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防止串联电容器补偿装置和并联电容器装置事故(征求意见稿).docx

13页
  • 卖家[上传人]:cl****1
  • 文档编号:523457762
  • 上传时间:2023-12-3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1.33KB
  • / 1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附件1010防止串联电容器补偿装置和并联电容器装置事故10.1防止串联电容器补偿装置事故为防止串联电容器补偿装置(以下简称:串补装置)事 故,应严格执行《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国家 电网企管[2013]1650号)、《串联电容器补偿装置通用技术要 求》(Q/GDW 10655-2015)、《串联电容器补偿装置交接试验 规程》(Q/GDW 10661-2015)、《串联电容器补偿装置运行规 范》(Q/GDW 10656-2015 )及其它有关规定,并提出以下重 点要求10・1・1设计阶段10.1.1.1应进行串补装置接入对电力系统的潜供电流、 恢复电压、工频过电压、操作过电压等系统特性的影响分析, 确定串补装置的电气主接线、绝缘配合与过电压保护措施、 主设备规范与控制策略等10.1.1.2应进行串补装置接入对线路继电保护、线路不 平衡度的影响分析,应确定串补装置的控制和保护配置、与 线路继电保护的配合方式等措施,避免出现系统感性电抗小 于串补容性电抗等继电保护无法适应的串补接入方式10.1.1.3当电源送出系统装设串补装置时,应进行串补 装置接入对发电机组次同步振荡的影响分析,如存在次同步 振荡风险时,应确定抑制次同步振荡的措施。

      10・1・1・4应通过对电力系统区内外故障、暂态过载、短 时过载和持续运行等顺序事件进行校核,以验证串补装路的 耐受能力10.1.1.5电容器组10・1・1・5•串补电容器应采用双套管结构10.1.1.5•在压紧系数为1 (即K=1 )条件下,电容器绝 缘介质的平均电场强度不应高于57kV/mm10・1・1・5•单只串补电容器的耐爆容量应不小于18kJ 电容器组接线宜采用先串后并的接线方式若采用串并结 构,电容器的同一串段并联数量应考虑电容器的耐爆能力, 一个串段不应超过3900kVar10・1・1・6金属氧化物限压器(MOV )10・1・1・6・1 MOV的能耗计算应考虑系统发生区内和区外 故障(包括单相接地故障、两相短路故障、两相接地故障和 三相接地故障)以及故障后线路摇摆电流流过MOV过程中 积累的能量,还应计及线路保护的动作时间与重合闸时间对 MOV能量积累的影响10・1・1・6•新建串补装路的MOV 热备用容量应大于10%且不少于3单元/平台10・1・1・6・3OV的电阻片应具备一致性,整组MOV应 在相同的工艺和技术条件下生产加工而成,并经过严格的配 片计算以降低不平衡电流,同一平台每单元之间的分流系数 宜不大于1・03同一单元每柱之间的分流系数宜不大于1・05 同一平台每柱之间的分流系数应不大于1・110.1.1.7火花间隙10.1.1.7.1火花间隙的强迫触发电压应不高于1.8 p.u., 无强迫触发命令时拉合串补相关隔离开关不应出现间隙误 触发。

      220kV〜750kV串补装置火花间隙的自放电电压不应 低于保护水平的1.05倍,1000kV串补装置火花间隙的自放电 电压不应低于保护水平的1.1倍10.1.1.7.2敞开式火花间隙距离设计时应考虑海拔高度 影响10.1.1.8线路故障时,串补平台上的控制保护设备的供 电应不受影响10.1.1.9光纤柱中包含的信号光纤和激光供能光纤不宜 采用光纤转接设备,并应有足够的备用芯数量,备用芯数量 应不少于使用芯数量10.1.1.10串补平台上测量及控制箱的箱体应采用密闭 良好的金属壳体,箱门四边金属应与箱体可靠接触,减少外 部电磁干扰辐射进入箱体内10.1.1.11串补平台上各种电缆应采取有效的一、二次设 备间的隔离和防护措施,电磁式电流互感器电缆应外穿与串 补平台及所连接设备外壳可靠连接的金属屏蔽管;串补平台 上采用的电缆绝缘强度应高于控制室内控制保护设备采用 的电缆强度;接入串补平台上测量及控制箱的电缆应增加防 扰措施10.1.1.12控制保护系统10.1.1.12.1宜采用实时(数字)网络仿真工具验证控制 保护系统的各种功能和操作的正确性10.1.1.12.2串补平台上的控制保护设备应提供电磁兼 容性能检测报告,其所采用的电磁干扰防护等级应高于控制 室内的控制保护设备。

