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届会考试题(读本问答).doc
43页歷屆會考試題(讀本問答)以畫為喻1993. 六. 根據 「以畫為喻」一文,回答以下問題:(1) 本文用「以畫為喻」為題,有什麼含意?(1%) 文中所說的兩類圖畫分別比喻什麼?(2%) 作者通過兩類圖畫的繪畫動機和條件,分別說明什麼道理?(10%)(2) 試將文中下列四個句子排列成一個合理順序的段落,並寫出段旨4%)甲 譬如畫貓罷,牠的耳朵怎樣,牠的眼睛怎樣,你如果沒有看得明白,認得確切,怎麼能下手?乙 所以,要畫貓先得認清貓丙 隨便畫上豬的耳朵,馬的眼睛,那是個怪東西,決不是貓;人家看了那怪東西的圖,決不能 明白貓是怎樣的動物丁 這類圖決不能隨便亂畫,首先須把畫的東西看得明白,認得確切 答:(1) 題目的含意:利用繪畫作為比喻,藉以說明作文的道理兩類圖畫的比喻:實用畫比喻普通文字; 非實用畫比喻文藝作品 所說明的道理: 用繪畫動機說明作文動機用繪畫條件說明作文條件普通文字應付實際需要,記述事物情況,就寫普通文字認清所見東西,準確寫出,使人看了就明白練好手腕,能使看到的與寫出來的相一致文藝作品心中有感興,內心有所見,能真切的見到,就寫文藝作品。
能認識所寫事物的表面和精蘊,經過選擇、取捨,刪去毫無關係的材料,掌握中心,以意創造手腕純熟,心手相應,能自由驅遣文字2) 四句次序:丁、甲、丙、乙 段落主旨:說明繪畫實用畫要對主體東西看得明白,認得確切 1996.八. 根據 「以畫為喻」一文,回答以下問題:(1) 下面引錄全文六段的首句: 第一段 咱們畫圖,有時候為的實用 第二段 這類圖決不能隨便亂畫 第三段 咱們畫圖,有時候並不為實用 第四段 這類的圖也不能隨便亂畫 第五段 以上兩類圖,次序有先後,程度有深淺 第六段 我的題目「以畫為喻」,就是…… 1/ 寫出每一段的要旨6%) 2/ 就所引文句連貫看來,指出作者說明事理的步驟2%)(2) 文中有「美的和諧」和「彷彿是超然不群的人格象徵」,作者舉出甚麼例證來說明?他認為怎樣去畫才可以表現出來?(6%)(3) 下面引錄文中三段的末句,試分別指出它們的特色:(3%)甲 讀者看了,明白了;住在別地的朋友看了,知道了,就完成了它的功能乙 這個很明白,無須多說丙 咱們要記載物象,就畫前一類圖;咱們要表出感興,就畫後一類圖答:(1) 1.六段的要旨:第一段:說明繪畫「實用畫」的動機/目的(是為了實用,只要別人能明白、知道,就完成了它的功能。
)第二段:說明繪畫「實用畫」的條件(要把畫的東西看得明白,認得確切,還要有熟習的手腕,不可隨便亂畫)第三段:說明繪畫「非實用畫」的動機/目的(並不為實用,主要是表現作者的感興)第四段:說明繪畫「非實用畫」的條件(要真切的見到,要對材料選擇取捨,還得練成熟習的手腕,也不能隨便亂畫)第五段:比較上述兩類畫不同之處(至於要畫哪一種畫則視乎動機而定)第六段:說明借繪畫來比喻寫作(前一類圖好比普通文字,後一類圖好比文藝) 2.說明事理的步驟: 每段首句即標明全段中心,依次談繪畫兩類圖畫的動機和條件,「實用畫」較「非實用畫」說來簡單易明,所以先談「實用畫」後談「非實用畫」,然後再談寫作,以繪畫作比喻,說明抽象的道理2) 所舉出的例證: 美的和諧:一個鄉下老頭兒的軀幹、面部的器官、蓬鬆的頭髮跟鬍子,配合得很美 彷彿是超然不群的人格的象徵:三棵老柏樹各有獨特氣派、矯健姿態、蒼然的顏色繪者的表現方法: 繪者在繪畫這些物象時,要深入認識它們/透達其精蘊,再加選擇取捨,以意創造,用熟習的手腕去畫出來3) 三句的特色:甲:句子有節奏感,逐步說明乙:簡潔、直率丙:述說平實,兩相對比,層次分明 1999.四.1/畫貓和畫鄉下老頭兒的條件,有同有異,試加指出。
