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5更新造林技术规程

32页
  • 卖家[上传人]:职**
  • 文档编号:597862272
  • 上传时间:2025-02-0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82.73KB
  • / 3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更新造林技术规程目次前言I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总则14 术语和定义15 更新造林方式方法的选择36 人工更新造林37 人天混更新78 人工促进天然更新79 天然更新810 未成林抚育管护811 造林地生境保护912 调查设计1013 检查验收1114 更新造林档案15附录 A17附录 B18附录 C20II更新造林技术规程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更新造林的总体要求、术语和定义、更新造林方式方法的选择、人工更新造林、人天混更新、人工促进天然更新与天然更新、幼林抚育管护、造林地生境保护、更新造林调查设计、更新造林检查验收、更新造林档案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中国龙江森林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辖区内更新造林作业。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成为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6000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GB 7908 林木种子质量分级GB/T 15776 造林技术规程GB/T 18337.3 生态公益林建设 技术规程LY/T 1607 造林作

      2、业设计规程LY/T 1385 长白落叶松、兴安落叶松速生丰产LY/T 1435 红松速生丰产LY/T 1495 杨树人工速生丰产用材林LY/T 2083 全国营造林综合核查技术规程LY/T 1000 容器育苗技术LY/T 1557 名特优经济林基地建设技术规程DB23/T 343 国有林区更新造林技术规程DB23/T 342 国有林区更新造林树种苗木标准DB23/T 318 国有林区育苗技术规程3 总则3.1 为规范更新造林技术,提高更新造林质量和成效,充分发挥森林的多种功能和综合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原林业部森林采伐更新管理办法、国家林业局 GB/T 15776造林技术规程,制订本规程。3.2 培育森林多种功能,营造健康、稳定森林,按分类经营和定向培育的要求,确定更新造林技术措施,充分发挥森林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主体功能的原则,科学经营管理森林。3.3 坚持因地制宜、分区施策,遵循植被生长的自然规律,根据造林目标和树种的生物学特性,选择人工更新造林、人天混更新、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和天然更新的更新造林方式。4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4

      3、.1 造林29在疏林地、灌木林地、迹地和其它规划用于造林绿化的土地上,营建或恢复森林的过程。4.2 人工造林在疏林地、灌木林地、迹地和其它规划用于造林绿化的土地上,通过人工措施营建森林的过程。4.3 更新造林在采伐迹地、火烧迹地等迹地上通过人工植苗、播种等措施重新营建或恢复森林的过程。4.4 人天混更新在保留一定数量天然目的树种幼树的林地上,选择适宜树种,采取人工植苗并达到相应树种规定的造林密度,人工苗占六成以上,使其与保留幼树形成混交林的更新方式。4.5 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在采伐迹地上,为保证森林的天然更新而采取人工辅助措施的更新方式。4.6 天然更新利用林木自身繁衍能力繁育一代新林的更新方式。4.7 超前更新在郁闭度较低、密度较小且接近成熟的林分中,采用中、阴性树种,提前营造人工林的更新方法。4.8 栽针保阔全部或部分保留原有的天然幼树,栽植一部分针叶树达到更新目的,或形成合理林分结构的更新方式。4.9 定向培育根据林分的主导功能和经营目的,确定森林的培育方向,采取相应的更新造林方式和经营措施。4.10 植生组造林在不宜均匀栽植的地块,采用大穴面或筑高台整地方式,在穴面上多点定植(至

