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林省居民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关系研究.docx
2页吉林省居民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关系研究 摘要]通过1260名居民调查显示,吉林省居民心理健康状况低于全国常模水平;男女在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上并无差异,而在强迫病症、恐怖因子上差异显著女性两因子上平均分数均高于男性;男女的内外向、神经质〔N〕、精神质〔P〕和1个效度量表掩饰性〔L〕所组成的自陈人格量表,答复选择“是〞或“否〞的方式,每个问题必须答复且只有一个答案一般结果认为,EPQ的工程较少,易于测查,工程内容较适合我国情况,被认为是较好的人格测定方法之一1.3施测过程在统一指导语的根底上采用团体施测,测试人员向居民分别讲解测试意义,量表要求和答题方法等,并发放问卷,对阅读有困难的被试,可逐项念给被试,并在不加修饰和不改变原意的情况下讲解给被试,为保证结果的准确性,两种问卷逐一发放,中间设有十分钟休息,测量后收回,测验问卷进行编号,去除无效问卷,使用spss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最后对数据进行解释说明2吉林省居民心理健康现状2.1吉林省居民心理健康状况对吉林省居民心理健康状况Scl-90各因子均分、总分均分与Scl-90全国常模作统计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吉林省5个地区的1245名居民Scl-90各因子均分、总分均分与全国常模作比较,Scl-90总分、躯体化、强迫病症、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各项比较,P值均小于0.01,说明吉林省1245名居民与全国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并都低于全国常模水平。
2.2不同性别吉林省居民心理健康水平比较对吉林省居民Scl-90总分、躯体化、强迫病症、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其他因子与性别因素做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2.3吉林省居民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对吉林省居民Scl-90总分、躯体化、强迫病症、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其他因子与人格内外向〔E〕、精神质〔P〕、神经质〔N〕做相关分析,统计结果如表3所示3讨论与分析3.1吉林省居民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得出,吉林省居民生活水平偏低,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保健工作相对滞后应激事件、压力等问题出现时,缺乏有效的解决方法,负性情绪得不到很好缓解3.2不同性别居民心理健康状况差异性别在心理健康整体状况上并无差异,而在强迫病症〔T=-3.04,P<0.01〕、恐怖因子〔T=-3.83,P<0.01〕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且女性的强迫病症平均分数、恐怖平均分数均高于男性;男女在内外向〔E〕、精神质〔P〕分量表没有差异,只有神经质〔N〕分数〔T=-2.26,P<0.05〕在男女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心理健康状况在强迫病症〔T=-3.04,P<0.01〕、恐怖因子〔T=-3.83,P<0.01〕上在性别上存在显著的差异,且女性的强迫病症平均分数、恐怖平均分数均高于男性;男女在内外向〔E〕、精神质〔P〕分量表没有差异,只有神经质〔N〕分数〔T=-2.26,P<0.05〕在男女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
首要原因可能是生理因素,主要包括遗传因素〔男、女携带的遗传因子〕、激素的分泌以及大脑的功能等各个方面的影响,使得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出现恐怖与强迫;其次,与长期以来社会生活环境因素的影响也可能有关还有中国对男女的相关标准,男性勇敢坚强、较强的攻击性,女性敏感多疑、被保护,因而出现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差异应激事件时,男性更多表现出理性的方式应对,女性更容易强迫、恐怖心理健康薄弱,应加强心理健康疏导、教育,采取心理学的方法干预、疏导,到达预防和治疗,起到改善不良心理状况有良好的推进作用3.3吉林省居民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因素之间的相关分析Scl-90总分以及躯体化、强迫病症、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其他因子与人格内外向〔E〕、精神质〔P〕、神经质〔N〕各因素之间呈显著相关,且与人格内外向〔P<0.01〕呈负相关,也就是说,个体越内倾,那么心理健康水平就越低;反之,个体越外倾,居民的心理健康水平就越高人格内倾的人性格安静孤僻,做事退缩,交往冷漠、被动,防御性较强,对周围事物不感兴趣出现矛盾、压力时,倾向于选择内向、压抑的消极态度应对,引发心理问题;而外倾型个体喜欢交际、有较好的问题解决能力,他们善于发泄,负性情绪得到很好的排解,从而具有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健康状况以及躯体化、强迫病症、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其他因子与精神质〔P<0.01〕、神经质〔P<0.01〕呈正相关,换句话说,精神质、神经质高分者,心理健康水平较低神精质高分者性格孤僻、喜欢挑衅,难以适应环境,而神经质高分者可能常常焦虑、喜怒无常精神质高分者由于冷漠孤单,不善与人交往,缺乏有效的沟通释放压力的途径攻击性较强,对周围的事物充满敌意,爱的感受能力有限对于冲突选择极端的方式应对,而神经质高分者,敏感多疑,多采取消极的思维形式以及行为方式,身心健康长期受影响由此可以看出,吉林省居民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内外向〔E〕、精神质〔P〕、神经质〔N〕各因素之间呈极其显著相关应采取沙盘治疗、宣泄疗法、心理咨询、放松疗法等治疗方法让居民的负性情绪可以很好释放对居民、普通百姓的研究较少,应加大重视设置专门的社区心理教育机构,筛选专业心理人员,进行健康教育的推广,并调动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心理健康工作,提高影响力,促进的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4结论一是吉林省居民心理健康状况在国内处于较低位置,二是女性居民人格维度上强迫、恐怖、神经质的倾向高于男性居民,三是居民的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因素存在多相关。
参考文献:[1]顾瑜琦,刘克俭.健康心理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21.[2]黄希庭.人格心理学[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21.[作者简介]孙国庆〔1981—〕,男,吉林敦化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开展与教育心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