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汉梁王陵墓形制初探.doc
11页西汉梁国诸侯王陵墓形制初探西汉梁国诸侯王陵墓形制初探作者:耿广响作者:耿广响位于河南省永城市东北 30 多公里的芒砀山群,是一处集中大量分布着西汉梁国王室家 族的墓地,其基本为凿山为陵,出土了大量珍贵的文物,曾两次荣获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西汉时期封国制下的梁国是当时一个重要的诸侯国,在其 200 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特别是 迁都于睢阳(今河南商丘)后,其国势强盛一时而现存在芒砀山群的大小陵墓也是见证 其发展的一个侧面 1、、西汉梁国的历史沿革西汉梁国的历史沿革梁国始建于汉高祖五年(公元前 202 年) ,到平帝元始五年(公元 5 年)遭王莽贬废, 前后近 200 余年,在这期间前后经历了 14 位梁王,见下(表一)11 刘瑞,刘涛:《西汉诸侯王陵墓制度研究》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年,第 147-148 页.王名世系受封受封原因受封时间去世时间后果陵墓梁王彭越一世始封异姓功臣高祖五年 (-202)高祖十年 (-197)谋反无梁王刘恢一世始封高祖子高祖十一 年(- 196)高后七年 (-181)徙赵 王无梁王吕产一世始封吕后兄子高后七年 (-181)高后八年 (-180)诛无梁怀 王刘辑一世始封文帝子文帝二年 (-178)文帝十一 年(- 169)薨无 后有梁孝 王刘武一世始封文帝子文帝十二 年(- 168)景帝中元 六年(- 144)薨有梁恭 王刘买二世嗣封子景帝后元 年(- 143)武帝建元 四年(- 137)薨有梁平 王刘襄三世嗣封子武帝建元 五年(- 136)武帝天汉 四年(- 97)薨有梁贞 王刘毋伤四世嗣封子武帝太始 元年(- 96)昭帝始元 元年(- 86)薨有梁敬 王刘定国五世嗣封子昭帝始元 二年(- 85)元帝初元 三年(- 46)薨有梁夷 王刘遂六世嗣封子元帝初元 四年(- 45)元帝永光 四年(- 40)薨有需要说明的是此表中未列出朱虚侯刘章,吕后八年八月(公元前 180 年)至九月间在位一 个月,因其时间短暂就未列入表中。
彭越为梁国的第一位梁王, “定都于定陶(今山东定陶),辖睢阳(今河南商丘)以北至谷城(今山东阿县) ,即秦砀郡所辖范围”2在这所封的王 侯中前三位都因在特殊的历史时期而不得善终,汉朝初期国事甫定,内外两方面受到威胁, 其外部是异姓诸侯的反叛,第一代梁王就是因此而遭诛,吕后当权后又开始着手打击同姓 诸侯王,直至到汉文帝十二年(公元前 168 年) “改淮阳王刘武为梁王,称为梁孝王梁孝 王刘武,窦太后之少子与汉景帝同母,深受窦太后的宠爱汉景帝前三年春,吴楚齐赵等 七国发动叛乱,先击梁棘壁,梁孝王城守睢阳,并排韩安国、张羽为大将军,抵抗叛军, 最后平定了七国之乱,梁孝王为稳定西汉中央政权的统治立下了汗马功劳,其政治地位也 随之显著提高”3,而在梁孝王死后,其国一分为五直至到王莽时期废止 2、梁国诸侯王陵的发现概述梁国诸侯王陵的发现概述“从 20 世纪 30 年代,前河南古迹研究会李景聃来芒山调查梁王洞(孝王墓) , ‘在芒砀 山东南麓,清理了两个小石棺’算起,芒山西汉梁王墓地的调查发掘至今已有 70 多年的历 史了”4 这个地方是豫东地区唯一的一处小山群,珠峰最高处海拔 156.8 米, “该墓地在 14.5 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埋葬了 7 代梁王、王后,还有众多的陪葬墓,这些王陵主要分布在保安 山、僖山、夫子山、铁脚山、南山、黄土山、西黄土山等峰之上,而且多为南北并列双冢”5。
