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越中览古(打印).doc
7页《越中览古》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了解李白其人,赏析其词,学会“知人论世”的欣赏2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涵,提高学生初步鉴赏诗歌主旨的水平3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探究精神知识链接】_、知人论世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于唐武后长安元年(公元701年)岀生在西域的 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县)青莲乡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 赋,博学广览从二十五岁起离川,长期在各地漫游,对社会生活多所体验其间曾因吴钧等推荐,于天宝初 供奉翰林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又受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政治抱负未能实现,使他对当时政治 腐败,获得较深认识天宝三载,在洛阳与诗人杜甫结交安史之乱中,怀着平乱的志愿,曾为永王幕僚,因 兵败牵累,流放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晩年飘泊困苦,卒于当途李白诗歌散失不少,今尚存900多首,内容丰富多采其七绝作品语言明朗精练,声调和谐优美,写景抒 情,深入浅出像《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赠汪伦》等等, 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二、 解题:这首绝句是怀古之作,亦即诗人游览越中(唐越州,治所在今浙江绍兴),有感于其地在古代历史上所发生过 的著名事件而写下的。
关于怀古咏史诗(一)什么是怀古咏史诗余秋雨说过,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咏史诗就是 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或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怀古诗则是由作者身临旧地凭吊古迹 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这类作品内容与思想大都比较沉重,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 悲凉诗人们对历史的处理往往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使诗作文短意长、含蓄蕴藉,令人回味再三 咏史怀古诗的主题归纳怀古诗常触及诗人心灵的最深处,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近年来高考也常涉及此类诗歌而怀古诗的结构 一般是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临古地一A.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B. 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C. 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D. 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一怀人伤己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古人的身世与际遇和作者有了某种相似性,触发点在古人,落脚点在自己具体又可 以分为以下两种1. 对比失落型有的怀古咏史诗着眼于个人境遇变化,借古人古事抒发自己的感慨。
古人能一展抱负,建 功立业,得遂心愿,而自己却因为某种原因被朝廷冷落或不能才尽其用,从而有了郁郁寡欢乃至消极遁世之心 在鉴赏这类诗词时还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找出二者的共通之处,就能很好的 理解作品的深刻寓意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周瑜在“小乔初嫁”时就立下了令“强虏灰飞烟灭”之大功,可谓少年得 志,风流倜傥,而自己人到中年双鬓染霜,却功业无成,“早生华发”,与周瑜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强 烈的对比生发出浓重的“人生如梦”的感慨,今世之无奈却只能在清风明月间买醉故地重游,联想古人,关 照自己,正是有了这一层自我关照,才使这首词具有了更为普遍的意义,引起了多少人的共同的心理感受,正 是这样,这首杰出的赤壁怀古词才有了长久的生命2. 同病相怜型自己和古人的遭遇相同,追思古人更体现自己的不得意,感慨身世,关照自我,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或 怀才不遇的感伤怀古伤己)如李商隐《贾生》写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倾谈神鬼不谈治国之策,实则借贾 谊来写自己的同样的遭遇,抒发并强化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蜀相杜甫蜀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禍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二怀古伤今古代诗人的主流是寒士,济天下拯黎民的念头使他们更多关注在国家政治、社会生活上诗人们常借写古 迹、古事来表达对现实的关切、热情、不满、警戒怀古尽管触点在古,但实际上表现了对现实的强烈关注 现实不合理想模式的时候就是怀古最有理由的时候根据古迹或古事的现状可分以下几类:1. 昔盛今衰型既然是怀古咏史,现实的不尽人意就难免使诗人触景生情,抒发盛衰之感伤,独抒思古之幽情抒发对物 换星移、物是人非的悲哀之情这类诗作或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 或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尤其是做为六朝古都、曾经繁华一时的金陵更是成为古代诗人们感情的集射地,不知触发了多少人的怀古 之情,金陵怀古几乎成为咏史诗的一个专题过去的繁华随风远去,只留下一片荒芜,这让人顿生物换星移,世事沧桑之感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吴宫中的花草,都已埋没在荒僻的小径里;东晋显赫一时的贵族,更已变成一座荒凉的古墓了。
