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法制的古代名言.docx

8页
  • 卖家[上传人]:杏**
  • 文档编号:314587214
  • 上传时间:2022-06-20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0.69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法制的古代名言篇1:古代法制名言1) 是法同等,无有高下2) 法不殉情3)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4) 立法之业,益为政治上第一关键,觇国家之盛衰强弱者,皆于此焉5)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6) 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7) 圣人之立法,本以公天下8) 喜不行从有罪,怒不行杀无辜9) 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10) 以至详之法晓天下,使天下明知其所避11) 诛不避贵,赏不遗贱举事不私,听狱不阿12) 守一而制万物者,法也13) 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14) 一民之轨,莫如法15) 爵不行以无功取,刑不行以贵势无16) 法无古今,惟其时之所宜与民之所安耳17) 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18) 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19) 法施于人,虽小必慎号令不虚出,赏罚不滥行20) 吏不良,则有法而莫守;法不善,则有财而莫理篇2:古代法制名言1) 国无常治,又无常乱,法令行则国治,法令驰则国乱汉、王符《潜夫论、述赦》)2) 夫立法之大要,必令善人劝其德而乐其政,邪人痛其祸而悔其行。

      汉王符《潜夫论、断讼》)3) 法生于义,义生于众适,众适合于人心,此治之要也汉、刘安《淮南子、生术训》)4) 法出于仪、威于义 苏轼《王振大理少卿》5) 法令明具,而用之至密,举天下惟法之知 苏轼《策别第八》6) 以至详之法晓天下,使天下明知其所避 苏轼7) 宁正以逆众意执法而违私志8) 法者,编着之国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9) 治国无法则乱,遵守法律而弗变则悖,悖乱不行以持国10) 治国无其法则乱,遵守法律而不变则衰11) 赏不避仇仇,诛不择骨肉12)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13) 而正方圆;圣人能生法,不能废法以治国14) 明慎所职,毋以身试法 《汉书、王尊传》15) 知为吏者奉法利民,不知为吏者枉法以害民汉、刘安《说苑、政理》)16) 法立于上则欲成于下 苏辙17) 立法设禁而无刑以待之,则令而不行 苏辙18) 圣人之立法,本以公天下 宋、陈亮19) 治国者,必以奉法为重 《三国演义》20) 法无古今,惟其时之所宜与民之所安耳 张居正篇3:法制的古代名言1) 设若上无道栓,则下无遵守法律2) 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3) 法大行,则是为公是,非为公非。

      4) 虽有巧目利手,不如拙规则之正方圆也故巧者能生规则,不能废规则5) 法令至行,公正无私6) 法者,定分止争也7) 法者,下之仪也8) 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9) 为法,必使之明白易知10) 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11)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12) 为人上者释法而行私,则人臣者援私以为公13) 当公法则不阿亲戚14) 立宪利于国,利于君,利于民15) 圣人为法国者,必逆于世,而顺于道德16) 立法设禁而无刑以待之,则令而不行17) 可行必守,有弊必除18) 按善恶见闻之实,断是非去取之疑19) 唯奉三尺之律,以绳四海之人20)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篇4:法制的古代名言1) 石以砥焉,化钝为利;法以砥焉,化愚为智2) 执法如山,守身如玉3) 故治国无其法则乱,遵守法律而不变则衰4) 国不行无法,有法而不善与无法等5) 言不中法者,不听也,行不中法者,不高也,事不中法者,不为也6) 视时而立仪7) 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8) 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此谓为大治9) 法立于上则欲成于下10) 功同赏异则劳臣疑,罪钧刑殊则百姓惑,信赏必罚,综核名实11) 赏厚而刑,刑重而威,必不失疏远,不违亲切。

      12) 凡法令更,则利害易,利害易,则民务变13) 明慎所职,毋以身试法14) 不为重宝轻号令,不为亲戚后社稷,不为爱民枉法律,不为爵禄分威权15) 禁胜于身,则令行于民;上不行法则民不从彼16)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17) 宥过无大,刑故无小18) 圣人立法以导民之心,各使自然使生者无德,死者无怨19) 不以私害法,则治20) 私情行而公法毁篇5:古代法制名言警句1) 有事不避难,有罪不避刑2) 法不阿贵,绳不绕曲3) 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常,法度制度,各因其宜唐、马总《意林、淮南子》)4) 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王安石《周公》)5) 法出于仪、威于义 苏轼《王振大理少卿》6) 法令明具,而用之至密,举天下惟法之知 苏轼《策别第八》7) 以至详之法晓天下,使天下明知其所避 苏轼8) 宁正以逆众意执法而违私志9) 法者,编着之国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10) 治国无法则乱,遵守法律而弗变则悖,悖乱不行以持国11) 治国无其法则乱,遵守法律而不变则衰12) 赏不避仇仇,诛不择骨肉13)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14) 而正方圆;圣人能生法,不能废法以治国。

      15) 设而不犯,犯而必诛16) 当事而立法,因时而制礼17) 民不举官不究18) 历法禁,自大更始,则小臣不犯矣19) 法立,有犯而必施;令出,惟行而不返20) 天下从事者,不行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篇6:古代法制名言警句1) 以至详之法晓天下,使天下明知其所避 苏轼2) 虽有巧目利手,不如拙规则之正方圆也故巧者能生规则,不能废规则3) 而正方圆;圣人能生法,不能废法以治国《管子、法法》4) 有道之君,行法修制,先民服也 《管子、法法》5) 视时而立仪 《管子,国难》6) 有法度之制者,不行巧以作伪,有权衡之称者,不行欺以轻重,有寻丈之数者,不行差以长短《管子、明法》7) 不为重宝轻号令,不为亲戚后社稷,不为爱民枉法律,不为爵禄分威权《管子、法法》8) 圣人立法以导民之心,各使自然使生者无德,死者无怨《文子、自然》9) 圣人之为国也,观俗立法则治 《商君书、算地》10) 法不察民情而立之,则不威 《商君书、壹言》11) 当事而立法,因时而制礼 《商君书、更法》12) 圣人为法国者,必逆于世,而顺于道德 《韩非子、奸劫弑臣》13) 夫立法令者,以废私也,法令行而私道废《韩非子,诡练》14) 凡法令更,则利害易,利害易,则民务变。

      《韩非子、解老》15) 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 《韩非子、解老》16) 言不中法者,不听也,行不中法者,不高也,事不中法者,不为也《商君书、君臣》17) 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18) 治国无法则乱,遵守法律而弗变则悖,悖乱不行以持国《吕氏春秋、慎大览、察今》19) 非法不言,非道不行 《孝经、卿大夫章》20) 国无常治,又无常乱,法令行则国治,法令驰则国乱汉、王符《潜夫论、述赦》)。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