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国学研究-同为英雄辩诬角度各自不同-三篇张巡传比较

9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204092752
  • 上传时间:2021-10-2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1.96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国学研究-同为英雄辩诬角度各自不同三篇“张巡传”比较 中唐的安史之乱,使天下波荡,人民辗转沟壑、失业流离,为祸极巨,唐王朝亦从此由盛转衰。在与安史叛军的斗争中,涌现了不少可歌可泣的人物和事迹,张巡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乱,很快渡过黄河,进逼河南。此时洛阳失守、长安危急。唐玄宗逃往西蜀,各路军马或是举城以降,或是望风披靡,或是迁延不进。就在这唐帝国生死存亡关头,张巡与许远合守睢阳,孤军奋战,以少击众,扼其咽喉,坚持一年之久,力挫叛军锐气,屏蔽了唐王朝财赋的主要来源江淮地区,为以后的官军反攻、收复失地,创造了有利的时机和条件。一年以后,终因援军始终未至、弹尽粮绝,城陷死节。平定叛乱后,唐政府决定追封死事的有功之臣,论及张巡时,却引起了争议。张巡据守睢阳的义举遭到非议,使明于大义的时人与后人都深感不平,纷纷著文予以辩白,这里撷选的李瀚进张巡中丞传表、韩愈张中丞传后叙和司马光的张巡即是其中的代表之作。李瀚的进张巡中丞传表是篇带有辩诬性质的奏议,韩愈的张中丞传后叙则是对李瀚之文的补记和补议,司马光则是以史学家的身份,对这段历史公案发表评论和感慨。三篇

      2、文章的体裁不同、具体目的各别,再加上三人的行文风格各异,因而造成了同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表述。下面通过比较可以看出,根据创作的需要,可以通过选材、结构和不同的论述方式对同一历史事件进行不同角度、不同侧重点的表达,从而达到不同的创作目的。一如上所述,在安史之乱中,象张巡这样的忠义材能之士并不多,大多数官员皆怯懦苟安、迁延畏战,甚至望风而溃,这些人在战后惟恐朝廷嘉恤张巡的忠义行为,从而形成一种不利于他们的舆论氛围,再加上一些迂腐的封建道德卫士,不能从大局大节出发看待事物,因此横加干预,反对褒扬张巡。他们所持的理由是:一,张巡力单势薄,在靖乱中的作用并不大,其据守孤城,是自不量力的愚蠢行为。二,在守城粮绝时,张巡等竟然杀人充粮,大悖人伦,更不能褒扬于天下。朝廷中的这种汹汹嚣嚣、混淆视听的说法,确实蒙蔽了不少不明实情、不明大节大义之人,针对这帮试图抹杀张巡抗乱功勋的荒谬之论,李瀚义无返顾地担负起挽回张巡声誉,从而重塑社会道德大义的重任,为张巡立传,力辟邪议,澄清事实,并向皇帝呈上了这篇进张巡中丞传表。李瀚在当时甚负文名,本文充分反映了其行文谋篇的功力。其特色表现为层层以进、节奏鲜明,以论为主、以叙

      3、为辅,正面切入、直奔主题,引经据典、力驳谬论。下面就全文作具体的分析:第一段“臣闻圣主哀死难之士”以下旨在铺陈,提纲挈领,申明忠义之道,概要叙述了张巡抗击叛军的整个过程及其重要意义,使皇上对过去的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本段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开门见山,力叙君臣忠义之道,说明只有君主厚恤忠义之士,“不遗于臣”,臣子才能有所激劝,感于君恩,才会“不背其君”。这里也暗示皇帝,大乱之后,只有厚扬忠义,才能笼络忠义之士为其效命,心怀叵测的乱臣贼子才不敢有所妄为。第二层力陈安禄山发动叛乱时,朝廷大将纷纷败绩,唐玄宗被迫逃往四川,各路大军畏缩不前,各地官员望风而逃的事实,以对比手法突出张巡“独守孤城,不为之却”的忠义。第三层着重叙述张巡力创叛军、“以弱制强,出奇无穷”、“杀其凶丑凡九十余万”的业绩,和据守睢阳、翼全江淮的战略意义,以及粮尽无援,将士“啖肤而食,知死不叛”的艰苦惨烈的事迹。最为特出的是张巡,城陷被俘后犹“顾叱凶徒,精贯白日”,因此作者以“虽古之忠烈何以加焉”作豹尾之势,表达了强烈的公理人情之慨。文章的第二段正面入笔,肯定了皇帝“赏功哀节”、褒恤张巡的英明,同时也罗列了反对派的观点,相形之下

