即中国文化、印度文化、伊斯兰文化和西方文化,其中前三者共同构成了“东方文化”,形成了东西文化双峰对峙的世界文化观。 季羡林同时坚信,就像生命有机体一样,任何一种文化都有一个诞生、成长、发展、衰落、消逝的过程,认为目前流行全世界的西方文化并非历来如此,也绝不可能永远如此,并预言在21世纪西方文化将逐步让位于东方文化

      6、,东方文化必将实现伟大复兴。他借用俗语形象地把未来东西文化盛衰消长的变迁,比喻成“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或“东方不亮西方亮,西方不亮东方亮”。 坦率地说,把世界文化划分为东西文化的二元论模式,并不是季羡林的首创,因为早在近百年前,中国的梁启超、梁漱溟以及印度的泰戈尔等文化名流就已经采用。此外,把文化视为具有生老病死、盛衰存亡等必然规律的生命有机体,则是德国哲学家斯宾格勒和英国史学家汤因比的发明。那么,季羡林上述观点的价值和意义何在呢? 首先,季羡林表现了一种弥足珍贵的文化贞信。众所周知,自从人类进入现代.以来,西方文化以其绝对优势傲视和支配其他文化,东方文化要么因不胜压力而被西方文化殖民化(被动西化),要么因羡慕西方文化而自我殖民化(主动西化)。在这历史大背景下,避免随波浊流和屈膝投降,自信“天生我才必有用”,固守自家文化的价值和传统,实乃东方文化复兴的第一要义没有一点儿自信,何谈光明未来?其次,季羡林立足于东方文化独特价值的探索。西方文化之所以难孚众望、必然没落,是因为它生了“病”,其“病根”就在于“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而东方文化则能诊治其“病”,药方即“主客合一”的思维方式。

      7、季羡林以中国文化为例,认为中国文化历来主张天人合一、人际和睦与身心和谐,故可以有效化解西方文化带来的征服自然、人际冲突以及身心疲惫等“现代文明病”。 第三,季羡林主张“西化”与“东化”兼行并进。“义和团式”的盲目排外自然不好,东方文化奉行“拿来主义”,吸收西方文化的有益养分,是必要的。但鉴于东方文化自有其独特价值和优势,以及东西文化交流的不平衡、不对称现状,季老明确提出东方文化还要奉行“送去主义”,亦即要理直气壮、正大光明地向世界推介东方文化,把“西化”和“东化”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东西文化的互补与共荣。 大体而言,季羡林的“东方文化复兴论”,是对甚嚣尘上的“西方中心主义”的一种批判,是用东方人的眼光审视人类文化的历史、现状和未来,期待并自信东方文化的伟大复兴。与巴勒斯坦裔美籍学者萨伊德“东方学”有所不同的是,季羡林坚持用东方文化而不是西方文化的价值观念和学术概念描述东方文化和人类未来图景,从而避免了把东方文化视为“他者”和“异域”自我殖民现象,从而再次陷入“西方中心主义”的窠臼。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晚年的季羡林尤其关注中国文化的重建与复兴,认为中国文化是东方文化的主体和代表,批评用“接

      8、近病态的媚外心理”来“病态地贬低自己文化的氛围”,提出“大国学”的概念。季羡林一生坚持用纯正的鲁西北乡音说话,中国文化对他来说即是永远的“故乡”和“家园”。这些,同样是季羡林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精神遗产。篇二:人物传记论文-苏曼殊 亦僧亦俗的革命和尚苏曼殊 摘要 苏曼殊在世人眼中是一个才情卓著的人,但他同时也是一个充满传奇与矛盾色彩的人。他是天性敏感、诗画兼工的浪漫诗人;他是反清队伍中的“革命和尚”。他亦僧非僧,亦俗非俗。他厌倦尘世曾数次剃度,但是身披袈裟的他内心却没有皈依佛门,他不遵守佛门戒律,放荡不羁,向往自由,追求爱情,投身近代进程的革命事业中。苏曼殊的心中隐藏着多少复杂难解的革命情怀,他的革命路程呈现怎样曲折离奇、变幻莫测的神秘轨迹。 关键词 苏曼殊;非僧非俗;革命和尚 苏曼殊(18841918),原名苏戬,字子谷,学名元瑛。广东香山人,近代作家、诗人、画家、翻译家。精通日文、法文、英文、梵文等多国文字,可谓多才多艺。苏曼殊的父亲苏杰生是中国广东人,长年在日本经营茶叶生意,明娶的是河合仙,但为他生孩子的却是河合仙的妹妹,名若子。1889年随父归粤。由于出生于异域,苏曼殊的童年可以说