如刘禹锡 的《乌衣巷》2. 物是人非型昔日的风景依旧,只是朱颜已改物是人非给人带来幻梦似的感觉,不由得让人做冷静的思考如刘禹锡 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全诗通篇写景,群山仍在,潮水依旧,月光依然,所变者已是“故国”、“空城”、“旧时月”,昔日繁 华已化为乌有,全诗基调凄凉不堪,句句都融合着诗人的故国萧条之感,令人不胜伤感金陵图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的首句写金陵雨景,渲染氛围;二句写六朝往事如梦,台城早已破败;三、 四句写风景依旧,人世沧桑触景生情,借景寄慨,暗寓伤今语言含蓄蕴藉,情绪无限感伤三理性反思前两类诗歌,作者都身置其中,抒发一己之感慨;此一种,作者跳出来,站在历史的高度,独抒机杼,表 达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启迪世人这些诗作大多是作者在怀古咏史的同时,融进了的自己切实的生活感受和独特的生活体验,具有强烈个人 意识1 •借古讽今,别有寄托:借古讽今,劝诫今人不要一味贪图享乐/过度奢侈/穷兵黠武,以免重蹈历史覆辙(借古讽今)如王安石金陵怀古词《桂枝香》:登临送目,正故国晩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 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绪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 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上片以“登临送目”四字领起,层层表现了 “故国晚秋”中江山风物的胜概下片则以“念往昔、繁华竞 逐” 一句转入怀古,感叹六朝皆因荒乐而相继覆亡,末三句落到“至今”,便寓警世伤时之意,实际上是借历 史警诫当朝统治者不要一味贪图享受而重蹈历史之覆辙②或是理性分析,独抒机杼,表达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启迪世人如唐代杜牧的《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首诗作变换视角,讥讽周瑜成功的侥幸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后二句议论: 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观诗的构思极为精巧,议论新颖独 特,发人所未发,一反众口一辞的论调而又不悖情理,使人耳目一新我们不妨以写项羽的两首绝句为例来加以深入探讨:题乌江亭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乌江亭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秦末楚汉相争,最终以项羽垓下大败,自刎乌江而降下帷幕后人总想透过历史的烟尘,剖析他失败的原 因,从中引出某些历史借鉴杜牧以诗人的眼光,从败不馁的角度立意,指出出色的战将自当胜不骄,败不馁, 尤其是在受重创、陷绝境时,更应“包羞忍辱”,这才是真正的男儿杜诗在为项羽的失败同情、惋惜之余, 又对他的刚愎自用,缺乏自知不无讽刺尤为人激赏的是,诗人借题发挥,道出一个颇有积极意义的命题:百 折不挠,才能成功王安石以政治家的眼光,从当时形势的角度立意,指出项羽已失去人心,不会再有成功的希望开篇以史 实扣题,指出项羽的失败实在是历史的必然三、四两句以辛辣的反问指出:杜牧未免太天真了,即使项羽真 能重返江东,但对这么一个失尽人心而执迷不悟的人,江东子弟还肯为他拼死卖力吗? “卷土重来”实在是痴 人说梦而已王诗辛辣冷峻,抓住了人心向背是胜败的关键这个根本,可以说是一针见血他毫不留情地指出 项羽失败的最根本原因,颇具政治家的眼光五.鉴赏方法指要首先,弄清史实,疏通文意读懂咏史怀古诗,对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要积 累一定的历史知识如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乌 衣巷在南京,东晋时是高门士族的聚居区,晋朝王导、谢安两大家族居住此地,其弟子都穿乌衣,因此得名 朱雀桥在秦淮河上和南岸的乌衣巷相邻,昔日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以燕栖旧巢唤起人们想象, 昔日的王谢权门现在已居住着寻常百姓之家;今昔对比,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令人叹惋再三如果不了 解这些历史知识,就很难深入的理解蕴涵其中的诗意其次,要领悟感情诗家怀古咏史,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对历史作理性的冷静的剖析,通过昔盛今 衰,古今变化,来借古讽今;一种是感慨个人的身世,抓往的只是历史的一些影子,通过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 事迹,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心情,同时,委婉地对现实进行批评,感情成分较浓在鉴赏怀古诗词时要抓住历 史人物或事件与时局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如杜甫《咏怀古迹》: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 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杜甫为什么追念王昭君呢?其实,这是没有找到二者的对接点:一是在王昭君的出塞与杜甫的“飘泊西南 天地间”,二是在王昭君美冠后宫而不得恩宠与杜甫“古来材大难为用”的悲剧命运。
诗中的明妃就是诗人自 己,诗人自己就像当年的明妃抓住此对接点,就不难揣摩出诗作的含义再次,分析技巧,体察诗心咏史怀古诗歌的写作一般是先叙事写景,极力铺垫;后议论抒情,点明主旨还有一些只叙述对比而不加 议论,留有充分想象发挥的空间,引发读者的思考不同的写法,是由不同的主题决定的怀古咏史诗的写法多样,有以景衬情的,如苏轼的《念奴娇0赤壁怀古》;有议论引发的,如清人刘献庭 的“敢惜妾身归异国,汉家长策在和番”(《王昭君》),对汉元帝统治的无能作了辛辣的讽刺有用典的,如 《念奴娇0赤壁怀古》在章法上,或作正反对比,或是侧面烘托,不一而足自主学习•整体感知】一、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注意诗的断句、节奏、感情基调2通过朗读,整体感知诗的思想内涵,品味词的音韵美合作探究•研读剖析】1、作者选取了哪些镜头?渲染了怎样的气氛?2•前三句极写得胜之盛,与第四句是什么关系?从第四句中,你读出了诗人怎样的感慨?悟出了怎样的道 理?3、本诗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当堂检测】比较这两首诗在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方面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越中览古 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鹤鸩飞苏台览古 李白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研究鉴赏1. 作者选取了哪两个镜头?渲染了怎样的气氛?答:镜头一:“战士还家尽锦衣”战士凯旋,大家都得到了赏赐,所以不穿铁甲,而穿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