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类型山西省忻州市槐阴中学高三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收藏

编号:346984167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205.11KB    格式:DOCX    上传时间:2023-03-12
  
5
金贝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关 键 词:
山西省 忻州市 中学 化学 模拟 试卷 解析
资源描述:
山西省忻州市槐阴中学高三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常温下某溶液中只含有Na+、H+、OH—、A—四种离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溶质为NaA和HA,则一定存在c(A—)>c(Na+)>c(H+)>c(OH—) B.若c(OH—)>c(H+),溶液中不可能存在c(Na+)>c(OH—)>c(A—)>c(H+) C.溶液中可能存在c(Na+)>c(A—)>c(H+)>c(OH—) D.若溶质为NaA,溶液中可能存在:c (OH—)=c(H+)+c(HA) 参考答案: D 略 2. 基态多电子原子中,关于核外电子能量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最易失去的电子能量最高   B.    电离能最小的电子能量最高   C.    p轨道电子能量一定高于s轨道电子能量   D.    在离核最近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最低   参考答案: 答案:C 解析:选项C没有指明p轨道电子和s轨道电子是否处于同一电子层。   3. 在一密闭容器中有CO、H2、O2共16.5g和足量的Na2O2,用电火花引燃,使其完全反应,Na2O2增重7.5g,则原混合气体中O2的质量分数是 A.54.5%     B.40%     C.36%    D.33.3% 参考答案: A 4. 已知在1×105Pa,298K条件下,2mol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484kJ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H2O(g)=H2(g)+1/2O2(g)   ΔH=+242kJ·mol-1 B  2H2(g)+O2(g)=2H2O(l)    ΔH=-484kJ·mol-1 C  H2(g)+1/2O2(g)=H2O(g)   ΔH=+242kJ·mol-1 D  2H2(g)+O2(g)=2H2O(g)   ΔH=+484kJ·mol-1 参考答案: A 略 5. 将a g铁和氧化铁的混合物加入800mL pH=1的盐酸中充分反应后,固体无剩余,盐酸全部消耗,放出标准状况下气体 0.224L.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原混合物中n(Fe):n(Fe2O3)=2:1 B.向溶液中滴入无色的KSCN溶液,显血红色 C.无法计算出原混合物的质量 D.此时溶液中Fe2+和Fe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 参考答案: A 考点: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有关混合物反应的计算. . 专题:计算题. 分析:由于氧化性Fe3+>H+,所以当产生氢气时,Fe3+已经全部被还原为Fe2+,发生反应:Fe+2HCl=FeCl2+H2↑,Fe+Fe2O3+6HCl=3FeCl2+3H2O,计算生成氢气消耗Fe和HCl的物质的量,进而计算氧化铁消耗HCl的物质的量,再根据方程式计算出Fe2O3及氧化铁消耗Fe的物质的量,根据m=nM可以计算混合物的质量. 解答:解:由于氧化性Fe3+>H+,所以当产生氢气时,Fe3+已经全部被还原为Fe2+, 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0.01mol,HCl物质的量=0.8L×1mol/L=0.8mol, 发生反应:Fe+2HCl=FeCl2+H2↑,消耗Fe为0.01mol,消耗HCl为0.01mol×2=0.02mol, 故反应Fe+Fe2O3+6HCl=3FeCl2+3H2O,消耗HCl为0.08mol﹣0.02mol=0.06mol,由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中消耗Fe为0.06mol×=0.01mol,Fe2O3的物质的量=0.06mol×=0.01mol, A.原混合物中n(Fe):n(Fe2O3)=(0.01mol+0.01mol):0.01mol=2:1,故A正确; B.反应后溶液为FeCl2,向溶液中滴入无色的KSCN溶液,不显血红色,故B错误; C.Fe、氧化铁的物质的量已经计算出,根据m=nM可以计算混合物的质量,故C错误; D.溶液中含有Fe2+离子,没有Fe3+离子,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混合物计算,关键是根据氧化性Fe3+>H+判断发生的反应,注意利用总反应方程式简化计算,难度中等. 6. 2011年世界地球日主题是“倡导绿色消费、支持绿色生产、共建绿色家园”。下列做法与这一主题不相符的是 A.对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                 B.提倡步行或利用自行车、公交车等交通工具 C.大力研发新型有机溶剂替代常见的水溶剂   D.用CO2合成可降解塑料,实现碳的循环利用 参考答案: C 略 7. 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且X、Z原子序数之和是Y、W原子序数之和的12。甲、乙、丙、丁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M是某种元素对应的单质,乙和丁的组成元素相同,且乙是一种“绿色氧化剂”,化合物N是具有漂白性的气体。上述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省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于半径:r(Y)>r(Z)>r(W) B. 化合物N、乙烯使溴水褪色的原理相同 C. 含W元素的盐溶液可能显酸性、中性或碱性 D. Z与X、Y、W形成的化合物中,各元素均满足8电子结构 参考答案: C 乙是一种“绿色氧化剂”,乙是过氧化氢,M是单质,所以M是氧气;乙和丁的组成元素相同,丁是水;化合物N是具有漂白性的气体,N是SO2,丙是H2S,甲是硫化物;X、Z原子序数之和是Y、W原子序数之和的1/2,Z是Na元素;X、Y、Z、W分别是H、O、Na、S。