      9、是凄惨的,他经常遭受家人的冷眼,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甚至生病以后还被扔到柴房。身世之痛,童年的凄苦惨痛经历像一只无形的手,将他推向漫长的消极之旅,最终陷于颓唐而不能自拔。 1898年,他十五岁那年,得到其表兄苏紫垣的资助,到日本留学。在求学期间,他的生活很清苦,据冯自由先生回忆,苏曼殊在东京上学时,他住的是最低劣的“下宿屋”,吃的是掺了石灰的米饭,晚上不点灯。尽管如此,他仍心系革命,胸怀民族。他先后参加了青年会和光复会。1903年,又参加了拒俄义勇队。他全身心投入到革命中,或者但遭到了保皇派的表兄林紫垣的极力反对。最后他被强送回国。1903年9月,苏曼殊临行前,他做了以诗并留别汤国顿,这两首诗慷慨激昂,其决计为革命牺牲之执志溢于言表。兹录如下: 蹈海鲁连不带秦,茫茫烟水着浮身。 国民孤愤英雄泪,洒上鲛绡赠故人。 海天龙战血玄黄,披发长歌览大荒。 易水萧萧人去也,一天明月白如霜。 最终苏曼殊到了上海,并投奔在人民日日报社。在十几天内,他发表了他深受无政府主义影响的女杰郭耳缦和呜呼广东人。特别说一下呜呼广东人,这篇杂文无疑强烈地表现了苏曼殊对那些数典忘祖,认贼作父的洋奴买办之流猛烈的批判。对那些居住在海外的中国人放弃国籍的强烈指责,尽管苏曼殊本身是一个中日混血,但可以看出他在文化和民族国家上的自我认同,显然是中国。同年,他的著名译作惨世界开始连载,尽管苏曼殊的这本译作并不忠于原作(雨果悲惨世界),不仅有所删减,更离开了原作,杜撰了大量的情节,但都充分地表现了他对清朝贵族及其走狗无比的痛恨,同时也对孔教进行了激烈的抨击和否定。在这里,我们也可以听到后来新文化运动的脚步声。自此之后,他也成为了少数几个开启中西文学比较的中国人之一。 在国民日日报工作期间,是苏曼殊一生少有的充满.和相对快乐的时期。好景不长,由于清廷高压政策的威逼,再加上内部出现分歧,

      《5000字人物传记论文》由会员一招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000字人物传记论文》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最新标签
    监控施工 信息化课堂中的合作学习结业作业七年级语文 发车时刻表 长途客运 入党志愿书填写模板精品 庆祝建党101周年多体裁诗歌朗诵素材汇编10篇唯一微庆祝 智能家居系统本科论文 心得感悟 雁楠中学 20230513224122 2022 公安主题党日 部编版四年级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课件 机关事务中心2022年全面依法治区工作总结及来年工作安排 入党积极分子自我推荐 世界水日ppt 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 空气单元分析 哈里德课件 2022年乡村振兴驻村工作计划 空气教材分析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材分析 退役军人事务局季度工作总结 集装箱房合同 2021年财务报表 2022年继续教育公需课 2022年公需课 2022年日历每月一张 名词性从句在写作中的应用 局域网技术与局域网组建 施工网格 薪资体系 运维实施方案 硫酸安全技术 柔韧训练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 建筑工地疫情防控 大型工程技术风险 磷酸二氢钾 2022年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总结例文 少儿美术-小花 2022年环保倡议书模板六篇 2022年监理辞职报告精选 2022年畅想未来记叙文精品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课程实验指导书范本 草房子读后感-第1篇 小数乘整数教学PPT课件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2022年教师个人工作计划范本-工作计划 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电视大赛观后感诵读经典传承美德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2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