      4、,以力赞皇帝英明来反衬反对派的荒谬,这种手法还是比较巧妙的。最后点出作者的观点,与写作此篇的意旨。当然,张巡守城杀敌无可非议,但在粮绝时杀人以食的行为从伦理角度来说总有不妥之处,作者以巧妙地行文,妥善地好何处理这个矛盾。作者首先提出了“忠者臣之教,恕者法之情”这个封建纲义,然后一一论证,强调张巡“握节而死”,没有违背忠君这个教义,而杀人以食也非其所愿,迫于事势而然,因此,可以原谅,在法律上应以宽恕之情待之。接着作者又搬出儒教经典,以春秋之义“以功覆过”作为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据,并力举事实,剖析事理,以定取舍。首先,还是运用对比手法,以地位崇高、受恩深重而又投降叛军的朝廷大臣,来衬托这位职位低微、受恩寡薄的张巡,言明其忠义之实。再以演绎推理笔法,指出张巡的事功之大,点明正因为张巡拒守重镇睢阳,牵制了大量敌军,保全了富庶的江淮地区,才使朝廷在西线进兵颇为顺利。作者甚至认为,这一切都是上天的安排,那么在守城过程中的不合情理之事也就无可非议了。第四段重点分析张巡“食人”这一事件。攻讦者在此事大做文章,李翰要驳倒非议,为张巡正名,自然不能回避此事。但在论述中,作者并不纠缠于就事论事,而是以迂回之笔

      5、,首先摆明天子有难各方应义不容辞前往救援的道理,然后说明张巡非天生的孤胆英雄,也希望四面八方同心协力,特别是那些拥军自重的友邻能伸出援助之手,共制叛军,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张巡孤军奋战,求援无应,才导致了粮尽食人的悲剧。因此,值得追究的应该是那些坐视苟安、惟恐因出援而招致敌军来犯的各路领兵统帅,不应只算在张巡头。接着作者又以退为进的笔法,先假设张巡为守城计,有意杀人充粮,其功过也可互相抵消,接着又否定张巡有杀人初衷,只是为抗敌大业迫不得已而为,从而使张巡得到开脱。此段最后三句 “语巡之忠则可以敦世教,议巡之功则可以系中兴,原巡之情则可以宥过失”则是本文的中心所在。意在提醒君主,大乱之后,在人心浮动、皇权涣失的现状下,只有旌表张巡的忠义,才能固系人心。“议巡之功则可以系中兴”,对张巡的英雄事迹和忠义功勋不功反过,则让天下有功志功之士寒心,不思效力,则国家重新兴盛的希望就无从谈起。“原巡之情则可以宥过失”,这也是非常必要的,宽宥张巡的食人之过,则能显示皇恩的浩荡和国家法度的宽容,这在乱后统治力薄弱的情况下,有着笼络人心的作用。这三句旨在陈明表彰张巡的现实意义与必要性,在前文的铺垫下,极具说服