      4、少 3 株,呈小群团状)营造人工林的方法。4.11 天然林天然起源的森林,包括自然或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或者萌生所形成的森林4.12 纯林小班中由一个造林树种组成,或虽由两个以上造林树种组成,但主要造林树种的株数占全部造林树种总株数 80%(不含)以上。4.13 混交林小班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造林树种组成,其中单个造林树种的株数占全部造林树种总株数 80%(含)以下。4.14 经济林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调料、工业原料和药材等为主要目的的林、灌、藤木。4.15 速生丰产林选择速生树种,优良的立地条件,使用良种壮苗,采取集约经营的措施,在生长期间内,生长量达到该树种丰产指标的林分。4.16 荒山荒地没有生长过森林植被,但具备生长植被的条件,或过去生长过森林植被,但在多年前已遭破坏,植被已退化演替为荒山植被,土壤失去了森林土壤的湿润、疏松、多根穴等特性的地块。4.17 更新频度指更新幼苗、幼树分布的均匀程度,用百分比表示。4.18 幼苗针叶树高 30cm 以下、阔叶树高 50cm 以下已木质化的苗木。4.19 幼树高度超过幼苗、胸径在检尺径阶以下、林分尚未郁闭的树木。5 更新造林方式方法的

      5、选择5.1 荒山荒地、火烧迹地、疏灌林地进行人工造林。5.2 皆伐迹地以人工更新为主,择、渐伐林地以天然更新或人工促进天然更新为主。5.3 有林地可根据目的树种天然幼树的多少采取人工更新造林、人天混更新、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等更新造林方式,改善森林结构与功能。目的树种天然幼树 1000 株/公顷以下的采伐迹地、火烧迹地、疏灌林地进行人工更新造林;10002200 株/公顷的实施人天混更新;2200 株/公顷以上、尚未达到天然更新标准的实施人工促进天然更新。5.4 对低质(效)林或退化防护林等林分,根据现地情况可选择先改后造、先造后改等方法进行功能修复。5.5 天然更新等级不良或更新树种不符合培育目的,且郁闭度在 0.7(不含)以下的近(伐前 5 年)成过熟林可进行超前更新。6 人工更新造林6.1 种子和苗木6.1.1 一般要求应采用具有林木生产经营许可证、植物检疫证书、质量检验合格证书、种子、苗木标签的种子、苗木以及其他优良种植材料。优先采用种子园、母树林、采穗圃等生产的优良种质材料;优先采用优良种质材料培育的优质壮苗;不应使用来源不清、长距离调运、未经检疫、未经引种实验的种子、苗木和其他

      6、繁殖材料;0.004hm2 以上的成片造林不宜用胸径 5cm 以上的树木。6.1.2 种子造林种子应满足以下要求:播种造林种子质量应按照 GB 7908 的规定执行;宜使用同一种子区的种子。跨种子区或大跨度调拨种子应先进行种源试验。由北向南调拨种子不宜跨纬度 3,由南向北调拨不宜超过纬度 2,东西向调拨经度不宜超过 16。6.1.3 苗木6.1.3.1 裸根苗裸根苗应满足以下要求:应使用 GB 6000 和 DB23/T 342 规定的、级苗木,优先使用优良种源、良种基地的种子培育的苗木以及优良无性系苗木;严禁使用窝根苗、已萌动苗(樟子松除外)、风干、机械损伤苗造林。经济林苗木,执行 LY/T 1557 的规定;速生丰产林苗木,执行 DB23/T 342 国有林区更新造林树种苗木标准的规定。6.1.3.2 容器苗执行 LY/T 1000 的规定。6.2 树种选择遵循定向、稳定、丰产、优质、高效、分类经营、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适宜的造林树种。6.2.1 速生丰产林:红皮云杉、落叶松、水曲柳、杨树、白桦等。6.2.2 工业原料林:落叶松、杨树、白桦、毛赤杨等。6.2.3 一般用材林:红松、

