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qmt11.1临床输血质量管理ppt课件.ppt
80页临 床 输 血 质 量 管 理,,临床输血管理存在的问题,质量体系不完善 文件化不够,难以应对举证责任倒置 无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难以持续质量改进,教学目的,向学员介绍如何建立有效的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体系核心内容,临床输血质量管理的相关内容 过程控制 临床输血不良反应 采供血机构无过错供血,临床输血质量管理的目的,保证输血治疗的安全、高效; 杜绝工作差错的发生; 持续改进,提高输血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为可能发生的因输血导致的医疗纠纷的处理留取证据; 为输血工作的回顾性总结留取资料,促进输血事业的发展建立临床质量管理体系,建立质量体系的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 《传染病防治法》 《刑法》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 《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消毒管理办法》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全血及成份血质量标准》,质量体系文件分类,依据ISO9000文件分类 质量手册 程序文件 作业性文件(操作规程) 质量记录表单,质量手册,质量方针 质量目标 组织结构:组织内部的机构设置(影响到质量各个管理、执行和验证职能部门的职责、权限及其接口和联系方式) 质量管理体系要素描述,机构与人员,组织机构 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委会 医院输血科/血库,临床输血委员会的组成,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人员构成: 业务院长、医教(务)科长、输血科主任、相关业务科室主任、采供血机构人员以及临床医师等共同组成。
临床委员会的职责,确定质量管理组织机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负责本单位临床用血的规范管理和技术指导,开展临床合理、科学用血的全员教育和培训 负责制定继续教育和培训计划,保证医护、检验人员得到持续有效的教育和培训 审查临床用血计划并监督实施 负责制定与血制品使用有关的行政处罚制度并调查处罚不按规定申请和使用血制品的医务人员 协调临床医师与输血科人员关于使用血制品的不同意见 协调和裁决在血制品使用过程中的医疗纠纷医院输血科/血库职责,1.按照采供血机构和血液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根据本院医疗需要,定期向当地血液中心或中心血站申报用血计划,贮备一定数量的血液,确保临床医疗用血的 需求 2.为临床提供血型鉴定、抗体筛选、交叉配血及相关的血清学实验诊断服务 3.根据临床的用血申请,提供经输血前检查的血液和血液成分 4.配合临床开展成分输血和输血治疗,向临床医生提供现代输血技术指导和技术 咨询,协助某些相关疑难疾病的诊断 5.结合临床开展输血医学科学研究,推广应用输血新技术 6.配合医院所在地献血办公室搞好用血管理 7.接受血液中心(中心血站)的专业技术指导,临床输血的质量方针,质量方针的确立 -体现组织的质量宗旨和方向 -反应医生、用血者的期望和需求 *(包括对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承诺;为组织提供制定和评审质量目标的框架) -途径恰当,质量方针,实例: 陕西省血液中心质量方针 以《献血法》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准绳,以献血者和受血者的健康为宗旨,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及时为临床提供安全、有效的血液制品,为献血者提供优质的服务,不断增进顾客满意。
