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物育种学的主要内容.doc
3页1、 作物育种学的主要内容答:1、育种目标的制定及实现育种目标的相应策略2、种质资源的搜集、保存、研究评价、利用和创新3选择额理论与方法4人工变异的途径、方法和技术5杂种优势的利用与方法6目标性状的遗传、鉴定及选育方法7作物育种各个阶段的田间试验技术8新品种的审定、推广和生产2、 转基因育种:根据育种目标,从供体生物中分离目的基因,经DNA重组与遗传转化或直接运载进入受体作物,经过筛选获得稳定表达的遗传工程体,并经过田间试验与大田选择育成转基因新品种或种质资源3、 作物育种目标:指在一定的自然栽培和经济条件下,对计划选育的新品种提出应具备的优良特征特性,也就是对育成品种在生物学和经济学上的具体要求4、 种质资源:一般是指具有特定种质或基因可供育种及其相关研究利用的各种生物类型5、 作物:是指野生植物经过人类的不断的选择和训化,利用和演化而来的具有经济价值的栽培植物6、 作物品种:是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用的某种作物的一定群体7、 长距离引种应注意哪些原则?答:高纬度的作物引向低纬度1常日照植物 北种南引 开花推迟 选早熟品种 南种北引 开花提前 选晚熟品种 2短日照植物 则相反8、 远缘杂交的作用?答:1 培育新品种和种质系 2 创造新作物类型 3 创造异染色体系:通过远缘杂交,导入异源染色体或其片段,可创造出异附加系、异替换系和易位系,用以改良现有品种。
4 诱导单倍体:诱导孤雌生殖产生单倍体 5 利用杂种优势 6 研究生物的进化9、 抗病虫育种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主要作用?10、转基因技术对粮食生产的贡献以及存在的争议是什么?你如何看待转基因技术?答:自古以来人们就从不断繁殖的动植物群体中有目的的选择自己所需要的食物,通过有性杂交、观察和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品种进行扩大繁殖、改良,以满足人们摄取更高食物水平的需要然而传统的杂交育种耗时时间长,通常需要8-10年的时间,虽然发展中国家已在解决贫穷、饥饿和疾病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仍有成千上万的人营养不良,人口的大幅度增长,对粮食产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人们迫切需要一种能提高品质和产量、增加营养含量的新技术,由此转基因技术应运而生据统计,1996年转基因农产品的销售额达到36亿美元,而且逐年上涨 尽管有关转基因食品安全的争论未曾平息,转基因技术研究的步伐却从未停止过,在各种媒体上有关转基因的报道可谓铺天盖地,转基因技术进入农业领域的趋势将无法逆转,要解决日益膨胀的人口吃饭问题,转基因技术似乎必不可少,尽管人们对转基因技术的产品还有这样那样的担忧,有关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评价还存在许多的不确定性,比如影响人类生育,发生基因突变等。
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转基因技术已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目前还没有有关转基因技术有害方面的报道,有关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问题可能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与其安全性相比,转基因技术带给人类的好处缺失显而易见的,它不仅能够生产出口味更佳的食品,而且培育出的作物新品种抗逆性分常强、产量高并且便于储存和运输11、与常规育种相比转基因育种的优势是什么?答:1 转基因育种技术体系的建立使可利用的基因资源大大拓宽2 转基因育种技术为培育高产、优质、高抗,适应各种不良环境条件的优良品种提供了崭新的育种途径3 利用转基因育种技术可以对植物的目标性状进行定向变异和定向选择,同时随着对基因认识的不断深入和转基因手段的完善,对多个基因定向操作将成为可能,这在常规育种中是难以想象的4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大大提高选择效率,加快育种进程12、抗逆育种的意义和特点?答:利用作物本身的遗传特性培育获得逆境条件下能保持相对稳定的产量以及应有产品品质的心品种,称为抗逆育种不同植物、不同作物以及同一种作物的不同品种类型,对各种环境胁迫因素,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抗耐性,为抗逆性育种提供了可能性,抗逆性品种的推广应用对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持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特点:1同作物病虫害的发生一样,有些作物逆境的发生在年度间不一样,有些则在地区间发生的程度不一样,不同逆境有时还会同时发生,增加了育种工作的难度2 由于逆境对作物的伤害是多方面的,在不同发育时期产生的伤害也不一样,所以作物抗逆境的鉴定指标也不一样,通常以形态的、生理生化的和最终的产量结合在一起作为抗逆性判断的依据3 遗传研究表明:作物对逆境的反应多由多基因控制,抗与不抗品种的杂交后代的分离呈连续性分布,遗传效应包括显性、加性和互作等,应根据不同的抗逆特点进行选择和杂交组配4 作物对不同逆境的抗耐性有一定的相关,可能有相似的基因表达方式13、简述作物的田间试验设计技术?答;田间试验就是在人为控制条件下进行试验处理,使非研究条件度试验的影响接近一致,突出主要研究内容,一差异对比法为研究基础,观测比较不同处理的反应和效果 田间试验的种类:1,按试验的性质分 品种试验 栽培试验 植保试验 2,按试验阶段分 预备试验 正式田间试验 生产试验 3,按试验因子的数量分 单因子试验 复因子试验 综合性试验田间试验的基本要求:代表性 正确性 重演性田间试验的基本原则:重复原则 随机原则 局部控制原则小区设计技术:1小区面积、性状和方向 2 重复次数 一般3-6次 3 设置对照 根据试验设置对照,一般一个试验设一个对照 4 设置保护区或保护行,防止边际效应14 作物品种退化的原因及防治措施?答:1、机械混杂,在品种种植过程中,从播种到收获、脱粒、运输、储藏等各个环节,都有可能发生机械混杂。
防治措施:严格执行防杂保纯措施 2、自然杂交 即使是自花授粉作物也有一定程度的自然异交率防治措施:采取合适的隔离措施,不但不同品种的种子田要彼此隔离,就是与同一品种级别较低的种子田和可能发生天然杂交的异种植物也要隔离 3、自然变异 因为基因总数多,整体来看还是有相当的频率防治措施:尽量控制 4、自然选择 自然选择随时随地在起作用,可能留下人们不希望有的类型 防治措施:尽量减少长期的自然选择,保持品种原有的遗传平衡状态,或者加强人工选择,保留有利于人类的经济性状5、微效基因分离重组 有些新育成品种在推广之初,本身在微效多基因上还存在着杂合性,由于它们的分离重组而引起品种混杂退化 防治措施:在尚未稳定的群体中选株自交,使之达到纯合,增加品种群体中个体的遗传稳定性6、不正确的人工选择 人工选择是我们在种子生产时防杂保纯的重要手段,但若采用了不正确的人工选择,会人为的引起品种的混杂退化 防治措施:人工选择时要注意原品种的典型性,不宜强调单一性状的选择,同时要选留较多的个体,以免发生随机漂移7、外界环境条件引起的表型变化 这种类型的混杂退化不是群体基因频率或基因型频率变化引起的,而是环境引起的表型变化。
防治措施:因地制宜的选择合适的环境15:育种中选配杂交亲本的原则是什么?16:何为基因工程,优点有哪些?答:基因工程是以分子遗传学为理论基础,以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的现代方法为手段,将不同来源的基因按预先设计的蓝图,在体外构建杂种DNA分子,然后导入活体细胞,以改变生物原有的遗传特性,获得新品种,生产新产品基因工程为基因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