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改革与现代科学的产生资料讲解.ppt
21页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副标题样式* * *1 1宗教改革与现代科学的产生n袁江洋n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n2010.11.4主题n一、清教论题n二、科学与宗教之间的关系n三、宗教改革n四、宗教改革对现代科学产生的作用n五、案例:皇家学会n一、清教论题 1、韦伯(Max Weber,1864-1920)论题:清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2、默顿(Robert King Merton 1910-2003)论题:十七世纪英格兰科学技术与社会 3、不同角度的质疑:天主教护教士、科学史家 4、清教伦理:一方面,更强调禁欲主义、虔信、专注与劳作、上帝在其创造物之中等等;另一方面,狂热、宗派主义等等 5、问题:宗教改革对现代科学的产生到底起着怎样的作用?n2、默顿论题 默顿问题:何17世纪后半叶英国科学加速发展? 答案:清教伦理+培根主义(功利、经验) 依据:统计-科学家清教徒比例,研究热区的变幻,成果数等等 清教伦理:虔信、上帝在其创造物之中 当时自然哲学家:阅读上帝的两本大书:圣经+自然;启示+暗示n3、质疑 天主教护教士,如霍伊卡这样的科学-宗教史家;如果清教能刺激科学发展,那么,这是否是说,天主教阻碍科学发展? 霍:“科学的基督教化”;基督教影响着世界观和方法论进而影响到科学。
宗教与现代科学的兴起 更直观的观察之一:尽管后来有伽利略的悲剧,但科学革命毕竟兴起于意大利而非清教国家(英国、荷兰等),而意大利是天主教文明的中心! 观察之二:中世纪后期:法国科学领先于世界科学史家迪昂、克隆比的研究 观察之三:长时段视角:现代科学兴起于欧洲是过去长期演化的结果类似于霍伊卡 科学思想史家霍尔对清教论题的极端看法:无关的共时现象比喻:灯笼裤VS马裤n二、科学与宗教之间的关系 1、早期的见解:血与火的冲突;科学与宗教冲突史等;著名的案例:布鲁诺(Giordano Btuno,1548-1600)被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伽利略(Galileo Galilei,1564-1642)受审;帕斯卡(Blaise Pascal,1623-1662)放弃科学; 2、在世界史的框架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基督教的作用(无论是天主教还是清教) 3、默顿的工作(1939)改变了人们的看法 4、后续研究和有关批判 5、默顿的误区:“要寻找科学与宗教之间的一体性,就要把目光转向宗教活动而非神学 然而,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运动兴起后,神学研究也发生了极大变化自然哲学家们有自己的神学 6、个人见解:自然哲学-自然神学-神学;文德尔班、柯瓦雷。
n布鲁诺之死人们一度认为是因为捍卫哥白尼学说,但布鲁诺之死更真实的原因是宗教异端,“反三位一体”的阿里乌主义后来的牛顿也是如此!)他被开除教籍,在受审过程中曾考虑承认有罪并悔过,但最后仍无法妥协,以死相抗:“你们对我宣读判词,比我听到判词还要恐惧!” n伽利略受审罪名:宣扬哥白尼学说实际过程:伽利略与亚里士多德派经院哲学家们结仇,两大世界体系之间的对话,辛普利丘,教皇(伽利略原来的朋友,星际使者一书的受题献者)另解圣经:伽利略是虔诚的基督教徒,内心世界承受冲突,由此,要求另解圣经,并与他的朋友、红衣主教贝拉明探讨这种可能n帕斯卡多病落水事件,如路德之受雷击,专心致力于宗教事业n如何理解科学与宗教之间的关系? 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探索人类智力内在的永恒的结构;自然神学作为一个介于自然哲学(科学)与神学之间的中间领域(区别于托兰德等人的“Deism”,自然神论) 哲学家、科学史家柯瓦雷:理解人类思想的统一,科学与宗教之间的冲突、对抗与互渗,均不过是这种统一性的表现 自然哲学自然神学神学nK M VnK: KnowledgenM: Metaphysics、MethodologynV: Value(神学、文化价值)n三、宗教改革 1、天主教体制:上帝-教士-信徒;主教制;封圣、偶像崇拜 2、中世纪后期的宗教腐败:赎罪券 3、清教:因信称义;直面圣经(印刷术的发展,民族语言翻译圣经);信纲(宗教经典的选择);长老制;反偶像崇拜。