      6、力。接下来是补叙,引春秋旧典以昭“兴复之功”大于“苍黄之罪”,以及“罪疑惟轻、功疑惟重”的原则。并提出旌扬张巡的一些具体措施,一、善待张巡的后代;二、善葬死难将士,以激劝世人。最后,作者表明自己对张巡生平熟知,具有为其立传的条件,点明时人对张巡的误解,交代为其立传的原因,并希望自己的观点与意见能得到皇帝的重视。但从后来李翰张巡传佚失的情况看,虽然原因有待细察,但也间接反映出晚唐统治者对张巡的忠义之举和感人事迹并不是非常重视,甚至不感兴趣,这正是晚唐政治的荒弊之处。二到了韩愈生活的贞元年间,虽然岁月浸润,安史之乱已成了悠悠往事,然而世人还深濡于战争的阴影,不能忘怀于张巡等人的壮举。有所褒,必然有所贬,在张巡功绩被政府肯定后,无法异议翻案,于是时有小人蓄意教唆张巡之子,以攻讦同时死于王事的许远,又挑起一场张巡、许远守睢阳的是非之争。韩愈感于这些浮言妄议,为了说明事件之真相,写了这篇张中丞传后叙,继李瀚的张巡传之后,再驳小人无耻之谰言,再次为英雄树碑立传。这在藩镇割据,唐王朝的中央政权受到威胁的中唐时代,更有其现实意义。在韩愈之前,张巡事迹已有李瀚为其立传,故此文称为“后叙”,此文一开始即点

      7、明意旨,要补李传之憾阙:“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夜,愈与吴郡张籍阅家中旧书,得李瀚所为张巡传。瀚以文章自名,为此传颇详密,然尚恨有阙者:不为许远立传,又不载雷万春事首尾。”,这是文章的引领,开宗明义,点明创作目的之所在。本文的成功之处在于塑造了坚守孤城、以死狙击叛军的英雄群象,使以张巡为首的忠义之士互相辉映,得以血肉丰满。在这个群体形象中,韩愈非常明智地不再长篇累牍地描绘张巡的抗战壮举,因为这些事迹在李瀚的张巡传中已有较详尽的记载和充分的表彰,而是着眼于论叙许远与南霁云的功迹,仅为张巡的事迹补叙一些轶事。另外,对三人的着墨方式也不完全一致:记许远为虚,为议,为辟谣;写张巡、南霁云为实,或详述或缀补,或感叹或旌扬。综观全文,最大特点是时叙时议,叙议结合。议论时层层驳诘,如江河之泻;叙事时或波澜迭起,或娓娓以进,从容极至。其笔下人物栩栩如生,如聆其声,如见其人。结构上,张中丞传后叙本文围绕赞颂英雄、驳斥诽谤这个中心分为五段。前三段为议论,后两段为叙事。议论主要为许远辩诬,集中针对以下三点:一是驳许远“畏死辞服于贼”,二是驳“城陷从远所分始”,三是驳许远、张巡死守睢阳毫无意义。对第一点,作者运用

      8、假设推理,从许远困守危城、食其所爱之肉而不降,来证明许远并不畏死。然后反诘对方:如果连一个愚人都知道活不了几天的人还在危城死守,又怎么能设想他在城破之后却蒙耻求活呢?正因为这个假设推理的大小前提都是不容置辩的史实,其结论也就不可动摇。驳斥“城陷自远所分始”则用人们所熟悉的日常之事为喻,使人们感到这种攻讦的荒唐可笑、不近常理。第三点则延及张巡、许远两人,实际上也是对抗击叛乱、以身殉国的英雄行为如何评价的大是大非。对这点,作者针锋相对,层层驳诘,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这些人不去追究当时弃城而逃者和擅强兵坐观者的罪责,反而责怪张、许不该死守睢阳,其实质是为叛乱者张目。这段议论,逐层深入,义正辞严,有种凛然不可犯的锋芒。同时在句式上或长或短,声调上或抑或扬,更显出一种壮盛摇曳、奇横杰特的风格。它与第一、二两种假设推理、设喻反诘等论辩方式结合起来,更形成一种浑浩流转的论辩气势,摧枯拉朽的逻辑力量。前三段是议论,并未涉及张巡的逸事。按清代学者方苞的说法,可叫做“读张中丞传”。下面的第四、五段是叙事,补记张巡、许远 、南霁云等英烈在危城中的遗闻逸事,来赞颂他们临危不惧、忠贞爱国的高风亮节,可叫做“

