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首诗词说尽李清照的一生.doc
15页六首诗词说尽李清照的毕生!作为中国最出名的女词作家,李清照的毕生,可谓是跌宕起伏纵观李清照的毕生,从一种深闺里无忧无虑的少女到最后颠沛流离的妇人,不管是哪种角色,李清照都自有一股气质在,让人敬畏称许,这就是李清照人说,诗言志,李清照毕生留下了数百首贵重的诗词作品,是国内诗词中的华美乐章今天, 我们梳理李清照的毕生,用诗词是最佳但是的了§ 无忧时代——少年聪颖,才震京师李清照的爸爸李格非是进士出身,是苏轼的学生,家里藏书颇丰妈妈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李清照少年时,家境优渥,成长在诗书之家,耳濡目染之下,也激发了她的才情《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就是写于此时,此诗一出,名震京师,“当时文士莫不击节称赏,未有能道之者”(《尧山堂外纪》卷五十四)《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仍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首小令曲折委婉,极有层次词人因惜花而醉酒酒醒后,忙问侍女,花还好吗?“却道海棠仍旧”李清照此时无忧的生活可窥一二§ 步入婚姻——觅得良偶、志趣相投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18岁的李清照与21岁的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双方爸爸同朝为官,两人的婚姻可谓门当户对更让人惊喜的是,夫妇二人志趣相投,都对藏书、书画和金石有着浓烈的爱好。
两人到处收集、抄录,经济陷入窘境也乐此不疲,婚后的生活安静和谐,高雅有趣,布满着幸福与欢乐这个时候,用一首小令来形容最佳但是《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宋朝的都市常有卖花担子,李清照买了一枝含苞待放的花,娇艳动人却又怕丈夫看见花,觉得我不如花好看,将花插在鬓间,让她辨一辨此诗通过买花、赏花、戴花侧面反映了李清照和谐的婚后生活§ 青州生活——苦中作乐,号曰“易安”幸福的生活总是短暂的,随着李家和赵家相继卷入朝廷党争,两人不能在汴京住下去了宋徽宗大观元年(11)秋,李清照随赵家回到青州,开始了屏居乡里的生活次年李清照25岁,命其室曰“归来堂”,自号“易安居士”屏居乡里的李清照和赵明诚仍然研文治学在李清照的襄助下,赵明诚完毕了《金石录》的写作宣和年间,赵明诚先后出任地方知州夫妻分别时,李清照常常饱尝相思之苦,《一剪梅》约作于此时《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下心头这首小词将闺中少妇等待离人消息的心情描绘得细致入微。
语调清新,情感沉挚,为历来相思的佳作§ 颠沛流离——靖康之难,家国破碎屏居乡里的生活还算平实有趣,可好景不长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人大举南侵,俘获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北去,史称“靖康之难”,北宋朝廷崩溃,此时的李清照44岁北方的局势越来越紧张,李清照着手整顿书画、金石等收藏,共装订了十五大车,意欲南下到建康此时,宋高宗赵构早在建康建立了南宋朝廷,却一味奉行求和政策,回绝主战派北进中原北方人民处在金兵水深火热的统治中建炎三年三月时,赵明诚和李清照坐船通过乌江项羽自刎处时作《夏日绝句》,颇能反映她此时的心情《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借项羽乌江自刎之事讽喻南宋朝廷贪生怕死,不顾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的无耻行径,至今读来,仍感正义凛然§ 辗转流离——明诚撒手,收藏尽毁建炎三年(1129年),通过数年的艰难生活,赵明诚病逝于建康(今南京),李清照悲哀欲绝,葬毕赵明诚,大病一场更让人伤心的是,在不断的颠沛流离中,两人所收藏的文物书籍不断折损,至绍兴元年(1131年)时,所有文物大都散失李清照在孤苦无依之下,再嫁张汝舟却不想,张汝舟却只是觊觎她手中仅存的文物收藏,而文物尽失的李清照让她失望了,张汝舟对李清照几尽辱骂,甚至拳脚相加,李清照决定离婚。
为了离婚,李清照告发张汝舟营私舞弊骗取官职的罪行,获准离婚让人肃然起敬的是,在当时的时代,妻告夫,要判三年徒刑,李清照为了挣脱虎狼之夫,毅然决然的做了后获后经翰林学士綦崇礼等亲友的大力营救,关押九日之后获释经历了一系列的生活苦难,李清照内心的孤单寂寞和动乱不安的心境,在《声声慢》中尽可体现 《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她、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傍晚、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种愁字了得!【《声声慢》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 晚年生活——国破家亡,著书自娱虽然李清照经历了常人所未经历的痛苦,但她仍然从个人情感中走出来,关怀国家命运绍兴三年(1133年)五月,朝廷派同签书枢密院事韩肖胄和工部尚书胡松年出使金朝李清照满怀激情地作古诗、律诗各一首为二公送行诗中有“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之句,体现了反击侵略、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布满了关怀故国的情怀此时的李清照继续编写《金石录后序》,绍兴十三年(1143年)前后,李清照还将赵明诚遗作《金石录》校勘整顿完毕。
在金华期间,李清照还曾作《武陵春》词,感慨辗转漂泊、无家可归的悲惨身世,体现对国破家亡和嫠妇生活的愁苦《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全词布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痛苦和对故国故人的忧思,写得新颖奇巧,深沉哀婉,自然贴切,李清照心中的苦闷哀愁可见一斑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李清照怀着对死去亲人的绵绵怀念和对故土难归的无限失望,在极度孤苦、凄凉中,悄然辞世,享年约73岁纵观李清照的整个人生历程,从无忧无虑的少女,到春闺思归的少妇,再到颠沛流离的妇人,不管是何种身份,她都给人一种不疾不徐、不悲不哀的气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