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浅论中国传统对外思想与现代国际法的冲突与融合

7页
  • 卖家[上传人]:枫**
  • 文档编号:471327998
  • 上传时间:2023-03-3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8.89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浅论中国传统对外思想与现代国际法的冲突与融合摘要:中国传统对外思想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文明历史中形成的运用于处理对外关系问题的观点和方法。其与现代国际法所倡导的一系列原那么和理念相比,既有冲突、对立的一面,也有摘要:中国传统对外思想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文明历史中形成的运用于处理对外关系问题的观点和方法。其与现代国际法所倡导的一系列原那么和理念相比,既有冲突、对立的一面,也有融合、共通的一面。通过比拟中国传统对外思想在价值取向、制度构建以及外交实践上与现代国际法的异同,从中提取符合时代要求的合理成分,不仅可以为新时期我国对外工作提供指导和参考,也可以为现代国际法秩序的完善和全球治理体系的建设做出重要的理论奉献,充分发挥传统对外思想的当代价值。本文源自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发表时间:2022-02-15?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双月刊,创刊于2022年,由淮北职业技术学院主办、安徽省教育厅主管坚持从本院实际出发,紧紧围绕学科建设及时、全面、集中展示本院教学科研成果,营造浓厚的学术气氛,促进职业技术人才的脱颖而出。读者对象为全国高等院校师生、科研人员。关键词:中国传统对外思想;现代国际法;对外工作

      2、;冲突与融合一、引言正如马克思所言,“一切已死先辈们的传统,会像梦魔一样纠缠着活人的头脑。1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的伟大民族,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在历史中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就,为人类文明的开展作出了卓越的奉献,留下了大量丰富而珍贵的历史遗产。在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与周边民族和外来文明有着广泛的接触和交流,其中既有血腥的冲突与战争,也有和平的交往与合作。在与外界交往的过程中,古代中国以儒家思想为根本指导,逐渐形成了独具中华文明特色的传统对外思想。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传统对外思想对于中国处理对外关系都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极大地影响了中国人对于自身和世界关系问题的看法,也从长远上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开展方向和中华民族的命运。今天的国际社会,是一个以主权国家和民族国家为根本组成单位,以国际法和国际制度为调整国与国关系的主要标准的复杂体系,与过往的世界体系相比既一脉相承又大有不同。任何国家,要想在国际社会立足,必须要有科学合理的对外思想指导对外工作。对中国来说,传统对外思想既有与现代国际法所倡导的一系列原那么和理念相吻合、符合时代主题和对外工作要求的合理成分,同样也有与现代国际法精神

      3、相悖,不适应当下世界形势和外交实际的落后成分。因此,一味肯定或否认中国传统对外思想的做法毫无疑问都是不可取的。客观评析中国传统对外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仅有利于为新时期中国更好地开展对外工作提供参考,也有利于为完善当代国际秩序和解决世界性问题提出“中国方案,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开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二、中国传统对外思想与现代国际法的冲突(一)华夏中心主义与主权平等原那么的冲突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东亚地区的中心国家,也是东亚秩序的长期主导者和东亚文化的发源地。早在先秦时期,华夏民族在与周边民族接触的过程中,就逐渐形成了所谓“华夷之辨的华夏中心主义观念。这种观念认为,居于中原的华夏是文明先进的,是天下的中心;而居于周边的夷狄那么是野蛮落后的,应当臣服于华夏,接受华夏的羁縻和教化。即所谓“自古帝王临御天下,中国属内以制夷狄,夷狄属外以奉中国。2在这种华夏中心主义的观念对古代中国的对外交往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了中国乃至整个东亚的历史进程。特别是在秦汉以后,随着中原地区实现了大一统,中国成为东亚领土最广阔、经济最富庶、文化最先进的庞大帝国,在文明开展程度上形成了对周边民

      4、族的巨大优势,这又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华夏中心主义的观念。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华夏民族的对外关系时而表达出“蛮夷与戎狄交,中国不绝假设线3的紧张对峙,时而表达出“海外宾服,四夷纳职4的和谐共处;中原王朝的对外政策时而展现出“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5的铁血强硬,时而又展现出“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6的温和大度。然而无论对外关系是紧张还是缓和,对外政策是强硬还是温和,都不意味着古代中国将自己和外族放到了平等的主权国家的位置上进行交往。事实上,正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7。在古代中国人心目中,“中国与其说是一个民族国家的概念,不如说是一个大而化之的“天下世界。可以说,当代国际社会存在的国内政治和国际政治的截然区分,在古代中国人的观念中是不存在的。毫无疑问,这种华夏中心主义的观念与现代国际法倡导的主权平等原那么是根本相悖的。自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形成以来,主权平等原那么已经成为国际法的一项根本原那么,已经得到世界各国的公认。?联合国宪章?将这项原那么列为各项原那么之首,规定“本组织系基于各会员国主权平等之原那么837,说明了主权平等原那么对国际关系和国际法的极端重要。随着

