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福建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点整理.docx
48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2022 年福建省中学校新任老师公开聘请考试训练综合学问大纲整理 一、考试性质 福建省中学校新任老师公开聘请考试是合格的高校毕业生参与的全省统一的选拔性考 试;考试结果将作为福建省中学校新任老师公开聘请面试的依据;聘请考试应从老师应有的 专业素养和训练教学才能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用;聘请考试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 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二、考试目标与要求 以科学进展观为指导思想,以新时期合格老师应具备的素养要求为依据,结合我省中小 学训练教学实际,充分表达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力求科学、公正、有效地测试应聘者掌 握时事政治、训练法律法规、老师职业道德、训练学、心理学等方面基础学问、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以及分析、解决训练教学实际问题的才能;三、考试范畴与内容 考试范畴主要涵盖时事政治、训练法律法规与老师职业道德、训练学、心理学四大模块; (一)时事政治模块 1.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 2.2022 年 5 月 1 日至 2022 年 4 月期间国内外重大时事 (二)训练法律法规、老师职业道德模块 1.训练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训练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训练法》( 2006 年修订) (3)《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师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爱护法》 (5)《老师资格条例》 (6)《基础训练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7)《国家中长期训练改革和进展纲要》( 2022—2022) (8)《福建省中长期训练改革和进展规划纲要》( 2022—2022 年)》 2.老师职业道德 (1)老师职业道德及其作用、老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 老师职业道德: 指的是老师在其职业生活中所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或准就,以 及在这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作用: 人民老师作为人类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各种人才的培育者,对于传播人类 文明,开发人类聪明,塑造人类灵魂,影响人类将来起着重要的作用;老师的劳 动,同社会进步、经济进展、国家兴盛紧密相连;人民老师的职业道德表达着广 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反映着整个社会老师的利益,它对促进老师完成教书育 人工作,陶冶同学的情操,推动社会精神文明有着重要的作用;一、师德对老师起着调剂和训练作用 所谓调剂作用,指老师道德具有订正人的行为和指导实际活动才能;所谓训练作 用就是训练老师正确熟悉和对待老师的职业,熟悉自己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 的利益关系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观念和判定力;二、师德对同学起榜样和带动作用 榜样作用,在道德行为上,师德比其他职业道德有着更加剧烈的典范性;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27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带动作用,包括老师所起的带头作用,纽带作用和思想政治品质的训练作用;三、师德对社会起影响和促进作用 1、对精神文明建设的促进作用 通过三个渠道表现出来:通过培育同学的优良品德而影响社会道德;通过老师参 加各种社会活动而影响社会道德;通过老师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促进社会主义 新型人际关系的建立和进展;2、对物质文明的推动作用 师德是促进社会生产力进展的一个重要精神力气,由于训练是培育人的工具,而 人是物质文明的制造者,是生产力中起打算作用的因素,经过训练的劳动者是高 素养的劳动者;这样的劳动者有助于扩大再生产;在社会主义社会,训练以训练活动为中介,以自己的崇高师德为重要训练手段,通过培育“四有 ”新人,进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完善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以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3、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作用;老师道德是受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的,同时它对社会经济条件具有肯定的反作用老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就几个方面忠于人民的训练事业、喜爱同学、团结协作、以身作(2)加强师德修养的途径、方法1.加强理论学习 2.躬身实践 3 .树立榜样 4 学会反思 5 努力做到“ 慎独”(3)训练部《中学校老师职业道德规范》( 2022 年修订)(4)《福建省中学校老师职业道德考核方法(试行)》(三)训练学模块1.训练学及其进展训练学: 训练学是指以争论训练问题、训练现象为对象,探究训练规律的一门学科;进展:萌芽阶段 -独立形状阶段 -进展多样化阶段 -理论化阶段1、中国古代训练学思想孔子,留意后天的训练,主见“ 有教无类” ;孔子的“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表现启示性教学原就;“ 学而不思就罔,死而不学就殆” 强调学习和行动相结合,要求学以致用;战国后期 ,《礼记》中《学记》是罕见的世界训练思想遗产 ;①“ 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揭示了训练的重要性和训练与政治的关系;②“ 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主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③提出了教学相长的辩证关系和“ 师严然后道尊” 的老师观;④“ 君子之教,喻也” 、“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主见启示式教学;⑤“ 学不躐等” 即主见循序渐进;2、西方古代训练学思想苏格拉底 问答分三步:①苏格拉底讽刺;②定义;③助产术;柏拉图 的训练思想集中表达在他的代表作《抱负国》中;古希腊的 