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类型2022年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司马浦镇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收藏

编号:344880530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505KB    格式:DOC    上传时间:2023-02-22
  
20
金贝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关 键 词:
2022 广东省 汕头市 南区 司马 物理 年级 一学期 期末考试 模拟 试题 解析
资源描述:
2022-2023学年八上物理期末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人眼球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观看节目表演时,演员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 A.正立、缩小的虚像 B.正立、缩小的实像 C.倒立、缩小的虚像 D.倒立、缩小的实像 2.下列关于质量、密度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密度是物质本身的特性 B.物质的密度和质量、体积有关 C.冰化成水密度不变 D.冰化成水质量会增大 3.北方的冬季会出现“树挂”和霜,形成这类现象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A.凝固 B.液化 C.升华 D.凝华 4.平静的池面上眏出了空中飞翔的小鸟,小明说:“快来看,鸟和鱼在水中比赛呢!”他看到的“鸟”和“鱼”实际上是 A.“鸟”是实像,“鱼”是虚像 B.“鸟”是虚像,“鱼”是实像 C.“鸟”和“鱼”都是实像 D.“鸟”和“鱼”都是虚像 5.生活中需要对一些物理量进行估测,以下估测接近实际的是 A.扬州冬天最低气温约为-30℃ B.初中生50m短跑测试的平均成绩约为15s C.一张课桌的高度约为75mm D.人正常的步行速度约5km/h 6.物理实验课上,某实验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字钟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某次测量过程中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对应的时刻,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图可知,小车从乙位置运动至丙位置的平均速度是 B.小车沿斜面下滑过程中,从甲位置到乙位置的平均速度等于从甲位置到丙位置的平均速度 C.小组同学们讨论后认为实验时斜面的倾斜度不宜太大,这样可以延长小车下滑的时间,便于准确测量 D.在某次实验中,小组同学们发现小车从乙到丙的平均速度大于从甲到乙的平均速度,因此得出平均速度与斜面倾斜度有关 7.小汽车匀速直线行驶在公路上,坐在副驾驶位置的小红观察到小汽车速度表的指针始终在110km/h位置处,在超越相邻车道上同向匀速行驶的另一辆大客车的过程中,小红发现自己乘坐的小汽车完全超过大客车所用的时间约为5s,则下列四个选项中最接近大客车速度的是(  ) A.60km/h B.80km/h C.100km/h D.120km/h 8.济南市在进入城区的主干道上都悬挂了如图所示的汽车“禁鸣”标识。下列方法中与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  ) A.上下楼梯要轻声慢步 B.在道路旁设置隔音板 C.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 D.上课时关闭教室门窗 9.我国新型复兴号动车行驶非常平稳,一枚立着的一元硬币可保持数分钟静立不动,其中硬币静立不动所选的参照物是 A.铁轨 B.路边的树林 C.座位 D.车厢里的流动服务车 10.某物体从地面上某一点出发沿直线运动,其s­t图像如图所示,得出物体运动的情况,结论不正确的是 A.物体在6s内运动的路程为15m B.物体在6s内的平均速度为2.5m/s C.物体在前2s内和后2s内的速度相等 D.以地球为参照物,物体在中间2s内静止 11.用力推课桌的下部,课桌会沿地面滑动,而推课桌的上部,则课桌可能会翻倒,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 A.与力的大小有关 B.与力的方向有关 C.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D.与受力面积有关 12.物理兴趣小组用天平和量杯分别测出某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及该液体的体积V,得到几组数据并绘出如图所示的m-V图像。由图可知 A.该液体密度为1g/cm3 B.该液体密度为2g/cm3 C.体积为20cm3的该液体的质量为40g D.该液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不成正比 二、填空题 13.小华利用图示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调整器材时应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______上,图中在屏上成清晰实像的场景的实际应用是______(放大镜/投影仪/照相机);保持蜡烛和光屏在10cm处和55cm处不动,要再次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应将凸透镜移到______cm刻度处。 14.电热水壶的手柄通常是用塑料制成的,主要因为塑料的_________较差,水壶内底部的表面是由不锈钢制成的,主要利用了不锈钢的________较好。(填物理属性) 15.如图甲所示,当烧瓶中水沸腾以后,移去酒精灯,烧瓶中水将______沸腾(选填:“继续”或“停止”);待水的温度降低一些用抽气筒向外抽气,如图乙所示,看到的现象是______,这表明气压减少时沸点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16.过年放鞭炮,是最能代表新年到来的民俗标志,鞭炮爆炸时引起周围空气的_________发出声音,但是热闹的鞭炮声也成为新年中的最大噪音,同时燃放鞭炮也会产生大量的烟雾,春节期间,西华县城城区内禁止燃放鞭炮,这是从_________减弱噪声. 三、实验题 17.(8分)为了研究凸透镜的焦距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小组同学选择了如图(a)所示的四个透镜(其中A、B和C、D分别是两组厚度相同的凸透镜,它们分别用玻璃、塑料和水晶制作而成。 (1)若要探究“凸透镜的焦距与透镜材料的关系”,小组应选择图(a)中______做实验(选填字母)。 (2)若选择A和C两个透镜还可以探究“凸透镜的焦距与______的关系”小组同学让一束与主光轴平行的光,分别经过两凸透镜后会聚于焦点处,如图(b)所示。比较两次实验的现象,可以得到的初步结论是:当______。 (3)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 18.(8分)如图甲是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当水温上升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5min后停止记录. (1)图乙中,表示水在沸腾时的现象是其中的_______图. (2)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由图像可知,在当时条件下,水的沸点是_______℃. (3)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_______热量,温度_______. (4)水沸腾时,杯口附近出现大量“白气”.