      5、当代国际体系的变化,特别是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深化,传统的主权观念受到了一定的挑战,但主权平等原那么作为国际法的重要基石,始终没有发生根本的动摇。当然,在现实中,仍然存在着侵犯他国领土完整、干预他国内政等明显侵犯他国主权的行为,特别是一些大国经常打着“人权高于主权“人道主义干预的旗号,大搞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肆意践踏小国的主权。然而,没有任何国家胆敢堂而皇之地直接在国际法上否认这一原那么。新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那么,做出的“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的承诺,也正代表了我国对国际法中的主权平等原那么的明确认可和坚决遵守。因此,在对外活动中,我国应当始终坚持主权平等的原那么,在学习和借鉴传统对外思想的同时,也绝不能把传统对外思想中的华夏中心主义观念重新带回来。(二)礼治传统与条约标准的冲突中国素来有着“礼仪之邦的美称,对古代中国人来说,“礼不仅仅是一种人际交往的行为标准,更是开展成为一种独具东方特色的社会治理模式,即所谓的“礼治。礼治传统在中国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渊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夏商时期。正如孔子所言,“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6、921-22到了周朝时期,周公制礼作乐,进一步明确了“礼分为巡狩、朝觐、聘问、会盟、庆吊等仪式,作为天子与诸侯、外邦之间使臣交往的一般标准。10秦汉以后,随着儒家思想被确立为官方正统思想,礼治的传统继续得到传承和发扬,统治者在使用严刑峻法统治民众的同时,也十分重视礼乐教化的作用,用忠孝节义、三纲五常、天地君亲师等伦理道德观念引导民众的行为。可以说,在古代中国,从朝廷的登基封禅、朝聘述职,到民间的婚丧嫁娶、衣食住行,“礼在空间上横贯古代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在时间上纵贯古代中国历史的各个阶段,成为维系古代中国社会的一条重要纽带。正所谓外交是内政的延伸,这种礼治传统自然也被应用于对外关系的处理上,成为古代中国对外交往的标准和依据。并且伴随古代中国与周边互动进程的加深,“礼越来越成为中国和周边国家共同认可的国际交往标准,并最终建构了一个以礼治传统为根本精神、以朝贡制度为具体运行机制的地区体系。这一体系有着天下体系、朝贡体系、华夷秩序等多种称呼。香港学者黄枝连教授将其称为“天朝礼治体系,突出强调了这一体系的“礼治特色。他指出,“在19世纪以前,远东地区有一个突出的区域秩序,是以中国封建王朝(所谓

      7、“天朝)为中心而以礼仪、礼义、礼治及礼治主义为其运作形式;对中国和它的周边国家(地区)之间、周边国家之间的双边和多边关系,起着维系与稳定的作用,故称之为“天朝礼治体系。11很显然,在这一体系中,约束国家行为的不是明确的条约、法律文本,而是“礼这种富有浓厚道德伦理色彩的标准,国家间关系不再是现代国际法认可的平等的主权国家之间的关系,而是一个尊卑清楚的“天下秩序,是古代中国社会在对外层面的延伸。这种包含了强烈的等级色彩和人格化特征的“礼治,与当今国家之间在平等根底上签订的,以严格明晰的条约标准为根本形式的现代国际法相比,可谓刚好是相对立的。(三)外交机构的非专门性、非正式性与专门化、正规化外交工作的冲突国家借以与其他国家保持外交关系的各种机关统称国家外交关系机关。国家外交关系机关可以分为中央机关和派出机关,即外交代表机关。前者的所在地在国内,后者那么通常是在国外。中央的外交关系机关有:国家元首、政府、外交部门。其中,外交部门是专门执行国家对外政策、处理日常外交事务的机关。派出的外交关系机关,即外交代表机关,分为常驻的和临时性的。其中,常驻的有使馆(外交使团)和驻国际组织例如联合国的使团。1

