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运用史密斯模型分析就业问题史密斯模型

11页
  • 卖家[上传人]:大米
  • 文档编号:482796028
  • 上传时间:2022-09-2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88.13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摘要自1999年启动硕士研究生扩招政策以来,我国硕士研究生的招生人数、在校人数及毕业人数均呈现加速增长的趋势。尽管随着研究生自费政策出台和出国深造成为大趋势,近两年出现了硕士研究生报考“降温”的现象,但已然扩大的在校硕士研究生基数仍使得未来一段时间内硕士毕业生人数有增无减,硕士研究生仍需应对就业难的问题。本文将结合史密斯模型对我国研究生就业政策的执行进行分析、完善过程中的盲点。通过史密斯模型分析研究生就业政策,解读研究生就业难的问题,最终给研究生就业政策的执行提供合理的解决办法以及帮助。关键词:史密斯模型 就业政策 研究生 整理为word格式目录一、研究生就业现状1二、史密斯模型1三 政策评估21理想化政策层面22执行机构层面33目标群体层面44环境因素层面5四、结论与启示61.理想化政策层面62.执行机构层面:73.目标群体层面:硕士研究生目标化、明细化74.外部环境层面:优化高校教育环境,规范市场环境7参考文献:9整理为word格式一、研究生就业现状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20032014年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从22万增长到56万,增长近3倍,毕业人数更是从92万增加到514万

      2、,增长近6倍,并在2012年突破4万大关,除基数大问题外,较之于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就业机会成本大,期望值高,可选择的就业行业和地域有限。一方面源于供方意愿,政府出台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如2003年的关于选拔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基层工作的通知,2004年的关于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通知以及2006年推行的“三支一扶”政策,对本科生而言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而对于多投入23年机会成本的硕士研究生而言,影响力度明显下降1。另一方面源于需方考量,近年来,迫于竞争压力,各企事业单位纷纷控制成本,缩编减员,招聘人才由“学历导向”转为“能力导向”,不再将学历作为进入企业的首要门槛,对硕士研究生的需求缩减。鉴于供需双方的双向选择,硕士研究生出现了大量的结构性失业,出现中西部及偏远地区供不应求,东部大中城市供过于求的局面。这也是近两年许多省市出现硕士研究生初次就业率低于本科生情况的原因所在。较之于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在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上尚未达到国家精英人才的标准,因此,硕士生在就业上目前处于“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境地。1999年国家启动扩大高校招生政策使得硕士研究生数量加速增长,硕士研究生就业期望值高

      3、遭遇社会转型期传统吸纳硕士生用人单位改革的逆流,高校培养模式和硕士生自身就业能力与社会需求出现脱节等因素共同导致目前硕士研究生就业遭遇“寒潮”。现有的硕士研究生就业政策已不能有效应对硕士生就业难题,亟需改进。探析现行硕士研究生就业政策执行过程中的问题,进而有的放矢地完善并制定出合理高效的新政策,并保证其顺利执行,取得理想效果是政府职能的应有之义,也是增强政府能力、提高政策有效性的有力保障。二、史密斯模型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政策研究者纷纷根据自己的学识背景,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来研究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因素,建立起若干政策执行的理论模型,以期帮助人们更有效地了解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美国学者T.B.史密斯认为,理想化的政策、执行机构、目标群体、环境因素,都是政策执行过程中所牵涉到的重大因素。理想化的政策是政策制定者试图追求的相互作用形式;目标群体是受政策最直接影响的,必须对政策采取适当反应的符合政策要整理为word格式求的群体或个体;执行机构是政府机构中负责政策执行的组织;环境因素是那些影响政策执行和受政策执行影响的那些要素。史密斯认为政策执行所涉及的因素很多,但以如下四个为主要变量

      4、:(1)理想化的政策,即合法、合理、可行的政策方案。具体包括政策的形式、类型、渊源、范围,以及社会对政策的认识。(2)执行机关,通常指政府中具体负责政策执行的机构。包括执行机构的权力结构,人事配备及其工作态度,领导模式和技巧,以及执行人员的情况。(3)目标群体,即政策对象,泛指由于特定的政策决定而必须调整其行为的群体。包括他们的组织或制度化程度、对领导的认知程度以及先前的政策经验。(4)环境因素,即与政策生存空间相关联的因素,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历史环境等等。它是政策执行的路径依赖和影响因素。本研究将结合这一模型来分析我国硕士研究生就业政策实施的状况,并以此来透视我国硕士研究生就业政策执行、完善过程中的盲点。史密斯认为公共政策的执行可被视为社会张力的发生之源,这种张力产生于政策过程的四个组成部分:理想化的政策、执行机关、目标群体及环境因素。如下图,在政策执行过程中这四个因素均会产生张力,并对现行政策形成反馈,通过这种对政策制定者与执行者的反馈,对政策制度形成进一步的支持或阻碍2。政策执行过程模型三 政策评估1理想化政策层面公共政策作为政府行使公共权力、履行法定职能的主要手

      5、段,其是否具有合法性、合理性和可行性反映政府能力及其有效性。_3只有满足合法、合理与可行性原则的政策才能称之为理想化政策,才能为就业提供科学指导。目前,我国硕士研究生就业政策存在以下不足:一是政策效力多停留在部门规章等级,缺少法律法规类规范性文件。建国后,我国研究生教育大体经历了探索期整理为word格式(19501965年),挫折期(19661977年),恢复期(19781981年),稳定发展期(198220世纪9O年代末),快速增长期(20世纪9O年代末至今)。研究生教育也由“非学位”阶段发展到“学位”阶段,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及规章,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关于高等学校招收研究生的意见、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等也如雨后春笋般相继颁布出台。然而,政府针对研究生,尤其是硕士研究生群体就业的法律法规或规章却屈指可数。硕士研究生的就业政策除从上位法(如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中寻求最基本的保障条款外,直接相关的则可追溯到2001年,教育部发出关于做好2001年全国毕业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仅就2001年毕业研究生的就业原则、就业模式、就业范围就业工作重点、合理布局

