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东莞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十二五”规划

55页
  • 卖家[上传人]:hs****ma
  • 文档编号:470203695
  • 上传时间:2023-01-2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68.06KB
  • / 5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府直属各单位:东莞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十二五”规划业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二一一年九月一日东莞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十二五”规划一、现状、机遇和挑战(一)“十一五”环保和生态建设工作取得的成效“十一五”期间,我市以经济社会双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两大战略统领全市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高度重视环保规划的实施,以“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为抓手,坚持“为当代建设一个经济强市,给后代留下一个生态东莞”的理念,大力推进污染减排,全面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全力提升和改善环境质量,在环境建设和生态保护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截至2010年底,全市基本完成了“十一五”环保规划的各项指标任务,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环境质量总体稳中趋好,为“十二五”环保工作打下良好基础。通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考核验收。“十一五”期间,我市将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作为统揽环保各项工作的总抓手,投入376亿元全力推进实施“碧水、蓝天、绿地、宜居和绿色GDP”五大工程,全面开展重点污染企业、造纸行业、畜禽养殖业、东莞运河、油气回收、机动车尾气、清洁空气行动等一系列环境综合

      2、整治,始终以高压态势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促进城市环境的改善,实现污染防治管理全面加强、环境设施城乡覆盖、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等显著成效,并通过了环保部“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考核验收。全市环境质量全面改善。截至2010年底,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市区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100%,东江东莞段水质保持在类标准,东莞运河水质由劣类改善为-类,全程控制了黑臭现象,达到景观用水功能目标;全市海洋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未发生严重海洋灾害和重大海上溢油事故;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57天,对比2005年,酸雨频率下降13.5%,降水pH均值由4.07提升为5.11,摘掉了重酸雨区的帽子,大气主要污染物SO2、NO2、PM10的年平均浓度呈逐年下降趋势;全市声环境质量和辐射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均符合国家声环境和辐射环境质量的相关标准;固体废物管理得到加强,城市污泥和医疗垃圾初步得到有效处理。特征污染物总量控制成效显著。“十一五”期间,我市坚持把污染减排作为环境保护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大力实施工程减排、结构减排和监管减排;以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全力推进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工业零星废

      3、水处理工程、电厂脱硫工程、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医疗废物处理工程、污泥资源化处理工程、环保专业基地等环保设施的建设,提升了环境治理的能力。“十一五”期间,规划建设总处理规模达204.5万吨/日的34项污水处理工程已完成33项,基本完成配套截污主干管网工程的建设,同时启动次支管网的建设;建成运营大岭山、塘厦、茶山3个零星废水处理工程,签约并纳入集中处理企业631家;配套建设了沙角电厂群和东莞市玖龙纸厂、理文纸厂和三联热电厂等燃煤大户的各类脱硫设施,达到年削减9万吨二氧化硫的能力;新增横沥1500吨/日、厚街900吨/日的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并启动了市区垃圾焚烧发电厂的改造工程,全市正运营的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达2800吨/日,占全市垃圾日产生量的30.68%;建成规模为20吨/日的市医疗废物处理中心,全市1026家医疗机构的医疗废物实行集中收运处置;建成樟村水质净化厂污泥初级处置项目和黄江污泥处理厂一期工程(1000吨/日);规划建设的7个环保专业基地均通过环评审批,其中麻涌基地已初步建成。到2010年,我市实现“十一五”期间经济总量年均增长13.3%,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年排放总量控制在

      4、10.47万吨和9.12万吨,比2005年分别削减22.4%和54.4%,呈现出经济总量上升、排污总量下降的良好发展态势,顺利完成减排考核任务。城乡生态环境得到新提升。“十一五”期间,我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四清理”和“五整治”行动,以农村环境建设为切入点和着力点,积极推进农村的环境整治工作,从根本上改善农村环境,营造城乡一体化的优美环境;制定了东莞市生态控制线管理规定和东莞市生态控制线规划,划定1103平方公里市域生态绿线,严格控制范围内的项目建设,建成市级自然保护区5个,森林公园17个,全市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6.7%,自然保护区陆域(含森林公园)面积占全市陆地面积比例达14.3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提高到16.5平方米,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和国际花园城市称号;全力推动国家环境友好企业、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绿色幼儿园、国家生态示范区、环境优美乡镇的创建,引导镇、村、企事业单位的环保建设。截至2010年底,有103家企业被评为市级环境友好企业,有2家国家环境友好企业,建成各类绿色社区60个,绿色学校370所,共成功创建国家生态镇、省生态示范镇6个。环境保护监管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全市环保队伍快

