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doc
20页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篇一: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简答题1、 民俗及民俗文化含义:民俗又称民间文化,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 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 项,可以简单概括为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民俗传 统的国家,在中国境内土生土长的各民族中,都有广大人民群众创造的各类民 俗文化,代代传承这些民俗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还增加了民族凝聚力 民俗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各个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 扩大和演变,为人民的日常生活服务民俗就是这样一种来自于人民,传承于 人民,规范人民,又深藏在人民的行为、语言和心理中的基本力量民俗文 化,是指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也泛指一个国家、民族、地区中集 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是在普通人民群众(相对于官 方)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物质的、精神的文化现象它具有普遍 性和传承性和变异性 [1]2、 学习中国民俗文化的意义: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数千年沉淀下来的精 华,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一方面可以增加对历史的了解、对文化的了解,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再者也可以培养民族自豪 感和增加民族凝聚力,第三,万物的发展都有相通之处,数千年的文化史,也 是中国人数千年的思想和行为演变史,以史鉴今,可以提高我们的思想深度和 广度。
3、 中国民俗文化的特征:第一是它的延续性、凝聚力与包容性第二,以 人为本,重人伦,重道德,尊君重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又一个特点第三,主张自强不息、勤劳刻苦、刚健有为、鞠 躬尽瘁,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又一特点第四,强调人格,提倡节烈,主张为 国尽忠,杀身以成仁,舍生以取义,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又一个特点第五, 崇尚统一,维护多民族国家的共同利益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又一个特征 第六、 持中贵和,崇尚中庸,追求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另一个突出特征第七、 儒道互补,外儒内法,儒、佛、道三教合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又一个重要特 征第八、 务实事,轻玄想,重实用,戒空谈,看实效,重实绩,主张经世致 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又一个重要传统4、 农业生产民俗的特点:(一)地域性和季节性 . (二)功利性 . (三)技艺性 . (四)保守性与稳定性 . (五)经验性. (六)田园性 . 三、农业生产民俗的类型 :种植业民俗、渔业民俗、 林业民俗、畜牧业民俗、采集与狩猎民俗、副业民俗5、 中国服饰功能的演变、发展:汉服的主要特点是交领、右衽,不用扣 子,而用绳带系结,给人洒脱飘逸的印象这些特点都明显有别於其他民族的服饰。
