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吨循环流化床锅炉说明书.docx
15页UG — 75/3.82 — M41锅炉说明书99G(I) —SM1编 制 校 对 审 核 审 定 中华人民共和2004 年 6 月本产品为 75t/h 中温、中压循环流化床锅炉,采用近年发展起来的循环流化床燃 烧技术,并根据无锡华光锅炉股份有限公司与国内著名院校多年合作开发循环流化 床锅炉的经验,以及同类型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的成功经验基础上,完善了这一产 品本产品结构简单、紧凑,与传统的煤粉炉炉型相似,锅炉本体由燃烧设备、给煤装置、床下点火装置、分离和返料装置、水冷系统、过热器、省煤器、空气预热器、钢架、平台扶梯、炉墙等组成二. 锅炉参数额定蒸发量75t/h额定蒸汽压力3.82MPa额定蒸汽温度450 °C给水温度150°C排烟温度〜145 C锅炉设计效率85〜90%三. 设计燃料1、煤种:烟煤、无烟煤、贫煤、褐煤、混煤等;收到基低位发热值Q =20934~23500KJ/Kgnet.ar2、 燃料颗粒度要求:煤为0〜10mm; 50%切割粒径d =1.5mm;详见附图150 注意事项:用户应按照附图 1 严格控制煤颗粒度的大小,以利于锅炉的正常燃烧 和运行3、 石灰石颗粒度要求:〈2mm。
50%切割粒径d =0.25mm;详见附图2四. 锅炉各部分结构简述:1、燃烧装置:流化床布风板采用水冷布风板结构,有效面积为 7.7m2 ; 布风板上布置了 266 只钟罩式风帽,风帽间风板上填保温混凝土和耐火混火混凝土空气分为一次风及二次风,一、二次风之比为60:40,一次风从炉膛水冷风室 二侧进入,经布风板风帽小孔进入燃烧室二次风在布风板上高度方向分二层送 入布风板上布置了二只①219的放渣管(每只放渣管另接一只①219事故放渣管), 可接冷渣机(用户自理)水冷风室底部还布置了二只①108的放灰管,用于定期清除水冷风室中的积灰2、 给煤装置本锅炉炉前布置了三只给煤管,煤通过给煤管送入燃烧室给煤管上布置有送 煤风和播煤风,以防给煤堵塞送煤风接一次冷风,播煤风接一次热风,二股风 合计约为总风量的 4%,每只送风管、播煤风管应布置一只风门(设计院设计), 以调节送煤风量给煤口在离风帽约1500mm处进入燃烧室 建议:用户采用密封式带称重装置的皮带给煤机;皮带给煤机的安装位置,由设 计院定注意事项:为了防止堵煤,应保证煤中全水分W6%3、 床下点火装置 本锅炉采用水冷布风板、床下油枪点火技术,油枪在床下预燃室内先燃烧,然后和冷空气混合成〈800 °C的高温烟气,再经风室进入燃烧室加热物料,点火初期 为了预热锅炉本体,可调节较低的烟气温度,然后视料层温度再逐渐调高温度。
油枪前油压2.0MPa,油量100〜350Kg/h,采用0#轻柴油;油枪采用机械雾化4、 分离及返料装置本锅炉采用高温旋风分离器装置,分离装置布置在炉膛出口,分离器入口烟温850〜1000 °C在分离器下部布置了返料装置分离下来的飞灰经返料装置送回炉 膛继续燃烧返料口离风帽高约1200m m返料风应接风门及流量计(设计院设计), 用来调节风量经过分离器分离的烟气从分离器出口筒,流经水平烟道进入尾部 烟道加热尾部受热面5、 锅筒及其内部装置锅筒内径①1400mm,壁厚40 mm,材料20g,锅筒内部装置由旋风分离装置、 顶部百叶窗、加药管、排污管、再循环管、紧急放水管等组成锅筒上还设置有 高、低读水位表、压力表、安全阀、放气阀、自用蒸汽阀等附件锅筒中心线以 下 50 mm 为正常水位,距离正常水位上下 75 mm 为越限报警线,距离正常水位上 下 120 mm 为限值报警线6、 水冷系统炉膛水冷壁采用全悬吊膜式壁结构,炉室分左、右、前、后四个回路膜式 壁管径为①60X5,(前、后墙水冷壁在水冷风室区域为①51X5),节距为100mm 炉膛四周布置刚性梁,有足够的承载能力下降管采用先集中后分散的结构,由 锅筒引出二根直径①325X16的集中下降管,一直到炉前下部,然后再从集中下降 管引出分散下降管,分散下降管均为①108X4.5,前、后墙各为四根,二侧墙为 三根。
