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合肥市黄栗中学高三数学文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
17页安徽省合肥市黄栗中学高三数学文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是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1. 已知命题p:,,则是()A. , B. , C. , D. ,参考答案:D【分析】根据全称命题的否定方法,结合已知中的原命题,可得答案.【详解】∵命题p:?x>0,总有lgx>0,∴命题?p为:?x0>0,使得lgx0≤0,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命题的否定,考查了推理能力,属于基础题.2. 若函数,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①,在上是增函数 ②,在上是减函数③,是偶函数 ④,是奇函数以上说法正确的有几个( )A.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参考答案:B略3. 电视台播放甲、乙两套连续剧,每次播放连续剧时,需要播放广告.已知每次播放甲、乙两套连续剧时,连续剧播放时长、收视人次如下表所示:连续剧连续剧播放时长/min广告播放时长/min收视人次/万人甲70560乙60525电视台每周安排的甲、乙连续剧的总播放时长不多于600min,广告的总播放时长不少于30min,且甲连续剧播放的次数不多于乙连续剧播放次数的2倍,分别用x,y表示每周计划播出的甲、乙两套连续剧的次数,要使总收视人次最多,则电视台每周播出甲、乙两套连续剧的次数分别为( )A.6,3 B.5,2 C.4,5 D.2,7参考答案:A依题意得,目标函数为,画出可行域如下图所示,由图可知,目标函数在点处取得最大值.4. 已知函数 (其中是实数),若对恒成立,且,则的单调递增区间是A. B. C. D. 参考答案:C5. 已知e为自然对数的底数,设函数,则A.当k=l时,f(x)在x=1处取得极小值 B.当k=1时,f(x)在x=1处取得极大值C.当k=2时,f(x)在x=1处取得极小值 D.当k=2时,f(x)在x=1处取得极大值参考答案:C6. 函数其中()的图象如图所示,为了得到的图象,则只需将的图象A.向右平移个长度单位 B.向右平移个长度单位C.向左平移个长度单位 D.向左平衡个长度单位参考答案:A由图象可知,即,又,所以,所以,由,得,即,即,因为,所以,所以。
因为,所以只需将的图象向右平移个长度单位,即可得到的图象,所以选A.7. 函数在区间,上的值域为[0,1],则的最小值为( )A.2 B.1 C. D.参考答案:D8. 某学校食堂早餐只有花卷、包子、面条和蛋炒饭四种主食可供食用,有5名同学前去就餐,每人只选择其中一种,且每种主食都至少有一名同学选择.已知包子数量不足仅够一人食用,甲同学肠胃不好不会选择蛋炒饭,则这5名同学不同的主食选择方案种数为A. 48 B. 96 C. 132 D.144参考答案:C9. 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此几何体的体积为 A.3 B. C. D.参考答案:B10. 已知函数是R上的偶函数,对都有成立,当,且时,都有<0,给出下列命题:(1);(2)直线是函数图象的一条对称轴;(3)函数在上有四个零点;(4)其中所有正确的命题为( )A.(2)(3)(4) B. (1)(2)(3) C. (1)(2)(4) D. (1)(2)(3)(4)参考答案:C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11. 已知是两条不同的直线,是两个不同的平面.①若,则;②如果,则;③若,且,则;④若不平行,则与不可能垂直于同一平面.其中为真命题的是 .参考答案:②④若,则与位置关系不确定;,则存在直线l与平行,因为所以,则;若,且,则可异面;④逆否命题为:若与垂直于同一平面,则平行,为真命题,所以 ②④正确 12. 设函数y=f (x)的定义域为D,如果存在非零常数T,对于任意 x∈D,都有f(x+T)=T?f (x),则称函数y=f(x)是“似周期函数”,非零常数T为函数y=f( x)的“似周期”.现有下面四个关于“似周期函数”的命题:①如果“似周期函数”y=f(x)的“似周期”为﹣1,那么它是周期为2的周期函数;②函数f(x)=x是“似周期函数”;③函数f(x)=2x是“似周期函数”;④如果函数f(x)=cosωx是“似周期函数”,那么“ω=kπ,k∈Z”.其中是真命题的序号是 .(写出所有满足条件的命题序号)参考答案:①④【考点】抽象函数及其应用.【分析】①由题意知f(x﹣1)=﹣f(x),从而可得f(x﹣2)=﹣f(x﹣1)=f(x);②由f(x+T)=T?f (x)得x+T=Tx恒成立;从而可判断;③由f(x+T)=T?f (x)得2x+T=T2x恒成立;从而可判断;④由f(x+T)=T?f (x)得cos(ω(x+T))=Tcosωx恒成立;即cosωxcosωT﹣sinωxsinωT=Tcosωx恒成立,从而可得,从而解得.【解答】解:①∵似周期函数”y=f(x)的“似周期”为﹣1,∴f(x﹣1)=﹣f(x),∴f(x﹣2)=﹣f(x﹣1)=f(x),故它是周期为2的周期函数,故正确;②若函数f(x)=x是“似周期函数”,则f(x+T)=T?f (x),即x+T=Tx恒成立;故(T﹣1)x=T恒成立,上式不可能恒成立;故错误;③若函数f(x)=2x是“似周期函数”,则f(x+T)=T?f (x),即2x+T=T2x恒成立;故2T=T成立,无解;故错误;④若函数f(x)=cosωx是“似周期函数”,则f(x+T)=T?f (x),即cos(ω(x+T))=Tcosωx恒成立;故cos(ωx+ωT)=Tcosωx恒成立;即cosωxcosωT﹣sinωxsinωT=Tcosωx恒成立,故,故ω=kπ,k∈Z;故正确;故答案为:①④.13. 若函数f(x)=(a∈R)在区间[1,2]上单调递增,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参考答案:[﹣,]【考点】函数单调性的判断与证明.【分析】去掉绝对值,根据f′(x)≥0,得到a的范围即可.【解答】解:f(x)=;∵x∈[1,2];∴a≤时,f(x)=,f′(x)=;由f′(x)≥0;解得:a≥﹣≥﹣,即﹣≤a≤时,f′(x)≥0,f(x)在[1,2]上单调递增;即a的取值范围是:[﹣,].故答案为:[﹣,]. 14. 已知正四棱柱的外接球直径为,底面边长,则侧棱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切值为_________。
