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选考)2017版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专题十区域可持续发展.doc
7页专题十地区可连续发展一、选择题1.关于土地荒漠化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 中国南方土地荒漠化地区生态环境特别纤弱B. 自然因素引起的土地荒漠化速率比人类活动引起的要快C. 三江平原过分垦殖,土地荒漠化更为严重D. 西北地区风蚀强烈,风沙灾害比较宽泛解析中国荒漠化最严重和最典型的是西北地区,西北生态环境纤弱,风力损害作用强烈,风沙灾害很多;中国南方荒漠化不典型,且生态环境相关于西北、黄土高原等地区要优越;自然因素引起的土地荒漠化速率比人类活动引起的慢;三江平原过分垦殖主要以致湿地和沼泽的减少,其实不会产生严重的荒漠化答案D(2016·杭州七校联考)以下列图为我国部分省区土地荒漠化及草地退化情况比较图读图回答2~3题2.以下省区荒漠化比率最大的是( )A.宁夏B.青海C.陕西D.新疆3.以下防治草地退化的措施,合理的是( )①开采矿产②生态移民③合理载畜④抽取地下水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第2题,从图中可知,荒漠化比率最大的是新疆,占比高出40%第3题,防治草地退化的措施有封沙禁牧、禁樵禁采、合理用水、生态移民、合理载畜等;开采矿产,破坏地表植被和土壤结构,加速草地退化,促进荒漠化;抽取地下水会以致水位下降,也会加速草地退化,促进荒漠化。
答案2.D3.B依照我国北方半湿润区某小流域不同样时期土地利用种类变化率图,回答4~5题14.1998年此后该流域土地利用种类转变主要表现为( )A. 由耕地、草地向林地转变B. 由耕地、草地向水域转变C. 由耕地、草地向城乡用地转变D. 由城乡用地向耕地、草地转变5.据图可以推断,从1976年到2010年该流域生态环境( )A. 先期改进明显,后期改进缓慢B. 获取连续明显改进C. 先期改进缓慢,后期改进明显D. 改进收效不甚明显解析第4题,由图示可知:1998年后,林地变化率最高,为正当,说明增加林地多;耕地和草地变化率也较大,但为负值,说明耕地与林地减少的多,而其他用地变化率不大,应选A第5题,由图可知,1976~1998年,各土地利用种类变化率都很小,因此改进缓慢;1998~2010年变化率大,故改进明显答案4.A5.C(2016·浙江名校协作体高二联考)以下列图为中国局部地区农牧界线演变图读图完成6~7 题6.对图示农牧界线演变方向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①从低纬向高纬②从内陆向沿海③从东南向西北④从荒漠到草原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7.图示农牧界线演变的社会经济原因包括()A.东部荒漠化严重B.人口压力增大C.西部大开发战略D.全球天气变暖2解析第6题,据图判断,我国农牧界线从汉代到现代大体由南向北(低纬向高纬),从东向西(沿海向内陆),从东南向西北,从草原向荒漠演变,①③正确,②④错误,故A项正确。
第7题,西部荒漠化严重,全球天气变暖是自然原因,故A、D项错误;人口压力增大,过分开垦、过分放牧等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惹起草场退化和荒漠化,进而引起农牧界线的变化,故B项正确;西部大开发战略,对该时期农牧界线演变影响不大,故C项错误答案6.A7.B(2016·台州六校高二期末)若尔盖湿地地处青藏高原东缘,是我国面积最大、分布集中的泥炭沼泽区以下列图为若尔盖湿地各种湿地面积变化趋势图读图完成8~9题8.关于若尔盖各种湿地面积变化描述正确的选项是( )A.湖泊湿地退缩最大B.沼泽湿地退缩最大C.各种湿地逐年减少D.各种湿地颠簸上升9.1967~1982年间,若尔盖湿地面积迅速减少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全球变暖B.排湿放牧C.围湿造田D.降水变少解析第8题,该图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各种湿地的面积,但沼泽湿地和河流、湖泊湿地的垂直标尺不同样由图中三条折线情况可知,该地河流湿地变化最小,湖泊湿地和沼泽湿地面积均呈明显的退缩趋势,沼泽湿地的垂直标尺大,退缩面积最大,B项正确,其他选项错误第9题,1967~1982年间,若尔盖湿地面积迅速减小,主要原因应为人为因素,全球天气变暖会以致蒸发加剧,但不会以致一个地区生态环境短时间内的突变,A 项错误;该湿地位于青藏高原东缘,海拔较高,气温较低,宜发展牧业,排湿放牧可能是当地湿地减小的主要原因,B项正确;该地不宜发展种植业,C项错误;降水在该时段明显变少的可能性较小,D项错误。