原于半径: r(Na)>r(S)> r(O),故A错误;SO2使溴水褪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乙烯使溴水褪色发生加成反应,故B错误;含S元素的盐溶液,硫酸氢钠溶液显酸性、硫酸钠溶液显中性、亚硫酸钠溶液呈碱性,故C正确;O与H、Na、S形成的化合物中,H2O中H元素不满足8电子结构,故D错误。 8. 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A 向硅酸钠溶液中滴加1滴酚酞,然后逐滴加入稀盐酸至红色褪去 2 min后,试管里 出现凝胶 酸性:盐酸>硅酸 B 向蛋白质溶液中滴加饱和CuSO4溶液 有固体析出 蛋白质发生变性 C 常温下,向浓硫酸中投入铁片 铁片不溶解 常温下,铁不与浓硫酸反应 D 向某溶液中先滴加KSCN溶液,再滴加少量氯水 先无明显现象, 后溶液变成血红色 溶液中含有Fe2+,没有Fe3+ 参考答案: C 试题分析:A.试管里出现凝胶,说明生成硅酸,根据较强酸制备较弱酸的原理可知酸性:盐酸>硅酸,故A正确;B.硫酸铜是重金属盐,能使蛋白质变性,故B正确;C.常温下,铁与浓硫酸发生钝化反应,而不是不反应,原因是在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膜而阻碍反应的进行,故C错误;D.先无明显现象,后溶液变成血红色,说明溶液中含有Fe2+,没有Fe3+,氯水氧化Fe2+生成Fe3+,故D正确,故选C。 51.2克铜完全溶于适量浓硝酸中,收集到氮的氧化物(含NO、NO2、N2O4)的混合物共0.8 mol,这些气体恰好能被500ml 2 mol·L-1 的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吸收,生成的盐为硝酸钠和亚硝酸钠,则氮的氧化物中的NO的物质的量为  (     ) A. 0.2 mol       B.0.3 mol         C.0.4 mol       D.0.5 mol 参考答案: B 试题分析:化学式NaNO3和NaNO2中氮原子和钠原子个数之比为1:1,根据钠原子守恒得氢氧化钠和氮原子的关系,n( NaOH)=n( Na+)=n(N)=2mol/L×0.5L=1mol,含NO、N2O4、NO2的混合气体共0.8mol,所以多出的氮原子就是N2O4中的氮原子,其物质的量是(1-0.8)mol=0.2mol,一个N2O4分子中比一个NO或NO2中多一个N原子,所以n(N2O4)=0.2mol,所以n(NO)+n(NO2)=0.6mol。51.2g Cu的n(Cu)=0.8mol。设NO的物质的量是xmol,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相等列等式,铜失电子的物质的量等于硝酸中氮原子得电子的物质的量,0.8mol×2=3×1×xmol+0.2mol×2+(0.6mol-xmol)×1,x=0.3,故选B。 10.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硅的分子式  SiO2           B.邻羟基苯甲酸的结构简式: C.次氯酸的电子式            D.质子数为53,中子数为78的碘原子:131 53I  参考答案: D 二氧化硅是原子晶体,没有分子式,A错;是间羟基苯甲酸的结构简式,B错;次氯酸的电子式氧原子应该在中间,C错;D对。 11. 如下图中, (1)图Ⅰ表示10 mL量筒中液面的位置,A与B,B与C刻度间相差1 mL,如果刻度A为4,量筒中液体的体积是             mL。 (2)图Ⅱ表示50 mL滴定管中液面的位置,如果液面处的读数是a,则滴定管中液体的体积(填代号)                    。 A.是a mL                          B.是(50-a)mL C.一定大于a mL                    D.一定大于(50-a)mL 参考答案: (1)3.2  (2)D 略 12. 已知CO和H2在一定条件下合成甲醇的反应为: CO(g)+2H2(g)      CH3OH(g)现在容积均为1 L的a、b、c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1 mol CO和2 mol H2的混合气体,控制在不同的温度下进行反应,5min时测得相关数据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B.减压可将b中的平衡状态转变成c中的平衡状态 C.反应进行到5min时,b容器中(正)=(逆) D.达平衡时,a、b、c中CO的转化率为b>a>c 参考答案: B 略 13. 碱性锌锰干电池在放电时,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可以表示为: Zn + 2MnO2 + 2 H2O = Zn(OH)2 + 2MnOOH在此电池放电时,正极(碳棒)上发生反应的物质是 A、Zn       B、碳棒         C、MnO2      D、MnO2和H2O 参考答案: D 略 14. (09盐城第三次调研)下列实验设计,不合理的   参考答案: D 15.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氢氟酸或浓硝酸存放在带橡皮塞的棕色玻璃瓶中     B..汽油或煤油存放带橡皮塞的棕色玻璃瓶中   C.氯水或硝酸银溶液存放在配有磨口塞的棕色玻璃瓶中 D. 碳酸钠溶液或氢氧化钙溶液存放在配有磨口塞的棕色玻璃瓶中 参考答案: C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16分) 学习小组对某品牌牙膏中摩擦剂成分及其含量进行以下探究: 查得资料: 该牙膏摩擦剂由碳酸钙、氢氧化铝组成;牙膏中其它成分遇到盐酸时无气体生成。 Ⅰ.摩擦剂中氢氧化铝的定性检验:  取适量牙膏样品,加水搅拌、过滤。 (1)往滤渣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过滤。氢氧化铝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往(1)所得滤液中先通入过量二氧化碳,再加入过量稀盐酸。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牙膏样品中碳酸钙的定量测定: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图中夹持仪器略去)进行实验,充分反应后,测定C中生成的BaCO3沉淀质量,以确定碳酸钙的质量分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山西省忻州市槐阴中学高三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jinchutou.com/shtml/view-346984167.html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