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东北工业基地的困境及出路

14页
  • 卖家[上传人]:ni****g
  • 文档编号:473278829
  • 上传时间:2023-11-1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9.83KB
  • / 1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困境及出路前言东北老工业基地在历史上曾经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但近年来,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企业自我发展潜力不足,产品普遍缺乏竞争力,优势正在逐渐丧失。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企业的改造与发展,党在十六大的报告中提出要“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支持以资源开采为主的城市和地区发展接续产业”这是中央首次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有利于促进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有利于增强国民经济的活力和发展后劲,有利于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有利于提高我国产业和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在新世纪新一轮的经济发展中,要达到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目的,使其成为未来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撑点和增长点,就要从区域经济战略高度研究振兴之计,以新思路、新体制、新机制、新方式走出振兴之新路。本文运用区域经济理论,以东三省的区域发展角度,重点研究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和对策。一是回顾了东北老工业基地历史及现状,分析了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相对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目前存在的问题与困难;二是研究了德国鲁尔工业区的的振兴措施,从中得到对东北老工

      2、业基地改造的启示;三是从现状出发,从机制、体制、行政管理等方面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提 出对策。第二章东北老工业基地区域经济环境分析2.1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历史现状东北地区是我国近代工业起步较早的地区之一,经过建国以后特别是“一五”、“二五”时 期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已基本形成了以钢铁、机械、石油、化工、建材、煤炭等重工业为主体的基 础设施比较完善的工业基地。以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吉林和齐齐哈尔等重工业城市 为代表的东北老工业基地在全国经济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新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过重大献。新中国成立后,东北的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东北是全国解放较早的地区,解放后, 通过土地改革、没收敌伪企业,初步建立了以国营经济为主、多种经济成分共存的经济结构。新中国建立之初,选择了一条重工业优先发展的工业化道路,并将东北作为我国最早、规模最大的重工业基地进行建设。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国家重点投资的地区, 全国 156 项重点工程中, 安排在东北老工业基地共 56项,其中:辽宁省 23项,吉林省 11项,黑龙江省 22项。 5年中固 定资产投资 123.39亿元,约占全国

      3、投资总额的 20% 。以这些重点工程为核心,利用东北的自然 资源优势,在全国统一计划的部署下, 扩建和改建了鞍山和本溪钢铁联合企业, 对东北各地的原 有工业如抚顺、阜新和鹤岗的煤炭工业,沈阳的机器制造工业, 吉林的电力工业,也进行了改造 与扩建, 兴建了一批以重型机械为主的大型机械厂, 使这个老工业基地跃上了新台阶, 成为全国 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20世纪 50年代,国家重点投资开发了东北的北半部平原地区,建立了一批 大型的机械化农场。北大荒出现了机械化水平较高的国营农场群。昔日的“北大荒”变成了“北 大仓”,成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在开发农、林、牧、渔的基础上,相应地发展了纺织、食 品、木材加工、造纸、水产品加工等轻工业,初步改变了过去轻工业极端落后的局面。从全民所 有制单位基本建设投资在全国的比重看, “一五”时期,东北地区基建投资占 24.47% ,居全国首 位;“二五” 时期为 15.77%,也居全国前列。 新增固定资产占全国比重分别高达 22.33% 和 16.47% 由此,东北地区成为全国的采掘、原材料、 装备工业基地。区域经济的计划开发和工业基地的大规模建设,使东北地区

      4、的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发生 了显著变化。东北初步改变了伪满时期殖民地战争基地的军事工业结构, 转向了全国优先发展重 工业的工业化轨道; 它加速了基础原料工业和机器制造业, 使东北地区快速地实现了工业化起飞, 并为以后的区域经济发展奠定了雄厚基础。20世纪 50年代,国家在黑龙江松嫩平原发现了石油,定名为“大庆油田”。自 1963年开 始,中国的石油实现自给,其主要油源来自大庆。目前,大庆仍为中国最大的油田,年产量一直 稳定在 5000万吨以上,加上后来开发的辽河油田和吉林油田,东北石油产量占全国油总产量的 一半以上。大庆开发建设 40多年来,累计生产原油 17.26 亿吨,占全国同期陆上原油总产量的 47% ,创造了连续 27年高产稳产 5000 万吨以上,成为中国最大的石油工业生产基地,累计上缴 各种资金 6061 亿元,以 87倍回报当初国家的投资,承担原油价差 4190 亿元,出口创汇 495亿以大庆油田的开采为契机,东北兴建了一批石油化工厂,新建了交通铁路和输出原油专用的大连新港, 在油井、 石化工厂和输出港之间构建了较完备的输油管道网, 从而改变了东北地区的能源结构、原料结构