      5、速成长,人员编制扩大1.75倍,环保分局升格为正科级,组建村级环保协管员队伍;组建环境监察分局和六支环境监察大队,加强环境监察机构的硬件和软件建设,加强执法装备、执法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成立了环保宣传教育中心、环境信息中心、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监督管理所等,健全了环保机构。新迁建监测业务用房、8个大气监测子站、4个水质自动监测站,通过了国家二级站(东部)标准化验收,监测认证项目由113项扩到279项。基本建成了“8+1”大气自动监测网、“8+1”噪声自动监测网、“4+1”水质自动监测网和环境监测监控中心,覆盖大气、水、噪声的先进自动监测网络基本成型。编制实施了东莞市环境保护规划(2006-2020)、东莞市生态保护规划等七项规划,组织开展了多项专题调研和科学研究。编制完成东莞市环保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5年)。持续开展各项环保专项行动,五年累计组织出动执法人员229861人次,检查企业86921家次,查处环境违法行为2996宗,搭建监督平台,把群众信访举报作为环境执法的有效补充,全面加强环境信访举报监督作用。充分利用各种宣传载体,广泛开展环境宣传、环境教育、绿色创建等方面工作,社

      6、会环境保护氛围初步形成。(二)“十二五”面临的机遇“十二五”期间,是我市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入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的重要时期,更是我市“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东莞”,巩固创模成果,从根本上扭转环境恶化趋势、全面改善环境状况,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关键时期。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环境保护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新的历史机遇。为应对金融危机和全球气候危机,逼出一场全球“绿色革命”,环境保护已成为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委市政府把“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东莞”作为“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核心,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和珠江三角洲环境保护一体化规划(2009-2020年)的实施为环境保护事业发展赋予了新的内涵与活力,给破解区域环境难题、改善区域环境质量和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高度融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经济综合实力持续增强,环境保护的经济基础坚实。我市主要经济指标多年居全国前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6344元,“十二五

      7、”时期我市将进入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0000美元的发展阶段,日益增强的经济实力为我市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公众环境意识显著提高,环境保护的群众基础日益牢固。过往几年创建国际花园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深入推进,使我市公众的环保意识显著提高。在自觉保护环境、减少浪费资源、破坏环境行为的同时,公众开始主动充当社会监督的角色,整个社会将迈入全民参与环境保护的时代,为全面深入推动环保工作带来新的机遇。环保产业快速发展,为环境保护提供科技支撑。“十二五”期间,将实施东莞市环保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5年),进一步推动高效节能环保装备、环境污染防治技术开发水平,不断完善节能环保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升环保科技支撑能力,为解决复杂环境问题带来新的机遇。(三)问题与挑战“十一五”期间,我市在经济高速发展、流动人口急剧膨胀的背景下,我市基本遏制了环境污染恶化的趋势,部分地区的环境质量有所改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由于环境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加上历史欠账较多,我市的环境形势依然严峻。经济增长方式依然粗放,经济发展与环境保

      8、护矛盾突出。我市工业聚集了全球价值链上低层次的生产技术与机器设备,形成了劳动力密集型和加工贸易型的产业格局,粗放式地利用廉价人力资源、环境资源的经济增长方式导致能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生态环境承载不堪重负。“十一五”期间,我市“经济社会双转型”取得初步成效,预计“十二五”期间我市经济增长方式依然以粗放增长为主。2010年,我市三大产业比例为0.3:51.5:48.2,制造业仍然是我市的重要经济引擎,工业结构污染问题突出,节能减排依然严峻。探索建立减排倒逼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机制,加强环境保护对经济发展的引导和调控作用,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是“十二五”期间环保工作面临的重要挑战。水环境质量局部有所改善,形势依然严峻。“十一五”期间,随着环境基础设施逐步建设并投入使用,东莞运河、石马河等内河涌的水质得到改善,但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增长,水体污染中生活污染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市内河涌污染类型仍以有机类、氮磷类为主,呈现出典型的复合污染问题,另外,由于区域间相互影响,跨区水污染问题突出。主要饮用水源东江东莞段有些水质指标,如氨氮、总磷等,某些水期、某些断面的监测值已经接近