汽水连接管,二侧墙为①108X4.5各四根,前后墙为①133X6,共八根 在水冷壁易磨损部位采用焊鳍片、焊销钉敷耐磨材料等方法防止磨损7、过热器系统 过热器系统布置在尾部烟道中,分高温段及低温段二段烟气先经高温段后经低 温段高温段过热器管径①32 X 4,节距100mm,采用逆流布置方式,管子材质 为15CrMoG低温段管径①32 X4,节距100 mm,采用逆流布置方式,管子材质为20/GB3087 锅炉管子 高、低段过热器迎烟气冲刷第一排管,设有防磨盖板为调节过热汽温,在高、低段过热器之间布置①426的面式螺旋管圈减温器 过热器汇汽集箱上装有压力表、温度计、安全阀、向空排汽阀、蒸汽旁通阀、 疏水阀等附件高、低温过热器管支承方式采用管吊管的形式,由每一排悬吊管来吊二排高温 过热器管子、二排低温过热器管子8、 省煤器系统在尾部烟道过热器系统后面,布置了上、下二组省煤器,为防止磨损,上、下组 省煤器采用膜式省煤器结构,错列,横向节距为80 mm,纵向节距为45 mm,管径 为①32 X4为防止磨损,上、下组省煤器迎烟气冲刷第一、二排管子加装防磨盖 板,弯头处加装防磨罩省煤器管子支承在两侧护板上。
9、 空气预热器由于空气压力高,为防止漏风,采用卧式空气预热器,空气在管内,烟气在管外,采用顺排布置,管径①40 X1.5迎烟气冲刷前一排管子采用①42 X3.5的厚壁 管,以防止磨损预热器管箱分三段,最上一只管箱为二次风预热器,横向节距均为63mm,纵 向节距为60mm,下二只管箱为一次风管箱,横向节距均为68mm,纵向节距均为60mm10、 梁和柱、平台扶梯 锅炉本体及炉墙、管道、附件等的重量由钢架支承,通过钢架传至地基,钢架采用框架结构,炉室悬吊于炉顶主梁下,锅筒支承在炉顶主梁上,其余部分载荷分别由 相应的横梁、斜杆传至立柱上为便于运行维修,在锅炉四周设有几层平台,间距约3 米左右,平台之间有扶梯 连接11、炉墙布风板以上浓相区炉内炉墙采用浇注高强度耐磨浇注料;水冷壁外侧采用敷管 炉墙结构,外加外护板高温旋风筒、水平烟道及尾部烟道采用轻型炉墙、护板结构 本锅炉针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特点,在炉室、高温旋风筒等部位选用高强度耐磨浇注 料、高强度耐磨砖,以保证锅炉安全可靠运行,用户对此应给予足够的重视详见《锅 炉安装说明书中筑炉说明》炉膛内侧耐磨层厚度:80mm;炉膛外侧保温厚度: 200mm;旋风筒炉墙厚度: 350mm;立管、返料器、返料管炉墙厚度: 244mm;低温过热器区域以上炉墙厚度: 380mm;低温过热器区域以下炉墙厚度: 310mm;敬告:循环流化床锅炉耐磨材料质量与筑炉质量,十分重要。
它是关系到锅炉能否长 期、安全、可靠运行的关键因素之一只要用户、安装单位、筑炉单位重视,是完 全能够做得好的在耐磨材料的选取、炉墙结构设计、筑炉施工要求等方面,请用 户、安装单位、筑炉单位与我们设计人员多联系,共同把筑炉质量搞好12、密封结构在炉膛出口与高温旋风筒入口处,采用柔性非金属膨胀节,保证此处密封性能返料管上采用金属膨胀节在过热器、省煤器穿墙管等处均设有膨胀密封结构13、锅炉本体水、汽侧流程:给水一省煤器进口集箱一省煤器管束一省煤器出口集箱一锅筒一下降管一水冷壁下集箱f上升管f水冷壁上集箱f汽水连接管一锅筒一饱和蒸汽引出 管f吊挂管入口集箱f吊挂管管束f低温过热器入口集箱f低温过热器管束f面式 减温器f高温过热器管束f高温过热器出口集箱f连接管f汇汽集箱14、 锅炉本体烟气、灰侧流程:给煤f燃烧室燃烧的烟气和循环灰f炉膛f高温旋风分离器f转向排一返料器一渣室f高温过热器f低温过热器f省煤器f二次风空气预热器f一次 风空气预热器f除尘器15、 吹灰装置由于本锅炉采用了高效旋风分离器,进入尾部烟道的灰比较细,过热器等处积灰非常严重,因此我们在过热器区域二侧炉墙上设计了①219X10预埋管子。
