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类型采掘工作面支护质量检查顶板动态监测及分析制度

收藏

编号:338209630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3.39MB    格式:PDF    上传时间:2022-10-12
  
15
金贝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关 键 词:
采掘 工作面 支护 质量 检查 顶板 动态 监测 分析 制度
资源描述:
采掘工作面支护质量检查顶板动态监测及分析制度为进一步加强采掘工作面支护质量检查和顶板动态监测分析管理工作,保证采掘工作面顶板支护质量与安全,根据 山西省煤矿顶板安全管理规定和 煤炭生产技术管理规定的文件要求,制定我矿 采掘工作面支护质量检查、顶板动态监测及分析制度。一、管理机构组 长:总工程师副组长:采煤副总工程师 掘进副总工程师成 员:生产技术部主任工程师、地质测量部主任工程师、调度室主任工程师、生产技术部矿压组成员、调度室各采煤、掘进、开拓队队长、技术员和其它相关工程及巷修队组队长、技术员。二、部门职责划分(一)生产技术部:1.生产技术部是矿压监测技术业务的管理机构,负责建立健全采掘工作面矿压监测管理制度及矿压监测业务指导和技术管理工作。2.负责监测仪器配置管理,监督检查测站运行状态,分析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与可靠性,提出分析处理意见。3.负责矿压监测新设备、新产品的试验应用推广及矿压仪器仪表与物资的管理。(二)地质测量部:1.负责巷道顶板岩性取芯、窥视,并对岩性进行鉴定分析。(三)调度室及生产队组:1 .调度室主任工程师为采掘工作面矿压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采掘工作面矿压观测仪表、顶板离层仪的安装及数据观测、收集整理工作。2.采、掘、开、巷修、回采准备队技术员为本队施工区域巷道矿压监测管理工作负责人,具体负责工作面支护质量监测。包含顶板岩性探测,矿压观测站布站与仪器仪表的安装,及时采集、记录矿压监测数据,按要求报送各类矿压报表及分析,负责作业现场矿压管理,落实巷道维护和顶板管理措施的执行情况,并每月对所施工区域矿压监测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并形成分析报告,同时配合生产技术部对矿压仪器仪表设备管理工作。3.采掘辅助队组技术员负责沿空留巷(墙)巷道的矿压监测管理;巷修队组技术员负责采煤工作面顺槽整巷期间矿压监测管理;采煤工作面安装期间两巷及工作面矿压监测管理。三、采掘工作面支护质量检查、顶板动态监测内容(一)采煤工作面支护质量检查内容及观测频度1.工作面液压支架整体初撑力不低于额定值的8 0%,工作面液压支架初撑力整体达标率不得小于8 0%o单体液压支柱初撑力标准:柱 径6 1 1 0 m m的不得小于1 4 0 K N (1 5 M P a);柱径d)1 0 0 m m的不得小于9 0 K N (1 2 M p a)o对于软岩条件下初撑力确实达不到要求的,在制定措施、满足安全的条件下,必须经矿总工程师审批。2.采煤工作面液压支架工作阻力观测、超前支护单体支柱工作阻力观测,均匀选取不少于1 0个点,检测合格率不得低于8 0%o3.采煤工作面端头支护质量、安全出口断面收缩、工作面端面距、煤壁片帮等情况。4.观测频度:工作面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监测每天一次,填 写 综 采(放)工作面支护质量监测记录表(见附表1)(二)采煤工作面顶板动态监测主要内容1.观测内容:对巷道表面位移、顶板离层、锚索和锚杆受力载荷进行监测记录,统计回进风两巷巷道破坏及支护材料完好情况。2.观测频度:在回采压力波及区域(约1 0 0 m)每天观测一次,其他区域每周观测一次,观测数据填写新景公司采(掘)工作面巷道顶板动态监测记录表(见 附 表2)和新景公 司 采(掘)工作面综合矿压位移量监测台账(见附表3)。(三)采煤工作面矿压监测设备布置及观测要求1.