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语文翻译.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小**
  • 文档编号:56334832
  • 上传时间:2018-10-1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2.50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故发 愤且卒而子迁适使反,见父于河洛之间 这一年,天子首次举行汉朝的封禅大典,而太史公被滞留在周南, 不能参与其事,因而愤懑将死他的儿子司马迁恰巧出使归来,在 黄河、洛水之间拜见父亲 2、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 此孝之大者 况且孝道从奉养双亲开始,继而侍奉君主,最终落到处世为人上 扬名于后世,来光耀父母,这是最大的孝道 3、夫《春秋》 ,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 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弊起废,王 道之大者也 《春秋》这部书,上阐明夏禹、商汤、周文王的治世之道,下辨别 人与人之间的伦理纲常,分清嫌疑,判明是非,论定犹豫不决之事, 奖善惩恶,尊崇贤能,鄙夷不肖,恢复已经灭亡的国家,延续已经 断绝了的世系,补救偏颇之事,振兴废弛之业,这是王道的精髓 4、 《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 稷者不可胜数 在《春秋》一书中,记载弑君事件三十六其,被灭亡的国家五十二 个,出奔逃亡不能保有自己国家的诸侯数不胜数 5、夫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法之所为用者易见,而礼之所 为禁者难知。

      礼是在坏事发生之前加以防范,法是在坏事发生之后予以惩处;法 施行的作用容易看到,而礼禁绝的作用却难以察觉 6、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 这些人都是心中聚集了忧郁愤懑,不能实现自己的主张,因而追述 往事,寄希望于后来人 7、夫君不君则犯,臣不臣则诛,父不父则无道,子不子则不孝,此 四行者,天下之大过也 君不像君就会被臣下 犯,臣不像臣就会被诛杀,父不像父就会失 去为父之道,子不像子就会忤逆不孝,这四种罪行,是天下最大的 罪过 8、余所谓述故事,整齐其世传,非所谓作也,而君比之于《春秋》 , 谬矣 我所说的是缀述历史旧事,整理归纳世间传闻,并不是所谓创作呀, 而您拿它与《春秋》相比,这就错了1、周公旦者,周武王弟也自文王在时,旦为子孝,笃仁,异于群 子 周公姬旦,是周武王之弟从文王还在世时,姬旦作为儿子就非常 孝顺,忠厚仁爱,胜过其他兄弟 2、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子之到鲁,慎无以因国骄人 但我却洗一次头要三次握起头发,吃一顿饭要三次吐出正在咀嚼的 食物,起来接待贤士,这样还怕失掉天下贤人你到鲁国之后,千 万不要因有国土而骄慢于人。

      3、及成王用事,人或谮周公,周公奔楚成王发府,见周公祷书, 乃泣,反周公 到成王临朝后,有人说周公坏话,周公逃亡到楚国成王打开秘府, 发现周公当年的祈祷册文,感动得泪流满面,即迎回周公1、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廷中吏无所不狎侮 成年以后,被任用为小官,当了泗水亭的亭长,当时县廷里的吏员, 没有一个不被他戏弄耍笑的 2、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延上坐 于是,沛公站起身来,提起衣服,向他道歉,并把郦食其请到了上 座 3、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 正好项伯想要就张良,连夜来到沛公军营见张良,用不能攻打刘邦 的道理劝告项羽,项羽这才作罢 4、诸君必以为便,便国家甲午,乃即皇帝位汜水之阳 既然各位坚持认为这样做合适,那我也就从有利于国家上来考虑吧 甲午日,汉王在汜水北面登临皇帝之位 5、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 仲多? 当初,父亲您常认为我没出息,不会经营产业,不如二哥勤勉可 是现在我所成就的家业,与他比较,哪一个的多? 6、丰吾所生长,极不忘耳,吾特为其以雍齿故反我为魏 丰县是我生长的地方,我是不能忘记的,我只是因为当初丰县人跟 着雍齿反叛我而帮助魏王才这样的。

      7、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 沛县县令与你要好,想娶她你都不同意,今天你为什么随随便便地 就把她许给了刘季了呢? 8、汉王之国,项王使卒三万人从,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从杜 南入蚀中去辄烧绝栈道,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亦示项羽无东意 汉王也前往自己的封国,项羽只派了三万士兵随他前往,楚国和诸 侯国中因为敬慕而跟随汉王的有数万人,他们从杜县往南进入蚀中 汉王的军队过去以后,就把架在绝壁上的栈道全部烧掉,以防备诸侯或强盗偷袭,也是向项羽表示没有东进的意思 1、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 之谋也 管仲被任用以后,在齐国施政,齐桓公因他的辅佐而称霸,多次召 集诸侯会盟,使天下一切得到匡正,这全是管仲的谋划 2、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 俗同好恶 管仲施政辅助齐桓公后,凭借小小齐国在海边的条件,发展贸易, 使国家富裕,军队强大,使施政者与百姓同心同德 3、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 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 人们家里粮食充足了就会讲究礼仪道德,丰衣足食后就会关注荣辱 的取舍,执政者按法度办事就会使六亲团结起来。

      礼仪廉耻如果不 能成为社会共识,国家就会灭亡,下达的政令像水一样从源头流入 平原一样,必须能够顺民心,合民意 4、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与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所以他的主张平易而容易施行,人们想做的他就趁机提倡,人们认 为不好的,他就顺应删掉 5、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在柯的会盟上,桓公想背弃与曹沫的约定,管仲却因势利没法使桓 公履行自己的承诺,诸侯因此纷纷归顺齐国所以说:“知道用先 给予的办法来获取自己想要的,这是执政的法宝 6、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 岂管仲之谓乎?俗话说:“鼓励并顺应好的,纠正并制止坏的,这样一来,统治者 和百姓就能相亲相和这话说的大概是管仲吧1、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知识广博,记忆力强,明晓国家治乱的道理,擅长应对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诚信却被怀疑,忠贞却被诽谤,能没有怨愤吗? 3、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就其文字来看,不过寻常事物,但是它的旨趣是极大的,列举的虽 然是近事,但是表达的意思很深远 4、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他思念国君,想要振兴国家,并希望国君和社会能够返回到正道上, 在一篇作品里再三表达这种意愿 5、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国君无论愚昧还是聪明,贤能还是不贤能,没有哪个不想寻求忠臣 来帮助自己,选拔贤良的人辅佐自己的。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