亚里士多德 认为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就是训练的最高目的;他认为训练应当是国家的,每一个公民都属于城邦,全部人都应收同样的训练;著作《政治学》 ;3、训练学的建立与变革 训练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智训练,最早提出班级授课制;,强调训练的自然性,提出泛近代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了“ 白板说” ,认为人的心灵犹如白板,观念和学问都来自后天;主见取消封建等级训练、主见绅士训练;名师归纳总结 德国赫尔巴特的《一般训练学》是规范训练学建立的标志,赫尔巴特是传统训练学的代第 2 页,共 27 页-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表,他认为训练学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为理论基础;他强调系统学问的传授,强调课堂教学的作用,强调教材的重要性,强调老师的中心位置,课堂中心的特点;形成了传统训练老师中心、教材中心、美国杜威的代表作是《民本主义与训练》 ,他是现代训练的代表,主见训练为当下的生活服务,主见训练即生活;他强调教法与教材的统一,目的与活动的统一,主见“ 在做中学” ,在问中学; 仍强调儿童在训练中的中心位置 ,主见老师应以同学的进展为目的,环绕同学的需要和活动组织教学, 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 ;4、当代训练学的进展1939 年,苏联训练理论家凯洛夫 第一个提出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编写《训练学》;2.训练及其进展训练: 一种有目的的培育人的社会活动;狭义的训练:以影响人的身心进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训练;进展:古代训练 : 文艺复兴后的欧洲训练 : 近代训练 : 20 世纪以后的世界训练 : 3.训练与社会的进展(1)训练与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政治经济制度对训练的制约作用:A 政治经济制度打算训练的领导权B 政治经济制度打算着受训练的权益C 政治经济制度打算着训练目的政治经济制度对训练的影响作用:(2)训练与社会生产力 生产力对训练的打算作用:训练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A 训练为政治经济制度培育所需要的人才 B 训练可以促进民主C 训练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气A 生产力水平打算训练的规模和速度 B 生产力水平制约着训练结构的变化 C 生产力水平制约着训练的内容和手段训练再生产劳动力(3)训练与科技文化训练再生产科学学问科学技术能够转变训练者的观念科学技术对训练的影响: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训练者的数量和训练质量科学技术能够影响训练的内容科学技术对训练技术的影响 训练能完成科学学问再生产 训练推动科学的体制化训练对科学技术进展的作用:训练具有科学争论的功能 训练具有推动科学技术争论的功能新科技革命与训练: 新科技革命对训练改革的意义,训练观念的转变4.训练与个体进展(1)个体身心进展的涵义、个体身心进展的理论个体身心进展的涵义 :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从生命开头到生命终止的全部人生过程中,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27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殊是指个体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个体身心进展的理论: 人的身心进展的动力观点主要有内发论、外铄论、多因素相互作用论;内发论 :一般强调人的身心进展的力气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进展的次序也是由 身心成熟机制打算的;代表人物:中国的孟子、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外铄论 :基本观点认为,人的进展主要靠外在的力气,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 、美国行为 和学校的训练等;代表人物及学说:中国的荀子,英国的哲学家洛克的“ 白板说”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人的进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2)个体身心进展的规律 1、个体身心进展的次序性 2、个体身心进展的阶段性; ; 3、个体身心进展的不平稳性;个体身心进展的规律 4、个体身心进展的互补性; 5、个体身心进展的个别差异性;(3)影响个体身心进展的因素及其作用 因素: 个体的身心进展主要受到遗传素养、成熟、环境和个体实践活动的影响,学校训练是 一种特殊的环境 作用 : 1、遗传对个体进展的影响遗传有称遗传素养,是人身心进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进展供应了可能性;遗传素养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进展又肯定的影响作用;遗传在人的进展中的 作用是不能夸大的;2、成熟对个体进展的影响 自我意识;成熟的标志:生理方面有生殖才能,心理方面具有独立自主的 3、环境对个体进展的影响 ①为个体的进展供应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②对个体的进展有积极和消极之分(如“ 孟母三迁”、“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③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4、学校训练对个体进展的特殊功能(主导缘由 2022 简答)①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进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②具有加速个体进展的特殊功能;③对个体的进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④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进展个性的功能;5、个体主观能动性具有目的性、指向性和程序性;5.训练目的(1)训练目的及其功能、训练目的的价值取向 训练目的: 广义 ——是指人们对受训练者的期望,即人们期望受训练者通过训练在身心诸方 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 狭义 ——是把受训练者培育成为肯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的要求 功能(作用) :①导向作用;②勉励作用;③评判作用;价值取向: 对训练目的的价值进行挑选时所具有的倾向性;(2)全面进展的训练目的及其组成部分 受训练者个体必需在体、智、德、美诸方面都得到进展,不行欠缺,即个性的全 面进展;名师归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