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式会话.docx
7页一、 提问的力量1、提问比告知更重要告知引发争辩,提问引发思考信息获取的渠道移动互联网-颠覆培训:传统告知、知识权威模式——从外到内(大脑皮层抑制),从内到外想做,想改变(不会抑制,会支持)2、问题的设计好的问题可以充分引发别人的思考,领悟、行为转变提问的技术——ORID聚焦式会话法案例:看到了什么?(消防队的房子、人)——觉得有意思的?(被子叠的像豆腐块)——为什么老师带她们去参观消防队?(想让小朋友做好家务)——那你以后准备怎么办呢?(每晚摆好鞋子,叠好被子,自己做家务)从分散到聚焦数据层面:人体对外部的感知(感官)是客观真实存在的体验层面:人的心情体验人对外部感知的内部反应理解层面:对提问的分析、事情的意义、关联等决定层面:决定行动的这样的结构基于人对事的感知程序(开车在高速公路上遇到小狗穿过的一系列反应)Why:1、人会感觉很舒服;2、每个人存在差异,但每个人在不同层面停留的时间不一致男性(理解、决定),女性(体验层面)的差异造成家庭的矛盾3、如何做聚焦式会话法确定背景、目的(理性目的&感性目的)、场合、对象设计问题:l 数据层面:从看到的、听到的、触碰到的、闻到的、尝到的等感官获得的内容来提问(不需要加工,仅为客观事实)l 体验层面:情绪的反应,与过往经历的联想(技巧,回想过去类似的某个经历)l 理解层面:意义、目的、价值、内在关联等需要理解分析、提纲挈领等方面的问题l 决定:下一步的行动,可以做什么注意开场白和结束语,同时理性目的和感性目的在真正提问的时候不是说出来的。
案例:员工访谈——降低流失率聚焦式会话:学会沟通2007-10-20 书名:《聚焦式会话艺术》,复旦大学出版社英文名:The Art of Focused Conversation 100 Ways to Access Group Wisdom in the Workplace 注:这本书在台湾被译作《学问》,叫焦点讨论法,我现在常常用这个译法,或者简称ORID,2012.8.21 如果想了解怎样引发有效的团队沟通,这是一本非常好的书,它汇聚了加拿大建导组织(ICA)很多建导师的经验和智慧 随着工作与社会节奏的加快,身边有很多值得体味的细节,却因为匆匆而过留于形式:现在做饭都喜欢搞点半成品、动辄就在饭店请客,缺少了儿时全家热热闹闹拉场子做饭的气氛;知识爆炸了,自己花了不少时间看完一本书,却很少回顾,急于切换到下一本书中,只有这样才能够和时间赛跑,也很少像以前反复咀嚼,做做书摘和心得;书架上收藏了很多经典电影,的确现在不缺资料了,但很少像当年那样一个电影看很多遍,我哪里有时间啊?接下来还有很多没有看的好片子呢? 工作也是这样,一个项目一个项目的做,做完了没有回顾,人们已经切进下一个项目?不知不觉中,时光飞逝,似乎也积累了很多的经验,但代价也很大。
人际之间的沟通也是如此,想想每天“长话短说”的节奏,也损失了对谈话主题的深入解读,生活上会缺少很多乐趣,工作中也会造成交流不充分 快的生活和工作节奏带给我们什么?能否有效的沟通和反思,这是给每个人的挑战 我和作者深有同感,一段深入的对话,能够揭示人际互动中非常有价值的部分,也能够唤醒深埋在团队中的智慧起先,我只认为这是一套话术,强调人在沟通的时候注意四个层面,简称O.R.I.D.方法: 各层解释问题举例数据层面Objective收集事实、数据你看到、听到、读到了什么?体验层面Reflective第一反应:情感、思维、身体等你有什么第一反应?理解层面Interpretive考虑意义和价值,发表见解从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决策层面Decisional总结、制定方案或行动决策你能采取什么行动? 随着自己带团队经验的增加,才渐渐体会到ORID背后对认知和心理的把握: 1. 对话是需要环境营造的,让人感到安全、信任、被重视,ORID的准备也是这样,每次项目组会议的组织者如果准备仓促,从一开始就决定了会议的结果也不会达到预想;2. 每一个会谈都有两层目的:理性目的和感性目的,理性目的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本身,这个大家常做;感性目的则关注人的内在感受:会谈将是一个怎样的气氛。
强扭的瓜不甜”,真正的改变一定是内外一致的3. 盲人摸象的故事谁都知道,人际交往中的冲突往往是彼此看到的事物不同的,或者对于同一个事物大家带的过滤镜也是不同的我自己也很喜欢带着分别心,动辄就给别人贴标签、下判断,其实这时候大家并没有就各自看到的、体验到的进行分享,“我们说的是不是同一头大象,我们各自都看到了什么?”数据层面的分享对于有经验的人来说尤为难,因为大家太容易“想当然地认为别人也知道”我们常讲“把事情摊开了,原来解决方案自然就显现出来了”4. 体验层面是指我们内心的反应,可以是感受,也可以是由此引发的联想和记忆等,类似德波诺《六顶思考帽》中的红帽子,代表面对事件时人内在的反应学习萨提亚让我明白,所有的行为背后都有我们内在的动因,行为背后是我们的感受、观点、期待和渴望在那个项目中我们体验到什么?“巨大的压力,想逃避,还有无奈拨开外在的行为,分享我们对事件的反应,会帮助自己找到真正的解决之道5. 理解层面是该我们用脑思考的时候了,在体验层面我们用心和身体去体验,现在该是调动我们这么多年知识和经验积累的时候了,这部分是我们通常最熟悉的,只是如果缺少前两层面的支持,就显得苍白多了。
6. 决定层面是帮助参与各方做出判断和决定,重要的是发展出新的可能性行动起来吧! 我常常提醒自己不要拘泥于“术”的学习,但是对“道”的领悟也和自己的天资有关,于是尝试着通过“术”来悟“道”于是学“术”,也一定要学有“道”的“术”,ORID是关于人的、关于沟通的艺术,是可以用在生活和工作中的。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