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教师课堂德育概论PPT

92页
  • 卖家[上传人]:夸***
  • 文档编号:477821254
  • 上传时间:2024-05-05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14MB
  • / 9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教师课堂德育概论德育概述一、德育现状二、德育过程三、目录/CONTENT德育原则四、德育方法五、德育途径六、学科德育七、一、德育概述1、德育的含义德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德育泛指一切有目的、有计划和有组织地对社会成员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促进其养成一定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家庭德育、学校德育。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个体需要及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主动的内化与外化,以使其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内化与外化内化: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转化为自己内在的道德需要,形成自己稳定的道德人格特征和道德行为反应模式。外化:把已经内化了的思想观点、道德信念自主地转化为自己思想、情感的道德行为。一、德育概述思想教育:主要指对事物对世界的思想观点的教育,属于认知范畴。其最终目标是使教育者形成一定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就是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以形成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政治教育:政治教育指的是对民族、阶级、政党、

      2、国家、政权、社会制度和国际关系的情感、立场、态度的教育,以引导学生形成爱憎分明的政治态度和立场。德育中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教育、社会主义制度教育,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等,都属于政治教育的范畴。加强法制教育,以适应依法治国的需要。道德教育:指人们对生活中的行为规范等的反映,主要讲人际关系教育,即人际关系准则。三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其中道德教育是基础。为什么道德教育是基础?一、德育概述柏拉图曾说,“教育是为了以后的生活所进行的训练,它使人变善,从而高尚地行动。我们可以断言,教育不是像有些人所说的那样的,他们可以把知识装进空无所有的心灵里,仿佛他们可以把视觉装进盲者的眼睛,教育乃是心灵的转向。”“道德教育从本质上来讲是人格的、生命的、完整生活质量的教育,不能把德育从活生生的完整生活中抽离出来,也不能把德育从其他诸育中抽离出来,否则就是形而上学。”-朱小曼陶行知先生曾说,“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你首先是一个教育者,其次才是一个学科的老师。一、德育概述2、德育的功能(1)德育的个体性功能生存性功能:“德-得”关系;发展性功能:“静-动”

      3、关系;享用性功能:“苦-乐”关系。(2)德育的社会性功能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一是必须树立全面的德育(社会性)功能观;二是要充分注意德育社会性功能实现的间接性;三是文化功能是学校德育功能的中介。(3)德育的教育性功能一是德育的“教育”或价值属性;二是德育对智、体、美、劳诸育的促进功能。一、德育概述教育者在关心人的每一个方面、特征的完善的同时,任何时候也不要忽略这样一种情况,即人的所有各个方面和特征的和谐,都是由某种主导的、首要的东西所决定的。在这个和谐里起决定作用的、主导的成分就是道德。苏霍姆林斯基一、德育概述智育没有德育做基础,智育就是犯罪的帮凶。体育沒有德育做基础,体育就是暴力的前卫。群育没有德育做基础,群育就是社会动乱的根源。美育没有德育做基础,美育就是腐化的催化剂。一、德育概述3、中小学德育目标德育目标(任务)是德育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不仅决定了德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而且制约着德育工作的基本过程。培养学生初步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引导学生逐步确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一、德育概述3、中小学德育目标小学阶

      4、段的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和良好品德;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活泼开朗的性格;自己管理自己,帮助别人、为集体服务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为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初步的思想品德基础。初中阶段的德育目标热爱祖国,具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立志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学习;初步树立公民的国家观念、道德观念、法制观念: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劳动习惯和文明行为习惯;遵纪守法,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讲科学,不迷信;具有自尊自爱、诚实正直、积极进取、不怕困难等心理品质和一定的分辨是非、抵制不良影响的能力。一、德育概述3、中小学德育目标高中阶段的德育目标热爱祖国,具有报效祖国的精神,拥护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初步树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奋斗的理想志向和正确的人生观,具有公民的社会责任感;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宪法、法律;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科学的思想方法,具有自尊自爱、自立自强、开拓进取、坚毅勇敢等心理品质和一定的道德评价能力、自我教育能力。一、

      5、德育概述3、中小学德育目标(4)新时期我国德育目标的特点注重对学生基础性品质的培养。包含基本品格、文明行为及心理品质。注重发展学生的道德思维力。包括道德选择力、辨别力和批判力等自主力的发展。具有鲜明的层次性。既有德育总目标,也有德育子目标。小学-初中-高中。第一层次是培养爱祖国、守法、明德的公民;第二层次是培养具有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较高思想觉悟的社会主义者;第三层次是使少数优秀分子成为共产主义者。注重社会要求和个人发展统一。注重全面性,强调德育的公私兼顾。注重继承性与变革性的统一。一、德育概述4、中小学德育内容主要表现在小学德育纲要、中学德育大纲文件中。(1)确定德育内容的依据德育目标制约德育内容的性质。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德育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当代的时代特征和学生思想实际决定了德育内容的针对性。(2)学校德育内容基本文明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教育基本道德品质的教育公民道德或政治道德品质的教育较高层次的道德理想教育,即“信仰道德”的教育。一、德育概述4、中小学德育内容一、德育概述1.政治教育形成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爱憎分明的政治立场的教育。它反映的是一定社会政治理论和社会行为规范。包含

