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讲大众传播媒介幻灯片.ppt
15页一、媒介(media),区分两种媒介含义 ——信息传递的载体、渠道、中介物、技术手段 ——从事信息采集加工传播的社会组织:传媒机构 大众传播媒介 各类大众传播媒介的主要特点,印刷媒介(报纸、杂志、书籍) 电子媒介(广播、电影、电视) 新媒介 (有线电视、电脑报 刊、网络电视、卫星 电视、短信等),,,,1、报刊,主要优势 短处,信息容量大、报道内容丰富、分析深刻 保存信息强 受众选择主动性大 细节性 解析性,新闻时效性逊于广播与电视 报道形式缺乏声图并茂的动感 对文化程度有一定要求,2、杂志,出版周期长新闻性逊 专业性强 图文并茂、印刷讲究,3、无线电广播,传递信息迅速,时效性强 受众 面广,渗透性强 声情并茂,感染性强,传播音乐效果好 便于接近 保存性不如报刊 受众选择空间小 单纯提供听觉形象,主要优势 短处,4、电视,视听兼备,生动、逼真、感染性强 手段先进,传播信息神速,超越空间力量强 使用便利 家庭媒介 画面转瞬即逝,不容选择和查考 复制内容比广播更困难 电视接收器价格较高,携带不方便 观看须视听兼用,不如广播方便,主要优势 短处,5、电影,黑白默片 有声片 彩色片,故事片 记录片 文献片 科教片 动画片,普通电影 宽银幕电影 立体电影 环型、球型电影,高品质 视觉逼真性 大屏幕 巨额投资,时间、地点限制 制作周期长 缺乏连续性,印刷媒介—— 1)书籍:纸、近代印刷术,1450 2)报纸:始于1615 荷兰《新闻报》 3)杂志:始于1665 法国《学者杂志》 电子媒介—— 4)电影: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成为普及的商业性娱乐形式 5)广播:始于1920 美国 彼兹堡 KDKA,1930年遍及全球 6)电视:大众事业始于1936英国,50年代在世界普及 新媒介—— 卫星电视、网络报刊、网络电视、信息等,大众传播媒介的形态演进,新媒介的发展及冲击——,新媒介,一个相对的概念 基于数字、网络、通讯技术的新媒介特征 互动性(双向性) 多媒体功能 媒介资源极大增加 全球化,——”电子乌托邦” 技术导致民主的幻觉,媒介形态变化原则,共同演化、共同生存 形态变化 增殖 生存、媒介竞争 机遇和需求 技术革新与延时采用,各类媒介的功能调适与竞争,报纸 杂志 广播 电视,时效性——深度性 专业化 偏重简明新闻、音乐节目,向“专栏化”发展,收听 实时报道、丰富多彩的娱乐节目,数字互动电视,扬长避短、发挥自身优势,罗杰.菲德勒,,技术发展层 受众使用层 市场规则层 社会治理层,,,,,二、作为工具和技术手段的传播媒介,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 意义及局限 媒介工具环境的社会病理现象,1、媒介即讯息 2、媒介:人的延伸 3、热媒介与冷媒介,《媒介即信息》1967 《地球村里战争与和平》1968,,《机械新娘》1951 《古登堡群英》1962 《理解媒介:人的延伸》1964,三、作为社会组织的大众传媒,(一)大众传媒的传播者:最有优势的传播者,群体性 专业性 机构性 公开性,收集信息 制作信息 发送信息,新兴的互联网正在取代大众传媒 的信息提供者作用吗,?,(二)大众传媒的组织目标与制约因素,经营目标 宣传目标 公共性与公益性,2、作为社会公器的责任感 ——信息的真实、公正,公信力,,意见的权威,,1、特定的意识形态宣传者 ——言论和报道的立场,产出,广告收入 信息产品销售,,,广告主,消费者(受众),,投入:进入资本金、设备技术、工资、流动资金等等,发行量、收听率、收视率——注意力经济,,经营目标,信息短缺时代 信息过剩时代,,影响力经济,,(三)传媒组织在信息生产过程中的作用,1、新闻选择的“把关人”理论 库尔特.卢因的“把关人概念” 怀特的新闻守门人(gate-keeping)模式,被舍弃的新闻,新闻信源,新闻,入选的新闻,受众,门,,输入信息 — 输出信息 = 把关过滤信息,,麦克内利的把关模式,E,S1,,C1,S2,C2,C3,S3,C4,S4,C5,S5,C6,S6,R,各种事件,新闻受众,巴斯的双重行为把关模式,新闻事件,新闻采集者,,记者、作家,第一阶段,新闻稿件,新闻加工者,新闻成品,,,,第二阶段,编辑、翻译,2、把关人的标准:如何取舍信息,门,新闻价值与新闻元素 媒体定位:宣传目标,3、把关过程的“过滤器”,媒体立场,个人,社会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