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及其成因探析.doc
6页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及其成因探析作者简介:张换霞(1987-),女,河南人,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 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 论与实践摘 要: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日益突出在网 络社会中,大学生网络道德不断出现失范现象,表现在:散布一些不当信 息;网络谩骂现象趋势增强;网络剽窃侵权常态化;网络黑客行为时有发 生引发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主要原因包括: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及其道 德认知能力水平不高;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影响;网络信息监管机 制的薄弱;传统道德教育的缺陷关键词: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表现;成因当今世界已进入网络时代,大学生已成为网民队伍的主力军,网络己 经深入大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为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文化知识空间 和便捷的条件,同时网络中的消极影响使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失范,•且口益 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网络的有序发展在网络社会,大学生 网络道德失范是值得重视和深入考虑的问题,因此冇必要认真研究大学生 网络道徳失范的表现及其成因一、网络道德、网络道德失范的含义所谓网络道德就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而逐渐形成的,遵循网络的特点和规律,以善恶为评价标准,依靠社会舆论氛I韦I、传统习惯 和内心信念的力量來调节网上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 的总和。
网络道德是现实社会及网络社会对网络行为提出的道德要求,也 是网络道德原则的具体体现,是在网络使用与网络生活中产生和形成的, 是健康的网络道徳关系及其木质的集中概括网络道德失范,是指现实社会道德规范在网络社会条件下的缺失与不 健全所造成的整个网络社会行为层面的混乱无序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特 殊群体,全新的网络时代対大学生们的行为模式、价值取向、心理发展、 道德观念等正在产生越來越大的影响网络给大学生带來巨大便利和提供 前所未有的机遇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严重的网络道徳失范问题二、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具体表现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频频发生,口不良程度在加深,已引起人们 的普遍关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 散布一些不当信息所谓不当信息,主耍是指反动的政治言论、虚假信息,以及他人隐私 等网络的“非实名制”使得用户的信息发布看上去似乎可以免责这就 恰巧为不当信息的散布提供了可乘之机某些反动言论、谣言在网络上传 播开来一些思想活跃但缺乏是非辨别能力的大学生在接触到这些不为信 息后,会受其影响,甚至转而成为这些不当信息的散布者二) 网络谩骂现象趋势增强网络谩骂现象有愈演愈烈Z势,正在成为网络攻击行为的又一形式。
个别大学生在网络留言中骂人,或是在网络交流过程中,随意发泄自己的 不满,报复着素不相识的人这种随便的侮辱和谩骂,故意的挑衅,使得 网络空间充斥着极其糟糕的情绪氛围三) 网络剽窃侵权常态化在大学校园中,学牛随意从网络上下载他人文章并据为己用已是•种 “常态”行为虽然学校、老师三令五申,禁止通过网络“参考”他人文 章,但作用不大,利用网络弄虚作假已不足为鲜不少学生仍IH会把网络 上的文章直接下载下來,稍作变通即当作业交给老师这其中的原因是网 络丰富的信息资源让学生产生了严重的依赖心理四) 网络黑客行为时有发牛部分电脑知识丰富的大学生,在网络世界遨游的过程中忘记了自我、 忘记了道德,充当了网络黑客,他们冲击和破坏网络系统,恶意更改一些 网页,尤其破坏一些上网企业的信息资料,使企业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网络黑客的破坏力是巨大的,这种不道德甚至是违法的行为,是当代大学 生中的不协调音符三、关于大学生网络道徳失范的成因分析大学生是担当国家重任的人才,其网络道德素质的高低不仅影响自身 的发展程度,更直接影响了我国的道德建设进程引发大学生网络道德失 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大致说来,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大学生自身特点及道德认知能力不高是引发网络道德失范的主 观原因从大学生自身特点看,大学生的青春性的情绪化和冲动,使他们在网 络上的行为易偏激和出轨。
他们求新求变,追求时尚,容易误入网络空间 的误区,在网上与现实可判若两人由于他们身心特点的不成熟,致使其 在道德判断能力上,容易陷入盲目崇拜的混乱中在道德约束力上,放纵 自我而导致道德行为失范此外,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时期,大学牛的道德认知也正处于激烈的动荡和交锋之中,长期接触互联 网,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而出现道徳认知上的混乱和动荡,再加上我国 网络道徳教育的步伐还远远没有跟上这种变化,使大学生对网络道德的认 知处于缺失状态,没有一个稳定、健康的网络道德认知教育体系二) 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是影响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外在 原因学校是人学生接受道徳教育的主阵地但目前,一个良好的网络道徳 教育的机制和规范尚未在学校形成,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也满足不了网络 社会的需求,这某种程度上导致了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出现家庭方面, 一是家长对计算机知识的贫乏导致了対青少年网上活动很难有意识地加 以引导;二是家庭关系紧张,无法与父母进行很好的沟通;三是单亲家庭、 困难家庭、流动人口家庭比重大,父亲或母亲和色长期缺位社会方面, 其一,网络网吧管理、监控的措施和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其二,社会 舆论止面引导力度不够。
三) 网络信息监管机制薄弱是诱导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客观原因在网络世界中,其本身的自由性、开放性、隐蔽性弱化了网络世界的 伦理道徳的约束力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交往不再需耍真实的身份,无 数个体演变成数字化的符号,不受他人的监督,不需要对口己的行为负责, 致使有些人放弃道德约束,为所欲为,做出违背伦理道德的事情因为缺乏有效的监管,网上色情、黑客文化、反动、暴力和迷信信息等呈现出泛 滥的趋势,而网络信息监管机制的薄弱,止是诱导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 的客观原因四)传统道德教育的缺陷是导致大学牛网络道德失范的重要原因网络社会所要求的道徳,是一种以个体“慎独”为特征的自律性道徳 慎独是儒家的一个重要概念,慎独讲究个人道德水平的修养,看重个人品 行的操守,是儒风(儒家风范)的最高境界对于其含义,人们一般理解 为“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辞海》,或“在独处 吋能谨慎不苟”而传统道德教育传输的则是以服从为主的道德范式由 于对个体缺乏足够的重视,使在徳育过程中没有形成最基木的尊重他人、 尊重自己的道德品质,更未将这种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内在道德要求, 因而很多学生上网交往时,习惯说假话、空话,对在聊天室或留言板上吵 架骂人津津乐道,故意欺骗他人的现象时有发生,不少学生网民都有“你 不骗别人,别人就会骗你”的心态。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 院)参考文献:[1] 朱富华.《对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素质的现实思考》[J]・学校党 建与思想教育,2005, (4).[2] 王长民.《论网络道德教育》[J],《南京化工大学学报》(哲社版), 2001, (2)・[3] 郑景献.《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透视》,《思想教育研究》,2003年 第1期[4] 许立新,田鹏慧.《网络环境下高校德育工作新举措》[J],《思 想政治教育》,2003.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