工作面液压支架和单体液压支柱设备布置及监测工作面每架液压支架的立柱均要配备矿压观测仪表(包括机械式压力表),其中:四柱式普通液压支架前后立柱各安装一块矿压观测仪表;四柱式电液控制支架后柱安装一块矿压观测仪表,前柱一根立柱安装矿压观测仪表,另一根立柱连接电液控压力传感器;两柱式普通液压支架立柱安装一块矿压观测仪表;两柱式电液控制支架一根立柱安装矿压观测仪表,另一根立柱连接电液控压力传感器,具备现场检测液压支架初撑力的条件。机械式压力表产品质量应当满足井下使用要求,安设规范合理,便于观测。顺槽超前支护采用超前支架的,每根立柱必须安装一块矿压观测仪表(包括机械式压力表);采用单体液压支柱支护的,除按规定在进、回风均匀布置安设不少于3块数字采集式矿压观测仪表进行矿压观测分析外,现场必须配备便携式手动支柱阻力检测仪器,能够做到对每根单体液压支柱进行初撑力达标检测。2.采用普通液压支架的采煤工作面必须配备数字采集式连续监测矿压仪器,对支架工作阻力等数据进行自动连续监测记录,配套的软件必须具备数据储存、分析功能。其规格、数量及工作面测点布置等要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要求:(1)综采工作面连续观测分析矿压仪表每20架安设一组(煤与瓦斯突出煤层工作面安设间距不超过1 0架),机头(尾)3架范围内各一组,安设总数不得低于5组。每组仪表要与支架前后立柱、平衡千斤连接。(2)工作面末采期间必须进行矿压观测分析,直至工作面拆除前方可将矿压仪器回收上井。3.智能化采煤工作面支架及顺槽应具备顶板动态监测分析预警功能,实现采煤面支架压力数据、顺槽巷道顶板离层、锚杆锚索压力的连续监测分析。其他电液控制支架的采煤工作面要具备连续监测矿压功能,数据能够实时上传(或通过人工采集)至地面,配套软件具备数据自动分析功能。否则必须配备数字采集式连续监测矿压仪器进行连续监测。4.观测频率:采煤工作面采集式矿压监测设备每三天上传一次,立柱机械式压力表每天观测一次。工作面进风、辅助进风、回风顺槽在回采压力波及区域(约1 0 0 m)每天观测一次,其他区域每周观测一次。5.沿空留巷(墙)矿压监测布置及监测(1)观测内容:顶板下沉量、底鼓量、帮鼓量、墙体移近量,通过采用十字观测法观测。(2)锚杆、锚索、锚 栓(墙体对拉锚杆)、单体柱工作阻力监测,通过安装压力检测仪进行监测。(3)按 每30米布置测站。(4)观测频率:测站设置两周内,每天观测不少于一次;测站设置两至四周内,每周观测不少于2次;之后在滞后支护矿压稳定的区域每周观测一次;滞后支护区域之外顶板稳定区域每月观测一次。施工队组技术员负责观测和建档,负责数据收集及整理分析。(四)采掘开工作面矿压站检查内容及观测频率检查内容:采掘巷道施工期间顶板离层、顶底和两帮移近量、锚 杆(索)应力监测。观测频率:煤巷、半煤岩巷距掘进工作面5 0米以内、岩巷距工作面1 0 0米内每天观测次数不少于1次,超过此范围观测频度可为每周1次。如遇监测数据增大或异常情况应增加观测次数,并认真填写采掘期间巷道顶板动态监测记录表(见附表2)和采掘工作面综合矿压监测位移记录台账(见附表3)0(五)采掘开工作面矿压观测站布置管理规定:1.锚杆、锚索、锚喷、锚网喷支护的巷道以及对受采动影响范围内的碉室必须安设顶板离层仪,加强顶板观测。矿压观测的内容包括:顶板离层情况、顶底和两帮移近量、锚杆锚索的受力状况。2.矿压观测的目的是实时动态监测、预警预报巷道围岩变化情况,验证或修正初始支护设计,评价和调整支护体系,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采取必要措施,消除安全隐患,保证巷道安全。按照监测系统功能特点和巷道围岩应力分布特征,按综合监测和一般监测两种方式进行矿压观测。综合监测指采用智能化动态监测分析系统,通过有线(或无线)传输,对巷道表面位移、顶板离层、锚杆锚索受力变化状况进行实时动态预警预报和监测分析。一般监测指采用感应式或采集式离层仪,通过现场采集数据,对巷道表面位移、顶板离层进行监测预报分析。淘汰机械指针式测力计和筒状刻度式离层仪。3.回采工作面顺槽巷道设置综合测站和一般测站,其它巷道仅设置一般测站。智能化回采工作面顺槽巷道及临近采空侧动压巷道要推广使用动态矿压监测系统。综合测站:顶板矿压监测测点3个,其中离层仪1个,锚杆锚索测力计数量2个,帮部锚杆锚索测力计每侧2个,定点监测顶底板和两帮位移变化,测力计要区分开不同规格的锚杆和锚索;一般测站:顶板布置1个离层仪,定点监测顶底板和两帮位移变化。4.测站设置要求:综合测站,回采工作面顺槽巷道第一组测站布置综合监测,正常条件下布站间距3 0 0 m 一组。一般测站,煤及半煤岩巷道不大于5 0 m,岩巷不大于1 0 0 m。5 .