2 郑清森:《芒砀山西汉梁国王陵墓葬相关问题初探》 , 《东南文化》 ,2001 年第 9 期3 同 2 注4 王良田:《西汉梁王墓地述论》 ,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06 年第 3 期梁荒 王刘嘉七世嗣封子元帝永光 五年(- 39)成帝河平 四年(- 25)薨有梁王刘立八世嗣封子成帝阳朔 元年(- 24)平帝元始 三年 (3)废徙 汉中有梁王刘音九世绍封刘武玄孙 之曾孙平帝元始 五年王莽 贬废无地理位置如上图一6,发现的梁王陵墓的相对位置如下图二7特别是商丘地区文化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商丘地区文物工作队等单位进行的意义 重大的发掘,更是值得研究与学习,在这期间共“发现梁王(后)陵 8 处 18 座:保安山墓 区 M1、M2、M3、M4、M5 和柿园汉墓;黄土山 M1、M2;夫子山 M1、M2;铁脚山 M1、M2 南山 M1、M2;窑山 M1、M2;僖山 M1、M2其中以保安山 M1、M2(梁孝王、 王后陵)保存较好”8在这些已调查或发掘的陵墓中其研究也在进行中有些结论还未能下, 在这么多的墓葬中墓主究竟是谁未完全得出,有学者对陵墓位置进行了相关的探讨,见下5 郑清森:《西汉梁王墓地考古收获》 , 《中州今古》 ,1995 年第 1 期。
6 陈华光:《西汉梁王墓群的选址与排列》 , 《中州今古》 ,2003 年第 1 期7 河南省文物研究所,永城县文物管理委员会:《河南永城芒山西汉梁国王陵的调查》 , 《华夏考古》 ,1992 年第 3 期 8 刘瑞,刘涛:《西汉诸侯王陵墓制度研究》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年,第 150 页 9 郑清森:《芒砀山西汉梁国王陵墓葬相关问题初探》 , 《考古与文物》 ,2001 年第 3 期表二9:以上就是对其发现情况的概述略作了修改,下面将要重点讨论的是有关形制的讨论,因为 诸侯王陵墓的建造是一个或多或少经过规划,花费大量人力物力的结果值得思考 3、、梁国诸侯王陵墓形制的探讨梁国诸侯王陵墓形制的探讨按照郑清森先生的划分似乎可以分为两大类,而其中最多的就是崖洞墓,那什么是崖洞 墓呢?“从其严格意义上讲,西汉诸侯王在山上岩石内开掘的竖穴或横穴的墓葬,不能称 其为崖洞墓,应该称其为岩坑墓、岩洞墓比较适宜 ”10一般认为复杂的即为崖洞墓什么序号墓葬名称墓葬位置墓道位置墓葬类型备注1保安山一 号墓(梁 孝王墓)保安山南 峰朝东崖洞墓早年多次被盗现为空墓2保安山二 号墓(梁 孝王王后 墓)保安山北 峰东西两个 墓道以东 为主崖洞墓1992 年 9 月至 1994 年 7 月 有过发掘3柿子山汉 墓李山头南 冢朝西崖洞墓1990 年发掘4李山头二 号汉墓李山头北 冢不详不详采石被毁5夫子山一 号汉墓夫子山南 冢朝东崖洞墓未发掘,暴露墓道6夫子山二 号汉墓夫子山北 冢朝东崖洞墓未发掘,暴露墓道7铁脚山一 号汉墓铁脚山南 冢朝东崖洞墓未发掘,被盗8铁脚山二 号汉墓铁脚山北 冢朝东崖洞墓未发掘,被盗9南山一号 汉墓南山南冢朝东崖洞墓未发掘,暴露墓道10南山二号 汉墓南山北冢朝东崖洞墓未发掘11僖山一号 汉墓僖山山顶 东家朝东竖穴石室 墓1986 年春发掘12僖山二号 汉墓僖山山顶 西家朝西竖穴石室 墓1995 年发掘13窑山一号 汉墓窑山南冢朝东竖穴石室 墓1995 年被盗14窑山二号 汉墓窑山北冢朝东竖穴石室 墓1989 年发掘清理15黄土山一 号汉墓黄土山南 冢朝南崖洞墓未发觉16黄土山二 号汉墓黄土山北 冢朝北崖洞墓1999 年发掘原因促进了这一时期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上特有的凿山为陵的埋葬现象呢?进入铁器时代后, 人们的生产工具有了很大的进步,人们对土壤山石的开掘与搬运能力增强,这为深挖开凿 山石为墓葬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据目前的考古调查与发掘所知,依山为陵的崖洞墓首先兴 起于西汉的诸侯王陵墓,并很快从竖穴发展到横穴,终在西汉一代而消失。