      8、2可以说,专门处理外交事务的外交部门和常驻使节制度,是现代国际法背景下各国外交工作的“标配。然而,正如前文所述,由于古代中国在东亚无与伦比的实力地位,加之华夏中心主义和儒家礼治传统的影响,古代中国的外交工作与今天主权国家间的外交工作自然也存在很大的差异。一方面,表达在外交活动中,中国和周边国家处在明显不平等的位置上,中国处于宗主地位,而周边国家那么处在臣属的位置上,内政和外交界限十分模糊;另一方面,那么表达在根本上没有设置正式和专门的外交机构,来负责对外工作。以清朝为例,在1861年晚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之前,中国的对外工作长期由礼部和理藩院兼管,礼部主要掌管礼仪、祭祀、教育和考试等事务,理藩院那么主要负责管理边疆少数民族事务,两者显然都不是正式和专门的外交机构。至于对外代表机关,虽然早在周朝,就有关于“行人的外交使节的记载,后世的中外使节往来活动更是史不绝书,但这些使节无一例外都是特使,是为了完成某一特定使命而临时出使他国,现代国际法下的常驻使节制度始终没有在古代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建立起来。二、中国传统对外思想与现代国际法的融合(一)以和为贵、兼爱非攻与维护和平、互不侵犯原那么的融合世

      9、界和平是人类自古以来的追求,中华民族也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根据?尚书尧典?记载,早在上古帝尧时代,就有了“协和万邦13的思想。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虽然诸子百家在各个方面都有着不同的观点,但追求和平,实现天下的安定和谐和民众生活的和睦共处,根本上是大多数学派的共识。作为后世的正统思想,儒家思想从一开始就提倡“以和为贵的价值观,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9123,不仅应当成为处理人际关系的根本道德准那么,也应当成为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之间交往的根本原那么。墨家那么提出了“兼爱和“非攻的主张,主张“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14,通过倡导全人类的博爱精神和加强国家间合作的方法消除战争,实现永久和平,和后来西方理想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学派的观点颇有相似之处。更值得一提的是,即使是具有强烈现实主义色彩,讲求功利的法家和兵家,同样也不支持在对外交往中滥用武力。韩非子认为“兵者,凶器也,不可不慎用也15,兵圣孙武同样指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16,强调必须“慎战,只将武力作为实现一定目的所必需的手段,不到必要时候决不轻易使用。可以说,这种反战、和平的思想,正是与?联合国宪章?规定的“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禁止以武力相威胁或使用武力837等原那么的精神相对应的。当然,中国传统对外思想中对和平的热爱,绝不意味着对外无原那么无限度的妥协退让。对和平的追求,决不能以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受损为代价,也不能与保卫正义的原那么相悖。?论语?记载,当孔子得知齐国大夫陈恒(田成子)杀死了齐简公之后,立刻上奏鲁哀公,要求出兵讨伐齐国。9153在今天看来,尽管孔子的做法也许有“干预他国内政之嫌,但放在当时历史背景下,这被视为是为了保卫普遍道德原那么的正义做法。墨家在强调“兼爱

      《浅论中国传统对外思想与现代国际法的冲突与融合》由会员枫**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论中国传统对外思想与现代国际法的冲突与融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最新标签
    监控施工 信息化课堂中的合作学习结业作业七年级语文 发车时刻表 长途客运 入党志愿书填写模板精品 庆祝建党101周年多体裁诗歌朗诵素材汇编10篇唯一微庆祝 智能家居系统本科论文 心得感悟 雁楠中学 20230513224122 2022 公安主题党日 部编版四年级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课件 机关事务中心2022年全面依法治区工作总结及来年工作安排 入党积极分子自我推荐 世界水日ppt 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 空气单元分析 哈里德课件 2022年乡村振兴驻村工作计划 空气教材分析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材分析 退役军人事务局季度工作总结 集装箱房合同 2021年财务报表 2022年继续教育公需课 2022年公需课 2022年日历每月一张 名词性从句在写作中的应用 局域网技术与局域网组建 施工网格 薪资体系 运维实施方案 硫酸安全技术 柔韧训练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 建筑工地疫情防控 大型工程技术风险 磷酸二氢钾 2022年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总结例文 少儿美术-小花 2022年环保倡议书模板六篇 2022年监理辞职报告精选 2022年畅想未来记叙文精品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课程实验指导书范本 草房子读后感-第1篇 小数乘整数教学PPT课件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2022年教师个人工作计划范本-工作计划 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电视大赛观后感诵读经典传承美德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2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