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线下、线上线下混合式、社会实践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申报书.docx
41页线下、线上线下混合式、社会实践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申报书(2020年度)课程名称:专业类代码:授课教师(课程负责人):联系:申报类型:O线下一流课程O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O社会实践一流课程申报学校:(加盖学校公章)填表日期:河南省教育厅制二O二O年十二月填表说明1 .开课平台是指提供面向高校和社会开放学习服务的公开 课程平台2 .申报课程名称、课程团队主要成员须与平台显示情况一致, 课程负责人所在单位与申报课程学校一致3 .课程性质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可多选4 .申报课程在多个平台开课的,只能选择一个主要平台申报 多个平台的有关数据可按平台分别提供“课程数据信息表5 .因课时较长而分段开课、并由不同负责人主持的申报 课程,可多人联合申报同一门课程6 .专业类代码指《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中 的专业类代码(四位数字)没有对应学科专业的课程填写“0000”7 .申报书与附件材料一并按每门课程单独装订成册,一式两份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名称课程负责人负责人所在单位课程对象□本科生课口专科生课 口社会学习者课程性质口高校学分认定课□社会学习者课程课程类型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公共基础课O专业课。
其他口思想政治理论课口创新创业教育课口教师教育课课程讲授语言中文+外文字幕(语种) 外文(语种)开放程度O完全开放:自由注册,免费学习有限开放:仅对学校(机构)组织的学习者开放或付费学习主要开课平台平台首页网址首期上线平台 及时间课程开设期次课程链接若因同一门课程课时较长,分段开设,请填写下表:序号课程名称负责人负责人单位课时(周)课程链接1234• • •二、课程团队情况课程团队主要成员(含负责人,限5人之内)序号姓名单位职称号码电子邮箱承担任务平台用户名12345课程团队其他成员序号姓名单位职称承担任务平台用户名12345♦ • •课程负责人教学情况(不超过500字)(近5年来在承担学校教学任务、开展教学研究、获得教学奖励方面的情况)三、课程简介及课程特色(不超过800字)(课程主要内容及面向对象,本课程运用信息技术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 法等方面的改革情况)四、课程考核(试)情况(不超过500字)[对学习者学习的考核(试)办法,成绩评定方式等如果为学分认定课,须将附件2课程数据信息表相应的两期试题附后]五、课程应用情况(不超过800字)(在申报高校教学中的应用情况;面向其他高校学生和社会学习者应用情况及效果, 其中包括使用课程学校总数、选课总人数、使用课程学校名称等)六、课程建设计划(不超过500字)(今后五年继续面向高校和社会开放学习服务计划,包括面向高校的教学应用计划和面向社会开设期次、持续更新和提供教学服务设想等)七、课程负责人诚信承诺本人已认真填写并检查以上材料,保证内容真实有效。
课程负责人(签字):年 月 日八、附件材料清单―17政治审查意见(必须提供)(本校党委对本校课程团队成员情况进行审查,以及对课程政治导向把关审查 情况,确保课程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团队涉及多校时需要各校分别出具 须由学校党委盖章无统一格式要求2 .学术性评价意见(必须提供)[学术评价意见由学校学术性组织(校教指委或学术委员会等),或相关部门组 织的相应学科专业领域专家(不少于3名)组成的学术审查小组,经一定程序评价 后出具须由学术性组织盖章或学术审查小组全部专家签字无统一格式要求]3 .课程数据信息表(必须提供)(按照申报文件附件2格式提供,须课程平台单位盖章)4 .校外评价意见(可选提供)[此评价意见作为课程有关学术水平、课程质量、应用效果等某一方面的佐证性 材料或补充材料,可由教育部教指委等专家组织,有关学术组织、课程联盟组织、 课程应用高校(或高校相应院系)等出具,也可由相应学科专业领域的校外专家学 者出具须相关单位盖章或专家签字评价意见以1份为宜,不得超过2份无统 一格式要求]九、申报学校承诺意见本校已按照申报要求,对申报课程网上内容和教学活动进行了审查,对课程有 关信息及课程负责人填报的内容进行了核实。
经评审评价,现择优申报本课程如果被认定为“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学校承诺为课程团队提供政 策、经费等方面的支持,确保该课程面向高校和社会学习者开放,并提供教学服务 不少于5年,监督课程教学团队对课程不断改进完善主管校领导签字:(学校公章)年 月 日线上省级一流课程数据信息表(2020年度)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学校名称课程负责人省级立项时间评价次数及等次单期课程开设周数课程运行平台名称开放程度完全开放:自由注册,免费学习有限开放:仅对学校(机构)组织的学习者开放或付费学习课程开设情况开设学期起止时间选课人数课程链接123• • •课程资源与学习数据数据项第()学期授课视频总数量(个)总时长(分钟)非视频资源数量(个)课程公告数量(次)测验和作业总次数(次)习题总数(道)参与人数(人)互动交流情况发帖总数(帖)教师发帖数(帖)参与互动人数(人)考核(试)次数(次)试题总数(题)参与人数(人)课程通过人数(人)高校SP0C 使用情况使用课程学校总数使用课程学校名称选课总人数课程平台单位承诺1 .本单位已认真填写并检查此表格中的数据,保证内容真实准确;2 .本单位同意按照要求为此次开放课程认定工作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3 .如果此课程被认定为“河南省精品开放课程”,本单位承诺,自认定结果公布开始, 平台将该课程面向高校和社会学习者开放不少于5年,并按河南省教育厅要求提供年度 运行数据,接受监督和管理。