      10.1.1.12.3路保护跳闸经长电缆联跳旁路断路器 的回路中,应在串补控制保护开入量前一级采取防止直流接 地或交直流混线时引起串补控制保护开入量误动作的措施10.1.1.12.4串补装置应配置符合电网组网要求的独立 故障录波装置10.1.1.12.5串补平台下方地面应硬化处理,防止草木生 长条文说明:为本次修改新增内容,对串补平台地面硬化 提出了要求,宜采用水泥硬化处理10.1.2基建阶段10.1.2.1电容器组10.1.2.1.1应对电容器组不平衡电流进行实测,并通过对电容器组各桥臂电容量的实测值计算不平衡电流不平衡 电流实测值与计算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应符合厂家规定10.1.2.1.2电容器端子间或端子与汇流母线间连接应采用带绝缘护套的软铜线连接10.1.2.2金属氧化物限压器(MOV)直流参考电压试验 中直流参考电流应取1mA/柱10.1.2.3火花间隙交接时应进行触发回路功能验证试 验,火花间隙的距离应符合厂家规定10.124串补装置平台到控制保护小室的光缆长度(含 光纤柱)小于250m时,损耗不应超过1dB;光缆长度为 250m ~ 500m时,损耗不应超过2dB;光缆长度为500m~ 1000m时,损耗不应超过3dB。

      10.1.2.5控制保护系统10.1.2.5.1串补平台上控制保护设备电源采取激光电源 和平台取能方式时,应能在激光电源供电、平台取能设备供 电之间平滑切换10.1.2.5.2调试阶段应通过试验验证在串补装置遇到接 地故障或拉合串补相关隔离开关时,串补控制保护不应出现 误动作或误发告警的情况10.1.3运行阶段10.1.3.1串补装置停电检修时,运行人员应将二次操作 电源断开,将相关联跳线路保护的压板断开10.1.3.2运行中应特别关注电容器组不平衡电流值,当 达到告警值时,应尽早安排串补装置检修10.1.3.3应按三年的基准周期进行MOV的1mA/柱直流 参考电流下直流参考电压试验及0.75倍直流参考电压下的 泄漏电流试验10.1.3.4应结合其他设备检修计划,按三年的基准周期 进行火花间隙间隙距离检查、表面清洁及触发回路功能试 验10.1.3.5串补装置某一套控保系统(含火花间隙控制系 统)出现故障时,应尽早安排检修10.2防止并联电容器装置事故为防止并联电容器装置事故,应认真贯彻《标称电压lkV 以上交流电力系统用并联电容器》(GB/T 11024所有部分)、 《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的通用技术要求》(GB/T 30841—2014 )、《并联电容器装置设计规范》(GB 50227—2008 )、《并联补偿电容器保护装置通用技术条件》(DL/T 250—2012)、《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使用技术条件》 (DL/T 604—2009 )、《电力系统无功补偿配置技术导则》(Q/GDW 1212—2015 )、《1000kV变电站并联电容器装置技 术条件》(Q/GDW 1836—2012 )、《6kV〜110kV高压并联电容 器装置技术规范》(Q/GDW 11225—2014)及其他有关规定, 并提出以下重点要求。

