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2年考研政治经典应试资料(根据2022版教材编写) 《马原》第二章 认识论.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杏**
  • 文档编号:282821788
  • 上传时间:2022-04-2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8.86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22年考研政治经典应试资料(根据2022版教材编写) 《马原》第二章 认识论 第二章 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 人类对于客观世界的追问,是为了处理人与世界的关系人与世界的关系是多方面的,从人如何面对世界的角度来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世界,二是改造世界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一、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本质,是人的认识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真理与价值统一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深刻揭示了实践在自然演化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揭示了实践的本质、结构和表现形式,为科学把握认识的本质和规律奠定了基础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在实践和认识之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在认识活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具体地说,首先,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人成为认识主体的根本原因是人改造客观世界活动的需要,客观存在的事物也是由于实践的需要,作为实践改造的对象,才成为认识的客体。

      其次,认识的内容也是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人们只有通过实践实际地改造和变革对象,才能准确把握对象的属性、本质和规律,形成正确的认识,并以这种认识指导人的实践活动再次,实践还为认识的形成提供了可能,并把这种可能变为现实实践把主体和客体直接地、现实地联结起来,使主体能从客体中获得真实可靠的信息不仅如此,主体用于加工客体信息的各种思维模式,也是来源于实践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我们党现阶段提出和实施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之所以正确,就是因为它们都是以我国现时代的社会存在为基础的离开实践的认识是不可能产生的 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一个人的知识,不外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两部分就知识的本源来说,任何知识都不能离开直接经验但是,认识来源于实践并不否认学习间接经验的重要性,由于认识主体的生命和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事事亲身实践,事事都必须有直接经验,而且理论或认识本身也具有历史的继承性,所以主体可以也应该通过读书或传授等方法来获取间接经验,这是发展人类认识的必要途径应该说,一个人的多数知识还是来自于间接经验,是从书本和传授中得来的然而,“在我为间接经验者,在人则仍为直接经验”,因此,实践是认识的源头活水,间接经验归根到底也是来源于前人或他人的实践。

      只有把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结合起来,才能有比较完全的知识 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具体地说,首先,实践的需要推动认识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人类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推动人类的思想进步和理论创新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深刻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催生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其次,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在深度和广度上不断发展之根本第三,实践为认识的发展提供了手段和条件,如经验资料、实验仪器和工具等第四,实践改造了人的主观世界,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这一点更为重要人们正是在实践的推动下,不断打破认识上的旧框框,突破头脑中的旧思想,引起认识上的新飞跃,从而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前进 第三,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人们通过实践获得认识,最终目的是为实践服务,指导实践,以满足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需要而实践也需要科学理论来指导,没有正确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只有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才能自觉实现改造世界的目的 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真理不是自封的,“判定认识或理论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

      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也就是 第二章 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 人类对于客观世界的追问,是为了处理人与世界的关系人与世界的关系是多方面的,从人如何面对世界的角度来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世界,二是改造世界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一、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本质,是人的认识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真理与价值统一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深刻揭示了实践在自然演化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揭示了实践的本质、结构和表现形式,为科学把握认识的本质和规律奠定了基础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在实践和认识之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在认识活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具体地说,首先,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人成为认识主体的根本原因是人改造客观世界活动的需要,客观存在的事物也是由于实践的需要,作为实践改造的对象,才成为认识的客体其次,认识的内容也是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人们只有通过实践实际地改造和变革对象,才能准确把握对象的属性、本质和规律,形成正确的认识,并以这种认识指导人的实践活动。

      再次,实践还为认识的形成提供了可能,并把这种可能变为现实实践把主体和客体直接地、现实地联结起来,使主体能从客体中获得真实可靠的信息不仅如此,主体用于加工客体信息的各种思维模式,也是来源于实践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我们党现阶段提出和实施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之所以正确,就是因为它们都是以我国现时代的社会存在为基础的离开实践的认识是不可能产生的 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一个人的知识,不外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两部分就知识的本源来说,任何知识都不能离开直接经验但是,认识来源于实践并不否认学习间接经验的重要性,由于认识主体的生命和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事事亲身实践,事事都必须有直接经验,而且理论或认识本身也具有历史的继承性,所以主体可以也应该通过读书或传授等方法来获取间接经验,这是发展人类认识的必要途径应该说,一个人的多数知识还是来自于间接经验,是从书本和传授中得来的然而,“在我为间接经验者,在人则仍为直接经验”,因此,实践是认识的源头活水,间接经验归根到底也是来源于前人或他人的实践只有把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结合起来,才能有比较完全的知识 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具体地说,首先,实践的需要推动认识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人类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推动人类的思想进步和理论创新。

      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深刻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催生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其次,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在深度和广度上不断发展之根本第三,实践为认识的发展提供了手段和条件,如经验资料、实验仪器和工具等第四,实践改造了人的主观世界,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这一点更为重要人们正是在实践的推动下,不断打破认识上的旧框框,突破头脑中的旧思想,引起认识上的新飞跃,从而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前进 第三,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人们通过实践获得认识,最终目的是为实践服务,指导实践,以满足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需要而实践也需要科学理论来指导,没有正确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只有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才能自觉实现改造世界的目的 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真理不是自封的,“判定认识或理论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也就是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