      5、、产品结构及出口贸易结构。从 1952年到 1975年,机械工业的比重不断上升,而轻工业所占比重趋于下降。至此,东北地区的重化工业基地地位进一步巩固,初步形成了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到“二五”期末,第二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达到 60 8% ,第二产业就业人口占东北全区就业人口的32.4% 。在产业布局中,北部出现了长春、吉林、哈尔滨、齐齐哈尔等新的工业中心。著名的机械制造中心沈阳是东北地区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全国生产发电成套设备四大基地之一的哈尔滨是东北经济区北部的重要交通枢纽和经济中心;“北国之春”长春是我国最大的汽车生产基地之一;海滨城市大连成为东北最大的外贸港城市;“钢都”鞍山是我国最大的钢铁基地;“煤都”抚顺同时也是我国生要的石油加工中心;石油城市大庆的原油产量占全国的一半以上。随着这些中心城市功能的完善及辐射作用不断增强,它们在全区的内外经济联系和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经过几个五年计划的建设,东北地区的经济结构、工业结构、产业结构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东北工业基地作用大大加强。以钢铁、石油工业为基础,基本形成了以钢铁、机械、石油、化工工业为主导,包括煤炭

      6、、电力、建材、森工和纺织、造纸、制糖等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从1952年到1978年的26年间,工业产值增长了 11倍多,成为全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东北对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从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东北源源不断地调出上千种工业产品、上百万台机械设备支援全国各地,仅钢材一项就达 5亿多吨。东北还调出大批工人和技术、管理干部,支援各省市区的工业建设,到改革开放前,东北累计为全国输出近200万各类人才。同时,东北老工业基地一直承担着较高的指令性性计划和较重的财政上缴任务。以辽宁为例,自1953年至1994年间,累计平价调出钢材近亿吨、生铁5608万吨、水泥8410万吨,累计上缴中央财政 3234 亿元,占同期地区财政预算收入的 71.5%。调出的钢材、油品等原材料占同期产 量的 3/4左右,累计抽调数十万技术工人和管理人员支援其他新兴工业基地的建设。12.2 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现状 东北老工业基地曾有过辉煌的经历,对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东北老工业基地以往经济发展诸多前提条件逐渐消失,体制性、 结构性矛盾日渐显现。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所有

      7、制结构, 制约着东北向市场经济的转轨。 金融、交通、 通讯等服务业发展的严重滞后,使经济发展后劲不足,形成了所谓的“东北现象”,遇到前所未 有的困难。一、东三省经济发展速度放慢,工业竞争能力下降。改革开放后,东北地区发展相对缓慢,工业经济效益逐年下降,亏损企业特别国有亏损企业逐年增多。与其他地区相比经济发展差距逐年扩大。东北老工业基地 GDP由改革开放初期占全国的14.3%下降到2001年11.25%,2002年又下降为9.3%。1978年,除京、津、沪外,在全国27个省、自治区中,辽、吉、黑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分别位于全国1、4和2位。1995年辽宁名列全国第4,吉林第11,黑龙江第8。虽然近年来,经过一系列调整和深化改革,但辽、吉、黑三 省人均GDP排序仍在中间位次徘徊,2001年分别为全国第 8、15和10位。从东北老工业基地GDP增长率看,1978年1998年,全国GDP增 9.7%,在长而东北老工业基地为8.7%,低于全国1个百分点。从人均GDP年均增长速度看,1991 1995年辽宁、吉林、黑龙江分别居于全国第21位、第17位和第30位;1996年-2001年分别居于全国第25

