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细菌教学反思800字.docx
10页细菌教学反思800字 《细菌》教学反思本节课由细菌发现、巴斯德实验、细菌常见形态及分类、细菌细胞结构及营养方式、细菌的繁殖几部分组成细菌发现部分主要是补充有关列文虎克自制显微镜和寄给英国皇家学会的微生物贴图相关资料,结合课本简洁重现细菌发现过程,让学生体会科学家发现细菌历程讲课过程中由于自己的语言表达关系讲出来并没有那么动听,学生的体会效果欠佳巴斯德实验学生并不容易理解,首先学生对鹅颈瓶的作用不明白,空气又是看不到摸不到的东西,细菌也非常微小,只能通过最终的现象进行推论讲课过程中着重讲了鹅颈的作用和最终的现象,对实验原理,实验设计讲的太少,学生进行了活动讨论,教师引导不到位学生讨论不够深入使得很多学生只记住了鹅颈和结果,对实验本身不太理解通过巴斯德实验也引出巴士消毒法细菌常见形态及分类,这部分由细菌发现过渡过来,在细菌发现补充材料里提到了三种形态,正好对应本节课的三种形态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有上面的铺垫学起来更容易细菌细胞结构及营养方式,这部分知识先让学生回忆植物细胞、动物细胞结构,再认识细菌细胞结构比较容易,同时也对比得出细菌只有DNA集中区域细菌的特殊结构可根据形态及课本小资料认识。
营养方式需要学生先回忆叶绿体的作用,很多学生马上记不起叶绿体的作用,因此能由结构推出细菌营养方式的学生人数更少细菌的繁殖,是在细胞分裂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这个学生学习的效果较好,通过示意图学生可以直观的理解进而补充芽孢的知识,再进行技能训练计算细菌在4小时能繁殖多少的问题,促使学生知道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总的来说,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待提高,本课的很多知识需要先铺垫后学习,需要做的前期工作很多,没有铺垫学生不容易理解所以本课知识容量会比较大既要体验科学家发现历程又要学习实验原理实验设计,还要对比学习细菌细胞结构并推理营养方式看似比较简单的问题需要的铺垫很多第二篇:第二节 细菌(课后反思) 3400字《第二节 细菌》教学设计授课人:徐业刚 授课时间:2012-11-2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2.描述细菌的形态和结构;3.了解细菌的营养方式4.知道细菌的生殖方式为分裂生殖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分析,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2.通过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了解细菌发现的过程和巴斯德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认同技术的进步与科学的发展密切相关;2.、通过了解洗手的重要性后,认同饭前便后洗手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细菌的形态;细菌的结构特征及营养方式;细菌的生殖教学难点巴斯德实验的理解;细菌的结构及其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细菌的生殖及分布广的原因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实验观察法;讨论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屏幕展示:生活中的细菌:抹布和砧板上的细菌;头发和针尖上的细菌;铁钉的放大图片这引细菌我们用肉眼能看到吗?引起学生思考的兴趣从而引入课题二、讲述新课(一)细菌的发现过渡: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到细菌的分布是很广泛的,我们的手上、书上、衣服上、甚至是空气中都有细菌的存在,但我们能看见它们吗?那细菌最初是怎样被发现的呢?1、生阅读课本P58-59页内容,讨论归纳细菌发现的过程,完成大屏幕上的五个问题:(1)最先发现细菌的人是谁?(2)普通烧瓶中的肉汤为什么会变质,而鹅颈瓶中的肉汤却没有变质?(3)谁推翻了细菌是自然发生一说?(4)巴斯德通过实验得出了什么结论?(5)巴斯德还有那些主要贡献?2、生讨论归纳回答:(师提醒:注意在重点部分做上记号)(1)17世纪后叶,列文虎克,显微镜(2)19世纪中叶,巴斯德,鹅颈瓶实验(3)普通烧瓶中的肉汤,因为空气中的细菌可以进去,几天就腐败了。
而鹅颈瓶中的肉汤虽然与空气相通,但细菌只落在鹅颈瓶的弯曲处,因此四年都没有腐败4)证明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5)巴斯德还发现了乳酸菌、酵母菌,以及提出了保存啤酒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我们现在喝的酸奶就是用巴氏消毒法制作的另外他还提出了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由于巴斯德在微生物学领域做出的杰出贡献,我们把他称为“微生物学之父”3、师总结,课件显示:第一阶段:17世纪后叶——列文虎克——制作显微镜——发现细菌第二阶段:19世纪中叶——巴斯德——鹅颈瓶实验——证明细菌不是自然产生的,而是原来就有的二)细菌的形态和结构1、细菌的形态1)设问:了解了细菌的发现过程后,老师有个疑问:列文虎克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细菌是什么样的?生:杆菌、球菌、螺旋菌2)课件显示列文虎克的信,学生判断一下它们各呈什么形态?A图呈杆状、B图呈螺旋状、C图呈球状3)假如你现在是一名科学家,这些细菌的形态都是你发现的,你会给它们取个什么名字?生:杆菌、螺旋菌、球菌屏幕展示细菌形态图片,使学生对细菌的形态有一个理性的认识,然后介绍一些与学生身体健康有关的细菌,如肺炎球菌、大肠杆菌等4)师出示钉子后提问:老师这儿有个钉子,不知道它上面有没有细菌? 课件分别显示电子显微镜下放大33倍、300倍、1000倍??倍的钉子图片,生观察得出结论:细菌个体十分微小。
