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小学品德课程由美入善教学方式初探.docx

4页
  • 卖家[上传人]:I***
  • 文档编号:223259006
  • 上传时间:2021-12-1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7.42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小学品德课程由美入善教学方式初探 石国艳【摘要】:品德教育在我國的教育方针和教育实践中历来都受到高度重视品德教育与美育相结合,具有较为深远的历史渊源,也有着互通互补的相互关系因此,在小学品德课程中融入美的元素,是提高品德教育实效的重要途径关键词】:品德教育 由美入善 小学品德一、品德教学与美育融合的重要性1.由美入善的历史渊源美育指的是美感教育,通过培养人们的审美观念,进而影响人对美的定义,由此提高人的品格美和心灵美美育的本质是由形式美培养实质美,由物质美升华精神美,由具体美进化为心灵美因此,尽管美育和品德教育不能混为一谈,但在实现引善和立善的过程中美育是不可缺少的2.美与善的相互关系首先,品德教育与美育在功能上具有互通性和互补性美育为德育提供了具体的情境体验和参照样式德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人的心灵美,借助美生动的形象,把道德说教转化为道德情感其次,品德教育与美育具有共同的心理基础美育是情感教育,培养高尚情感是加强美育的首要任务,而道德感就属于高尚情感,即我们所谓的“真、善、美”的素质是分不开的基于善与美相结合的历史渊源,以及品德教育与美育之间的相互关系,笔者认为,品德教育和美育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德”是“美”的灵魂,“美”能促进“德”的养成。

      因此,在小学品德教育中,一定要重视“美”的理念和手段运用,即由美入善,美善结合二、小学品德课程教学现状1.小学品德任课教师兼职化,缺乏学科专业素养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许多学校依然存在注重学生的智力培养,忽略了学生的德育,最主要的体现即是小学品德教育的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大部分学校将师资优先配备给知识性科目中,而对于小学品德则是采用兼职模式,让语文课或者数学课教师兼任品德教学,必然会影响品德课堂教学效果2.教学内容不能与时俱进,教学资源不足在笔者调查中,许多品德教师在授课时,往往照本宣科,不做教学计划,也不做PPT手持一本教科书,在课堂上给同学们讲讲故事、读读书就完成了教学不仅无法联系生活实际,而且教学内容几年不变,导致品德教育与社会实际的脱节3.教学方法简单,课堂缺乏吸引力小学品德课程具有强烈的综合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特点因此课堂教学应该更加宽松有趣,积极吸引学生参与到知识的构建中但实际教学中,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也变成了故事会三、“由美入善”的品德教学课程设计与实践1.教师的仪表美让学生耳濡目染在学生眼里,教师的穿着打扮直接影响学生的审美观,《神奇校车》里的弗瑞德老师,她身穿适合科学特色的服装,如恐龙服、蝎子服、珊瑚服等,她的着装体现着学科的特点。

      笔者在品德课上,尝试通过服装帮助课堂教学如上《春节知多少》一课,教师穿上一件红彤彤的短呢子外套,渲染春节的喜悦气氛,让学生感受到春节的喜气洋洋,感受到如今好日子的红红火火服饰的直观感受对学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美好心灵的培养不可以忽视外表的得体与端庄2.音乐美让学生置身情景之中在美的感受中,古今中外都很重视音乐对思想品德的熏陶作用因此,笔者为品德课堂上不会缺少音乐的设置在上《保护水节约水》时,在课堂结尾,笔者播放歌曲《小水滴》学生大声歌唱,歌曲将本节课推向高潮,师生都感受到了水的珍贵,水的稀少,听课老师被深深打动家长们在评语里说,《小水滴》是儿子最喜欢的一首歌,每天都会哼唱好几遍,还时常提醒我们要节约用水一首歌,带给学生无形的教育,让学生有了节约水的意识,音乐带给品德课堂无痕之美3.板书的画面美让学生感受深刻低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想象力丰富,在品德课堂上,不可忽视学生的画画爱好在上《春天的盛会》一课时,笔者设计让学生们在《春天在哪里》的歌声中,用自己创作的彩色花瓣装点一棵枝干遒劲的大树光秃秃的大树瞬间漂亮起来,学生们也感受到春天的生机勃勃,是他们自己用手将春天表现出来同时,笔者还请学生们在黑板上画画,小草、花朵、动物等组成一幅充满春天气息的板书。

      面对自己的杰作,孩子们对春天的感受更加深刻美丽的板书就像一节课的眼睛,老师在“画龙”的过程中,最后点上这精彩的一笔至关重要德行是由内而外的生成,如果忽略受教育者的体验和感受,仅仅把德育看作“灌输”未免显得生硬呆板简单化,就会造成德育过程的缺失和断裂通过小学品德课的理论思考和教学实践,我们可以看到,从美的元素到美的认知再到美的情意,把审美情趣与道德情愫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美的中介进行感化与熏陶,这样就可以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们将“真善美”内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自觉参考文献:[1]方艺.小学品德课程中公民教育实施现状及其提升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4,(11):35.[2]陈孙义.试析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生活化教学方法与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3,(17):97.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