课程平台单位(公章):联系人及:填表说明:1 . “单期课程开设周数”指课程一个完整教学周期的运行周数2 .“课程开设情况”,一门课开设多期,则填写多行记录,学期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具 体到日,格式如:2019-9-1 (年-月-日)3 .“课程资源与学习数据”,可以任选“课程开设情况”中的一期填写所有数据,“第() 学期”括号中填写“开设学期”的数字4 .“高校SP0C使用情况”仅提供课程平台系统里开设SP0C的数据信息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应用分析报告书(2020年度)学 校 名 称 实验教学项目名称 所属课程名称 所属专业代码 实验教学项目负责人姓名 实验教学项目负责人 有效链接网址河南省教育厅制二二O年十二月填写说明和要求1 .以Word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2 .表格文本中的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 写,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3 .所属专业代码(课程所属专业,非课程面向学生所在专业), 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年版)》填写4 .涉密内容不填写,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 请特别说明5 .表格各栏目可根据内容进行调整填报说明1 .每门课程根据已开设两学期的实际情况,只能从“线下一 流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社会实践一流课程”中选 择一类进行申报。
2 .申报课程名称、授课教师(含课程负责人)须与教务系统 中已完成的学期一致,并须截图上传教务系统中课程开设信息3 .相同授课教师、不同选课编码的同一名称课程,若教学设 计和教学实施方案相同,教学效果相近,可以合并申报4 .专业类代码指《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年版)》 中的代码(课程所属专业,非课程面向学生所在专业)没有对应 学科专业的课程,填写“0000”5 .如篇幅不够,表格各栏目可根据内容进行调整6 .申报书与附件材料一并按每门课程装订成册,一式两份1 .实验教学项目教学服务团队情况注:1.教学服务团队成员所在单位需如实填写,可与负责人不在同一单位1-1实验教学项目负责人情况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学历学位专业技 术职务行政 职务院系电子邮箱地址邮编教学研究情况: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5项);作为第一 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不超过 10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5项)学术研究情况: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不超过5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 时间,不超不超过5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 时间,不超过5项)1-2实验教学项目教学服务团队情况1-2-1团队主要成员(5人以内)序号姓名所在单位专业技术职务行政职务承担任务备注12■ ■ ■1-2-1团队其他成员序号姓名所在单位专业技术职务行政职务承担任务备注12■ ■ ■项目团队总人数:(人)高校人员数量:(人)企业人员数量:(人)2.教学服务团队须有教学服务人员和技术支持人员,请在备注中说明。
2 .实验教学项目描述2-1名称2-2实验目的2-3实验原理(或对应的知识点)知识点数量:(个)(1)(2)(3) 2-4实验仪器设备(装置或软件等)2-5实验材料(或预设参数等)2-6实验教学方法(举例说明采用的教学方法的使用目的、实施过程与实施效果)2-7实验方法与步骤要求(学生交互性操作步骤应不少于10步)(1)实验方法描述:(2)学生交互性操作步骤说明:2-8实验结果与结论要求(1) 是否记录每步实验结果:口是口否(2) 实验结果与结论要求:□实验报告□心得体会其他(3) 其他描述:2-9考核要求270面向学生要求(1)专业与年级要求(2)基本知识和能力要求等2-11实验项目应用情况(1)上线时间:(2)开放时间:(3)已服务过的学生人数:(4)是否面向社会提供服务:□是□否3 .实验教学应用分析(从改进教育教学方式、创新评价体系、提升教学质量成效、存在的问题及不足、下一步改进的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介绍,不超过800字实验教学项目持续建设服务计划(本实验教学项目今后5年继续向高校和社会开放服务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