3%) 2/作者說圖畫和文字都是「次序有先後,程度有深淺」,試據此列出繪畫和寫作在「次序」和「程度」上有何相通之處4%) 3/作者用比喻的方法來說理有甚麼效果?舉出一項,略作解說2%) 答:(2)1/畫貓和鄉下老頭兒條件之異同:(3%) 貓鄉下老頭兒相同得練成熟習的手腕得練成熟習的手腕相異須看得明白,認得確切(清楚)須是真切的見到/不僅認識它的表面,並且透達它的精蘊以內心的感興為中心,對材料加一番選擇取捨的工夫 2/繪畫和寫作在次序和程度上相通之處:(4%) 實用性圖畫和藝術性圖畫普通文字和文藝作品次序必須能畫實用性圖,才可以畫藝術性圖寫不出普通文字的人決寫不成文藝作品程度要有所感興,才能成為藝術應付實際需要的是普通文字;加上個人的感興和真切的所見才是文藝作品 3/以比喻方法說理的效果:(1%)令文章生動活潑,令道理更加具體/讀者容易明白以比喻方法說理的例子:(1%)以繪畫比喻寫作/貓/鄉下老頭兒/三棵老柏樹 2001.三. 三. 根據《以畫為喻》,回答下列問題:(1)甲隨便畫上豬的耳朵,馬的眼睛,那是個怪東西,決不是貓 乙那老頭兒的一把鬍子,工細的畫來,不如粗粗的幾筆來得好。
丙人家都畫柏樹,以為柏樹的挺拔之概值得畫,你就跟著畫柏樹,以為柏樹的挺拔之概值得畫 丁心裏想畫貓,手上就得畫成一隻貓 1/試指出以上四例分別跟哪一類圖畫有關2%)這些例子各說明了繪畫的甚麼的甚麼條件?(4%) 2/作者認為,乙例的老頭兒和丙例的柏樹能令人產生甚麼感興?(2%)又感興跟寫作有甚麼關係?(1%) 3/論說時引用例證有甚麼好處?(1%)甲例屬於哪一種例證?(1%)答:(1)1/例子指的圖畫是:甲例:實用畫乙例:非實用畫丙例:非實用畫丁例:實用畫例子說明繪畫的條件是:甲例:把畫的東西看得明白/認得確切乙例:要經過選擇取捨的工夫丙例:見到須是真切的見到/不僅認識所畫東西的表面,並且透達它的精蘊丁例:練成從心所欲的手段/練成熟習的手腕 2/乙例老頭兒、丙例柏樹令作者產生的感興:乙例老頭兒:(他的外形配合得很美,是一個)美的和諧丙例老柏樹:(它的氣派、恣態、顏色,都彷彿是)超然不群的人格象徵感興和寫作的關係:感興是寫作文藝的條件有了感興,就以此為中心對材料加以選擇取捨 3/引例的好處及甲例例證:令論說的事理顯得具體清楚,加強說服力甲例為設例/事例曹劌論戰1994.五. (1) 曹劌認為「可以一戰」最重要的原因是什麼?(3%)(2) 就記述史事、描寫景象、刻劃人物、抒發感情四個方面,此篇與「弔古戰場文」各有取捨,試分別指出並具體說明。
7%)答:(1) 可以一戰的原因: 曹劌從魯莊公的話中知道他對大小刑獄都能根據實情來辦理(他盡了君主的職責),估計魯國人民肯盡忠效力,必能同禦外侮,故認為可與齊國一戰2) 篇四項的取捨: 曹劌論戰弔古戰場文記述史事記述齊魯長勺之戰略述周、戰國、秦、漢各朝徭戍守邊、驅逐四夷的史實描寫景象 ----描寫古戰場的慘悴場面,(想像戰事的激烈情況)刻劃人物寫出曹劌處事、為人/有遠見、做事縝密、有愛國心文中也旁及對莊公的刻劃 ----- 抒發感情 ----文中多處對國策、戰禍而起妻離子散、將歿兵亡的悲慟之情 1997.三. (1) 曹劌、諸葛亮和藺相如三人的身分各有甚麼不同?(2%)他們國家所面對的處境有甚麼相似的地方?