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研究生面试(凝聚态物理).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16482203
  • 上传时间:2017-11-1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9.87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 什么是能带?在形成分子时,原子轨道构成具有分立能级的分子轨道晶体是由大量的原子有序堆积而成的由原子轨道所构成的分子轨道的数量非常之大,以至于可以将所形成的分子轨道的能级看成是准连续的,即形成了能带2. 什么是位移电流?是由谁引入的?其物理实质是什么?在电磁学里,位移电流(displacement current)定义为电位移通量对于时间的变率位移电流的单位与电流的单位相同如同真实的电流,位移电流也有一个伴随的磁场但是,位移电流并不是移动的电荷所形成的电流;而是电位移通量对于时间的偏导数于 1861 年,詹姆斯· 麦克斯韦发表了一篇论文《论物理力线》 ,提出位移电流的概念在这篇论文内,他将位移电流项目加入了安培定律[1]修改后的定律,现今称为麦克斯韦-安培方程3. 简述原胞和单胞的区别原胞(Primitive cell)是晶体中最小的周期性重复单元有时,为了更加直观地反映出晶体的宏观对称性,取一个包含若干个原胞的平行六面体作为重复单元,该重复单元被称为结晶学原胞,简称晶胞或单胞4. 什么是宏观对称素和微观对称素?八种晶体的宏观基本对称要素 i,m,1,2,3,4,6, 进行组合,一共能够得到 32 种组合方式,也叫 32 个点群。

      所谓晶体的微观对称性就是晶体微观结构中的对称性除八种基本对称要素之外,空间动作要素:点阵、滑移面、螺旋轴在晶体结构中也能出现,它们统称微观对称要素,类似于宏观对称要素组合成 32 个点群的情况一样,所有的微观对称要素在符合点阵结构(14 种布喇菲格子 )基本特征的原则下,能够得到 230 种组合方式简述热力学四大定律5. 晶体可能有的独立的点对称元素有几种?6. 康普顿散射证明了什么?在原子物理学中,康普顿散射,或称康普顿效应(英语:compton effect) ,是指当 X 射线或伽马射线的光子跟物质相互作用,因失去能量而导致波长变长的现象相应的还存在逆康普顿效应——光子获得能量引起波长变短这一波长变化的幅度被称为康普顿偏移这个效应反映出光不仅仅具有波动性此前汤姆孙散射的经典波动理论并不能解释此处波长偏移的成因,必须引入光的粒子性这一实验说服了当时很多物理学家相信,光在某种情况下表现出粒子性,光束类似一串粒子流,而该粒子流的能量与光频率成正比7. 比热反映了什么,它的微观本质是什么?8. 简述量子力学的发展量子力学是描述微观世界结构、运动与变化规律的物理科学它是 20 世纪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重大飞跃,量子力学的发现引发了一系列划时代的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重要贡献。

      19 世纪末正当人们为经典物理取得重大成就的时候,一系列经典理论无法解释的现象一个接一个地发现了德国物理学家维恩通过热辐射能谱的测量发现的热辐射定理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为了解释热辐射能谱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设:在热辐射的产生与吸收过程中能量是以 hV 为最小单位,一份一份交换的这个能量量子化的假设不仅强调了热辐射能量的不连续性,而且与辐射能量和频率无关由振幅确定的基本概念直接相矛盾,无法纳入任何一个经典范畴当时只有少数科学家认真研究这个问题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经过认真思考,于 1905 年提出了光量子说1916 年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发表了光电效应实验结果,验证了爱因斯坦的光量子说1913 年丹麦物理学家玻尔为解决卢瑟福原子行星模型的不稳定(按经典理论,原子中电子绕原子核作圆周运动要辐射能量,导致轨道半径缩小直到跌落进原子核,与正电荷中和) ,提出定态假设:原子中的电子并不像行星一样可在任意经典力学的轨道上运转,稳定轨道的作用量 fpdq 必须为 h 的整数倍(角动量量子化) ,即fpdq=nh,n 称之为量子数玻尔又提出原子发光过程不是经典辐射,是电子在不同的稳定轨道态之间的不连续的跃迁过程,光的频率由轨道态之间的能量差 AE=hV 确定,即频率法则。

