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类型《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中期报告

收藏

编号:342606749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8.23KB    格式:DOCX    上传时间:2023-01-06
  
1
金贝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关 键 词: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 农村 小学 留守 儿童 良好 行为习惯 养成 教育 研究 中期 报告
资源描述: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 中期研究报告 一、研究工作主要进展 1、建立课题组 本课题主要针对的是农村学学的留守儿童,为了使本课题能够顺利、全面、有效的开展,我们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 2、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根据课题组的计划,在对本课题充分调查研究和论证的基础上,我们制定出了课题研究的方案,并对方案进行了讨论和修改完善,使得课题研究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研究思路。在课题组会议上,每位组员明确目的和要求,明确自己的任务和责任,为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1)建立“留守儿童”成长记录袋(个人跟踪档案)。发现并记录“留守儿童”学习、心里、行为变化,及时帮教。 (2)注重“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心理、学习、行为习惯的教育。培养“留守儿童”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3)努力使“留守儿童”学习成绩达优。 (4)积累自己的点滴收获,探索最佳教育方法 3、学习理论,提高素质 围绕本课题的研究内容,我们课题组成员统一了课题研究小组对课题中相关核心概念的认识和理解,并进行了具体职责的分工和安排,使得课题研究工作在分工的基础上又互相协作,保证了课题研究的科学性,有效地避免了研究的主观性和任意性,从而使本课题的研究既保证了科学合理又能锻炼和提高各位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以我自身的研究学习来说,我大量查阅了与本课题有关文献资料和教育专著,做到经典理论摘抄,及时写读书心得,深深感到,做课题研究其实就是一次研究理论,学习先进经验的机会,就是一个不断学习和进取的过程。 二、具体实施过程 2019年12月开始,我们课题组成员,分别通过深入学生家中和电话联系的方式,对我们研究范围内的留守儿童学习、生活情况进行了调查,并通过询问、问卷等形式调查了留守儿童本人、家长、邻居、任课教师等与留守儿童经常接触的人群,形成了《农村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调研报告。 (一)首先建立“留守儿童”成长记录袋(个人跟踪档案) 通过摸底调查,建立留守儿童成长记录袋(个人跟踪档案)内容包括: 1、留守儿童的姓名、性别、年龄和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父母的务工地点和联系方式;临时监护人姓名、地址、联系方式。 2、留守儿童健康状况跟踪记录表。 3、留守儿童学习情况记录表。 4、留守儿童道德行为表现记录表。 5、留守儿童技能展示情况档案。 6.留守儿童学习心得与佳作。 做到心中有数、工作明确,并及时分析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认真研究对策,切实解决留守儿童生活、学习、思想等方面的困难。 (二)分清类型,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施教。研究中,大致有三种类型: 1、“单亲教育”型。 这类孩子由于他们缺失母爱或者父爱,性格明显与其他学生不同,孤僻、自卑、很少与同学一起玩或交流,但劳动学习都很积极、自理能力特别强。针对其特点首先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经常在大家面前表扬他们爱劳动、学习认真,让大家向他俩学习;然后鼓励他们多和同学们一起玩,一起交流,让他们明白生活在集体的大家庭中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快乐的、幸福的道理。在互相帮助中体会到家庭的温暖。 2、“隔代教育”型。 他们都是父母外出打工,由祖父母来监护的留守儿童。他们的共同特点是:自理能力和自立能力差,学习积极性不高,爱与同学发生小矛盾,爱吃零食,不懂得关心集体或同学等等。针对其特点先从发扬他们的优点入手,让他们轮流当班干部,培养其能力和责任感;从周一到周五让他们早自习轮流当小老师领同学们复习学过的知识,预习新知识。不觉中他们的自理能力与自立能力明显提高,也懂得关心班级和同学了。自然为了集体的荣誉,打架骂人、吃零食的现象消失了。 3、“寄养教育”型。 他们的父母双方都外出打工,把孩子寄养在朋友家,就属于“寄养教育”型的留守儿童。