至东汉,诸侯 王不在依山为陵,而是平地起坟 ”11在目前西汉帝陵形制尚未清楚的情况下,对于发掘出 的诸侯王墓的形制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对于我们了解当时各地诸侯的情况有 一定的帮助,在这 8 处 18 座陵墓中或已发掘或被盗的墓葬中从其陵墓以及出土的文物中就 可以在某方面验证史籍中有关梁国强盛和富有的记载,同时梁国陵墓的使用和持续时间较 长分布较为集中保存也较为完整,这些都为我们研究汉代诸侯王葬制葬俗等提供了重要的 相关材料下面就对其形制的问题进行探讨,下表三为对其发掘或调查情况的汇总这一 些列的诸侯王墓在连续 200 多年历史中还是可以窥探出形制演变情况,下面将从以下几个 方面进行讨论:西汉梁国诸侯王陵墓葬形制统计(单位:米)西汉梁国诸侯王陵墓葬形制统计(单位:米)序 号墓葬 名称陵园 形制陪葬 墓坑墓道形 制甬道形 制墓葬年 代墓室形 制侧室数 量墓葬 类型 及朝 向1保安 山 M1有有长 32.2+19. 3 宽 2.59 至 2.78 高 2.46两段全 长 25.4 宽 2.4 高 2.3前 168- 前 144东西 9.65 南北 4.7 高 314 长方 形 为 主崖洞 墓朝 东2保安 山 M2有有 2 个长 37.7+12. 2 宽 5.15- 5.45 高 约 4(共三 条下列) 西长 50.7 宽 2.4-25 高 2.1前 125- 前 124前后室34崖洞 墓朝 东3保安 山 M3有未发 现长 4 宽 2 深不详无武帝 (前 140-前 86)无无竖穴 土坑 墓朝 东4柿园 汉墓有遗 迹有祭 祀坑 与附 葬墓 20 余 座长 60 宽 5.5长 23.6 宽 2.4 高 2.06前 144- 136东西 9.2 南北 5.2 高 3.18崖洞 墓 朝东10 周保平,刘照建:《西汉楚王陵墓形制研究》 , 《中国历史文物》 ,2005 年第 6 期。
11 同 10 注5僖山 M1无无长 10 宽 3无西汉晚 期南北 4 东西 7 高 4无横穴 崖洞 墓朝 东6僖山 M2无无无无西汉中 晚期东西 7.05 南 北 4.1 高 4.25无竖穴 石室 墓7窑山 M1无无长 20 宽 2.45- 3无前 39- 前 24甲字形 东西 7 南北 5 高 4无竖穴 石室 墓朝 东8窑山 M2无无长 20.7 宽 5.3无前 24 年 左右甲字形 东西 7.2 南北 5.4 高 4无单墓 道崖 洞墓 朝东9夫子 山 M1无有上 5.2 下 4.5 深 3.8不清不清不清无石室 墓朝 东1 0夫子 山 M2无有长 33 宽 5.1东西 32 宽 2.4 高 2.1前 97 左 右前东西 6 南北 8 后东西 10 宽 5 高 47崖洞 墓朝 东1 1铁脚 山 M1无无长 28 宽 5.1东西 19 宽 2.4 高 2.06不清长 5 宽 4 高 3 直 壁平顶两耳室崖洞 墓朝 东1 2铁脚 山 M2不确 定不确 定长 30 宽 5.15长 20.8 宽 2.4 高 2武帝前 后长 5 宽 4.4 高 3 弧顶两耳室崖洞 墓朝 东1 3南山 M1无有宽 4.5宽 2 长 16.8不清长 8.2 宽 5.3 高 38崖洞 墓朝 东1 4南山 M2无无不清宽 2西汉中 期未发掘不清未发 掘朝 东1 5黄土 山 M1无不清不清不清不清不清不清不清1 6黄土 山 M2无无长 15 宽 3长 10 宽 2 高 2西汉中 期长 7 宽 5 高 4 穹 隆顶两耳室崖洞 墓朝 北1 7保安 山 M4不清不清不清不清大体同 保 M1不清不清不清1保安不清不清不清不清大体同不清不清不清8山 M5保 M1((1)) 、从复杂的崖洞墓向简单竖穴石室墓的转化从复杂的崖洞墓向简单竖穴石室墓的转化西汉梁王陵不像帝陵那样有自己的专门名称,在发现的陵墓当中多数为一个山体上葬 有梁王与王后,在同一茔地异穴合葬,而且多有陵园并且异于汉初帝后各一个陵园的葬制, “从文帝霸陵开始,皇帝与皇后的陵墓不在同一个陵园,而是各筑一座陵园”12在一个就 是有不同程度的陪葬坑,这些葬制都在不同程度上继承战国时期王侯夫妻同茔异穴合葬的 特点。
对于为何不效仿帝后陵各筑一座陵园有学者指出“梁王陵所在诸山头比较矮小,往 往是王墓与后墓相距较近,如铁脚山一、二号墓墓道间距只有 20 米距离最远的保安山一、 二号墓之间也只不过 200 米因此梁王、王后已不能再分别筑建陵园 ”这个地方我认为除 了这一个原因外还应当与当时皇室的打击各诸侯王在礼制方面的限制等一些列政策以及梁 国自身被分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