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0年巴黎世博会.docx
9页会期:1900年 4月 14日至 11月 12日主题:新世纪发展参展国:58参观者:50,860,801回顾一个世纪以前的世博会,就像翻阅漫长岁月中的短暂精彩100 年的时间,改变了 多少王国、英雄„„1900 年巴黎世博会,法国决意要在这百年一遇的时间节点为世界展示 人类文明,当然重点是展示法兰西文明万国街请世界把目光投向法国时间进入 1890 年,有一个传言流传很广,那就是德国将邀请世界各国前往柏林,以庆 贺 19 世纪的结束在巴黎,有人对此表示了讥讽——“柏林的博览会有可能,只是有可能 吸引德国人参加至于能否吸引外国人参加,则非常令人怀疑柏林并非一个讨人喜欢的城 市人们经常谈论巴黎生活方式,却从不谈论柏林生活方式柏林的居民无法说他们快乐, 柏林的郊区不能说漂亮,柏林的纪念建筑更谈不上宏大华丽这种骄傲的情绪本不能阻止 什么(柏林在这段时间举办了一次工业博览会),但是法国在世纪之交举行世博会的计划是 实实在在的1892年7月2日,议员费朗索瓦•德隆克勒向众议院提出建议,要求于1900年在法国 举行世界博览会,申请得到通过必须让全世界人民把目光投向我们的国家,投向巴黎, 就像把目光投向各种光芒聚集的焦点一样。
法国历届世博会所取得的成功,同法兰西所有的 伟大事业相比,并不是最重要的但是通过世博会,将吸引世界各地的学者、专家以及数不 清的参观者前来我国,他们将对这个快乐的国家投来奇异的目光1895年,政府关于本 届世博会的法律草案有这样的说明:法兰西共和国要通过世博会体面地结束19世纪,要体 现作为世界文明前哨的法兰西精神世博园区鸟瞰图1892年7月13日,工业部长儒尔•罗什在一份通令中,宣布开始筹备1900年巴黎世 博会,号召法兰西民族在19世纪的最后一年里,展出一幅整个世纪中人类思想进步的画卷 儒尔•罗什声称法兰西将改变昔日以希腊的辉煌照亮着人类思想的局面,在以后的人类史上, 巴黎将是一个新的雅典他认为世博会的举办可以促进法国了解世界——“世界变得越来越 小,距离变得越来越短,邻居也就越来越近,因此了解自己的邻居也就变得越来越重要如 果一个人对周围的邻居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他将面临危险换句话说,也就是让世界了解法国,让法国了解世界这种国际化的经典理念,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已经得到了所有 民族的认同让世界再次聚会在巴黎1892年 12 月,巴黎市议会成立了一个20 人组成的调研委员会,主要任务是决定本届 世博会在法国的选址:是设在巴黎市内,还是设在郊区,或是设在外省?各种意见涌现出来, 有人提出博览会应该设在首都高墙的外面,但官方这样回应:“一个在巴黎举行的世博会, 同样能够促进里昂的丝绸业、利摩日的陶瓷业、北方的玻璃制造业、东部的织布业。
大家应 该更多谈论世博会对外省的种种好处如果有人可以抱怨的话,也应该只有巴黎的中产阶级 他们可能被博览会期间巴黎的喧嚣所纷扰,他们还要以巴黎的规格来接待外省来参观的亲 友电器宫夜景1893年11月 13日,选址落定在巴黎的战神广场反对者贝尔热甚至用数学方法通过 计算来证明战神广场太过狭窄,支持者阿尔福雷德皮卡尔则用美学的观念为这个选址辩护, 他说:美应该比面积大小更重要对世博会的事务作出决定总是伴随着争议,一个世纪前就 是这样其后,法国通过外交途经邀请各国参展各参展国派出一名世博会事务总干事,申请各 