这名学生唯一的优点就是劳动还算积极,缺点实在太多了:学习一点不感兴趣,发的书本开学两周就弄得所剩无几;上课不遵守纪律,下课经常打架骂人;班级和学校的规定一概不遵守;班级与学校布置的任务一律不完成…….这样的学生确实令人头痛。 4、与社区的校外教育辅导站(点)联系,义务去当老师,当爱心妈妈。 根据以上情形,我们配合中心校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校外教育领导小组,规划、指导留守儿童校外教育工作;我们课题组的五位老师在节假日或假期义务去社区留守儿童之家给孩子们上课,我们精心设置校外教育课程。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课程的前提下,还辅导孩子们学电脑、绘画、书法、舞蹈、电子琴、乒乓球等课程,旨在提高另类留守儿童的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使他们成为具有独特优势的积极、健康、进取的特殊群体。这样做既提高了广大留守儿童的学习积极性,了解了留守儿童,又赢得了社会的好评,为我们顺利地完成课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课题组的老师与社区联系,义务充当爱心妈妈,并发动全校老师对留守儿童进行一对一的帮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5、要求班主任和本班学生一起关爱留守儿童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心里话无处倾诉,委屈无处诉说,与生俱来的骨肉亲情无处表达,学校里与城市孩子生活的差距,这些孩子在心理上有一种自卑感。孩子来到学校,班主任既要做老师,又要做家长。对学生的饥寒冷暖、喜怒哀乐,有事没事,事事关心。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他们和其他的学生一样,使留守儿童从心理上感受到他们和别的学生一样并不孤单。班上成立留守儿童“爱心小组”,以班干部和优秀学生为成员,他们每个人与一至二名留守学生结成对子,在生活、学习上给予留守儿童帮助,让他们互相鼓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用真情感化他们,做到以情育人、以情感人。 6、深入调查调研,形成调研报告 在深入了解和调查的过程中,随着课题组工作的落实和踏实开展,这些学生在课题组成员的研究过程中,出现了明显的好转迹象:他们开始积极参与到同龄人的活动或游戏中,在班会课上能积极、主动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等,而他们的家长对孩子的抱怨也少了许多,特别是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的孩子们,部分任课教师也反映,课堂纪律、作业完成情况、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等也有了明显的变化。看着这样的反馈信息,我的感受就是:做这样的课题研究,我们的付出已有回报,这也极大地激发了我们课题组成员开展下一步的工作的激情! 三、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与创新做法 (一)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 1、根据农村留守儿童的特点,观察、了解留守孩子的学习,生活习惯。 2、对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进行跟踪调查、分析。 3、完善学校教育,构建学校监护网。建立留守孩子专门档案,更加的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心理状况、关注他们的成长变化。探索“留守儿童”个体教育新模式和新方法。 4、加强农村学校的建设,切实有效的对留守孩子进行教育与管理。 5、在挖掘隐性课程、开发相关校本课程弥补他们的精神空虚。 6、逐步总结研究经验,经实践反馈,形成一套有效的成功经验及理论。 (二)创新研究方法 本研究遵循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具体采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个案分析法和行动研究等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以考察农村留守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及其影响因素。 1、文献分析。本课题运用文献法研究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与发展问题,尤其是教育发展方面的研究成果,以了解我国该领域研究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规划本研究的目标服务; 2、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是获得研究现状资料的基本方法。对于适用问卷调查法的研究内容,根据研究的目的设计系列问卷。为了了解留守儿童学习现状、影响因素、策略方法、评价方式等,本研究将依据儿童发展水平,选编制定并采用小学生心理素质量表和影响因素问卷,对所选对象进行测试和调查,以搜集相关数据资料。 3、个案与访谈研究。个案访谈研究法主要是针对个别留守儿童的学习问题及其家庭和社会环境,分析其影响因素、印证调查研究的可行性。 4、经验总结法。