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汉语的字和词-汉语中字与词区别范文.docx
8页浅析汉语的字和词|汉语中字与词区别 摘要:汉语的字和词的界限不是很清晰,一个字可以是一个语素也可以是一个词,本文试图从纵向的历史的角度,和横向的印欧语和汉语的比较出发,阐释造成汉语字与词容易混淆在一起的原因 关键词:单音词和复音词 字义和词义 表音文字 表意文字 一、引言 谈到词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语素,短语和句子语素是比词小一级的语言单位,是构词法层面的单位,短语、句子是比词更大的语言单位,是句法层面的单位词既是语法结构的单位,又是语汇的单位什么是词是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都会遇到的问题,对于现代汉语而言词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王力先生、吕叔湘先生、赵元任先生都对现代汉语词的定义的问题提出过自己的看法两位先生在提到汉语词的问题的同时都注意到了汉语的字,注意了字和词的关系 从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字和词都经常纠缠在一起在《文心雕龙》中有“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这里的字也就是我们口说的词在古代汉语中基本上是一个字一个词而在现代汉语里,有时一个字是一个词,如“人、吃、花、草、鸟……”有时一个字仅仅是一个语素,不能单独成词,如“民,师、老……”:有些字一个汉字有多个不同的读音,表示不同的词,如好(hfio)好(hao);有时一个汉字代表两个或多个不同的语素,如“快乐”的“快”和“快慢”的“快”,不是同一个的语素,“开会”的“会”和“会不会”的“会”也不是同一个语素。
在现代汉语的双音字中,有的两个字合在一起才表示一个意义,拆开来两个字都没有意义,如连绵词、双声词、叠韵词,有的两个字合成一个词其中一个字没有意义仅是记音,如苹果的苹,有时双音词的意义是两个字各自的语素内部结合而成,如书包、照顾、了解、司机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字、素、词纠缠在一起的情况呢? 二、字词界限模糊的原因 第一,先从汉字和汉语的发展上分析文字是记录语言而产生的,从时间方面来看,文字是语言的贮藏工具,从空间来看,文字是语言的载体,依据文字语言声音得以保存和传播汉字以表形为基础,表意为主导,兼有表音成分汉字是形意结合的文字,字形在一定程度上表示字义,因此使汉字具有超强的目视作用虽然我们不知道一个字的读音但是我们可以依据它的形知道大概的意思几千年来汉语的核心字变化并不大在古代汉语词汇的特点上古汉语单音词为主,是一个音节表示一个词,在书面形式上就是一个字书写一个词这样字和词是基本一致的,字义就是词义古代汉语字和词的特点基本可以概括为:单音字一个字一个词,如“吾、天、地……”,合成词一个字记录合成词的一个语素,如“天地、宇宙……”,单纯复音词一个字记录其中一个音节,如“麒麟、蜈蚣……”。
但随着历史变迁,汉语的词汇也越来越丰富,单靠单音字已经没有办法表达人们的意思于是出现了由单音字向双音字变化的过程从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汉语的单音字和复音字的比例有明显的变化如下表 汉字字和词的关系: 单音字词 复音字词 古代汉语 80-90% 10-20% 现代汉语 10-20% 80-90% 在古代汉语中单音词居多,而现代汉语中复音词居多一方面一部分古代汉语中单音词仍然保留到现在,如“人、手、口”等,另一方面,由于古代汉语中偶然组合的复音词慢慢形成固定格式的单纯词不再分开,如“人民、履历”中的“民、履、历”每个字变成语素而不是单纯的词另外古人常选用意义相近的字或者加上形旁,如“珊瑚”,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由字形联想到字义,便于人们记忆理解但是另一方面使得连绵词的字常给人以表示意义的错觉,甚至把它当做合成词来看待这样时间一长,有的词也拆开来或重叠使用了如“朦朦胧胧”等等汉语发展过程中由单音词向复音词发展过程中部分单音字仍然保留了单纯词的特性,或者有些连绵词被拆来来使用,这样就造成了汉语中字和词界限不明显,且经常纠缠在一起 第二,字词不分是一种现象,但是字不是语言层面,在古代汉语中字的意义和词的意义有一定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字义基本上是词义如“森”,《说文》云:“森,木多儿从林、从木现也多表示树木多而成林字义与词义基本相当再如“休”,《说文》云:“休,息止也从人依木人依木”是表示人休息,现词义也包含各种停止休息的意思 