      9、水环境质量类标准限值,存在恶化的趋势,情况不容忽视。东莞运河水质近两年虽有明显改善,但仍受到中度污染。市内其他内河涌水体发黑发臭的现象并不少见,加快推进内河涌的全面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已刻不容缓。此外,由于我市目前尚未对地下水资源进行常规监测,地下水资源及水质状况不明,加强地下水资源的环境管理,是保障饮用水资源安全的重要一环。煤烟型污染基本控制,复合型大气污染特征显著。当前,城市总体空气质量尚好,SO2、NO2、PM10等各项常规空气污染物年平均浓度均符合国家二级标准要求,煤烟型空气污染加重趋势得到基本控制。但大规模城市建设开发过程中缺乏足够的保护措施,土地裸露率增加,扬尘增加,空气中颗粒物含量居高不下,以氮氧化物浓度超标为特征的机动车尾气型空气污染日益凸现,空气中可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日趋突出,城市光化学污染和细粒子污染严重,已经发展到以生产性污染和消费性污染为主的区域大气复合型污染,灰霾天气时有发生。固体废物无害化处置率低,资源化水平不高。工业固体废物与生活垃圾混合收集处置现象严重,废旧电器缺乏专业处理设施,无序收集和简单拆解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综合利用率有待进一步提高。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水平不高,部分地区仍以简易填埋为主。危险废物、严控废物等固体废物的污染风险趋势加重,处理处置技术水平有待提高,处理规模仍需扩大。资源瓶颈日益突出,生态环境压力巨大。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全市对土地、水资源、能源的需求量急剧扩张,资源瓶颈日益突出,尤其是人口的膨胀和用水需求的增长,我市人均水资源逼近严重的缺水线,城市供水安全面临巨大挑战。特殊的行政体制导致了资源分配与保护的区域利益矛盾,协调机制亟需制订。区域生态体系破碎化比较严重,土地开发的强度高,开发方式呈现外延式、粗放型的特征,以林地、耕地为主的生物生产用地流失严重,物种多样性降低,对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另外,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农产品安全问题突出,局部海洋生态系统有所破坏。环境监管能力相对薄弱,难以适应新的形势。环境管理能力滞后于经济建设,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协调区域经济与环境保护的机制、政策和手段体系,有利于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仍不完善,环保技术、资

      《东莞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十二五”规划》由会员hs****ma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莞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十二五”规划》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最新标签
    监控施工 信息化课堂中的合作学习结业作业七年级语文 发车时刻表 长途客运 入党志愿书填写模板精品 庆祝建党101周年多体裁诗歌朗诵素材汇编10篇唯一微庆祝 智能家居系统本科论文 心得感悟 雁楠中学 20230513224122 2022 公安主题党日 部编版四年级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课件 机关事务中心2022年全面依法治区工作总结及来年工作安排 入党积极分子自我推荐 世界水日ppt 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 空气单元分析 哈里德课件 2022年乡村振兴驻村工作计划 空气教材分析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材分析 退役军人事务局季度工作总结 集装箱房合同 2021年财务报表 2022年继续教育公需课 2022年公需课 2022年日历每月一张 名词性从句在写作中的应用 局域网技术与局域网组建 施工网格 薪资体系 运维实施方案 硫酸安全技术 柔韧训练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 建筑工地疫情防控 大型工程技术风险 磷酸二氢钾 2022年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总结例文 少儿美术-小花 2022年环保倡议书模板六篇 2022年监理辞职报告精选 2022年畅想未来记叙文精品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课程实验指导书范本 草房子读后感-第1篇 小数乘整数教学PPT课件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2022年教师个人工作计划范本-工作计划 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电视大赛观后感诵读经典传承美德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2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