汉服有礼服和常服之分从形制上 看,主要有“上衣下裳”制(裳在古代指下裙)、“深衣”制(把上衣下裳缝 连起来)、“襦裙”制(襦,即短衣)等类型其中,上衣下裳的冕服为帝王 百官最隆重正式的礼服;袍服(深衣)为百官及士人常服,襦裙则为妇女喜爱 的穿著普通劳动人民一般上身著短衣,下穿长裤配饰头饰是汉族服饰的重 要部分之一古代汉族男女成年之后都把头发绾成发髻盘在头上,以笄固定 男子常常戴冠、巾、帽等,形制多样女子发髻也可梳成各种式样,并在发髻 上佩带珠花、步摇等各种饰物鬓发两侧饰博鬓,也有戴帷帽、盖头的从三 皇五帝到明代的几千年时间里,汉民族凭借自己的智慧,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汉 服文化,发展形成了具有汉民族自己独特特色的服装体系——汉服体系博大 精深、体系完备、悠久美丽的汉服,是中国不可多得的一大财富,是非常值得 每一个炎黄子孙引以为自豪的 客观上的汉族人某些历史阶段的民族服装例如 汉化旗装 /旗袍/ 马褂等绝对不可以被称作“汉服”,因为它们与真正的汉服没 有正常的演变衔接过程 6 、 中国饮食民俗的产生和发展:民俗是伴随着人类社 会的产生而产生,伴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而发展,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进步的。
饮食民俗亦是如此如果探寻其成因,中国食俗主要 导源于五个方面:一是经济原因食俗虽然是种文化现象 ,但其孕育和变异无 疑会受到社会生产力发展程度的制约二是政治原因饮食民俗经常受政治形 势的支配, 尤其是当权者的好恶和施政方针,往往会左右民间食俗风尚的兴 衰三是地 缘和气候原因饮食民俗对自然环境有很强的选择性和适应性,地 域和气温不同,食性和食越自然也不同四是宗教信仰原因 民俗是退化的 宗教”,不少食俗乃是从原始信仰崇拜或现代人为宗教的某些仪式演变而来 的五是语言原因语言既是人们交流思想感情的 工具,又是食俗世代传承的 工具,同时语言本身也是民俗事象之一追溯历史,人类饮食民俗文化经历了 三个阶段,生食——生食、演变(腌制生鱼、生肉),熟食——烤食、煮食 (炒食),烹调——主食和副食的不同配制(主食:稻米、小麦、玉米、高 梁、小米等,副食:蔬菜、禽蛋、肉类等,饮料——茶、酒、奶以茶、酒为 主7、 中国传统民俗中的主要菜系及其代表菜品:鲁、川、苏、粤、闽、 浙、湘、徽,鲁菜即山东菜系,由齐鲁、胶辽、孔府三种风味组成是宫廷最大菜系以孔府风味为龙头山东菜系对其 他菜系的产生有重要的影响,因此鲁菜为八大菜系之首。
糖醋鲤鱼、宫爆鸡丁 ( 鲁系) 、九转大肠、汤爆双脆、奶汤蒲菜、南肠、玉记扒鸡、济南烤鸭等都是 家喻户晓的济南名菜川菜:即四川菜系以成都菜为代表四川菜系各地风 味比较统一主要流行于西南地区和湖北地区,在中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川菜 馆川菜是中国最有特色的菜系,也是民间最大菜系 川菜中五大名菜是:鱼 香肉丝、宫爆鸡丁、夫妻肺片、麻婆豆腐、回锅肉等苏菜:即江苏菜系由 徐海、淮扬、南京和苏南四种风味组成,是宫廷第二大菜系今天国宴仍以苏 菜为主 名菜肴有清炖蟹粉狮子头、大煮干丝、三套鸭、水晶肴肉等粤菜:即广东菜菜,由广府、客家、潮汕三种风味组成,在中国大部分地 区都有粤菜馆在国内、海外影响极大不仅香港、澳门,而且世界各国的中 菜馆,多数是以粤菜为主粤菜是国内民间第二大菜系,地位仅次于川菜在 国外是中国的代表菜系粤菜以广府风味为代表 代表品种有:龙虎斗、白灼 虾、烤乳猪、香芋扣肉、黄埔炒蛋、炖禾虫、狗肉煲、五彩炒蛇丝等 闽菜: 闽菜是以闽东、闽南、闽西、闽北、闽中、莆仙地方风味菜为主形成的菜系 以闽东和闽南风味为代表 五碗代表:太极芋泥、锅边糊、肉丸、鱼丸、扁肉 燕 浙菜:即浙江菜系,以杭州菜为代表浙江菜系各地风味比较统一。
主要 流行与浙江地区和江苏菜系中的苏南风味、安徽菜系中的皖南、沿江风味较 近名菜名点有:龙井虾仁、西湖莼菜汤、虾爆鳝背、西湖醋鱼、炸响铃、抢 蟹、新风鳗鲞、咸菜大汤黄鱼、冰糖甲鱼、牡蛎跑蛋、蜜汁灌藕、嘉兴粽子、宁波汤团、湖州千张包子等湘菜:即湖南菜系,以长沙菜为代表湖南菜系 各地风味统一主要流行于湖南地区在中国大部分地区都有湘菜馆是民间 第三大菜系著名菜点有:东安子鸡、腊味合蒸、组庵鱼翅、冰糖湘莲、红椒腊 牛肉、发丝牛百页、火宫殿臭豆腐、吉首酸肉、换心蛋等徽菜:即安徽菜 系包括皖南、沿江、沿淮三种风味以皖南风味为代表其代表菜有: " 清炖马蹄" 、"黄山炖鸽" 、 "腌鲜鳜鱼 "、"红烧果子狸 " 、"徽州毛豆腐 "、"徽州桃脂 烧肉" 等8、 中国居住民俗的几大类型及其分布地区:一、木构架庭院式住宅 ,这是中国传统住宅的最主要形式,其数量多,分布广,为汉族、满族、白族等族大部分人及其他少数民族中的一部分人使 用二、“四水归堂”式住宅 ,中国南部江南地区的住宅名称很多,平面布局 同北方的“四合院”大体一致,只是院子较小,称为天井,仅作排水和采光之 用三、“一颗印”式住宅 ,云南省(中国西南部)的“一颗印”式住宅可以 作这类住宅的代表,在湖南(中国南部)等省称为“印子房”。