自展区的面积他们代表国家提出展区的土地要求,但法国的回复往往比期望的面积小,于 是再次谈判,直到双方各退一步展区确定后,便安排一次小型仪式,或为冷餐会或为祷告 会,接着便升起该国国旗,并与主办国商定装修方案互相有摩擦的国家,不愿意在博览会 上成为邻居中国和日本,因为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国表示不能和日本为邻;西班 牙和美国,两国于1898 年刚结束了一场争夺殖民地的战争,也表示要离得远一点;匈牙利 和奥地利,尽管中间有一个波斯尼亚展馆隔开,还是要求离得更远一些应该感谢世博园区总指挥德罗奈•拜尔维尔,他善于避免各国之间的冲突,很巧妙地处 理了各方面的敏感问题。
他处在各国间利害关系、兴趣爱好和各种敏感问题的冲突中心,但 他却表现出一个精明的外交家和强有力的组织者的品质是他使一个全新的战神广场立了起 来,大家都对他非常尊敬印度剧院1900年4月14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总统埃米尔•卢贝(QmileLoubet)为世博会开幕 剪彩本届世博会参观人次超过5000万,而当时法国人口约为4000万有8300家企业参 展,其中60%是法国企业参观世博会与投资股票都不耽误1900年巴黎世博会的美国馆是一座白色罗马神殿式建筑物,当时是美国商人社交中心在美国馆内不仅有美国邮局,还提供公用速记机、打字机、报纸在这次博览会上,美国的资金投入最多在自家的展区里,你会忘了这是巴黎美国领队沃德瓦尔这样说美国公民生活在那里就像生活在本国一样你可以在那里同朋友相聚,会见记者、导游、速记员,同时还可以带上打字机,有自己的办公室、外汇兑换处、咨询台,可以喝到冰镇汽水,甚至每天下 午4点到6点,可以了解股市情况,而且可以在美国时间的上午时分,打听纽约和芝加哥的股市行情所以,在美国馆内,在股票交易日总是聚集着一群股票投资者,他们身在法国, 却惦记着自己远在美国的股票涨跌4中国馆正门莫斯科——北京:横跨西伯利亚的旅行中国和俄国的展区相邻。
俄国馆建造了“莫斯科火车站”,安装了一列长80 米的“卧 铺列车”长120米的车窗外布景以每秒4 米的速度在列车外移动,沿途最美的景点都会逐 一呈现在旅客眼前,旅客在30 分钟内可以领略到从莫斯科到北京的愉快旅程各种道口、 电线杆、围栏等迅速向前移动,使人感觉似乎真在列车上为了使旅行的效果更加逼真,在 旅程开始时旅客还会感受到轻微的震动和颠簸,随后才逐渐平稳俄国馆的砖瓦墙上写着这样的标语:“餐车中就餐,莫斯科连接北京,10 万卢布国际就寝车”兴奋的游客发出阵阵欢呼这就是最早的、也是最现代化的洲际旅行6小时——14小时:总有一条参观路线适合您世博会开幕后,参观者摩肩接踵,各种参观指南也纷纷出版孔蒂的《实用参观指南》 把世博会描绘成城市中的城市,从文字中,今天的人们可以隐约感受到当时的参观状况按照我们提出的线路图,您可以选择在上午9 点或11点开始如果是9点出发,您 可以在参观荣军院的展台之后用午餐;如果是11 点出发,您的午餐就在参观荣军院前进行 随后,您用6 个小时参观展区的一半当然,这只是浏览式参观如果您想看得仔细一些, 需要 10 个小时;如果您边看边研究,那就需要14 个小时甚至更多了。