      7、云杉、落叶松、樟子松、赤松、水曲柳、胡桃楸、黄菠萝、蒙古栎、山槐、紫椴、杨树、白桦等。6.2.4 经济林:红松、蒙古栎、紫椴、北五味子、刺五加、刺老芽、刺玫、山梨、山丁子、东北杏、蓝靛果忍冬笃斯越桔、软枣猕猴桃、山葡萄、沙棘、平榛等。6.2.5 水土保持林:红松、樟子松、柞树、槭树、山槐、朝鲜柳、毛赤杨、山杏、紫穗槐、沙棘、胡枝子等。6.2.6 水源涵养林:红松、落叶松、云杉、冷杉、白桦、柞树、椴树、水曲柳、黄菠萝、胡桃楸、槭树、朝鲜柳、毛赤杨等。6.2.7 护路、护岸林:落叶松、樟子松、榆树、柳树、槭树、柞树、杨树、胡枝子、朝鲜柳、毛赤杨等。6.2.8 农田防护林:落叶松、樟子松、水曲柳、胡桃楸、杨树、白桦、柳树等。6.2.9 防风固沙林:沙棘、胡枝子、樟子松、山槐、柞树、杨树等。6.3 主要树种生态特性与适宜立地条件(见附录C.1)6.4 造林树种比例要优先选择乡土树种,以林业局有限公司为单位,原则上红松等珍贵树种不少于 70%,混交林不少于60%。同一年份造林集中连片的纯林不超过 15hm2;不同年份同一造林模式集中连片面积不宜超过 100hm2,两片同一树种或品系造林地块间应有

      8、其他树种、天然植被或非林地形成缓冲,林地形成的缓冲区间不少于 50m。6.5 清林杂草灌木丛生、需人工更新造林的林地,整地前先清林、割灌,林地内目的树种幼苗、幼树全部保留。清林分带状和团块状两种方式。6.5.1 带状清林6.5.1.1 窄带:割带 1m,保留 1m。适用于灌丛矮、密度小的阳坡,以及营造耐荫性树种的宜林地。适合于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6.5.1.2 中带:割带 3m、保留 1m。适用于缓、斜坡,灌木中等密度的宜林地。6.5.1.3 宽带:割带 4m 以上,保留带不能宽于 3m。适用于灌丛较高、密度大或营造强阳性树种,以及采用带状结构造林法的宜林地。6.5.2 团(块)状清林以栽植点为中心,直径 1m 圆内清林。适合于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6.6 整地6.6.1 整地方式6.6.1.1 块状整地适用于植生组栽植,规格为 lm1m 或 0.6m1.7m,深 25cm。6.6.1.2 穴状整地分为暗穴和明穴两种:暗穴整地:适用于土壤湿润,排水良好的山坡地。先铲除草皮,直径 60cm,然后刨穴,直径 50cm,深 25cm,打碎土块,拣出杂物,将土回入穴内;根据造林树种和立地

      9、条件确定。明穴整地:适用于枯枝落叶少,土壤湿度中等的地类,操作和标准上与暗穴整地相同,只是将穴内土壤堆于穴外北侧。适合于苗木根系较大树种。6.6.1.3 鱼鳞坑整地适用于干旱瘠薄的坡地,穴的长边 60cm,平行等高线,穴宽 40cm,碎土深 2025cm,外高内低,稍向内倾,呈倒簸箕形。6.6.1.4 带状整地适用于土层深厚,灌木稀少的平、缓坡地,带宽 6080cm,深 25cm。6.6.1.5 筑高台整地适用于小面积排水不良的宜林地,台高 30cm,台面 lmlm 或 0.6m1.7m,台间距离根据立地条件。6.6.1.6 机械筑埂整地适用于集中连片的五花草塘、季节性积水的苔草低湿地,筑埂前开沟、排水,火烧杂草,埂宽 80cm以上,埂间距(160200)cm,沟深不低于 40cm,筑埂方向与排水沟斜交。6.6.1.7 揭草皮子整地适用于土壤疏松的有林地,穴面直径 60cm,揭除草根盘结层,露出表土。6.6.2 整地时间穴、带、块状和鱼鳞坑整地均于造林前一年秋季进行,原则上整地数量不少于下年造林任务的 80%;机械筑埂每年春融后或秋雨后至土壤结冻前进行;现整现造于当年春季揭草皮子。6.7 主要树种造林密度应根据树种特性、培育目的、立地条件、经营水

      《2025更新造林技术规程》由会员职**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5更新造林技术规程》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