      这样,玻尔原子理论以它简单明晰的图像解释了氢原子分立光谱线,并以电子轨道态直观地解释了化学元素周期表,导致了 72 号元素铅的发现,在随后的短短十多年内引发了一系列的重大科学进展这在物理学史上是空前的由于量子论的深刻内涵,以玻尔为代表的哥本哈根学派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们对对应原理、矩阵力学、不相容原理、测不准关系、互补原理量子力学的几率解释等都做出了贡献1923 年 4 月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发表了 X 射线被电子散射所引起的频率变小现象,即康普顿效应按经典波动理论,静止物体对波的散射不会改变频率而按爱因斯坦光量子说这是两个“粒子”碰撞的结果光量子在碰撞时不仅将能量传递而且也将动量传递给了电子,使光量子说得到了实验的证明光不仅仅是电磁波,也是一种具有能量动量的粒子1924 年美籍奥地利物理学家泡利发表了“不相容原理”:原子中不能有两个电子同时处于同一量子态这一原理解释了原子中电子的壳层结构这个原理对所有实体物质的基本粒子(通常称之为费米子,如质子、中子、夸克等)都适用,构成了量子统计力学———费米统计的基点为解释光谱线的精细结构与反常塞曼效应,泡利建议对于原于中的电子轨道态,除了已有的与经典力学量(能量、角动量及其分量)对应的三个量子数之外应引进第四个量子数。

      这个量子数后来称为“自旋” ,是表述基本粒子一种内在性质的物理量1924 年,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提出了表达波粒二象性的爱因斯坦———德布罗意关系:E=hV,p=h /入,将表征粒子性的物理量能量、动量与表征波性的频率、波长通过一个常数 h 相等1925 年,德国物理学家海森伯和玻尔,建立了量子理论第一个数学描述———矩阵力学1926 年,奥地利科学家提出了描述物质波连续时空演化的偏微分方程———薛定愕方程,给出了量子论的另一个数学描述——波动力学后来,物理学家把二者将矩阵力学与波动力学统一起来,统称量子力学量子力学在低速、微观的现象范围内具有普遍适用的意义它是现代物理学基础之一,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表面物理、半导体物理、凝聚态物理、粒子物理、低温超导物理、量子化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发展中,都有重要的理论意义量子力学的产生和发展标志着人类认识自然实现了从宏观世界向微观世界的重大飞跃9. 电子单缝实验及其物理内涵?微观粒子的位置和动量具有不确定性,这可用电子单缝衍射实验说明,并验证不确定关系10. 什么是倒格子?引入倒格子的意义是什么?倒格子,亦称倒易格子(点阵 )b1 = 2 π ( a2 × a3) /ν  b2 = 2 π ( a3 × a1) /ν  b3 = 2 π ( a1 × a2) /ν倒格子中的一个基矢对应于正格子中的一族晶面,也就是说,晶格中的一族晶面可以转化为倒格子中的一个点,这在处理晶格的问题上有很大的意义。

      例如,晶体的衍射是由于某种波和晶格互相作用,与一族晶面发生干涉的结果,并在照片上得出一点,所以,利用倒格子来描述晶格衍射的问题是极为直观和简便的另外,在固体物理中比较重要的布里渊区,也是在倒格子下定义的波矢空间固体的能带理论中,各种电子态按照它们的波矢分类在波矢空间中取某一倒易点阵为原点,作所有倒易点阵矢量的垂直平分面,这些面波矢空间划分为一系列的区域:其中最靠近原点的一组面所围的闭合区称为第一布里渊区;在第一布里渊区之外,由于一组平面所包围的波矢区叫第二布里渊区;依次类推可得第三、四、…等布里渊区各布里渊区体积相等,都等于倒易点阵的元胞体积周期结构中的一切波在布里渊区界面上产生布拉格反射, 对于电子 德布罗意波 ,这一反射可能使电子能量在布里渊区界面上(即倒易点阵矢量的中垂面)产生不连续变化根据这一特点,1930 年 L.-N.布里渊首先提出用倒易点阵矢量的中垂面来划分波矢空间的区域,从此被称为布里渊区第一布里渊区第一布里渊区就是倒易点阵的维格纳-赛茨元胞,如果对每一倒易点阵作此元胞,它们会毫无缝隙的填满整个波矢空间由于完整晶体中运动的电子、声子、磁振子、……等元激发(见固体中的元激发)的能量和状态都是倒易点阵的周期函数,因此只需要用第一布里渊区中的波矢来描述能带电子、点阵振动和自旋波……的状态,并确定它们的能量(频率)和波矢关系。