      10.2.1并联电容器部分10.2.1.1加强高压并联电容器工作场强控制,在压紧系 数为1(即K=1)条件下,全膜电容器绝缘介质的平均场强不 得大于57kV/mm10.2.1.2电容器单元选型时应采用内熔丝结构对外熔 断器结构的电容器应逐步进行改造运行中电容器应避免外 熔断器、内熔丝同时采用10.2.1.3单台电容器耐爆容量不低于15kJ10.2.1.4同一型号产品必须提供耐久性试验报告对每 一批次产品,制造厂需提供能覆盖此批次产品的耐久性试验 报告有关耐久性试验的试验要求,按照《标称电压1kV以 上交流电力系统用并联电容器 第2部分:耐久性试验》(GB/T 11024.2)中有关规定进行1021.5电容器例行停电试验时应进行单台电容器电容 量的测量,应使用不拆连接线的测量方法,避免因拆装连接 线条件下,导致套管受力而发生套管漏油的故障对于内熔 丝电容器,当电容量减少超过铭牌标注电容量的3%时,应 退出运行,避免电容器带故障运行而发展成扩大性故障对 用对无内熔丝的电容器电容器,一旦发现电容量增大超过一 个串段击穿所引起的电容量增大,应立即退出运行,避免电 容器带故障运行而发展成扩大性故障。

      10.2.1.6采用AVC等自动投切系统控制的多组电容器 投切策略应保持各组投切次数均衡,避免反复投切同一组, 而其他组长时间闲置电容器组半年内未投切或近1个年度 内投切次数达到1000次时,自动投切系统应闭锁投切对 投切次数达到1000次的电容器组连同其断路器均应及时进 行例行检查及试验,确认设备状态完好后应及时解锁10.2.1.7并联电容器装置正式投运前,应进行冲击合闸 试验,投切次数为3次,每次合闸时间间隔不少于5分钟10.2.1.8加强电容器设备的交接验收工作10.2.1.8.1电容器厂家每批次生产的单台电容器应在出 厂试验中用脉冲电流法抽查电容器的局部放电试验数据,并 提供试验报告,局部放电量应不大于50pC10.2.1.8.2电容器端子间或端子与汇流母线间连接应采 用带绝缘护套的软铜线连接1021.8.3新安装电容器的汇流母线应采用铜排1021.8.4应逐个对电容器接头用力矩扳手进行紧固, 确保接头和连接导线有足够的接触面积且接触完好10.2.2外熔断器部分10.2.2.1应加强外熔断器的选型管理工作,要求厂家必 须提供合格、有效的委托试验报告户内型熔断器不得用于 户外电容器组。

      10.2.2.2安装五年以上的外熔断器应及时更换10.2.3放电线圈部分10.2.3.1放电线圈首末端必须与电容器首末端相连接10.2.3.2新放电线圈应采用全密封结构对已运行的非 全密封放电线圈应加强绝缘监督,发现受潮现象应及时更 换10.2.4避雷器部分10.2.4.1电容器组过电压保护用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接线 方式应采用星形接线,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10.2.4.2电容器组过电压保护用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应安 装在紧靠电容器高压侧入口处位置10.2.4.3选用电容器组用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时,应充分 考虑其通流容量的要求避雷器的2 ms方波通流能力应满足 要求国标GB30841中关于通流容量的要求10.2.5电容器组保护部分10.2.5.1电容器成套装置厂家应提供电容器组保护计算 方法和保护整定值案例】分析近年并联电容器故障,发现部分故障原因为有 的单位根据习惯经验值设置差压保护定值,定值不合理导致保护 未动作,引起故障扩大1025.2电容器组安装时应尽可能降低初始不平衡度, 保护定值应根据电容器内部元件串并联情况进行计算确定10.2.6并联电容器装置运行环境10.2.6.1框架式并联电容器组户内安装时,设计单位应 按照厂家提供的余热功率对电容器室(柜)进行通风设计, 交接时设计单位需提供计算报告。

      10.2.6.2电容器室运行环境温度超过并联电容器装置所 允许的最高环境温度的,应进行通风量校核,不满足消除余 热要求的应采取通风降温措施或实施改造10.2.6.3电容器室进风口和出风口应对侧对角布置,保 证空气对流10.3防止干式电抗器事故为防止干式电抗器事故,应认真贯彻《电力变压器 第6 部分:电抗器》(GB/T 1094.6—2011)、《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高 压电器施工及。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