用于研究过程的反思与成果的积累,不断总结经验,以供其他学校、教师参考、借鉴。 5、行动研究法。这是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通过行动研究,可以找到缩短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学习差异的方法。 (三)研究措施 1、构建课题小组。当课题确定之后,我们组织教师自主参与课题,使课题研究实实在在地促进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校内涵的发展。2019年12月18日课题组召开开题论证会。通过开题论证进一步明确了课题界定、成果推广的范围。 2、教科研例会。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组织课题研究培训。每月一次的教科研例会,了解各子课题的进展,研究过程的得失,存在的问题,及时梳理指导。查阅了最新文献综述,检索与本课题密切相关国内外研究现状。课题立项以后,课题组成员进一步查阅了56篇相关文献。 3、定期召开课题研究会议,对各种出现的研究困难及时解决。将留守儿童研究工作纳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 4、进行动态管理。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我们采用行动研究法进行研究,引导教师“与理论为师、与研究为伴”,做到“心中有题,课中有‘影’”,同时对各子课题进行动态管理。 (1)发放问卷,调查研究 首先对我校“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及受监护状况进行两类问卷摸底调查,取得有效的调查数据,分类建档;找出“留守学生”存在各种问题的原因;撰写调查报告。 (2)搜集材料、汲取理论 设置四个档案盒(计划与总结、学习资料、教学案例、成果资料),随时随地准备收集过程资料。购买阅读留守儿童研究资料,网上了解当前课题研究的动态,定期举办课题研究沙龙活动并积极听取专家讲座。 (3)具体实施,深化研究 建立亲情联系站。指定教师建立校园亲情联系站,定期开展心理疏导,亲情联系等活动,让学生有地方说话,使留守孩子“离开父母不乏亲情,留守在家不缺关爱”,让学校成为留守儿童温馨的新家。 ①建立留守儿童自主管理模式。通过开展“我能行”活动,引导留守儿童逐步形成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引导留守儿童逐步形成我会做家务;引导留守儿童逐步形成自觉、自律等的良好行为。 ②建立代管家长责任制度。通过结对帮扶,建立一对一帮扶关系,邀请小伙伴到家中做客等,使留守少年儿童感受到温暖与亲切。 ③组织“留守儿童”开展两地书亲子情活动。我们在开通亲情电话的基础上,将组织指导学生给远在异乡的父母写亲情书信,以此给留守孩子与父母的心灵沟通创设平台,孩子可将平时在生活中想说却又因为种种顾虑而没有说出来的话畅快地表达出来,以达到互相交流感情、消除隔阂、增进了解的目的,使亲情在彼此交流中得到培植,使他们的感恩之情油然而生。 ④“亲情导师制”活动。学校根据留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亲情导师制”活动,导师的工作包括以下内容:亲情谈心;模拟承担父母角色;指导好孩子与父母的沟通;留守儿童集体生日。 ⑤开展班队活动。定期开展以亲情教育为主题的班团队活动,针对本班学生特点,通过真情体验,感悟亲情,激发学生爱的情感,丰富情感积淀,把亲情回报付诸于实践。 ⑥理论总结,申请结题。收集汇编研究资料;对课题研究的整体情况做细致的分析、总结,整理有关调查数据及材料,总结活动中的经验、教训,撰写研究报告。 四、预期研究成果 1、研究报告 2、农村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调查问卷分析 3、农村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探究论文集 4、农村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探究课例、案例汇编 五、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一)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教育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诸如留守学生思想复杂且隐蔽性强,不容易被学校老师发现;留守学生问题没有得到政府职能部门的重视;宣传力度不足,社会配合不够;家长的教育观念滞后,影响教育合力等;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实践的科学性不足;教师的工作繁重,倾注的精力有限,经济上的付出得不到相应的补偿,影响工作的积极性,这些都影响了教育的实效性。 (二)今后的设想 为使留守儿童健康、活泼、快乐的成长,学校采取了多项措施,关爱教育留守儿童,今后学校将从以下方面继续做好这项工作: 1、继续建立留守儿童的成长档案卡。记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中期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jinchutou.com/shtml/view-342606749.html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