据记载,导游的说话语气常常是命令式的,园区内的导游更是语气强硬我们只能理解为当时的参观者实在是太多了,人性化和个性化的导游服务实在没有办法实施中国馆侧面倒霉的放映师:付出了手指的代价法国人格里姆•塞宋(Grimoin Sanson)于1897年发明了一种“圆景电影(Cineorama) ”, 距电影问世刚两年,并获得了专利塞宋认为电影使用小银幕,很难发挥出它的应有实用价 值;提出了采用圆筒形银幕来实现电影画面影像的全视野放映为了让人们在世博会上能大 饱眼福,塞宋采用10 台连锁在一起的摄影机进行圆景电影拍摄,他在巴黎埃菲尔铁塔的广 场上设计了一个像跑马场那样的大放映厅,高约10米,顶部用布幔蒙住,内壁为100米长 白色帷幕作成环形银幕大厅中央是一个巨大的气球吊篮, 10 台连锁在一起的放映机在吊 篮下面排成圆形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时刻就在1900年埃菲尔铁塔广场前的大厅里,放映了人类史上 第一部环幕影片——“跨越欧亚两洲的氢气球旅行”在环形银幕上依次出现了巴黎、布鲁 塞尔、伦敦、巴塞罗那等地的城市风景人们可以想象,当世界上电影刚诞生4~5 年之后, 就出现了这种新形式环幕电影,是一种惊人的创举。
正当观众沉浸在一派惊奇的气氛中时,放映突然中断原来在放映室里发生了一件事故: 放映室内10只弧光灯发出的热力使室温升至46°C,当放映到第四场时,一个放映师热晕了 过去,以致于他的手指被电扇的扇叶削断警察迅速赶到,救援可怜的放映师,疏散现场的 观众然后,警察制止了继续放映,认为强大的热力是引起火灾的隐患最终,人们发现水 泥筑成的圆筒形放映室没有按照塞宋的设计要求制造,没有配建足够的散热设施,是造成事 故的原因有许多发明通过世博会得到普及、推广和发展也有些发明在世博会上只能昙花一现, 然后因为偶然或时代因素而停留在历史的记忆里,圆景电影的故事就是一个例子天堂的路灯:没有灯芯和灯线用发光菌制成“菌灯”,世界上许多地方都有记载但是,制作菌灯最有名者要算是法 国生物学家杜波依斯了在1900年巴黎世博会光学馆里,临空悬挂着的几盏吊灯发出浅蓝 色的明亮光线,格外引人注目这是法国科学家杜波依斯把会发光的细菌在培养液中培养了 几天后,用离心机逸除清液,然后把沉淀下来的菌体涂在大玻璃泡的内壁上,就成了奇特的 菌灯一位前来参观的老者告诉他的孙儿:我们可以向上帝推荐,用这盏灯来做天堂的路灯, 不需要灯芯和灯线。
实际上,人类很早就发现有些生物菌能发出蓝绿色或黄绿色的光发光菌如果寄生在鸭 蛋上,鸭蛋也会发光有关鸭蛋发光的奇异现象,早在11 世纪的北宋时期,我国杰出科学 家沈括的《梦溪笔谈》中就曾有过记载20 世纪的杜波依斯,已经洞悉了鸭蛋发光的生物 学规律,并能把发光的细菌人为地繁殖,用来制成发光菌灯这似乎昭示着人类观察自然现 象、透析自然现象、应用自然规律的文明进程俄罗斯套娃:第一次到巴黎做客套娃是俄罗斯传统的民间工艺品,是俄罗斯的象征,也是俄罗斯妇女的象征它是由多 个大小不一的空心彩绘木娃娃(一般为村姑或农妇造型)自大而小,一个套一个地组成的玩 偶俄罗斯套娃于19 世纪末诞生在距莫斯科73 公里的古老的谢尔吉耶夫镇,是由俄罗斯的 一个世代相传的玩具工匠瓦西里•兹韦兹多奇金受到木制复活节彩蛋的启发后,按照画家谢 尔盖•马柳京画的草图用木头削制而成的起初8个一套,其中最大的是一个裹着头巾,系 着围裙,腋下挟着一只黑公鸡的姑娘马特廖娜,人们都亲昵地叫她“马特廖什卡”1900 年,刚刚面世不久的俄罗斯套娃便在巴黎世博会上首次亮相并获奖,从而得到了 世界的承认人们争相购买这来自俄罗斯的美丽的“马特廖什卡”,真没想到俄罗斯套娃第 一次到巴黎做客就征服了法国人的心。
俄罗斯大批量生产套娃即始于1900 年的巴黎世博会 之后套娃原产地谢尔吉耶夫镇改变原来的单一模式,对自己的产品不断改进,随时更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