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政治 第八章市场经济体制(吉林大学-谢地).ppt
113页经济运行篇l人类社会经济不是静止的,从来都是在经济运 行中不断发展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一定 社会经济制度都是按一定的资源配置方式所决 定的经济体制实现经济运行和发展同样的社 会经济制度可以实行不同经济体制,不同社会 经济制度也可以选择同样经济体制资源配置 方式和经济体制,不仅表现人与物的关系,也 体现人与物的关系中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因而经济运行仍属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 研究范围本篇各章,主要分析市场经济体制 和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以利于认识中国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运行的规律性第八章第八章 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8.1 资源配置方式和经济体制l8.1.1 资源配置方式 l资源及其稀缺性l资源是指人们可以掌握、支配和利用的 人力、物力、财力和土地等经济资源l社会经济资源是稀缺的背景资料—有关稀缺性) 稀缺性l瓦尔拉斯(Walras)认为:社会财富是稀缺的 l因为一方面,它对人们有用,另一方面它可以 供给人们的数量却是有限的l稀缺性所以成为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因为: (1)数量有限的有用之物是可以被占有的; (2)数量有限之物是具有价值和可以交换的 ;(3)数量有限之物是可以生产制造出来和 成倍增加的。
l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章中从经济学角度阐明稀缺 与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关系,认为稀缺在经济生活中存 在4种情况l第一类是有用、稀缺并且是劳动生产出来的产品,这 类产品是商品,其交换价值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 ;l 第二类是有用,但不稀缺,也不是劳动生产出来的, 它们的交换价值是零,不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l 第三类是劳动生产出来但没有社会使用价值的产品, 这种产品不能视为稀缺,因为没有社会需求;l 第四类是没有使用价值的产品,它所耗费的劳动也无 效,因而不创造价值资源配置的必要性l社会经济资源是稀缺的,而社会对资源 的需求是无限的这种资源的稀缺性存 在于一切时代和社会,正是由于这种稀 缺性,社会都必须采用一定的调节机制 对资源的不同用途和在不同使用者之间 进行分配这种分配就是资源配置如 何把这些稀缺的资源利用好,配置适当 ,是任何社会都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稀缺资源配置与经济机制调节l经济机制是指经济运行过程中,经济组 织或经济系统内部和外部各个构成要素 、各部分、各环节之间相互制约和相互 联系的方式及其组织或系统运作的机理 按比例配置社会资源是一切社会 化生产的共有的规律 l马克思指出:“要想得到和各种不同的需要量 相适应的产品量,就要付出各种不同的和一定 数量的社会总劳动量。
这种按比例分配社会劳 动的必然性,决不可能被社会生产的一定形式 所取消,而所能改变的只是它的表现形式 ……自然规律是根本不能取消的在不同的历 史条件下,能够发生变化的,只是这些规律借 以实现的形式l(马克思:《致路·库格曼1868年7月11日》,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368页 l 社会劳动按比例分配是一个客观规律, 是自发地由市场调节来实现社会劳动按 比例分配,还是自觉地通过计划调节来 实现社会劳动按比例分配,不过是这一 客观规律借以实现的不同形式资源配置的两种实现形式l社会化生产要求社会总劳动在不同部门之 间按比例分配以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在历史上先后出现两种形式:计划和市 场l1 计划 —计划机制(计划调节)l2 市场—市场机制(市场调节)计划机制与计划调节l反映社会生产和社会需要之间的内在联系、有 计划地实现社会总劳动按比例分配和自觉调节 经济运行的经济机制叫计划机制l计划机制包括计划的制定、计划的实现形式和 宏观计划调节等计划机制对经济运行的调节 即计划调节l计划机制体现了人们对社会生产按比例发展规 律的自觉运用,是主观见诸于客观的过程,是 一种“看得见的手”的调节。
市场机制与市场调节l反映社会生产和社会需要之间的客观联系,通过价格 、竞争和供求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社会总劳动按比例 分配和自发调节经济运行的经济机制叫市场机制l市场机制对经济运行的调节便是市场调节l 市场调节的实质就是价值规律调节价值规律是通过 价格、供求和竞争调节社会劳动分配比例的,是一种“ 看不见的手”的调节l正如恩格斯所说:“只有通过竞争的波动从而通过商品 价格的波动,商品生产的价值规律才能得到贯彻,社 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这一点才能成为现实” l(恩格斯:《马克思和洛贝尔图(哲学的贫困)德文版序言》,《马克思恩格斯 全集》第21卷,第215页8.1.2 商品消亡后的产品经 济和计划配置资源方式l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设想的产品经济模式l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根据社会主义可以在资本主 义比较发达的国家同时取得革命胜利的理论, 设想未来社会将实行单一的社会所有制,不存 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在未来社会里,单一 社会所有制使社会需要和社会供给建立起直接 的联系,劳动无须通过“迂回曲折的道路”来表 现,社会完全可以按照统一的计划安排生产、 调节分配 l马克思指出: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以后,“ 生产者并不交换自己的产品,耗费在产品生产上的劳 动,在这里也不表现为这些产品的价值,不表现为它 们所共有的某种物的属性。
个人的劳动不再经过 迂回曲折的道路,而是直接作为总劳动的构成部分存 在着在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商品生产将会消亡, 整个社会将实行直接社会化生产和交换的产品经济, 将对社会资源实行“有意识的社会调节 (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0页马 克思:《致路·库格曼》,《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369页l恩格斯指出:“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 ,商品生产者就将被消除”,将“按照全 社会和每个成员的需要对生产进行的社 会的有计划的调节”l(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323 页 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 319页计划调节的优势和长处l 计划调节适应于社会化大生产高度发展的要求,是自觉地运用 社会生产按比例发展规律的实现形式计划调节的优势和长处在 于:l第一,计划调节可以从总体上保持国民经济按 比例发展和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避免盲目无 政府状态和周期性危机l第二,计划调节可以在全社会范围内动员和集 中必要的财力、物力进行重大建设,防止重复 建设和巨大浪费l第三,计划调节可以合理地调节收入分配,保 持社会公正计划经济的历史实践l 经济实践表明:计划调节的功效取决于 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有其适用的基础 和领域,超出适用的基础和领域,计划 调节的功效会力所不及,失去效力。