(1%)(2) 下列各項描述中,哪些適合於曹劌、諸葛亮和藺相如的為人?試分別指出,並各舉一例說明10%)甲 忠貞愛國乙 知人善用丙 器量寬宏(3) 《曹劌論戰》和《廉頗藺相如列傳》兩篇的敘事手法均有相同之處,試指出四項4%)答:(1) 身分不同: 1/ 曹劌---平民/百姓 2/ 諸葛亮---宰相 3/ 藺相如---舍人/食客/上大夫/上卿 所處時勢: 面對強敵/面對戰爭(2) 對曹劌、諸葛亮、藺相如的描述: 項目曹劌諸葛亮藺相如甲.忠貞愛國1/ 齊伐魯,曹劌不理鄰人勸阻,求見莊公,務求為國家效力。
1/感先帝知遇之恩,為蜀效力2/先帝臨終交託大事,受命以來,鞠躬盡瘁3/部署北伐;五月渡瀘,平定南方,北伐,以達先帝遺志4/出師前向後主詳言治國之道,安排縝密1/向趙王自薦奉璧赴秦,不畏危險,以報國家2/在完璧歸趙和澠池之會中,兩次以死脅迫秦王,肯犧牲為國3/廉頗揚言侮辱,他以國家為重,處處忍讓,先國家而後私讎乙.知人善用----1/向後主舉薦文臣武將,有助復興漢室丙.器量寬宏---- 1/廉頗揚言侮辱相如,相如避而不見;後廉頗「負荊請罪」,相如不計前嫌3) 《曹劌論戰》與《廉頗藺相如列傳》中敘事手法相同之處: 1/ 依事件先後次序順序描述 2/ 以第三人稱敘述/以客觀方式記事 3/ 運用對話方式表達 4/ 有詳寫和略寫敬業與樂業1994.六.(1) 下列四組句子都和敬業的態度有關,試分別指出6%)甲 「莊子」記痀婁丈人承蜩的故事,說道:「雖天地之大,萬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乙 曾文正說:「坐這山,望那山,一事無成」丙 到英國人公事房裏頭,只看見他們埋頭執筆做他的事;到法國人公事房裏頭,只看見他們啣著煙捲像在那裏出神丁 孔子說:「素其位而行,不願乎其外」(2) 作者為什麼認為「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4%)他提出這意見,目的在說明什麼道理?(2%) (3) 下列兩組句子,作者說話的語氣有什麼不同?(3%)試指出句子中加強語氣的字詞。
2%) 甲 沒有職業的懶人,簡直是社會上蛀米蟲,簡直是「掠奪別人勤勞結果」的盜賊 乙 一個精力充滿的壯年人,倘若不是安心躲懶,我敢相信他一定能得到相當職業答:(1) 四句與敬業意思有關: 甲 說明工作時須全神貫注從正面說明) 乙 工作不專心,會弄至一事無成從反面說明) 丙 比較英法兩國人做事方式的不同來說明敬與不敬兩種態度從比較說明) 丁 工作時守著自己本身的職分,心無旁騖強調盡責)(2) 作者的意見: 作者認為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置身其中,可以體會工作的變化和進展;在奮鬥的過程中可得到快樂;和同業的人競賽而得到快樂;專心做事,可以杜絕許多游思妄想,省卻無限閑煩悶 這話的目的: 說明人應該樂業,只有能從自己職業中領略出趣味來,才會感到生活有價值只有從自己職業中,才會領略到生活的趣味)(3) 兩組句子的語氣: 甲 嚴加斥責/責備/申斥 乙 正面鼓勵/勉勵/勸勉 加強語氣的字詞: 甲 兩次用「簡直是」/「簡直」 乙 用「敢信」/「一定能」 1998.三.(1) 細閱下列六個例子:甲 莊子說:「用志不分,乃凝於神」乙 到英國人公事房裏頭,只看見他們埋頭執筆做他的事;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