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师标准的制定要求.docx

11页
  • 卖家[上传人]:Baige****0346
  • 文档编号:274700416
  • 上传时间:2022-04-0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3.27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师标准的制定要求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师标准的制定要求一、专业名称机电一体化技术二、专业代码560301三、教育类型及学历层次教育类型:高等职业教育学历层次:大专四、基本理念(一)教师专业化的理念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师应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高超的专业技能、专业的教学能力和较强的科研能力其中在专业知识方面要求教师至少具备统招本科以上学历,所学专业为机械类或电气类专业,具备机械类、电气类专业基础知识,并能够将机械基本理论与控制基本理论结合;在专业技能方面,要求教师能够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具备实践操作能力,能指导学生进行专业实践教学,针对性解决学生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在教学能力方面,要求教师考取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具有高度的职业认同感,具备较强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较高的职业素养,能够胜任专业教师岗位需求在科研能力方面,要求教师能够在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教学改革、课程建设、设备改造升级、项目创新、服务企业等方面开展科学研究活动,同时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二)行动导向的理念针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践环节多、学生参与度要求高,教师教学难度大这一特点,要求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师具备行动导向教学的理念,并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方法,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中的行动者,把教师自身作为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培养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与人协作共事的社会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行业标准进课堂的理念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入行业标准的理念,教师通过企业参观、企业调研、企业锻炼、查阅文件等多种方式了解熟悉相关行业标准,并需将行业标准与授课内容相结合,将岗位需求与教学目标相结合,将职业资格证书与考核方法相结合,以帮助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毕业后尽快融入到岗位角色四)教学内容前沿化的理念在机电一体化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储备量,通过参加培训和学习等有效途径不断丰富新知识、新技术、新理念,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将机电领域前沿的理论知识、先进的装备制造技术等内容丰富到教学内容中,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提高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五、基本内容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师标准》是基于职业院校教师素质能力提高的目标进行制定,这些目标指引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方向,也构成高职院校教师发展的标准和评价依据在此基础上,《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师标准》将基于智能制造类职业工作岗位要求,结合教师的一般素质结构,在强调专业性的基础上,从职业理念与师德、职业教育知识与能力、专业知识与能力、专业教学能力共四个维度十九个领域对专业教师标准做出界定,同时,对各自领域又提出了具体要求,共计五十七项。

      表1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师标准维度领域基本要求职业理念与师德(一)职业理解与认识1.坚决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遵守教育法律法规,遵循高职教育教学规律2.具有高度的职业教育工作者的职业认同感,理解职业教育工作的意义,把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作为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3.具备清晰的职业教育意识,认同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性和职业性,关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发展4.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开拓进取精神,教书育人,爱岗敬业,注重团队合作二)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5.要关爱学生,重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保护学生人身与生命安全6.要关注学生,重视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7.要尊重学生,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采用正确的方式方法引导和教育学生8.要信任学生,积极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三)教育教学态度与行为9.端正教育教学态度,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的理念,将学生的知识学习、技能训练与品德养成相结合,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10.遵循职业教育规律、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11.营造勇于探索、积极实践、敢于创新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人文素养、规范意识和创新意识。

      1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职业习惯四)个人修养与行为13.为人师表,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严谨,举止文明礼貌14.爱与责任并行,以高度的责任心关爱学生,真心对待学生,倾心引导学生15.公正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乐观向上,有亲和力16.坚持实践导向,亲身示范,做中教,做中学17.善于自我调节,保持平和心态职业教育知识与能力(五)教育知识18.熟悉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掌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19.了解学生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形成的过程及其教育方法20.了解学生不同教育阶段以及从学校到工作岗位过渡阶段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并掌握相关教育方法21.了解学生集体活动特点和组织管理方式六)班级管理22.结合课程教学并根据学生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形成的特点开展育人和德育活动23.发挥共青团和各类学生组织自我教育、管理与服务作用,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教育活动七)学生指导24.能够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创业指导25.能够为学生提供学习和生活方面的心理疏导26.具备妥善应对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专业知(八)专业基础知识27.具备机械类、弱电类、控制类等相关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讲授能力。

      28.具备机械类、弱电类、控制类等相关专识与能力业基础实践课的指导能力 (九)从事专业的知识与能力 29.具备讲授至少两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相关专业理论课的能力 30.具备指导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进行实践教学的能力31.具备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毕业论文能力十)行业企业实践能力 32.定期到企业参观调研,了解行业企业最新动态33.定期到企业当中进行短期或长期社会实践锻炼,提升教师自身实践能力十一)职业岗位操作能力 34.考取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具备高级工及以上等级35.能够熟练的独立操作专业相关设备,并能够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指导学生操作相关设备,并解决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专 业 教 学 能 力(十二)课程教学知识 36.熟悉所教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37.掌握所教课程的理论体系、实践体系及课程标准38.掌握学生专业学习认知特点和技术技能形成的过程及特点39.掌握所教课程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十三)专业教学设计 40.能够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科学合理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41.能够基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情境42.具备引导和帮助学生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计划能力43.具备参与校本课程开发能力。

      十四)专业教学实施44.善于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学习兴趣和自信心45.能够运用讲练结合、工学结合等多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方法,有效实施教学46.能够指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技术技能训练,有效调控教学过程47.能够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实施教学十五)专业教学评价48.能够运用多元评价方法,结合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律,多视角、全过程评价学生发展49.能够引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相互评价与学生对教师评价,及时调整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十六)教学研究与专业发展50.主动收集分析毕业生就业信息和行业企业用人需求等相关信息,不断反思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51.针对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52.参与或主持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活动53.结合行业企业需求和专业发展需要,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通过参加专业培训和企业实践等多种途径,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其他(十七)科研能力54.从课程改革、教学改革、专业建设、设备研发改造等角度出发,能够进行合理化专业化的科研项目立项并实施研究十八)社会服务能力55.具备为企业提供员工培训、考核和解决技术难题能力十九)指导竞赛与社会化培训能力等56.具备参加或指导学生参加各类教学比赛或技能大赛的能力。

      57.具备在专业建设、教学方法、微课、慕课等方面进行社会化培训的能力六、实施要求行政主管部门,学校以及教师的具体实施要求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专业标准》作为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依据根据高职院校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专业标准》的引领和导向作用,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建立健全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制定高职院校教师准入标准,严把教师入口关;制定高职院校教师聘任(聘用)、考核、退出等管理制度,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形成科学有效的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管理和督导机制二)开展高职院校教师教育的院校要将《专业标准》作为教师培养培训的主要依据重视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特点,加强专业建设,深化校企合作;完善教师培养培训方案,科学设置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方式;重视教师职业道德教育,重视职业实践、社会实践和教育实习;加强从事高职院校教师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价制度三)高职院校要将《专业标准》作为教师管理的重要依据制定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注重教师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教师育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开展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完善教师岗位职责和考核评价制度,健全高职院校教师绩效管理机制。

      四)高职院校教师要将《专业标准》作为自身专业发展的基本依据制定个人职业发展规划,爱岗敬业,增强职业发展自觉性;大胆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创新;积极进行自我评价,主动参加教师培训和自主研修,逐步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