      6、爱国主义教育(核心地位)、公民意识教育、民族意识教育、社会主义制度教育、党的基本路线教育、阶级教育等。2.思想教育通过某一类思想去武装和占领学生的头脑,让学生去思,去想,最终形成一定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根本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武装学生的头脑。包含: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教育。3.道德教育引导学生逐步掌握一定社会的道德规范履行道德义务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道德品质。如同情、无私、正义、诚实、宽容、尊重、关爱、公道等。4.法律教育对一个公民进行应该具备的法制观念和法律规范的教育,使学生知法、懂法、用法、守法和护法,自觉维护法律的尊严。5.心理教育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的教育。(1)针对大多数心理健康的学生来说,心理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的心理机能和人格的发展与完善。(2)针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来说,是要排除心理障碍,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3)针对有心理疾病的学生来说,是要实施心理咨询与治疗。心理教育包括学习辅导、生活辅导、择业辅导。4、中小学德育内容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1)基本文明习惯和行为规范教育(2)基本道德

      7、品质的教育(3)集体主义教育(4)家庭美德教育(5)爱国主义教育(6)民主与法制教育(7)信仰道德教育(8)心理品质教育一、德育概述5、德育的意义:德育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础与保障。德育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政治公民奠定基础。公民社会的成熟度取决于政治公民的素质。公民意识和公民能力是现代德育的重要内容。德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一、德育概述学校在德育网络中的作用学校德育不仅按社会要求有目的地给学生以系统的影响,而且能通过有效措施改变和抵制外界不良思想习气对他们的消极影响,并根据德育要求调节家庭、社区等方面对他们的影响,以学校德育为主导形成巨大的教育合力。(1)导向作用(2)调节作用(3)精神文明辐射作用1、道德教育,道德同化作用。2、文化宣传、政策宣传作用。3、形成良好的社区文化环境。一、德育概述二、学校德育的现状思考:教育工作者任重而道远!中央综治办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通过对两千余名未成年犯和一千余名普通未成年人调查分析,发现学业失败是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的起点。调查显示,有74.2%的人在犯罪前是闲散于社会上的少年,许多人是在初中毕业前甚至在小学时离开学校的。学习困难一学习成

      8、绩不好旷课逃学离开学校闲散于社会,是多数孩子走上犯罪道路的基本路径。二、学校德育的现状思考:道德的市场化现象新华社消息:自费有奖让座在长春出现自费购买笔、钥匙链贺卡等物品,奖给让座的人。针对道德危机的反思,也是对道德行为的一种唤醒。要不要花钱买道德?道德危机的严重性。二、学校德育的现状思考:教育工作者任重而道远!文汇报报道:某高校日前在一项调查中发现。100%的学生强烈反对校园里的不文明行为:同时这100%的学生也承认,校园里的不文明行为就发生在自己或同学的身上。二、学校德育的现状1、社会环境对学校德育的影响2、网络发展对学校德育的冲击3、家庭教育对学校德育的淡化家庭教育的误区:“温室”家庭;“挑错”教育;“排序”意识。“成龙”情结。“5+2=0”现象4、教师素养对学校德育的制约5、氛围缺乏对学校德育的阻碍6、主体失位对学校德育的隐患二、学校德育的现状三、德育过程德育过程指品德教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施加系统的教育影响,把一定的社会的思想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思想品德的过程。三、德育过程1.德育过程的内涵

      9、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1)德育过程的结构德育过程通常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几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教育者是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个人或团体,德育过程的组织者、领导者,在德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受教育者包括受教育者个体和群体,他们都是德育的对象。在德育过程中,受教育者既是德育的客体,又是德育的主体。德育中介是教育者用以影响、作用于受教育者的手段,包含德育目标、内容和方法。三、德育过程品德是一定的道德规范在个人思想和行为中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特点和倾向,是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等构成的综合体。品德属于个体范畴。两者的联系:德育过程与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教育与发展的关系。德育过程的最终目标是使受教育者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德育过程是对品德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的调节与控制,只是学生品德形成一个重要途径。品德形成属于人的发展过程,学生的品德形成是在多方面的因素的影响下实现的,教育只是其中一个因素。德育只有遵循人的品德形成发展规律,才能有效地促进人的品德形成与发展。两者不能混淆。三、德育过程1.德育过程的内涵(2)德育过程与品德形

      10、成过程的关系1.德育过程的内涵(2)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两者的区别:德育过程是一种教育活动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统一活动的过程,是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品德的过程。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提出的要求。依据学生特点,以适当的方式调动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将相应的社会道德规范转化为学生个体的品德,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而品德形成过程是受教育者思想道德结构不断建构完善的过程。个体品德方面的知、情、意、行,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矛盾运动过程。品德形成过程属于人的发展过程,影响这一过程的有生理的、社会的、主观的和实践等因素。三、德育过程2、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社会所要求的道德规范)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德育过程与外部环境的矛盾。学校道德教育影响与一般社会道德影响之间的矛盾。第二层次是德育过程内部的矛盾。德育目标要求同学生的道德发展实际的矛盾。第三层次是德育过程中主体自身的矛盾。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理想与道德实践之

      《教师课堂德育概论PPT》由会员夸***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课堂德育概论PPT》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