4、路德(Martin Luther ,14831546)教、开尔文教派、英国国教(阿里甘教);小教派数百种 5、清教-天主教之间的相互迫害,甚至不同教派之间也相互敌视n路德 困惑、雷击、反思(宗教是古代人对人类苦难的反思) 因信称义、直面圣经、焚烧教谕和赎罪券、九十五条信纲 尊重王权:关于教会特权制的改革致德意志基督教贵族公开信、论教会的巴比伦之囚和论基督徒的自由等文章,公开提出教皇无权干预世俗政权宣称教会如果不能自己进行改革,国家政权应予挽救,并将罗马教会称为“打着神圣教会与圣彼得的旗帜的、人间最大的巨贼和强盗” 欧洲权力结构:神权与王权分立结构,并进一步分化(封建、教派分裂分化) 受审、萨克森选侯保护(绑架形式)、译圣经并著书;两种势力的对抗 路德教:奥格斯堡和约:1)路德教与天主教平等;2)领主决定地区宗教派别;3)兼任天主教神职的领主在改宗后放弃天主教名义下的财产n开尔文教 先定说 狂热宗教 杀戮其他教派信徒n英国国教 享利八世 偶然背后的必然:婚姻、英国走向强盛、以宗教改革方式敛财(什一税、没收天主教会财产) 1538年12月17日,罗马教皇保罗三世宣布开除“异端”亨利八世的教籍。
神圣罗马帝国威胁要入侵和断绝贸易但是,这时的亨利八世,政权已经巩固,国土也强大,他不把教皇和神圣罗马帝国放在眼里,他宣称“哪怕教皇开除教籍一万次,我也不在乎我要向所有国王证明,教皇的力量是多么微不足道同时在国内通过“讨逆法”,把所有非议国王的人列为“叛逆”杀掉了一大批反改革的教士 另立英国国教,自任国教领袖,实现政教合一的专制统治 保留主教制 三十九条信纲n四、宗教改革对现代科学产生的作用 1、科学制度化理论n现代科学研究纲领的构建n对纲领的认同:科学组织的产生与社会支持 2、宗教改革促进了欧洲的思想解放进程 3、宗教改革为科学制度化提供了文化支撑 4、但在这两方面,均是与文艺复兴一起起作用的n五、案例:皇家学会 1、培根纲领 2、无形学院 3、波义耳的实验哲学纲领:自然神学的桥梁作用 4、国王特许 5、清教内部的宽容n成立 1660年11月27日晚,12位经常在一起讨论实验和培根(Francis Bacon, 1561-1626)思想的学者在伦敦的格雷山姆学院(Gresham College)自发成立了一个固定组织1,力图促进物理-数学实验知识(Promoting of Physico-Mathematicall Experimentall Learning)。
通过其中一位学者罗伯特莫雷(Robert Moray)的努力,这个组织于1662年7月15日得到了英国国王查理II世的第一张特许状,成为一个受到国王认可的团体 1 这12位学者包括克里斯托夫雷恩(Christopher Wren),罗伯特波义耳(Robert Boyle),罗伯特莫雷(Robert Moray),约翰威尔金斯(John Wilkins),布龙克尔(Viscount Brouncker)等n国王的贡献 物质支持很少:查理II世曾经在第三章特许状中将切尔西(Chelsey)的一块地产赠送给皇家学会,后来又收回,作为补偿,拨给皇家学会1300磅 法律支持:免检,自主性,自营 道义支持n自然哲学研究纲领的构建与认同 培根纲领:观察、实验+归纳 实验数目统计n培根:“人作为自然界之臣相,他所能做、所能懂的只是如他在事实中或思想中对自然进程所已观察到的那样多,也仅仅是那样多:在此以外,他是既无所知,亦不能有所作为n“最好的论证当然就是经验,只要它不逾越实际的实验最后还剩下单纯经验这一条道路这种经验,如果是自行出现的,就叫做偶遇;如果是着意去寻求的,就叫做实验n新工具,第7页,第45页,第60页n波义耳及其同时代人的选择 伽利略的悲剧n意大利:帕斯卡的选择n英国 赫伯特-托兰德:自然神论 剑桥柏拉图学派:莫尔、巴罗及后期集大成者沃德武思:推崇唯理智论神学 波义耳、牛顿n波义耳对实验哲学的重构 建基于基督教世界观图景 唯意志论神学波义耳自然神学实验 哲学 上帝:“全能、全智”;而非“全智、全能” 自然-教堂;自然哲学家-牧师;以理智膜拜上帝 “当太阳不见了或被云遮盖时,我用我的怀表来估计时间,而当她明晰的照耀之时,我毫不犹豫地根据光线投射于日晷之上的情形来纠正和调整我的怀表;同样的,在那些缺乏较好见解之处,我用自己的理智来衡度真理,而在那些可以用神的启示来归结的地方,我十分乐意让我易谬的理智听从于天光所提供的可靠信息。
第一种情形:波义耳定律 第二种情形:微粒哲学-推崇粒子论,反对元素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