参考答案:略15. 已知函数,若函数的图像经过点(3,),则___; 若函数是上的增函数,那么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参考答案:2;若函数的图像经过点(3,),则,解得若函数是上的增函数,则有,即,所以,即,所以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16. 如图所示,y=f(x)是可导函数,直线l:y=kx+3是曲线y=f(x)在x=1处的切线,若h(x)=xf(x),则h(x)在x=1处的切线方程为 .参考答案:x﹣y+1=0【考点】利用导数研究曲线上某点切线方程.【分析】由切点以及导数的关系可得f′(1)=﹣1,f(1)=2,由乘积的导数求导函数,代值计算可得h(x)在x=1处的切线斜率,求出h(1),由点斜式方程即可得到所求切线的方程.【解答】解:∵直线l:y=kx+3是曲线y=f(x)在x=1处的切线,∴点(1,2)为切点,故f′(1)=k,f(1)=k+3=2,解得k=﹣1,故f′(1)=﹣1,f(1)=2,由h(x)=xf(x)可得h′(x)=f(x)+xf′(x),∴h′(1)=f(1)+f′(1)=1,h(1)=f(1)=2,则h(x)在x=1处的切线方程为y﹣2=x﹣1,即为x﹣y+1=0.故答案为:x﹣y+1=0.17. 已知二次函数的值域为,则的最小值为 .参考答案:3试题分析:由题意得:.三、 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72分。
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8. 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ABC为正三角形,AB⊥AD,AC⊥CD,PA=AC,PA⊥平面ABCD.(1)若E为棱PC的中点,求证PD⊥平面ABE;(2)若AB=3,求点B到平面PCD的距离.参考答案:【考点】点、线、面间的距离计算;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分析】(1)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定理可得CD⊥平面PAC,CD⊥AE.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得:AE⊥平面PCD,可得AE⊥PD.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与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得AB⊥PD,进而证明结论.(2)解法一:设点B的平面PCD的距离为d,利用VB﹣PCD=VP﹣BCD即可得出.解法二:由(1)可知: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AB为x轴,AD为y轴,AP为z轴.过点C作CM⊥AD,垂足为M,设平面PCD的法向量为=(x,y,z),则,利用点B到平面PCD的距离d=即可得出.【解答】(1)证明:∵PA⊥平面ABCD,CD?平面ABCD,∴PA⊥CD,∵AC⊥CD,PA∩AC=A,∴CD⊥平面PAC,而AE?平面PAC,∴CD⊥AE.∵AC=PA,E是PC的中点,∴AE⊥PC,又PC∩CD=C,∴AE⊥平面PCD,而PD?平面PCD,∴AE⊥PD.∵PA⊥底面ABCD,∴平面PAD⊥平面ABCD,又AB⊥AD,由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可得BA⊥平面PAD,AB⊥PD,又AB∩AE=A,∴PD⊥平面ABE.(2)解法一:∵PA⊥平面ABCD,∴PA⊥AC,∴,由(1)的证明知,CD⊥平面PAC,∴CD⊥PC,∵AB⊥AD,△ABC为正三角形,∴∠CAD=30°,∵AC⊥CD,∴.设点B的平面PCD的距离为d,则.在△BCD中,∠BCD=150°,∴.∴,∵VB﹣PCD=VP﹣BCD,∴,解得,即点B到平面PCD的距离为.解法二:由(1)可知: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AB为x轴,AD为y轴,AP为z轴.过点C作CM⊥AD,垂足为M,则A(0,0,0),B(3,0,0),C(,,0),D(0,2,0),P(0,0,3),=(﹣,,0),=(0,2,﹣3),=.设平面PCD的法向量为=(x,y,z),则,即,取=(1,,2).∴点B到平面PCD的距离d===.19. 已知函数.(1)求函数f(x)的单调区间;(2)函数f(x)在区间(0,+∞)存在极值,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3)若,当对于任意恒成立时,m的最大值为1,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参考答案:(1)当时, 在R 上单调递增;当时,在单调递减,单调递增.(2)(3)【分析】(1),对a分类讨论,即得解;(2)由(1)单调性的分析,即得解;(3)转化为恒成立,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