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市社区体育文化公园建设导则(2018).doc
31页重庆市社区体育文化公园建设导则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2018年7月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两地"定位 要求,市政府决定利用城市综合开发出现的无主地、边角地等闲置土地建设社区体育文化公 园建设社区体育文化公园旨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完善公共体育文化场地建设, 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同时,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改善城市环境, 塑造城市特色,统筹城市生态、健康、文化布局,提高城市发展的宜居性为此,市城乡建 委组织重庆市设计院会同有关单位编制了《重庆市社区体育文化公园建设导则》,指导和规 范重庆市社区体育文化公园建设本导则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一般规定、场地选址、功能与组成、场地综合设计、 实施指引等7个章节,以及城市家具设置要求等3个附录在建设理念上,遵循绿色、生 态、环保、智慧、共享的原则;在场地选择上,坚持贴近社区,方便居民就近使用;在体育 设施上,设置球类、场地类、器械类、传统类等参与程度高的活动项目设施,满足不同群体 的需求;在文化设施上,匹配场地规模,兼顾大众需求,突出地域特色,根据场地类型合理 设置配套设施;在场地综合设计上,因地制宜布置活动项目,提高场地综合利用率,突出山 地特色。
本导则由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管理,重庆市设计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使 用中的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馈给重庆市设计院(地址:重庆市渝中区人和街31号,邮政编 码:400015 ),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主编单位:重庆市设计院参编单位:重庆市风景园林规划研究院重庆大学四川美术学院重庆龙湖地产发展有限集团主要起草人:徐干里 彭春 王小坤 方小桃 朱捷 樊崇玲 严永红龙国跃 胡剑 王强 刘杨 杨舒舒 李昊珂 张胜强 赵晶蒋邓洪 关浩博 欧阳彩虹周科汪子茗 何思琪 翟慧芳张文力 郭小瑜 苏醒 朱席瑞 秦涵锂 张亚婷 夏瑞皓李杨刘茜茜唐踞主要审查人:何智亚 陈航毅 先旭东 兰京 余以平 姚加飞 孙世琼1 / 1刖亏 目次 1总则 12术语 23 T殳规定 44场地选址 55功能与 65.1 T殳规定 65.2体育设施设置 65.3文化设施设置 85.4 配套设施设置 85.5绿化与环境设置 105.6导视系统设计 115.7智能化系统设计 116场地综合设计 136.1 —般规定 136.2规模与功能 136.3竖向设计 156.4道路设计 156.5可达性设计 166.6无障碍及安全保障设计 166.7经济技术指标 177实施指引 19附录A城市家具雄要求 20附录B体育文化设施尺寸及要求 21附录C设计审查要点 25引用标准文件名录 271总则1.0.1为指导和规范重庆市社区体育文化公园建设,促进城市品质提升,倡导城市健康生活, 特制定本导则。
1.0.2本导则适用于重庆市占地面积小于等于10000 nf的社区体育文化公园的建设占地 面积大于lOOOOm^的社区体育文化公园,宜按照公园标准建设,并适度增加体育文化功能1.0.3社区体育文化公园建设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遵循绿色、生态、环保、智慧、共享 的原则1.0.4社区体育文化公园建设除应符合本导则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重庆市现行有关 标准的规定2术语2.0.1社区体育文化公园向公众开放,以体育文化活动、休闲游憩、社会交往等为主要功能,有必要的配套设施, 占地面积小于等于:LOOOOnf的公园按占地面积大小分为I类、II类、HI类和IV类社区体 育文化公园2.0.2多功能健身场地开展武术、健美操、瑜伽、舞蹈等多人参与的群众性健身体育活动的场地2.0.3城市健身步道城市中以健身为基本功能,兼具文化、观光等功能的步行通道2.0.4小型文化广场是指占地面积100 m2〜200 m2,供市民开展休闲文娱活动的公共空间2.0.5小型文化市场是指占地面积80 nf ~ 150 m2 ,可进行文化艺术产品交换和提供有偿文化服务活动的场 所2.0.6 24小时自助实体图书室通过网络通讯与云计算技术,提供24小时借阅、上网等自助服务的图书室。
2.0.7艺术文化装置艺术性地展示日常生活中物质文化的实体2.0.8导向标识通过特定的符号、文字、标识牌等元素形成统一且连贯的空间指引体系和说明体系,辅 助人在空间环境中一系列的移动行为2.0.9记名榊只对体育健身设施或功能区域进行提示、告知的标识记名标识包括入口标牌、体育健身 活动设施名称标牌等记名标识设置于固定地点,信息内容具有唯―性,不带方向指示箭头 2.0.10规制信息标识向使用者说明公共须知等提示信息的标识2.0.11绿化覆盖率绿化植物的垂直投影面积占用地面积的比值3 一般规定3.0.1社区体育文化公园建设应保证园内各类文体活动、相邻活动间的安全及公共安全 必要时可作为临时防灾避险场所3.0.2社区体育文化公园相关设施设置应以周边社区居民诉求为指引,兼顾老人和儿童, 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干扰”突出生态性和景观性3.0.3社区体育文化公园除必要的运动场地和配套设施,应以绿化为主3.0.4提倡和鼓励在社区体育文化公园内建设中采用绿色、节能等新技术、新工艺、新材 料、新产品4场地选址4.0.1应与社区规划建设相结合,并与各级各类城市公园规划建设相结合4.0.2应与社区经济水平、人口规模、环境条件、使用需求等相协调,并满足体育设施的功 能及使用要求。