为了锅 炉在低负荷时也能保证蒸汽参数,用户必须安装吹灰器(建议用户采用声波吹灰器)16、锅炉过程监控循环流化床锅炉与煤粉相比,在汽水侧的控制方式上基本相同但在燃烧控制上 却存在很大差异差异最大的是循环流化床锅炉特有的循环物料的监测调节及联锁 保护循环流化床锅炉属于低温燃烧,它的火焰特征比煤粉炉差的很多所以,它不设 置炉膛火焰监视系统(床下油点火装置例外)而更注重对炉膛的床温、床压的控制, 以及风煤比的监视、调节与联锁保护,注重对影响物料流化、循环、燃烧的各股风 量的监控,从而确保建立一个稳定的循环量,保证锅炉的燃烧与灰平衡、热平衡在热工控制方面,CFB锅炉有别于煤粉锅炉的主要方面有:16.1 闭环控制系统增加了下列内容:16.1.1 床温调节系统:16.1.2 床压调节系统;16.1.3 SO2排放调节系统;216.2 联锁保护系统添加了以下功能:16.2.1 主燃料跳闸联锁增加一次风量低于最小值(炉内床料流化丧失)、返料风出口压力低于最小值(回料阀物料流化丧失)以及风、燃料比低于最低值达加in以上 等反映热物料循环破坏而引起主燃料跳闸的条件16.2.2 增设投切燃料的床温联锁功能(相当于煤粉锅炉的投煤粉喷嘴的点火能量支 持条件)。
16.2.3 炉膛清扫逻辑中增加了“停炉后,若床温足够高时,可以不经过炉膛清扫直接复归MET继电器”功能,以此充分利用了CFB锅炉热物料的蓄热,不经炉膛清扫 直接热态启动16.2.4当出现分离器入口或出口烟温大于480°C的情况,由于CFB炉内存在大量的 热物料,若汽包水位过低跳闸时,会造成水冷壁冷却不足;若过热器流量小于 10%, 且出入口汽压降小于11KPa时,会造成过热器冷却不够,这两种状况都会引起过热 保护动作,即将一次风机入口导叶关至 0,且将风量主控切至手动16.2.5由于CFB锅炉的风机数量多,它的风机联锁更加复杂16.3 监测系统中的一些参数测量难度较大:16.3.1 床温测量;16.3.2 床压测量;16.3.3 用于流化、燃烧的各个风量的测量16.4 本锅炉燃烧系统调控的基本原则是:按负荷要求调整给煤量;调煤的原则是加 煤前先加风,减煤后再减风按负荷、煤和氧量调一、二次风总风量,一次风保证 物料流化和维持一定的物料循环量,通过调整一、二次风比例控制炉膛温度,调整 引风机开度控制炉膛出口的负压值16.5 除常规煤粉锅炉的自动或联锁保护装置外,根据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特点,加 以下要求:16.5.1 料层压差--将布风板下风室压力和密相区顶部压力接入压差计,作为燃烧 控制和排渣的一项参数。
16.5.2 悬浮段差压—将密相区顶部压力和炉膛出口压力接入差压计,作为锅炉循 环物料量控制的一项参数16.5.3 密相区内安装带有防磨套管的热电偶来监视温度,热电偶露出炉墙的长度为10 0〜150mm,在控制室内用数字显示温度五.锅炉主要技术依据1、 锅炉外形尺寸(最大尺寸):高X宽X深=33850X12000X16248 mm2、 左右柱距离6800 mm ,前后柱距离1 2700 mm3、 锅炉受压元件水容积:水压试验时36 m3,煮炉时29m34、 锅筒中心标高 31850 mm运转层(为水泥混凝土)标高 7000 mm操作层(为水泥混凝土)标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