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药饮片与中药方剂编码规则第1部分中药饮片(201103公报).pdf
65页ICS 11.120.10 C 25 SZJG深圳经济特区技术规范SZJG/T 38.1-2011 中药饮片与中药方剂编码规则 第1部分:中药饮片 Coding rules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ecoction pieces and prescrip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art 1: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ecoction pieces 2011-03-09发布 2011-04-01实施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SZJG/T 38.1-2011 I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编码原则............................................................................1 4 中药饮片编码规则....................................................................2 5 编码维护和管理......................................................................3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中药饮片各层代码表...........................................5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中药饮片代码表..............................................11 附 录 C (规范性附录) 校验码计算..................................................62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SZJG/T 38.1-2011 II 前 言 SZJG/T 38-2011《中药饮片与中药方剂编码规则》分为以下两个部分: ——第1部分:中药饮片; ——第2部分:中药方剂。
本部分为SZJG/T 38-2011的第1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 1.1-2009给出规则编写 本部分由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负责起草单位: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江西中医学院、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深圳市中医院、深圳市罗湖区中医院、深圳市友和医药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廖利平、林晓生、易炳学、刘荣禄、黎志文、李顺民、曾庆明、吴宗彬、张颖、张尚斌、张丽芬、刘志承、曾长龙、肖文康、周哲、孙勇、苏巍 本部分为首次制定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SZJG/T 38.1-2011 1 中药饮片与中药方剂编码规则 第1部分:中药饮片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中药饮片的分类与代码 本部分适用于中药饮片的生产经营、临床用药、科研教学、统计和管理等工作的信息交换和信息处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7635.1 全国主要产品分类与代码 GB 12904 商品条码 零售商品编码与条码表示 GB/T 14467 中国植物分类与代码 SZJG/T 38.2-2011中药饮片与中药方剂编码规则 第2部分:中药方剂编码规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10年版 《广东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第一册)2011年 3 编码原则 3.1 唯一性 每一种饮片只对应一个编码。
3.2 科学性 选择中药饮片最稳定的本质属性或特征作为分类的基础和依据,分类与编码应体现中药饮片的基本属性和主要应用属性 3.3 可扩展性 留有充分的扩展空间 3.4 兼容性 应与相关标准协调一致 3.5 稳定性 稳定性原则是指饮片标识代码一旦分配,只要饮片的基本属性没有发生变化,就应保持不变即使该饮片停止生产和使用,其编码也应保留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SZJG/T 38.1-2011 2 4 中药饮片编码规则 4.1 中药饮片代码结构 中药饮片代码为10层14位结构,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如图1: 0 6 X XXX X X XX X XX X 第9层:饮片炮炙代码 第8层:饮片切制片型代码 第7层:药材种类序号代码 第6层:药用部位细类代码 第5层:药用部位大类代码 第4层:药用来源细类代码 第3层药用来源大类代码 第2层中药类产品代码 第1层:农林渔业中药产品大部类 图1 中药饮片代码结构 4.2 中药饮片编码分层说明 第1层:农林渔业中药产品大部类代码:“0” 第2层:中药产品部类代码:“6”。