另外有时字义可能包含着词义的多种引申义如字义中包含着词义多种引申的可能性如“过”,《说文》云:“过,度也引即字的本义为经过、路过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暮者而哀礼记・檀公下)(过经过,路过) 三伏适己过,骄阳化为霖杜甫・阻雨不得归滚西甘林)(过,过去) 大都不过三国之一左传・隐公元年)(过,超过) 今君来,言者皆大过柳宗元・答书中立论师道书)(过,过分) 过:路过-过去-超过-过分过的引申意有过去,超过,过分等而“过”字本义有“路过”的意思,即字义可以引发主体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联想,从而产生了词的引申义 字义和词义的关系也是造成字和词纠缠在一起的原因 第三,汉字本身的特点也是造成汉语字和词纠缠在一起的原因中古传统的研究从汉字形、音、义不同的方面来研究,形成了以字音为主的音韵学,字形研究为主的文字学,注重形、音、义之间的关系的研究的训诂学,而训诂学核心的是“义”,这就突出了汉语注重语义的特征。
也就是说中国古代对字的研究就注意到了中国汉字是“形、音、义”结合的三位一体然而从《马氏文通》用西方语言学的理论开始解释汉语时我们就抛弃了汉语传统从字入手对汉语的研究产生了“词本位”“句本位”“字组本位”等等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也提到“语言和文字是两种不同的符号系统,后者唯一存在的理由是表现前者语言学的对象不是书写的词和口说的词的结合,而是由后者单独构成于是现代汉语的研究中字就只成了符号的符号然而这样就忽略了汉语汉字本身的特点汉字和印欧文字不同索绪尔在著作中也明确提到了“我们的研究只限于表音体系,特别是只限于今天使用的以希腊字母为原始型的体系”,并且明确区分了汉字和印欧文字的区别印欧语文字系统是表意系统,汉字是典型的表意系统表音体系的目的是“要把词中一连串连续的声音模仿出来而汉字“一个词只用一个符号表示,而这个符号却与词赖以构成的声音无关这个符号和整个词发生关系,因此也就间接地和它所表达的观念发生关系对说汉语的人来说,表意字和口说的词都是观念的符号;在它们看来,文字就是第二语言在谈话中,如果有两个口说的词发音相同,他们有时就借助于书写的词来表达他们的思想索绪尔提到的“文字就是第二语言”与赵元任先生晚年提出的“字”是中国人心中的“中心主题”不谋而合。
索绪尔和赵元任先生都注意到了字的特殊性 汉字是将形式作为第一性的,语音作为第二性的,而英语等印欧语是将语音作为第一性的,形式作为第二性的汉字是直接从概念到文字,而印欧语是从概念到声音汉语一个字一个音节,是音、形、义三位一体的而印欧语是从概念到声音,而汉语是从概念直接到文字,字是音,形义的结合,字是汉语音义关联的基点,人们可以把用一个音节表达一个概念的字组织起来,造出交际所需要表达时可以直接从字的内部组合创造出所需要的词和句子 汉语的词和英语的word不同,汉语中没有和英语word相对应的词,这一点赵元任先生在《汉语词的概念及其结构和节奏》中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在说英语的人谈到word的大多数场合,说汉语的人说到的是‘字’这样说绝不意味着‘字’的结构特性与英语的word相同,甚至连近于相同也谈不上同样是“孕妇”这个词,英语是“pregnancy”,它是音义的结合体汉语是“孕妇”根据《说文解字》里对“孕”字的解释是:“孕,裹子也从子,从乃妇,服也从女持帚洒扫也房九切”从这里我们可知,“孕”的本义为怀孕,是动词乃”字的小篆实为“人”字的变体因此“孕”是一个会意字,意思是人的腹中有子,而这个“人”当然是女人。
孕”的小篆里面有一个大头娃娃,也是怀孕之象汉语中汉字不但是意义和声音的统一,更是意义和形的统一,因此给人很强的目视作用词义仅仅是客观事物或现象在人们意识中的概括的反映,最终在集体使用这种语言的过程中约定俗成,并以语音形式表现出来印欧语中词的语音是词义的物质载体,词义须借声音表达出来而汉语中作为词形标志的汉字不仅是词的书写符号,记录了词的语音和意义,也记载了词的形汉语同样先经历了约定俗成表示某个词义,再由语音表示出来那么由什么来记录语音呢?汉语中是用汉字,汉字记录了词的语音和意义,并用一定的形体表示出该词的词义这样汉字以自己的形体表示某个词义,形与义之间就产生了一定的联系,字在一定程度上也就具有了表义的语言功能因而,汉字不仅仅一种书写符号,它也是词义的物质外壳这样我们就造成“书写的词常跟它所表现的口说的词紧密地混在一起”从而造成汉语中尤其是现代汉语中字和词很容易纠缠在一起的状况发生 三、结语 汉语字和词纠缠在一起既有汉字本身特点的原因也有汉语历史发展的原因字形是词的物质载体,字形和词义建立联系,因此在了解一个合成词的意义时,不能只是了解这个词的整体,还必须把这个词的构成部分拆开来分别解释,然后合起来解释其整体,这样才能真正彻底理解这个词的意义。
汉语中字和词界限不词与词组的界限也不清晰,是汉语特有的现象,也是汉语的特点,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