“白气”是水蒸气遇冷_______形成的. 19.(8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 (1)按如图甲所示的操作,可测出凸透镜焦距是_______cm。 (2)把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__。把蜡烛放在较远处,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当它们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时,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该像是_____(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 (3)若在蜡烛和凸透镜间合适位置放一个眼镜,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向远离透镜的方向适当移动光屏后像又清晰了,说明该眼镜对光线具有_____(填“会聚”或“发散”)作用,是____(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四、作图题 20.(8分)如图,平面镜前有一发光点S,从S点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经过A点,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完成光路图。 (______) 21.(8分)重为4牛的物体放置在水平面上。请在图中用力的图示法画出物体对地面的压力。 五、计算题 22.(10分)某司机驾车前行,突然发现前方80m处有障碍物。司机从发现险情到踩刹车制动需要的反应时间为0.75s,这段时间内汽车保持原速前行了15m。汽车制动后还要继续向前滑行30m才能停下。 (1)汽车制动前的速度是多少? (2)若司机酒后驾车,反应时间是平时的4倍,请通过计算判断汽车是否撞上障碍物。 23.(12分)一位同学从家到学校的路程是3.5千米,他骑车的速度是4米/秒,他骑车从家到学校需要多少时间?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详解】若将人眼的晶状体当做凸透镜,视网膜当做光屏,那么在人观察物体时,物距往往要远大于2倍焦距,因此成的像应该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选D. 2、A 【详解】A.密度是物体本身的一种物理特性,表示单位体积内所含物质的多少,故A正确; B.密度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体积、质量无关,故B错误; C.冰的密度约为,水的密度约为,故C错误; D.质量表示物质的多少,与物质状态无关,冰化成水质量不变,故D错误。 故选A。 3、D 【详解】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凝华,题中北方的冬季会出现“树挂”和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为冰柱或冰粒,故形成这类现象的主要物态变化是凝华.故本题正确选项是D. 4、D 【详解】鸟在水中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光路图如下图所示: 小鸟的像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不是由实际光线形成的,所以是虚像. 看到的鱼是由光的这是形成的,成像光路图如下图所示: 看到的鱼的像是由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形成的,不是由实际光线形成的,所以是虚像. 故选D. 5、D 【解析】A.扬州市冬季气温不是很低,最低气温一般在0℃左右,不可能达到-30℃,故A不符合实际; B.初中生50m跑的时间一般在7s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 C.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接近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800mm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 D.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1.4m/s=1.4×3.6km/h≈5km/h左右,故D符合实际。 6、C 【详解】由图知路程 , 时间 , 平均速度 , 故A项错误; 从甲位置到乙位置的平均速度 ; 从甲位置到丙位置的平均速度 . 比较可知,从甲位置到乙位置的平均速度不等于从甲位置到丙位置的平均速度,故B项错误. C.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运动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的倾斜度应较小,不宜太大,故C项正确. D.小车从斜面上下滑时速度越来越大.故小车从乙到丙的平均速度大于从甲到乙的平均速度,不能得出平均速度与斜面倾斜度有关,故D项错误. 7、C 【分析】已知车的速度和行驶的时间,这辆车超越了另外一辆大客车,估计大客车的长度,根据公式求出相对速度,进一步求出大客车的速度。 【详解】大客车的长度约为 s=12m=0.012km 因为两车是同向行驶,所以小轿车相对于大客车的速度为 由可得,小红自己经过大客车的时间 则大客车的速度 接近于100km/h。 故选C。 8、A 【分析】控制噪声有三种方法:防止噪声的产生(即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即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和防止噪声进入耳朵(在人耳处减弱)。 【详解】图示含义为静止鸣笛,禁鸣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A.上下楼梯要轻声慢步,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符合题意; B.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不合题意; C.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是有人耳处减弱,不合题意; D.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不合题意。 故选A。 9、C 【详解】A、硬币和铁轨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以铁轨为参照物,硬币是运动的,故A错误; B、硬币和路边的树林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以路边的树林为参照物,硬币是运动的,故B错误; C、硬币和座位位置没有发生变化,以座位为参照物,硬币是静止的,故C正确; D、硬币和流动服务车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以流动服务车为参照物,硬币是运动的,故D错误. 10、C 【详解】A.由s-t图像可知,当t=6s时,路程s=15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2年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司马浦镇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jinchutou.com/shtml/view-344880530.html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