      9、张中丞传后叙”。为了塑造光辉照人的英烈形象,作者选择了一些生动感人的细节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如南霁云,就选用了“拒食”、“继指”和“抽矢射塔”三个细节。前两个细节表现其不受笼络、忠国重义的凛然正气,后一个细节把南霁云当时的愤怒、为人的勇锐表现得极为生动,同时也回应了议论部分对“擅强兵,坐而观者”的谴责。写张巡也通过两个细节:一是诵读汉书,“尽卷不错”,写文章未尝起草,操纸笔立就。这是在塑造张巡的另一面:不光忠勇,也富才华。这就使形象更丰满、更完备。另一个细节是表现张巡视死如归,也反映了部下对张巡的崇敬和拥戴。当然,选用细节来表现人物,这种处理题材的方式,也适合“后叙”、“补记”这种体裁的特征。除了选择生动感人的细节来表现人物外,作者还让张巡、许远、南霁云互相映衬,使危城三杰英雄群像愈显其光彩。如张巡就义前对南霁云的嘱咐和南霁云的笑诺,既表现了张对南的关心,反映这种友谊是建立在忠义的基础上;也反映了南对张的尊敬,这又反衬出张的威望、号召力和两人视死如归的精神。结构上,前三段议论的后两段叙事互为表里,浑然一体。前三段议论是据理力驳,观点鲜明,为全文主旨立下不可动摇之根本;后两段记叙细微生动,感人至深,为前三段提供了有力的佐证。前三段议论可叫“读张中丞传”,后两段叙事可叫作“记张中丞逸事”,两者结合起来就是张中丞传后叙。这种精妙的结构,正如方苞所赞叹的那样:“截然五段,不用钩连而神气流注,章法浑成,惟退之有此”。这是由于文章中这种浑浩流转的论辩气势,摧枯拉朽的逻辑力量,以及结构上先议后叙、叙议结合、互为表里,浑然一体,使韩愈这篇张中丞传后叙成为千古至文,八大家的文章典范。它虽在李翰的进张巡中丞传表之后,又是旨在补李翰之文不足,但影响力远远超过李翰原文,就像郦道元的水经注超过水经,裴松之的三国志注超过三国志一样。三司马光是位著名的史学家,张巡亦是篇非常有特色的史论。行文之中紧凑跳荡,寥寥数语,却能擒纵自如,鞭辟入里。用语豪健,不枝不蔓,结构精妙,层次分明,情理俱备,神气贯注。综观之,的确为史论中的上品

      《国学研究-同为英雄辩诬角度各自不同-三篇张巡传比较》由会员ji****81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学研究-同为英雄辩诬角度各自不同-三篇张巡传比较》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最新标签
    监控施工 信息化课堂中的合作学习结业作业七年级语文 发车时刻表 长途客运 入党志愿书填写模板精品 庆祝建党101周年多体裁诗歌朗诵素材汇编10篇唯一微庆祝 智能家居系统本科论文 心得感悟 雁楠中学 20230513224122 2022 公安主题党日 部编版四年级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课件 机关事务中心2022年全面依法治区工作总结及来年工作安排 入党积极分子自我推荐 世界水日ppt 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 空气单元分析 哈里德课件 2022年乡村振兴驻村工作计划 空气教材分析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材分析 退役军人事务局季度工作总结 集装箱房合同 2021年财务报表 2022年继续教育公需课 2022年公需课 2022年日历每月一张 名词性从句在写作中的应用 局域网技术与局域网组建 施工网格 薪资体系 运维实施方案 硫酸安全技术 柔韧训练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 建筑工地疫情防控 大型工程技术风险 磷酸二氢钾 2022年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总结例文 少儿美术-小花 2022年环保倡议书模板六篇 2022年监理辞职报告精选 2022年畅想未来记叙文精品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课程实验指导书范本 草房子读后感-第1篇 小数乘整数教学PPT课件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2022年教师个人工作计划范本-工作计划 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电视大赛观后感诵读经典传承美德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2
     
    收藏店铺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