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澳门中西文化合璧的典范.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公****
  • 文档编号:378832020
  • 上传时间:2022-11-2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9.91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澳门,中西文化合璧的典范一直以来,内地人们被澳门经久的殖民史和著名的博 彩文化所掩盖,一提起澳门,首先映入脑海的是赌博与博彩 业其实,更为重要的是,澳门是 400 多年来中西文化交流 互补、多元共存、共同发展的桥头堡,是中西文化珠联璧合 的典范天主教文化与中国民间宗教文化的共存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葡萄牙人贿赂明朝延海道副 使汪柏,以商船遭遇风暴为由,请求准许在澳门居住,晾晒 货物从此,在澳门的葡萄牙人逐渐增多,以致“筑室千区”、 “夷众万人”传教士也来到澳门,开始传教活动,澳门成 为基督教传播基地,被称作“圣名之城”自 17 世纪中叶开 始澳门大规模修建教堂,教堂的建筑形式大多以欧陆巴罗克 式为主,再结合东方及热带地区的建筑特色,如砖瓦、赤土 陶瓷的窗户及中式图案都可在某些建筑物上看到历经数百 年,澳门不少历史悠久的教堂如主教座堂、圣老楞佐堂、圣 安多尼堂、玫瑰圣母堂及望德圣母堂等依然矗立 1594 年, 天主之母学院的成立,使耶稣会在澳门开办的学府更加蓬勃 它也成为第一所在远东开办的西方模式的大学学院设有一 座新圣堂,是一座具有三个殿堂的宏伟大教堂,由中国和日 本的工匠参与兴建,为教堂树立了一个汇聚各种文化的典范 特征,也为耶稣会所颂扬。

      1762 后,这里变成兵营1835 年,兵营厨房起火,波及其余的附属建筑物,摧毁了教堂, 并差点摧毁整座建筑,仅遗留教堂正面前壁这就是世界闻 名的大三巴牌坊,即天主之母教堂(又叫圣保禄教堂)因 教堂前壁形似中国传统牌坊,当地人称其为大三巴牌坊这 座中西合璧的石壁在全世界的天主教教堂中是独一无二的在天主教文化兴盛的同时,中国民间宗教也在澳门绵延 传承佛教和道教建筑风格各异,宝藏丰富观音堂、妈阁 庙、蓬峰庙等都是澳门著名的庙宇,其中妈阁庙又是澳门最 著名的名胜古迹,建于 1488年,至今已逾 500年,是澳门 三大禅院中最古老的建筑,背山面海,沿崖建筑,古木参天, 风光优美这里供奉天后,又名娘妈,传说能预言吉凶整 座庙宇包括大殿、弘仁殿、观音阁等主要建筑,石狮镇门, 飞檐凌空,是一座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古建筑,朝拜者甚众 中国民间宗教的绵延传承,同时也向西方传播了中国传统文 化,中国传统文化在这里与西方文化碰撞、交融、交汇,证 明了中国传统文化永不衰败的生命力及其开放性和包容性, 以及中西两种文化和平共存的可能性世界文化遗产:澳门历史城区澳门历史城区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西式建筑遗产,是东 西方建筑艺术的综合体现。

      作为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一个最 重要桥头堡,几百年来各种文化在澳门这块土地上互相碰撞 交流,形成了今天澳门独特的文化氛围2005年7月15 日, 澳门历史城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成为中国第 31 处世界遗产这是一片以澳门旧城为核心的历史街区,以相邻的广场 和街道连接而成,包括妈阁庙前地、亚婆井前地、岗顶前地、 议事亭前地、大堂前地、板樟堂前地、耶稣会纪念广场、白 鸽巢前地等多个广场空间,以及妈阁庙、港务局大楼、郑家 大屋、圣老楞佐教堂、圣若瑟修院及圣堂、岗顶剧院、河东 图书馆、圣奥斯定教堂、民政总署大楼、三街会馆(天帝庙)、 仁慈堂大楼、大堂(主教座堂)、卢家大屋、玫瑰堂、大三 巴牌坊、哪吒庙、旧城墙遗址、大炮台、圣安多尼教堂、东 方基金会会址、基督教坟场、东望洋炮台等 20 多处历史建 筑澳门历史城区保存了澳门 400多年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 精髓,是中国境内现存年代最远、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和 最集中的以西式建筑为主、中西式建筑互相辉映的历史城区 是西方宗教文化在中国和远东地区传播的重要历史见证,更 是 400 多年来中西文化交流互补、多元共存的结晶从 16 世纪中叶开始,澳门发展成为中国主要的对外港 口,也是亚洲地区重要的国际港口。

      贸易活动的兴盛吸引了 世界各地的人前来贸易、居住,一个融合欧、亚、非、美四 洲人民的“华洋杂居”的国际城市由此诞生400 多年间, 世界各地各色种、各民族的人,带着不同的文化思想,不同 的职业技艺,不同的风俗习惯,在澳门历史城区内盖房子、 建教堂、修马路、筑炮台以至建坟场,展开多姿多彩的生活, 创造着兼容并蓄的多元文化澳门不仅是当时中国接触西方 文化的桥头堡,而且,居住在澳门的外国人,也以各种方式, 向世界各国介绍在澳门所接触的中国文化思想与生活习俗 澳门成为一道外国认识中国的门户随着外国人的定居,他们把自己的建筑传统带到澳门, 使澳门成为近代西洋建筑传入中国的第一站文艺复兴后的 一些主要建筑形式、风格,结合亚洲其他地区不同的建筑元 素在澳门产生了新的变体,形成独树一帜的建筑风格具有 代表性的玫瑰堂(板樟庙)、圣安多尼教堂、圣若瑟修院、 圣老楞佐教堂等都具有巴洛克建筑风格特色,而民政总署大 楼、议事亭前地等建筑,又显出浓浓的南欧建筑艺术特色 岗顶剧院则为新古典希腊复兴风格以郑家大屋、卢家大屋 等为主的中式建筑,不仅是晚清时期粤中民居温婉纤细建筑 风格的典型,而且处处体现着中西结合之特色。

      今天,澳门已回归祖国,在祖国的怀抱里,澳门将继续 保护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保存澳门独树一帜的人文气息, 创造出更加幻丽多彩的多元文化。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