      6、和规范管理做了相对明确的规定3。其他相关政策则多体现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或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等综合性规章中。因此,政府缺少专门针对硕士研究生制定就业政策起指导作用的法律法规,政策效力等级不高,而且硕士生就业政策与本科生就业政策通用,未体现硕士研究生在科研、创新和实践等方面的优势特点。二是程序上忽视目标群体参与,内容上可行性考量不足。“程序作为一种制度安排,是经过实践证明的能够抑制个人的机会主义行为,约束政府的不良行为,并降低交易成本的有效途径。”就硕士研究生就业政策而言,政策制定过程中应该有目标群体硕士毕业生的参与,才能保证政策制定程序上的合法性。政策制定者要尊重硕士生的意志及其话语权,并发挥其在政策制定过程中的积极反馈和建言献策作用。然而,据调查,我国硕士研究生一方面对国家出台的就业政策了解不足,无从参与。2执行机构层面执行机构负责将理想化政策变为现实并展现效用。政策执行机构的组织结构状况、人力资源状况、机构数量和层级及拥有的资源状况是影响理想化政策实施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政府效力的重要因素

      7、。目前硕士生管理执行机构也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组织结构待完善,权力责任不对等。在实际操作中,政府、高校和社会都有责任对硕士毕业生提供指导、就业促进和就业援助。目前我国硕士生就业政策的主要执行机构是高校的就业指导机构,但其组织机构设置尚不完善,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仅挂靠在高校人事处或人才科,作为一个下属机构存整理为word格式在。而据有关调查显示,日本厚生劳动省在全国各主要城市都设有学生职业中心,作为政府介绍和安排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办事机构,而且在日本厚生劳动省系统内还专门设置对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援助的机构学生职业综合支援中心,以全面系统地实施就业政策4。另一方面,在研究生就业政策执行中涉及国家、地方政府与高校等多层次执行机构,各层次执行机构所享有的权力和承担的责任并不相同,国家政府负责顶层设计,地方政府负责因地制宜制定政策,而最终的政策执行权落在高校这一基层执行机构。然而,高校层次的执行机构一方面处于政策执行链条的末端,可控制的资源少,相应的权力也小于地方及国家层次;另一方面直接面向目标群体,所承担的责任重大。由此可见,基层执行机构在就业政策执行中所拥有的权力和承担的责任不对等,为政策执

      8、行带来难度。二是执行方式简化,执行能动性低。高校就业指导机构效率较低主要表现在执行方式和能动性上。与本科生手段多样、形式丰富的就业工作相比,硕士研究生就业工作还普遍应用传统的“以信息提供为主,适量就业指导为辅”的工作模式。即便如此,就业指导机构对招聘信息的发布多是被动接收与发布,缺少对就业信息的主动挖掘和系统化处理5。最重要的是高校就业指导机构缺少对硕士生培养过程系统化、全程化和人本化的认识,忽视对硕士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求职意向与就业环境、社会需求等各要素之间的联动研究,工作过程中的能动性和回应性低。3目标群体层面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中制定的行为准则”。目标群体则通过对就业政策的了解和认识,根据自身的利益取向选择合适的就业道路,并对政策做出反应,以影响政策执行。由此可见,目标群体对理想化政策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利益因素和认识因素两方面。一是政策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部分硕士毕业生就业利益得不到保障,对政策产生抵触心理。我国大学就业政策演变反映国家主导利益取向的变化,未协调好目标群体与政策制定者问的利益关系。我国硕士研究生就业政

      9、策亦是如此,或多或少总有一些行业保护主义和地方保护主义色彩。如北京为控制户籍人口,2013年起,非北京市户籍的应届硕士毕业生留京设“年龄门槛”:硕士生不超过27岁。这些硬性规定阻碍了部分硕士毕业生的留京道路,限制了他们的利益追求,而且加剧了硕士毕业生对现有就业政策在利益分配和协调机制方面的不满,并产生裙带效应,影响其他就业政策的有效执行6。整理为word格式二是硕士研究生对自身能力和个人就业意向认识不足,职业规划意识淡薄,就业能力明显不足。根据调查研究发现,研究生对个人爱好和就业意向的认识并不比本科生透彻,对学习和未来的工作都缺乏中长期规划,这就使得他们对就业政策的认识动力不足,关心程度不高。国内有学者认为,“就业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指个体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然而,我国硕士生教育出现“本科化”趋势,硕士研究生教育已经逐渐成为学士后教育,硕士毕业生平均水平和就业能力下降,硕士文凭“贬值”。4环境因素层面环境因素是客观存在的,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其对政策执行的影响无处不在,也不可避免,往往是多方面的,相互交织的。一方面,高校硕士研究生教育环境有待完善。首先,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应更加注重质量,但从总体上看,我国高校研究生教育质量并未达到精英教育的水平。硕士研究生教育从招生、培养到毕业各环节,从授课教师、导师到管理人员各方面都缺少严格的质量保障制度,质量评估体系也不完善。高校和地方政府注重获得更多的研究生教育资源,主要是博士、硕士授权点和研究生招生指标,扩充增量,而忽视对在校硕士研究生的能力培养7。其次,高校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具有滞后性,培养式与社会需求脱节。我国现行的硕士研究生就业政策为市场导

      《运用史密斯模型分析就业问题史密斯模型》由会员大米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用史密斯模型分析就业问题史密斯模型》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