      8、位、第18位和第26位。从要素贡献看,高资本投入仍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在20年中,东北地区的资本贡献率为80%,劳动贡献率为11.5%,全要素贡献为 12.1%。其中辽宁和黑龙江的资本贡献率超过90%,吉林为53.5% ;全要素生产率吉林为29.7%,辽宁为6.5%黑龙江为-0.17% 而2002年全员劳动生产率全国为54885元/人,而辽宁为45453元/人,吉林为55446元/人,而黑龙江为43044元/人。从三次产业结构演进系数(指第三产业比重与第一产业比重的比)和相对工业化水平指数(指第二产业比重与第一产业比重的比)看,三次产业结构演进系数辽宁、黑龙江和吉林三省在全国30个省区市中分别居于第7位、第10位和第23位;相对工业化水平指数辽宁、黑龙江和吉林三省分别居于第 9位、第8位和第21位。从上述数据分析,东北在开放的市场上的竞争力逐年下降。二、优势产业风光不再,产业衰退趋势明显。改革开放以来,许多东北传统的优势产业的发展日益陷入困境。1传统资源型产业丧失比较优势。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大量开采和粗放使用,东北的煤炭、黑色金属、石油、木材等原材料和资源储量日

      9、益减少,资源枯竭和开采成本上升,而建立在这些资源基础上的东北老工业基地、原材料工业和重化工工业则首先陷入困境。由于资源枯竭,煤炭工业亏损一直严重。许多煤炭产业为主导的城市陷入困境,如黑龙江的鸡西、鹤岗、双 鸭山,辽宁的阜新等煤矿城市,由于缺乏有效的退出和转产机制,生产经营和人民生活遇到很大困难。2 产业竞争力下降。改革开以来,和东南沿海地区相比,东北地区经济竞争力呈下降趋势。除石油天然气开采业、石油加工业和黑色金属冶炼及加工业外,其余行业市场占有率均在10%以下,许多传统优势产品由于竞争力低下,市场日益萎缩。沈阳、哈尔滨、齐齐哈尔、长春等制造 业企业,工业增加值、利税等指标明显低于沿海新兴工业地区, 而资产负债水平却高于这些地区。三、一批国有企业关停并转,下岗失业人员明显增加。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东北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缓慢,国有企业机制转换滞后,产业结构老化,工业经济效益急剧下降,下岗失业人员显著增加。国有企业下岗人员最大的是辽宁省,1998年下岗职工58.9万人,黑龙江为52.8万人,吉林为34万人。三省下岗职工占全国总数的1/4,并且国有企业仍有大量富余人员需要转产安置。1990 -2000年,第二产业的就业人数急剧缩减,由334.4万人下降到222.3万人,占总就业人比例由28.6%下降到19.1%。这部分从第二产业转移出来的劳动力,并不是全部转移到具有较大吸纳能力的第三 产业,而是有相当一部分逆向回流到第一产业。与此相伴随的是整个东北地区的人均生活水平下降,城镇化进程放慢,社会治安问题严重。四、传统产业结构不合理,调整手段单一。1. 产业结构调整缓慢,新兴产业比重过低。经过20多年的改造调整传统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仍

      《东北工业基地的困境及出路》由会员ni****g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北工业基地的困境及出路》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最新标签
    监控施工 信息化课堂中的合作学习结业作业七年级语文 发车时刻表 长途客运 入党志愿书填写模板精品 庆祝建党101周年多体裁诗歌朗诵素材汇编10篇唯一微庆祝 智能家居系统本科论文 心得感悟 雁楠中学 20230513224122 2022 公安主题党日 部编版四年级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课件 机关事务中心2022年全面依法治区工作总结及来年工作安排 入党积极分子自我推荐 世界水日ppt 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 空气单元分析 哈里德课件 2022年乡村振兴驻村工作计划 空气教材分析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材分析 退役军人事务局季度工作总结 集装箱房合同 2021年财务报表 2022年继续教育公需课 2022年公需课 2022年日历每月一张 名词性从句在写作中的应用 局域网技术与局域网组建 施工网格 薪资体系 运维实施方案 硫酸安全技术 柔韧训练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 建筑工地疫情防控 大型工程技术风险 磷酸二氢钾 2022年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总结例文 少儿美术-小花 2022年环保倡议书模板六篇 2022年监理辞职报告精选 2022年畅想未来记叙文精品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课程实验指导书范本 草房子读后感-第1篇 小数乘整数教学PPT课件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2022年教师个人工作计划范本-工作计划 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电视大赛观后感诵读经典传承美德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2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