列宁与新经济政策列宁与新经济政策l列宁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实行新经济政策 ,提出:“在一些大国的无产阶级革命还没有 到来以前,经济关系或经济体制类型=上面实 行集中 下面实行农民的自由贸易”,提倡:“研 究市场”;他根据苏维埃俄国实现全国电气化 计划的实践情况指出:“完整的、完善的、真 正的计划,目前对我们来说=‘官僚主义的空想’ 列宁:《〈论粮食税〉的几个提纲》, 《列宁全集》第41卷,第377页斯大林的计划经济体制l斯大林领导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于1921年 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他设计的计划经济体制是 :“我们的计划不是臆测的计划,不是想当然的计划, 而是指令性的计划,这种计划各领导机关必须执行, 这种计划能决定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将来发展的方向 苏联早期的计划经济实践显示出运用计划手段能够集 中财力、物力和人力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长处,加 速了苏联工业化的进程,其举世瞩目的成就与西方资 本主义世界30年代大危机形成鲜明的对照斯大林 :《联共(布)第十五次代表大会》,《斯大林全集 》第10卷,第280页我国建国初期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l我国同其他二次战后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 一样,开始都照搬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 制模式。
建国初期,这种体制在加速经济发展 和工业化进程方面曾经起到巨大的作用但是 ,随着经济发展,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日 益显露出不适应商品经济运行的矛盾计划经济的弊病l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存在着一个按照行业和产品 的特征而细分的、用来落实中央计划的庞大的行政机 构体系它是一个由几十个条条和块块构成的经济管 理机构这些行政管理机构各管一摊,形成经济运行 中的“条”“块”分割这种分割,严重地阻碍了企业之间 的经济联系,使个量资源难以通过横向流动实现优化 组合l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的生产活动从属 于行政主管部门的决策和指令,不能及时反映市场供 求和价格变化,使生产与需求严重脱节,造成产品不 能适销对路l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是上级机关的附 属物,不能自主决策和经营,使企业经营机制僵化, 缺乏活力l 总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所以不能 适应商品经济发展对体制的客观要求,束缚生 产力发展,是有其深刻内在原因的其症结在 于,计划调节不适应商品经济微观基础,排斥 市场,遏制竞争,抑制企业活力,对调节商品 经济运行失去效力计划调节不适应商品经济 发展,并不否定计划调节的作用。
因为计划调 节的长处不在于经济运行的微观基础和个量资 源配置,而在于经济运行的宏观调控和社会资 源的合理配置8.1.3商品经济和市场配置 资源方式l 市场配置资源方式适应于社会化生产条 件下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是通过市场 来实现其经济运行的市场是商品生产 和交换关系的枢纽市场配置资源的特征l(1)在社会化商品生产的分工体系中,各个 商品生产者要适应市场需求组织生产;l(2)生产要素资源市场化,按市场行情配置 资源,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l(3)个量资源配置是否符合社会需要的比例 ,生产出来的产品是否符合社会需要,要通过 市场竞争,经受市场检验;l(4)各个商品生产者分散经营,独立决策, 自负盈亏,自担市场风险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l通过商品、生产要素的需求和供给的变 化决定其价格,使价格反映资源的稀缺 性,进而由于价格的变动引导着资源在 各产业部门和企业之间的流出流入,达 到资源利用的节约及其在各部门的配置 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市场能够进行资源配置的原因l第一、各个市场活动主体受到利益的激 励和约束他们对自身经济利益的关切 是市场发挥这种功能的内在动因l在经济利益的激励和约束下,他们根据市场价 格的变化调节自己的生产和经营。
一方面,他 们必须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 ;另一方面,必须将生产要素由亏损的或获利 少的部门转入获利的或获利多的部门这样就 促使资源利用的节约和供求结构的适应,从而 达到资源配置的优化l第二、市场主体的外部竞争压力竞争 以其强大的杠杆作用推动着企业优胜劣 汰和资源配置优化l竞争越充分,市场调节的功效越大由竞争形 成市场价格的情况下,那些商品或劳务成本低 的市场主体将获得更多的收益;而那些商品或 劳务成本高的市场主体则获利少甚至亏损,从 而难以发展乃至破产l市场调节的对象是市场主体,市场调节 对搞活经济具有较强的积极作用,但是 ,这种调节作用不是万能的,存在自身 的缺陷和局限性市场调节的积极作用 和局限,都是商品经济发展合乎规律发 生的现象市场调节的积极作用l第一、 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 步,促进劳动效率提高;l第二、 引导按照市场需要优化生产要 素组合,实现产需衔接l第三、 发挥竞争和优胜劣汰机制,增 进商品生产经营能力市场调节的缺陷和局限性l第一, 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l第二,市场调节对垄断性产品的调节 是乏力的l第三,市场调节会造成外部不经济l第四,市场调节不能有效地提供公共 产品和劳务 l第五,市场调节不能解决收入不公平 和社会不公平的问题外部不经济l外部性是西方经济学产权理论中一个包括外在成本和外在收益的模糊性概念,指 从事一项经济活动的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或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不一致的现象 。
外部性又分为负外部效应和正外部效应负外部效应指。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