第3层:药用来源大类代码:参照GB/T 7635.1,其中植物类为“1”,动物类为“2”,矿物类为“3” 第4层:药用来源细类(科属、族)代码:用3位数表示,取值范围为001-999 植物类的来源参照GB 14467,对菌藻地衣类进行了扩充第1位数字表示植物所在的类,序号分配如下:0表示菌藻地衣类植物,1表示苔类植物,2表示藓类植物,3表示蕨类植物,4表示裸子植物,5和6表示双子叶植物离瓣花亚纲,7表示双子叶植物合瓣花亚纲,9表示单子叶植物;第2、3位数字为顺序号其代码见附录表A.1 动物类和矿物类的细类以《中国药典》出现的顺序编号作为代码其代码见附录表 A.2 和附录表A.3 第5层:药用部位大类代码:用1位数字表示,取值范围为1-9药用部位”类目是按植物、动物和矿物 3 个类别划分,例如植物类药材“药用部位”类目分为“根及根茎类”、“茎木皮叶类”、“花类”、“果实种子类”、“全草类”、“藻、菌、地衣类”、“植物类其他产品”等 7 个,其类目代码见附录表A.4 第6层:药用部位细类代码:用1位数字表示,取值范围为1-9药用部位”小类是按药用部位类目分别进行二级划分如植物类药材“药用部位”中“花类”的小类类目分别为“花序类、单花类 ……”等6个,其类目代码见附录表A.4。
第7层:药材种类序号代码:用两位数字表示,取值范围为01-99,按药材在代码表中出现的顺序依次编码例如01代表来源于该科该药用部位的第1种药材 第8层:饮片切制片型代码:用1位数字表示,取值范围为1-9按饮片切制类型分类,见附录表第10层:校验码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SZJG/T 38.1-2011 3 A.5如果同一种饮片有两种切制规格,为做到一种饮片一个代码,以常用的规格做为代码,例如大黄,《中国药典》规定为切片或块,统一以“块”的规格做为饮片代码 第9层:饮片炮炙代码:用两位数字表示,取值范围为00-99,按饮片炮炙的方法分类,如本层的第1位数字的1代表清炒,其中 11代表炒黄,12代表炒焦;本层的第1位数字的2代表加固体辅料炒,其中21代表麸炒,22代表砂炒,23代表滑石粉炒,24代表蛤粉炒,25代表米炒,26代表土炒;本层的第1位数字的3代表炙法,其中 31代表酒炙,32代表醋炙,本层的第1位数字的4代表制炭,其中41代表炒炭,42代表煅炭等,见附录表A.5 第10层:校验码:按GB 12904校验码计算方法算出,见附录C 4.3 饮片编码举例 根据中药饮片编码规则,麻黄的代码为“0、6、1、410、5、5、01、4、00、1”,蜜麻黄的代码为“0、6、1、410、5、5、01、4、35、3”,麻黄根的代码为“0、6、1、410、1、3、01、3、00、8”,这三味饮片都来源于同一种药材,但是药用部位、炮制方法和辅料不同。
前面4层6位数字相同,第1层为0,代表农林渔业中药产品大类;第 2 层为6,代表中药类产品;第3层为1,代表为植物类药材;第4层为410,代表来源于麻黄科;第5层有所不同,麻黄和蜜麻黄的药用部位均为草类的草质茎,依据附录表A.4,第5、第6层的数字代码分别为5、5;然而麻黄根药用部位为根和根茎,与麻黄和蜜麻黄不同,依据附录表A.4,麻黄根的第5层为1,第6层为5;第7层3种饮片均为01,代表该来源该药用部位的第1种药材;第8层麻黄和蜜麻黄为4,代表片型为段,而麻黄根为3,代表厚片;第9层麻黄和麻黄根为00,代表为生品,没有经过炮炙,蜜炙麻黄为35,其中3代表炮制方法为炙法,5代表所用辅料为蜜;第10层根据校验码计算方法,麻黄为1,蜜麻黄为3,麻黄根为8 5 编码维护和管理 5.1 编码维护和管理机构 深圳市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为中药饮片编码的管理部门,负责以下工作: ——拟定中药饮片编码规则、技术标准与方案、使用制度; ——组织实施饮片编码的编制、使用、修订、维护等工作; ——承担饮片编码的赋码、系统运行和管理等工作 5.2 编码的维护和管理 5.2.1 修订、发布 编码的正常修订、发布,将根据中药应用、研究发展的实际情况,采用定期方式进行。
在特定情况下,如《中国药典》等进行修订时,如有必要应即时进行相应的修订、发布 5.2.2 中药饮片代码的废止规则 因为特殊原因,某种药品不再作为中药使用,保留该中药饮片代码,但停止使用 5.2.3 新的中药饮片代码的发布 对于多来源中药分裂成为两种或多种中药品种,保留其原代码,但停止使用,新分出的独立中药饮片品种按编码规则赋予新的编码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SZJG/T 38.1-2011 4 5.2.4 建立中药饮片分类与代码管理系统 建立中药饮片分类与代码的赋码、查询、应用、管理系统软件,以便于中药饮片分类与代码的应用和推广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SZJG/T 38.1-2011 5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中药饮片各层代码表 表A.1 植物类药物来源(科)的分类代码(部分) 来源 代码 来源 代码 来源 代码 灰包科 001 商陆科 527 凤仙花科 595 多孔菌科 002 马齿苋科 529 鼠李科 596 麦角菌科 003 石竹科 531 葡萄科 597 白蘑科 004 睡莲科 532 椴树科 599 木耳科 005 毛茛科 537 锦葵科 600 黑伞科 006 木通科 538 木棉科 601 马尾藻科 051 小檗科 539 梧桐科 602 松萝科 052 防己科 540 藤黄科 607 石松科 302 木兰科 541 龙脑香科 608 卷柏科 303 蜡梅科 542 柽柳科 611 木贼科 305 肉豆蔻科 544 堇菜科 614 紫萁科 313 樟科 545 旌节花科 616 海金沙科 317 罂粟科 547 瑞香科 623 蚌壳蕨科 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