      限于第一布里渊区的波矢称为简约波矢,而第一布里渊区又叫简约区,在文献中不加定语的布里渊区指的往往就是它布喇菲点阵布里渊区的形状取决于晶体所属布喇菲点阵的类型简单立方、体心立方和面心立方点阵的简约区分别为立方体,菱十二面体和截角八面体(十四面体) 它们都是对称的多面体,并具有相应点阵的点群对称性,这一特征使简约区中高对称点的能量求解得以简化(见晶体的对称性) 简约布里渊区简约布里渊区(Reduced Brillouin zone):由于晶体中的格波或者电子波的色散关系在波矢空间是周期为 π/a 的周期性函数(例如,E(k) = E(k+n/a),则 k 和 k+n/a 表示相同的状态;因此可把波矢限制在第一 Brillouin 区(-π/a < q < π/a ) 内,而将其他区域通过移动 n/a 而合并到第一 Brilouin 区;在考虑能带结构时, 只需要讨论第一 Brilouin 区就够了这时的第一 Brillouin 区也就称为简约布里渊区简约布里渊区中的一个波矢可能对应有几个不同的能量状态该区域内的波矢即称为简约波矢简约布里渊区的形状因晶体结构而异;实际上可由晶格的倒格子的 Wigner-Seitz原胞给出。

      金刚石结构的 Si、 Ge 和闪锌矿结构的Ⅲ-Ⅴ族半导体等, 都具有面心立方 Bravais格子, 因此都具有体心立方的 倒格子, 从而也都具有相同形状的第一 Brilouin 区, 为截角八面体(即是由 6 个正方形和 8 个正六边形构成的 14 面体)11. 什么是俄歇电子?是怎么产生的? 俄歇电子:是由于原子中的中子被激发而产生的次级电子  在原子壳层中产生电子空穴后,处于高能级的电子可以跃迁到这一层,同时释放能量.当释放的能量传递到另一层的一个电子,这个电子就可以脱离原子发射,被称为俄歇电子12. Maxwell 方程组及其各项的物理意义?13. 现在介观物理研究的尺寸范围是多少?14. 分析力学的基本方法?方法:数学分析;原理:有虚功原理和达朗伯原理15. 在实验上用什么方法分析晶体的结构?粉末法:是利用多晶粉末对 X 射线的衍射效应来研究晶体的一种实验方法它采用波长一定的 X 射线,样品为研磨成粉末状的细小晶体颗粒的集合体,通常将它们胶合,制成直径小于 0.5 毫米的细圆柱,安装在特制的粉末照相机的中心长条形的底片在照相机中以样品柱为轴心围成一个圆筒当一束平行的 X 射线照射到样品柱上时,便产生一系列的衍射圆锥(即连接成圆锥形的衍射线) ,从而使底片感光,在底片上记录下一系列呈对称排列的弧线。

      这样的底片称为粉末图或德拜图(Debye crystallo gram) 根据 X 射线的波长、底片圆筒的直径以及粉末图上各对弧线的间距和黑度,可以计算出晶体中相应的面网间距 d 和衍射强度粉末法也可采用平板样品,而用辐射探测器来记录衍射线的方向和强度,此即衍射仪法粉末法在地质学中主要用来鉴定矿物此外,用粉末法还可以精确测定样品的晶胞参数粉末法所需要样品的数量很少,不需要较大和较完整的单晶体,且在试验过程中不会引起样品发生破坏或变化X 射线衍射法16. 为什么会有半导体,导体,绝缘体?17. 什么是布拉格反射?18. 量子力学中为什么要引入算符?简单的讲,对于量子力学,我们关心的物质世界,为了方便量化,可以简单的称之为“系统” 也就是说需要了解和改变的对象,是系统那么如何描述一个系统呢,在这里,就引入了“态”的概念系统的态,从字面上,就是系统所处的状态严格上说, “态”就是包含了对于一个系统,我们所有“有可能”了解的信息的总和在这个抽象定义的基础上,为了描绘“态” ,引入了“态函数” ,用一个函数来代表一个态,到这里就可以将问。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