临床输血工作的质量目标,1.满足病人的需求 2.满足临床医生的需求 *质量目标应与质量方针保持一致 *目标是可测量的,质量目标,实例:血检科的质量目标 1、检验项目的漏检率为0 2、用于临床的ABO血型差错率为0 3、室间质评达标率为100% 4、血样交接、留样标本差错率为0 5、酶联免疫实验全程质控率为100%质量手册 质量管理体系要素描述(1),人员教育与培训 质量保证(针对整个质量管理体系而言,包括管理评审、质量评审、不合格项的识别与控制、预防措施、纠正措施及持续改进等) 文件控制 记录、维护与建档 设施与环境(主要指建筑设施) 仪器、试剂和/或相关消耗品的管理 检验程序的验证 安全,质量手册 质量管理体系要素描述(2),环境方面 申请单,原始样品,实验室样品的采集和处理 结构确认 质量控制(包括实验室间比对) 计算机管理系统 结果报告 补救措施与投诉处理 与患者、卫生专业人员、供应商的交流及互动 内部审核,程序文件,一般称的程序文件都是指管理性的,多为各项规章制度、各级人员职责、岗位职责等,是质量管理体系的一个独立的部分、不涉及纯技术性的细节 *书面的程序文件内容包括:目的、适用范围、职责、工作流程、相关文件和术语、支持性记录表格目录,程序文件(1),1 质量文件管理制度 2 质量记录管理制度 3 质量体系内部审核制度 4 质量体系管理评审制度 5 不合格项的识别和控制制度 6 纠正预防措施控制制度,程序文件(2),7 人力资源控制程序 8 外部服务和控制程序(关键物料、试剂、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9 合同评审控制程序 10 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11 作业人员、环境工艺卫生管理制度,程序文件(3),12 咨询服务管理制度 13 投诉的解决管理制度 14 配、贮、发血管理制度 15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16 报告制度,程序文件(4),各类人员岗位职责 1.输血科主任职责 2.配血人员岗位职责 3.贮血人员岗位职责 4.发血人员岗位职责 5.抽血样人员岗位职责 6.输血人员岗位职责 7.值班人员岗位职责 8.实验人员岗位职责.,作业性文件 (1),配、贮、发血管理制度 1.血液入库、贮存制度 2.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管理制度 3.血液发放管理制度 4.供血者及患者标本采集、接收、保存管理制度 5.血液报废登记制度 6.不合格血液报废、退回制度 7.差错事故防范措施,作业性文件 (2),报告制度 1.输血反应登记报告制度 2.差错事故处理登记报告制度 3.血源性传染病登记报告制度,作业性文件 (3),操作规程 1.输血前血标本采集和送检的操作规程 2.血型鉴定,抗体筛查及红细胞交叉配合试验的操作规程 3.血液贮存和运输的操作规程 4.临床科室领取血液和成分血的操作规程 5.临床科室输注血液和成分的操作规程 6.输血不良反应处理的操作规程 7.急性输血反应处理的操作规程,作业性文件 (4),工艺卫生管理制度 1.清洁卫生管理制度 2.感染控制管理制度 3.污物处理制度 4.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作业性文件 (5),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1.仪器设备的订购及启用制度 2.仪器设备的保管和使用制度 3.仪器设备的保养、检查、维修制度 4.仪器设备计量管理制度,记录(1),1.质量控制记录 2.环境监测记录 3.仪器设备监测记录 3.质量检查记录 4.血液报废登记记录 5.差错记录及处理记录 6.输血传染病报告登记表,记录(2),血液出入库记录 1.血液出、入库记录 2.供血者及患者标本采集、接收、保存记录 3.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记录 4.贮血冰箱温度记录,记录(3),临床用血记录 1.输血治疗同意书 2.临床输血申请单 3.输血记录单 4.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 5.医院患者用血志愿书 6.