四、大土楼 , 大土楼是中国福建西部客家人聚族而居的围成环形的楼房 五、窑洞式住宅, 窑洞式住宅主要分布在中国中西部的河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等黄土层 较厚的地区 六、干阑式住宅 , 干阑式住宅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南部的云南、 贵州、广东、广西等地区,为傣族、景颇族、壮族等的住宅形式9、 中国四合式建筑的类型及特点:首先,它的历史十分悠久自元代正 式建都北京,大规模规划建设都城时起,四合院就与北京的宫殿、衙署、街区、坊巷和胡同同时出现了其次,四合院 的构成有它的独特之处它的院落宽绰疏朗,四面房屋各自独立,又有游廊连 接彼此,起居十分方便;封闭式的住宅使四合院具有很强的私密性,关起门来 自成天地;院内,四面房门都开向院落,一家人和美相亲,其乐融融;宽敞的 院落中还可植树栽花、饲鸟养鱼、叠石迭景,居住者尽享大自然的美好此 外,四合院虽为居住建筑,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 体四合院的营建极讲究风水,风水学说,实际是中国古代的建筑环境学,是 中国传统建筑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合院的装修、雕饰、彩绘也处处体现着 民俗民风和传统文化,表现出人们对幸福、美好、富裕、吉祥的追求,如以蝙 蝠、寿字组成的图案,寓意“福寿双全”;以花瓶内安插月季花的图案寓意 “四季平安”;而嵌于门簪、门头上的吉辞祥语,附在抱柱上的楹联,以及悬 挂在室内的书画佳作,更是集贤哲之古训,采古今之名句,或颂山川之美,或 铭处世之学,或咏鸿鹄之志,风雅备至,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有如一座中国 传统文化的殿堂。
10、 古代中国的人生仪礼及其民俗活动:一、诞生礼 1、生命降生仪式: “洗三”汉族一般是在婴儿出生第三天举行庆贺仪式洗三是标志新生儿脱离母体降生人世的象征性仪式 2、进入 人群仪式:“满月”、“百日”、二、成年礼 1 与婚礼相结合的成年礼 2 与 幼子养育习俗相结合的成年礼 3 相对独立的成年礼三、婚礼 婚姻仪礼我国各 民族的婚姻形态多种多样婚礼,人的一生中重要的大礼古代有六礼之说, 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四、丧葬礼 1 、土葬 2、火葬 3、水葬 4、天葬11、 中国姓氏的起源及演变:我中华民族是个源远流长的民族,因此,我 们民族的姓氏源流就显得非常繁富中国姓氏的来源形式众多,情况复杂大约有以下几种来源: 1 来自出生地、 居住地、封国、封地:如鲁姓、杜姓、杨姓、董姓2 先人的名字、庙号、谥号:如张姓、牛姓 3 先人的爵位、官职:如公 姓、史姓、司马姓、司徒姓职业、技艺:如陶姓 4 以事为姓:如松姓 5 以次第 为姓:如伯姓、孟姓 6 帝王赐姓:如郑 7 因避讳、避难改姓或音变、形变而得 的姓氏:如求姓中国姓氏的演变有一些规律: 1 在音节上,由复音姓氏向单音 姓氏转化。
2在用字上,由粗俗纷杂向脱俗规范转变 3 在字形上,由繁向简转 化4 姓氏的等级姓氏本来没有尊贵卑贱之分但是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 根据姓氏划分等级的情况这就是门第观念 12 、 根据居住地的不同、举出 家乡婚礼中的孕育民俗事项:民俗婚礼,即是按照民族的传统婚礼习俗,按照 各个规范流程进行的婚礼这种婚礼的程序比较复杂,讲究也颇多,但是却充分 体现了民俗文化的精髓汉族先人认为黄昏是吉时,所以会在黄昏行娶妻之 礼,因此夫妻结合的礼仪称为“昏礼”,后来演化为婚礼汉族人认为红是吉 祥的象征,所以传统婚礼习俗总以大红色烘托着喜庆、热烈的气氛吉祥、祝 福、孝敬成为婚礼上的主旨,几乎婚礼中的每一项礼仪都渗透着中国人的哲学 思想主词条 : 三书六礼、闹洞房、三朝回门、交杯酒、哭嫁一:出嫁时间的 禁忌 完婚后三日,新郎陪同新娘回娘家,俗称“回门” 二:出嫁仪式的禁忌 安新床后到新婚前夜,准新郎最好找个未成年的男童一同睡新床,否则犯了睡空床的禁忌,所谓“困空铺,不 死尪,亦死某”,认为是凶兆新郎到新娘家中迎娶新娘,新娘离家时应喜极 而泣,且哭的越快越大声越好,这叫留下“水头”旺女家,有越哭越发之意 三:出嫁方位地点要注意 安新床时要把床置放正位,不要与桌子衣橱或任何物 件的尖角相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