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专)中考历史复习方案专题突破知识专题六大国史试题.doc
4页知识专题训练(六) 大国史1.[2017聊城]下图反映了近代某一国家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状况这一革命使该国( )A.成为了亚洲强国 B.取得了民族独立C.走上了殖民道路 D.确立了君主立宪制2.[改编题]“这是一部充满了设计者的理想和对未来寄予憧憬的宪法它所创设的一整套政治制度和原则……成为了世界上许多国家制定宪法的范例和模本该宪法确立的政体是( )A.民主共和制 B.君主立宪制C.民主集中制 D.责任内阁制3.[原创题]为了争取日本参加国联,美国在巴黎和会上牺牲了中国;二战时中美却成了盟友,联手打败日本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倒向苏联,受到美国遏制;20年后中美建交,共同制衡苏联从某种意义上讲,中美两国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进入了真正的“双边关系”由此可见,决定美国对华政策的主要因素是( )A.美国的国家利益 B.国际形势的变化C.美国国内社会矛盾变化 D.领导人的个人因素4.[2017黄冈]明治维新时期,日本通过国家大力兴建铁路,发展国家的邮政和电信事业,建立官营企业;此外,还通过明治政府力量,把官营企业转让给予政府关系密切的大资本家这样,日本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近代化这些表明日本( )A.利用国家力量实现近代化 B.利用民间资本实现近代化C.利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实现近代化 D.利用外国资本实现近代化5.[原创题]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的侵略战争在给中国等亚洲国家带来灾难的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尤其是使日本成为世界上唯一遭受原子弹袭击的国家,给日本人民带来永久伤害。
那么日本发动这场战争的直接原因是( )A.日本经济快速发展 B.社会矛盾日益尖锐C.明治维新后保留了军国主义传统 D.1929年—1933年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6.[2017宜宾]1928年—1937年的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建成了六千多个大型工矿企业,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这说明了苏联当时( )A.经济明显超过欧美资本主义国家 B.轻工业处于完全停止的状态C.采取计划经济手段使其成就显著 D.一直坚持列宁时期的新经济政策7.[改编题]与二战前德国疆域变化无关的因素是( )A.德国的复仇情绪 B.德国的外交讹诈C.英法的绥靖纵容 D.中国的推波助澜8.[改编题]1942年元旦,26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在宣言签字前,确定了美、英、苏、中在前,其他国家按字母顺序排列的原则这一原则意味着( )A.四大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担当最重 B.《联合国家宣言》由四大国操纵签订C.四大国在所有问题上均达成了共识 D.美英和苏中分属于不同社会制度阵营的代表9.[改编题]近代史上中国同西方列强之间进行了一系列战争,但最终结果大多以中国的惨败而告终。
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社会制度落后 B.武器装备比较落后C.中国人民厌恶战争 D.中国军事实力较弱10.[2017赵县一模]小亮围绕某一历史主题进行探究性学习,利用互联网搜集到以下资料:“美国1787年宪法将权力下分到国会、总统、联邦法院,确立三权分立原则”“19世纪60年代日本进行了明治维新,成功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推动了经济迅速发展”据此推断他研究的主题应该是( )A.世界近现代的改革与制度创新 B.世界格局的演变C.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史 D.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历程11.[2017承德六校联考]读图,回答问题1)上述两幅图片反映的革命活动中,其革命道路的主要特征各是什么?(2)两国的革命道路不同,但都取得了成功,成功的最主要的共同原因是什么?12.[2017邢台七中三模]中国和俄罗斯之间的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一组关系,更是最好的一组大国关系读中俄关系大事记,探究相关问题中俄关系大事记时间 史实1858年 俄国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趁英法联军攻陷大沽口之机,在黑龙江瑷珲城以武力强迫清廷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了中俄《瑷珲条约》1949年 苏联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是新中国成立第一年同中国建交的17个国家之一(续表)时间 史实1960年 中国反对苏联霸权主义,中苏交恶,反目成仇,势不两立1985年 苏联开始实行较为缓和的外交政策,得到中国方面的积极回应2001年 上海“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召开,确立了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为中俄今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1)中国近代前期(1840年—1919年),中俄之间签订的不平等条约除大事记中涉及的还有哪些?(列举两例即可)(2)依据大事记及所学知识,指出哪一个欧洲大国最早承认新中国。
新中国这一重大外交史实对我国有何意义?(3)依据以上大事记及所学知识,分析概括出自20世纪60年代至今中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促使这种变化出现的国际、国内因素参考答案1.D [解析] 根据图片中给出的时间“1640年”“1688年”“1689年”等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判断出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再结合四个选项可知,只有选项D符合英国的实际情况,因此答案选D项2.A [解析] “君主立宪制”和“责任内阁制”的建立并不是通过宪法,故B、D两项错误;“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原则,不是政体,故C项错误;故A项正确3.A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国家外交政策调整的主要依据是服从和服务于本国的国家利益,因此答案选A项4.A [解析] 从材料中“通过国家大力兴建铁路”“通过明治政府力量”的信息可知日本的近代化和政府的大力推动关系密切,因此答案选A项5.D [解析] 从材料中“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的侵略战争”的信息可知这次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日本挑起这场战争的直接原因是受到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因此答案选D项6.C [解析] 根据材料中“1928年—1937年的两个五年计划期间”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苏联实施两个五年计划,采取了计划经济的手段,推动了苏联经济的发展,因此答案选C项。
7.D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以前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国际地位低下,在国际事务中无足轻重,因此中国不可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故答案选D项8.A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美、英、苏、中四大国是反对法西斯侵略的主力,为战争的胜利作出巨大的贡献,因此答案选A项9.A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近代史上中国在反侵略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腐朽的封建制度无法战胜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因此不难得出结论中国在近代和西方列强的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制度落后,因此答案选A项10.A [解析] 依据材料中“美国1787年宪法将权力下分到国会、总统、联邦法院,确立三权分立原则”的信息可以排除D项;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无关;从“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推动了经济迅速发展”可以排除C项,中国改革属于社会主义性质改革;材料中出现的事件属于不同时期,和世界格局的变化无关,因此答案选A项11.(1)农村包围城市;以城市为中心2)从本国国情出发12.(1)《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改订条约》《辛丑条约》等2)苏联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孤立和封锁,有利于新生人民政权的巩固。
同时,也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3)变化:中苏关系由破裂——缓和——正常化国内因素:改革开放提高了中国的综合国力;1971年第26届联大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使中国出现建交高潮国际因素:美苏争霸形势下美国与苏联均需要改善与中国关系;戈尔巴乔夫改革导致苏联国内经济恶化;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朝多极化趋势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主题;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