4.0.3应充分考虑适宜的服务半径(500m ~ 1000m )和慢行可达性,方便居民就近使用4.0.4应避开地质灾害区、洪水淹没区等危险区域,满足安全、防灾、减灾的功能需要5功能与组成5.1 一般规定5.1.1社区体育文化公园应包含体育设施、文化设施、配套设施和绿化等内容,满足体育 文化及休憩交往等需要体育文化设施尺寸及要求见附录B5.1.2社区体育文化公园建设应结合夏季炎热天气情况,合理设置避暑消凉的配套设施5.1.3场地按占地面积分为I类、II类、HI类和IV类1 I类:占地面积500耐及以下2 II类:占地面积大于500 nf且小于等于2000 m2o3 HI类:占地面积大于2000 nT且小于等于5000 m2o4 IV类:占地面积大于5000 nV且小于等于10000 m2o5.2体育设施设置5.2.1体育运动场地宜符合表5.2.1的要求表5.2.1体育运动场地分类场地分类体育运动场地球类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门球、网球场地等场道类多功能健身场地、跑道、健身步道、自行车道等器械类健身器械场地、儿童游憩场地等传统类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文化项目(如踢龍子、跳绳项目等)场地。
5.2.2场地尺寸及设施建设要求宜符合表5.2.2的规定表5.2.2场地尺寸及设施建设要求场地 分类运动项目活动区尺寸缓冲区尺寸场地面积 (nf )设施建设要求长度 (m )边线 (m )(m )球类非标准场地3人制 篮球场14151.5-5.01.5-2.5310-410篮球场、足球场、羽 毛球场、乒乓球场、 门球场、排球场、网 球场等标准场地的建 设参照《城市社区体 育设施技术要求》 JG/T191规定执行5人制 足球场25-4215-252.0 ~5.02.0 ~5.0460 ~ 13407人制 足球场45-6045-602.0 ~5.02.0 ~5.02300-2500羽毛球场13.46.11.5 ~2.01.5 ~2.0150-175场地标准篮 球场28152.0〜6.02.0-5.0560 ~ 730乒乓球 场(两台 一组)10-135.5 ~9.5——40-85门球场20-2515-251.01.0380-730排球场1893.0 ~5.03.0 ~6.0290~ 390网球场23.7710.973.66 ~46.4-7540~ 680场道类跑道200或 400为 宜根据 实际情 况调整。
1.22 ~1.25(每 根跑道)20.2—宜布置在社区的周边 和绿化带附近,与附 近人行通道相连接, 并应设置用途、方向 等方面的标识和夜间 路径辅助照明设施; 分为直道和环形道, 尽量与其他体育设施 结合设置;跑道终点 应根据实际情况设置 一定缓冲区健身步道根据实 际情况1.2 ~2.420.2—宜布置在社区的周边 和绿化带附近,健身 步道应设干步尺、走 路1000步消耗的能 量等健康宣传.行进 提示类标识自行车道根据实 际情况>1.5——应设置自行车道地面 标识;结合场地设置 停车区域;修建自行 车道的场地坡度不宜 大于1:50多功能健身场地最短边边长宜不小 于10—200 ~ 2000室外场地面积不宜小 于200 nf ;应结合公 园景观进行建设;宜 集中设置,便于开展 集体项目器械类儿童 游憩 场地学龄 前儿 童(2 岁〜5 岁)场地设施的尺寸应结合场地特征;各类活 动设施应符合儿童运动需求配置;场地宜 采用软质地坪或洁净沙坑若有沙坑,应 设置在有阳光直射的区域内,沙坑深度宜 为0.4〜0.5,沙坑周边应设防沙粒外溢和 排水措施150~ 500%1 应与城市乂通道路 保持一定距离,保障 进出场地的安全。
1 应视线开阔,便于 成人的看护管理,宜 在周边设置座椅1 应尽可能考虑遮 阴、建议以乔木覆盖1 应分别设置学龄前 儿童和学龄儿童的游 憩场地1 儿童活动设施结合 场地因地制宜布置学龄 儿童(6 岁〜12 岁)室外健身器械 场地场地面积依据器材的尺寸、数量、缓冲距离、不同人群具 体综合计算确定,每个区域宜设不少于5种不同功能的 健身器械,器械标准应符合GB19272.宜与公园的绿化环境 设施相结合,布置在 环境较好的阴凉遮阴 处偉充 类民族民间传统 体育文化项目民族、民间传统^目体育场地:包括民间棋类、武术、踢龍子、抽陀螺等民族特 色体育项目,应按照体育项目特点、传统习惯等确定场地尺寸5.3文化设施设置5.3.1应当根据地块不同的条件,利用适当的公众艺术形式,设置文化设施和公众艺术作 品,因地制宜地表现特定的文化意蕴和人文历史5.3.2文化设施应节约用地、功能复合,并兼顾当地文化和环境需求,与社区体育文化公 园风格相协调5.3.3文化设施包含陈列橱窗、陈列长廊、智慧文化设施、24小时自助实体图书室、雕塑 景观小品、艺术文化装置等5.4配套设施设置5.4.1配套设施应与场地规模和用地类型相适应,并合理设置管理用房、公共卫生设施、 便民服务设施等。
5.4.2配套建筑及设施设置要求宜符合表5.4.1的规定表5.4.1配套建筑及设施总体指引类型具体名称设置要求建筑面积何)功能管理用房3000耐以上的场地应配置综合 管理用房,3000耐以下的场地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15-60信息咨询、器具储 存、个人物品寄存 等公共卫生设 施医疗救护与諫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