巷道开口处、交叉点、大断面扩巷、跨度大的地点、地质构造影响区、矿压应力集中区、顶板岩性及生产条件发生显著变化等特殊地段要增设顶板离层仪和锚杆锚索测力计。厚煤层采空侧巷道采用帮锚索支护的,要安设帮锚索测力计。6 .同一矿压观测站内的顶板离层仪、锚索测力计、锚杆测力计原则上应布置在同一断面内(特殊情况可以放大到连续的两个断面),矿压观测数据要集中体现在同一牌板上,测站编号管理。7 .锚杆锚索的受力监测仪器按布站距离要求,应在巷道锚杆锚索支护施工过程中安设,并布置在巷道顶板最大承压区,正常条件下帮部锚杆锚索测力计安装在中上部位置,损坏的测力计要及时补设。8 .锚杆锚索的直径、长度发生变化时,应增加锚杆锚索测力计,及时监测数据。9.采掘工作面锚杆、锚索压力表安装及监测标准(1)采掘工作面综合测站锚杆(索)应力监测采用量程合理的锚杆锚索测力计。(2)采掘工作面综合测站的锚杆、锚索测力计安装后,队组技术人员在24h内记录稳定后的监测值,稳定监测值顶锚索不得低于预紧力的60%,顶锚杆不得低于锚固力的55%,帮锚索不得低于预紧力的50%,帮锚杆不得低于锚固力的40%,如未达要求,要对锚杆、锚索二次预紧或重新补打。(3)锚杆锚索测力计安装时要注意居中,严禁偏离中心。(六)顶板离层监测管理规定:1.锚杆、锚索、锚喷、锚网喷等支护巷道必须安装顶板离层仪,对顶板离层情况进行监测,并用记录牌板显示,以便及时掌握顶板离层变化,监测巷道支护质量,确保掘进及回采期间的安全。(见附表5和6)2.所有顶板离层仪应按安装时间的先后进行编号,并挂牌管理,牌版上应清晰表明顶板离层仪的编号、安装日期、初始读数、深、浅基点位置、观测责任人等内容,牌板内容填写必须工整、清晰、真实,悬挂位置合理,便于观察。巷道施工队组必须保证所属区域内的顶板离层仪牌板清洁、完好。3.顶板离层仪安设在巷道顶板承压集中部位;跨度大、较大交叉区、采动影响范围内的碉室等特殊地段增设的顶板离层仪安装在顶板承压集中部位或薄弱点。4.顶板离层仪的浅基点应固定在锚杆端部位置,深基点安设位置应不小于巷道跨度的L 5倍;若锚索长度大于巷道跨度的L 5倍,深基点应安设至锚索锚固端上方稳定岩层,当稳定岩层与巷道顶板距离过大时,离层仪深部基点应超出锚索锚固端1 m以上。顶板离层指示仪深基点和浅基点初始值要调至0刻度。5.顶板离层指示仪损坏要重新安设,施工队组技术员保存原有记录数据,现场牌板和记录资料标明更换后的离层数据。6.顶板离层指示仪外露钢丝绳严禁私自绞断。安装时要有技术员在场指导。(七)巷道表面位移监测管理规定:1 .巷道表面位移监测内容包括顶底板相对移近量、顶板下沉量、底鼓量、两帮相对移近量和巷帮位移量。2 .一般采用十字布点法安设测站,每个测站应安设两个监测断面,基点应安设牢固,两个监测断面要分别布置在矿压监测断面的两侧,监测断面间距应不大于两排锚杆距离,每个监测断面要用黄色反光贴沿巷道顶帮轮廓布置标识。一条巷道中,当地质生产条件差异明显地段的长度大于2 0 m时,该巷道内至少应增设1个测站。(八)顶板岩性探测管理规定:L巷道开工前,要在巷道开口处对顶板取岩芯或窥视分析(附近有地质钻孔可参考)。地质测量部要根据附近顶板岩芯资料、钻孔资料、穿层实测资料和相邻工作面掘进资料,编制掘进地质说明书。无地质说明书,不得编制掘进作业规程,不得施工。2.顶板岩性探测由调度室、地质测量和施工队组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完成。岩性鉴定分析由地质测量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完成。分层绘制岩层剖面图,做好分析记录,顶板岩性厚度在0.2 m以上的应单独分层,有煤线或顶板破碎地段的厚度、层位要重点描述记录。施工单位作业期间发现顶板岩性和厚度变化较大,应及时通知生产、地质测量部门进行鉴定或补探。分析结果及时传达到施工队组。3.煤巷、半煤岩巷每隔300m、岩巷每隔500nl对顶板进行一次取芯或窥视探测,在上述间距内煤巷、半煤岩巷每隔5 0 m,岩巷每隔100m用锚索钻机探测一次顶板岩性。顶板岩性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采掘工作面支护质量检查顶板动态监测及分析制度
链接地址:https://www.jinchutou.com/shtml/view-338209630.html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