师总:细菌的个体十分微小,小到10亿粒细菌才只有一颗小米粒那么大同时,这些细菌虽然很小,但有些细菌相互连接成团或长链,但每个细菌也是独立生活的,每一个细菌就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体,是一个细胞构成的,所以它们都是单细胞生物师生共同总结细菌的特征,课件显示:形态呈杆状、螺旋状、球状细菌的特征 个体十分微小是单细胞生物2、细菌的结构师:生活在我们身边的细菌种类很多,不同种类的细菌形态也不同,但它们的基本结构呢?相同吗?我们以杆菌为例,请大家认真观察图片,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几个问题:(1)细菌有哪些结构组成?(2)试回忆植物细胞的结构,比一比细菌与植物细胞有什么异同?(3)根据细菌的结构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是怎样的?(生小组讨论,完成任务)师生合作,得出结论:(1)细菌的结构生归纳出结构后,师给予提示:提示1:细菌内只有DNA集中区域,无成形的细胞核提示2:不是所有细菌都有荚膜和鞭毛,荚膜是细胞壁外增厚部分,主要起保护作用,而鞭毛能摆动,是菌体上细长并呈波状弯曲的丝状物,是细菌的运动器官课件展示:细菌的结构(2)比较植物细胞和细菌细胞结构上的异同点,生填表后师归纳:相同点: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不同点:植物有细胞核、叶绿体和液泡而细菌却没有(3)细菌的营养方式:异养(三)细菌的生殖师:细菌如果找到了适宜的生活环境后,就要开始生长繁殖,那细菌是怎样繁殖的呢?我们来看一段视频了解细菌的生殖。
课件:播放视频1、生根据视频得出:1)、细菌的繁殖速度太快了,每不到半小时就能繁一代2)、细菌的生殖方式为分裂生殖,就是一个分裂成两个2、师总:细菌是靠分裂繁殖产生后代的,所以繁殖速度很快当然了,这些情况必须是在环境适宜的情况下才会出现,所以我们不能给他们提供生存的条件但是不是只要遇到不适合的生存环境细菌就会死呢?当细菌面临不利于它生长的环境时,它们又会怎么样呢?3、生答后显示课件:细菌的芽孢学生小结,师生共同完善:细菌的个体十分微小;靠分裂进行生殖;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的特性,使它们几乎无处不在,所以细菌的分布非常广泛四)技能训练假设你手上有100个细菌,细菌的繁殖速度按每30分钟繁殖一代计算,在没有洗手的情况下,四小时后你手上的细菌数目是多少?100×29=51200(个)提问:如果长期用粘满大量细菌的手拿东西吃会怎样?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养成哪些个人卫生习惯?生谈想法师总:对,我们平时就要养成经常洗手、洗澡、换洗衣服等卫生习惯,特别是饭前洗手,它是切断肠道传染病传播途径的一种有效措施,我们应该三、课堂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收获了哪些知识?能形成知识网络吗?学生小结,师生共同完善,课件展示本课主要内容的板书。
四、课后练习1、消毒工作要以能够有效地杀死( )作为标准A、细菌 B、芽孢 C、荚膜 D、细胞壁2、“微生物学之父”是:( )A、罗伯特·虎克 B、列文·虎克 C、巴斯德 D、沃森3、细菌的生殖方式和营养方式分别是( )A、营养生殖,自养 B、孢子生殖,异养C、出芽生殖,共生 D、分裂生殖,异养4、细菌的形态主要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5、细菌之所以分布广泛,是因为:(1) 细菌的个体___________2) 细菌是进行___________生殖,繁殖速度非常快3) 细菌的休眠体____________,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还可以四处飘散五.板书计划:第二节 细菌一.细菌的发现二.细菌的形态和结构三.细菌的生殖四.技能训练课后反思:本节课首先屏幕展示:生活中的细菌:抹布和砧板上的细菌;头发和针尖上的细菌;铁钉的放大图片引起学生思考的兴趣从而引入课题这样可以创设良好的情境,激发探究然后让学生阅读课本P58-59页内容,讨论归纳细菌发现的过程,完成大屏幕上的个问题,并讨论分析解决问题再用课件展示电子显微镜下细菌的三中形态介绍几种常见的细菌展示细菌的结构模图推理出细菌的营养方式是怎样的呢?(强调叶绿体的有无)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什么角色?再通过播放动画及视频:细菌的生殖方式为分裂生殖,并技能训练计算感知细菌的繁殖速度,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然后进行归纳总结,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的内容本节着重让学生认识细菌细胞和它们的区别,从而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由于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比较强,所以要让他们通过探究和观察来得出结论,从而锻炼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可以教给他们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他们的科学素质+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