输血反应处理记录,过程控制,过程控制是临床输血的关键 魔鬼存于细节 *通过过程管理,人的作用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产品和服务质量也能得到不断改进,患者 病情 需要,医生 决定输血 输什么血,护士 采样 送样 送单 取血 输血,血库 计划约血 保存血液 定血型 交叉配血,血站 供血,,谈话记录,告知谈话,,,,,,,,申请输血,输血申请单,临时医嘱,标本采样,从正确的患者采到 表示正确的标本,发/取血,交接登记 合格的取血人员 冷链,血样交接,血样验收 交接登记,计划定血,血站供血,科学计划,冷链 验收 交接,输血,冷链、核对、 监护、输血纪录,输血不良反应反馈,输血不良反应反馈报告单 的填写和反馈血库,临床输血主要步骤及关键控制点,,资质合格经过培训的专业人,风险: 非专业人员 未经培训考核,要求: 资质足够的专业人员 人员培训的计划 培训记录 考核记录,运行可靠的专用设备和仪器仪表,专用设备: 血库专用冰箱 化浆机 血库专用离心机 温度计 风险 运行不正常 转速不准 温度偏差过大,过程控制措施: 建立执行《血库专用设备保养校验工作制度》 建立执行《常用仪器仪表设备校验标准操作规程》及记录,稳定可靠的原料,原料: 规定来源的血液 试剂 风险: 非法供血的风险 试剂质量不可靠的风险,过程控制措施 依规定供血 试剂的质控 确定质控的范围 建立试剂质控的工作制度 制定相关的sop及试验记录 试剂合格合法的证据,满足工作要求的环境,满足工作对空间的要求: 大小 人/物流 满足工作对清洁的要求: 净化程度 清洁分区 清洁工作制度/SOP/清洁工作记录 满足工作对温湿度的要求: 明确规定出对温/湿度地要求 满足要求的设备及温湿度纪录,关键环节和过程控制管理 医生的抉择和风险,风险 选择的血制品不适用于患者 意外的输血反应 受血者的投诉,过程控制措施 科学合理的选择血液制品 提高疗效 减少不良反应 输血申请表(输血前九项检查) 输血前告知谈话及其签字 输血的临时医嘱,关键环节和过程控制管理 护士的血样采集,风险 找错人、采错样 采样方法错误、血样不合格 标签标示错误/差错,过程控制措施 采血样的标准操作规程,关键环节和过程控制管理 血样的验收、交接和保存,风险 搞错标本 标本丢失 标本不符合要求 保存中标本长菌溶血,过程控制措施 -输血血样标本验收交接标准操作规程 -标本交接登记表 -标本保存工作制度,关键环节和过程控制管理 血库计划预约血液及风险,风险 库存不能满足临床治疗需要 库存过大造成过期报废,过程控制措施 -建立在回顾性统计基础上的用血计划 -对突发事件用血的应急措施 -基于对各病种输血量的了解 -对应急和血液报废的认识,关键环节和过程控制的管理 血液的验收交接与保存,风险 血液的破袋长菌和溶血 标签的问题 交接账/血不符,过程控制措施 血液验收交接的标准操作规程 血液入库的登记记录 血库储血冰箱清洁工作制度 医院血液保存运输冷链工作制度,关键环节和过程控制管理 患者及供血者输血前血清学检查及其风险,风险 定错ABO及Rh血型 未发现ABO以外的意外抗体,过程控制措施 -ABO正反定型实验标准操作规程及实验记录 -Rh血型定型实验标准操作规程及实验记录 -ABO以外意外抗体筛查实验标准操作规程及实验记录,关键环节和过程控制管理 特殊情况下的相容性输血,风险 -紧急情况下同型血不能满足临床需要 -相容性输血得不到医生患者的认同 -相容性输血后改回同型输血可能造成的溶血,过程控制措施 -《相容性输血择血指南》 -特殊情况下相容性输血择血记录及其说明,关键环节和过程控制的管理 书写配血单、发血及其风险,风险: 配血报告单书写不规范 配血报告单填写错误 发血发生错误,过程控制措施 配血报告单书写指南 发血标准操作规程,关键环节和过程控制管理 取血的血液验收、交接和运输,风险: 取错血 未经验收取到了不合格的血 出库后不能保持冷链 出库到血液输注延时太长,过程控制措施 发/取血验收交接标准操作规程 医院血液发/取及运输工作制度,关键环节和过程控制管理 床边输血及其风险,风险 血液输给了错误的人 错误的血输给了患者 不良的输血反应 输血后受血者的投诉,过程控制措施 临床床边输血的标准操作规程 严重输血不良反应处理指南 临床输血记录表 书写不良反应信息反馈表,输血过程,1.订血 临床用血指南 有充足的血液库存 2.病人的血样 保证数量和质量 血样的核对 相应的记录 交叉配血/配合性试验 3.血液至病房的发放和储存 温度 安全性,4.输血 病人和血制品的正确核对 输血监控 输血反应的监控 5.记录 完整和准确记录所有活动,输血不良反应的监测、报告,意义: -1、及时发现严重输血不良反应,为及时而有效的治疗创造基础; -2、有助于提高采供血机构和医院的安全输血水平; -3、为输血传染病流行病调查提供依据; -4、为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提供决策信息; -5、有助于输血新技术、新制品的研究和推广。
输血反应分类(按时间和免疫状态)(1),急发反应型(免疫性) -溶血反应 -非溶血型发。












