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浅析《婴宁》中婴宁的生命成长历程.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庄**
  • 文档编号:196403557
  • 上传时间:2021-09-1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4.50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浅析《婴宁》中婴宁的生命成长历程摘要: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婴宁》塑造了一个爱花成癖、憨态可掬的女性形象,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纵观其生平,婴宁都在为其成长做着努力,她慢慢抽离掉身上的少女纯真之心,破茧成蝶,成为一个宜室宜家的成熟女子婴宁的生命成长历程,蕴含着庄子“撄而后成”的哲学意蕴,同时是蒲松龄追求儒家生命圆融处世哲学精神的体现 关键词:蒲松龄;婴宁;生命成长历程;生命圆融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塑造了一大批性格鲜明的女性形象,妖艳尤绝、蕙质兰心的聂小倩;秋波流慧、弱态生娇的青风;仪度娴婉、重情重义的鸦头……这些女子虽为花妖狐魅却美的可爱,鲁迅先生称其为“多具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1],婴宁因细致地展现了人物起伏变动的生命成长历程和深厚的文化哲学意蕴而受到了人们更多的关注 以前的研究者对婴宁形象的解读,大都从婴宁“受到封建社会与封建礼教的迫害、遗弃与歧视”[2]的角度出发,批判封建社会对婴宁自由天真美好品性的扼杀,婴宁由天真烂漫转变成一个无笑无戚的少妇是其对现实的妥协但认真研读文本,我们发现,蒲松龄是借婴宁作为女子逃脱不掉的疼痛却美丽的生命成长历程,向世人传达了庄子式“撄而后成”的哲学理念,婴宁的形象是蒲松龄追求儒家生命圆融处世哲学精神的体现。

      一、婴宁生命成长历程的转变 成长之前的婴宁是一个美丽而任性的少女她神秘的宛若人间仙子,单纯的不懂人情世故,这些都是一个少女所拥有的特权,有小鸟依人的温顺又有撒娇可爱的一面作为一个情窦未开的少女,婴宁是美丽的,“有女郎携婢,拈梅花一枝,容华绝代,笑容可掬”[3],如此美艳的场景,何况还是个拈花微笑的少女,作为一个男子,王子服自然征服于一个少女自然脱俗、平易近人的美嫁人后,婴宁依然喜欢攀登在木香架上,被好女色的西人子看见,顿生淫心阴差阳错,西人子被巨蝎蛰死,差点造成一场诉讼风波,王子服的母亲教训婴宁,“憨狂尔尔,早知过喜而伏忧也邑令神明,幸不牵累;设鹘突官宰,必逮妇女质公堂,我儿何颜见戚里”[3],她还没有适应成人世界的规则,这是婴宁任性而为、爱恶作剧导致的后果 成长之前的婴宁还是懵懂纯真的她不懂人世的烦恼,“但善笑,禁之亦不可止然笑处嫣然,狂而不损其媚,人皆乐之”[3],她的世界处处充满欢声笑语,憨痴的笑、嗤嗤的笑、叱叱咤咤的笑、纵声的笑……“门内白石砌路,夹道红花,片片堕阶上;曲折而西,又启一关,豆棚花架满庭中肃客入舍,粉壁光明如镜;窗外海棠枝朵,探入室中”,她居住在仙境般的世外桃源里,以笑传达出一个少女纯真无邪的欢乐时光,她的思想是不受任何礼教束缚的,不用时刻维持传统妇女温柔贤惠的贤妻良母形象,她享受的是一个少女最初最美的时光。

      婴宁成长的起点,是她决定走向婚姻、走向家庭,从而担负起作为人的责任嫁人后的婴宁是聪慧的,她知道人要及时转变、及时成长在与现实生活发生冲突后,她及时转变着自己的性格和外在的行为习惯,回归社会做为少女,她有着纯真美好的性格,朦胧神秘的距离美,姣好的容貌,是上天的宠儿她的爱情是如此美丽动人,以花为媒,时时置身于一个花的海洋里,她是庆幸的,遇到了一个爱她、懂的她美的男子,王子服的出现,使她逐渐走出封闭的自我世界,回归到现实,正是爱的力量,使她身上的自然属性渐渐被社会属性取代,懂得了做为社会人应该具有的成熟和责任她一层层剥离掉少女的面纱,成长为一个成熟的少妇,一个睿智的贤妻良母,完成着一个作为人的使命 婴宁的哭,是她成熟的标志老母岑寂山阿,无人怜而合厝之,九泉辄为悼恨君倘不惜烦费,使地下人消此怨恫,庶养女者不忍溺弃”[3],她想起鬼母的养育之恩,懂得了作为子女对父母的思念,忍不住的痛哭流涕后来的婴宁笑的都是有分寸的,甚至是无笑无戚的,但明伦对此评价道:”时当笑则笑,时不当笑则不笑;事当痴则痴,事不当痴则不痴”[4]此时的婴宁,已然成长为一个重情重义、成熟聪慧的少妇 庄子在《大宗师》“其为物,无不将也,无不迎也,无不毁也,无不成也,其名为撄宁。

      撄宁也者,撄而后成者也”[5]中提到的“撄宁”有许多种解释,蒲松龄取成玄英“撄,扰动也宁,寂静也”之意,婴宁的生命成长历程正是经历了人世的挫折和考验,才得以达到一种宁静、圆融的生命状态正如有的学者认为婴宁“由笑到不笑,由不笑到哭,情节夭矫多变的发展,是经由理想境界到现实境遇生活历程的结果,是婴宁性格衍变突变的必然,是婴宁形象美的升华”[6]婴宁在历经人间爱情、亲情和婚姻的历练后,逐渐丢掉了少女简单纯真的面纱,扮演者一个社会人该承担的责任和角色,是婴宁成长的表现 二、婴宁生命圆融的成长意义 人都无法摆脱生活的柴米油盐,避免不了成长的宿命不论是憨痴的少女还是宜室宜家的少妇,都是人们心中美好的形象,婴宁生命的成长历练,赋予了她更加丰满感人的形象,有着更多人情美的个性特点 婴宁初始有着少女最美的纯真品质,“窃闻山中有草,名‘笑矣乎’嗅之,则笑不可止房中植此一种,则合欢、忘忧,并无颜色矣”[3],蒲松龄心中对婴宁类“天真烂漫、纯真无邪”理想女性的喜爱,是在其孤独遐想时创作的,但他又超越了现实的世俗观念和自身的情感意志,赋予了婴宁扎根于现实而又超越现实的成长意义,使婴宁的成长达到了一种圆融的生命境界。

      蒲松龄追求儒家生命圆融的处世精神,重视生命的成长价值,从而让婴宁的生命处在了一种自然与人间交融的和谐状态 《易传》上说:“天地之大德曰生”;宇宙之所以生生不息,就在于它“致中和,万物育焉”的生命圆融的成长精神世界上万事万物的生命都要经历涅般的成长体验才得以生生不息的绵延、繁衍,这是生命成长的必然法则婴宁不断的成长,使她的生命渐渐趋向圆融的成长状态,有着耐人咀嚼的复杂美,婴宁的形象有着庄子“撄而后成”的生命成长体验,更是蒲松龄追求生命圆融处世哲学精神的彻悟与实践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