答案8.B9.B(2016·丽水高二质检)影响湖泊换水周期长短的主要因素有湖泊贮水量、入湖流量,下表为我国部分湖泊的相关数据读表完成10~11题湖泊名称贮水量(亿立方米)入湖流量(立方米/秒)3洞庭湖17310353太湖44195滇池(昆明)1229青海湖7423910.四个湖中换水周期最短的是()A.太湖B.滇池C.青海湖D.洞庭湖11.关于四个湖泊的描述,正确的选项是()A. 青海湖受到污染最严重B. 滇池湖水污染后不易净化C. 洞庭湖流域输沙能力较弱D. 太湖冬季入湖流量比重高解析第10题,洞庭湖入湖流量最大,贮水量适中,因此其水循环的速度最快,换水周期最短,因此D对第11题,青海湖地处青藏高原,湖泊周边人口罕见,工农业不发达,污染最小,因此A错滇池由于贮水量最小,入湖水量最小,污染后不易净化,因此B对洞庭湖入湖流量最大;输沙能力最强,因此C错太湖流域夏季降水多,河流水位高于湖泊水位,入湖流量比重高,因此D错答案10.D11.B某地打算开发水能资源,并设计了图1、图2两个方案据此回答12~14题12.图中若有河流,则其干流水流流向为( )A.自南向北B.自北向南C.自东向西D.自西向东13.与图1方案对照,图2方案的明显优点可能是( )A.淹没面积小B.移民人数多C.先期投资多D.发电总量大14.图示工程建成后,对下游可能的影响表现在( )A. 下游径流季节变化明显加大B. 下游年径流总量明显减少C. 下游城市空气质量可能明显改进D. 下游洪涝灾害明显增加解析第12题,依照等高线的分布规律解析,河流位于等高线波折处的中心线上,且凸向为河流上游,因此图示河流自西向东流,故D项正确。
第13题,图1方案大坝超越等4高线条数多,即大坝高,蓄水量大,水位高,淹没范围广,图2方案虽有两个大坝,但大坝小,水位低,淹没范围小,故A项正确第14题,大坝建成后,水库一方面对河流径流量起调蓄作用,减少下游洪涝灾害,另一方面可蓄水发电,改变下游城市的能源花销结构,以干净的水电代替矿物能源,进而减稀有害气体的排放,进而改进空气质量,故C项正确答案12.D13.A14.C15.(2015·浙江学考)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优先发展高耗能工业的主要条件是( )A.自然环境优美B.电力廉价充足C.矿产资源丰富D.航运条件便利解析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经过梯级开发,电力资源丰富,适合发展高能耗工业答案B16.(2016·9月台州市选考质量评估)读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演替表示图今年6、7月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严重洪涝灾害对该系统的主要影响是( )A.泥沙淤积加剧B.植被演替加速C.垦殖活动停止D.溃垸比较严重解析垸是湖南湖北等地在沿江、湖地带围绕房屋、田地等修建的堤坝样防水建筑物,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严重洪涝灾害时,大水会冲开堤岸,垸会碰到严重破坏,因此选D答案D二、非选择题17. (2015·温州10月适应性测试)阅读资料,完成以下问题。
资料一长江中游城市群是以武汉、长沙、南昌三大城市为中心的特大城市群组合,涵盖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主体形成的特大型城市群资料二图甲为长江湖南水口山某工业区生产联系表示图,图乙为湖南水口山某工业区生产联系表示图,下表为2013年武汉、长沙、南昌产业结构表5城市产业结构(一∶二∶三)武汉3.7∶48.6∶47.7长沙4.1∶55.1∶40.8南昌4.7∶55.5∶39.8(1) 图甲中所示的资源跨地划分派工程是________,其最适合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2) 依照遥感资料显示,鄱阳湖的面积不断减小,其主要的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江西省南部面对的主要生态破坏是________________3) 武汉、长沙、南昌三市中产业结构最优的是________,该市目前所处的地区发展阶段是________4)该地区众多河流实现了水资源综合利用,其有利于梯级开发的条件有(气候)________________;(地形)________________5) 结合图乙,阐述该工业联系的地理意义解析第(1)题,图示资源跨地划分派路线是从西北到东南,因此可判断为西气东输。
管道最适合运输天然气,其特点是安全、连续性好第(2)题,鄱阳湖的面积不断减小,主要的人为原因是围湖造田江西省南部多山地丘陵,由于植被破坏,加上夏季多暴雨,水土流失严重第(3)题,武汉、长沙、南昌的产业结构中,都是第二产业比重最大但武汉第三产业的比重最高,第一产业的比重最小,故产业结构最优依照产业结构的特点,可以判断武汉市所处的地区发展阶段是工业化阶段第(4)题,水资源梯级开发的条件为水量大和水能丰富该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水量大;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落差大,水能丰富第(5)题,该工业联系的地理意义可以从经济效益(增加新的产品)、社会效益(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和增加就业机遇)、环境生态效益(减少荒弃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